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第241节(1 / 4)
这次的题目果然是时策,问的也是会试的延伸,而且比会试更犀利更直接,第一道就直接问他们朝廷用兵的过与失。
不少考生汗都留下来了。
这次,他们不能再另辟蹊径说臣不能妄议君王了,君让你论呢。
颜君齐上次没取巧,他答的很大胆,既然上次能拿到第五名,那么弘安帝应当是不介意他们针砭论证的。
既然如此,那便没什么可避讳了。
何况,考太空泛的东西,他可能还不太能言之有物,考这个,他能论的可就多了。
卢栩往北境跑了三四年,一路的见闻可从未和他少说。
想清了思路,颜君齐下笔如有神,真正开始专注答题了。
弘安帝转了一大圈,将每个考生都看了。
照理说,层层选拔后人才名次都在前面,但万一有沧海遗珠呢?
他带着左膀右臂贺太师和范大将军把整场都巡视了一遍,随后便集中在前二十名了。
果然人才还是聚在前面。
尤其是前四名,第二、第三来自江南大儒门下,是当地望族,他早有耳闻,第一和第四则是京中子弟。
第一还是贺太师的族亲,也算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聪明孩子。
第六到第十,他也有两个眼熟的,另有两个看籍贯也是望族子弟。
只有第五和第八,出身寒门,第八好歹还出自江南,是文教兴盛之处,朝廷甄选人才的重地,可这第五,籍贯隆兴,还是隆兴郡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县。
弘安帝大感兴趣。
他朝大将军范孝递眼神,会试那张挺有意思的卷子就是他的吧?
范孝眨眼确认,是他。
待卷子答个大半,弘安帝站到颜君齐案前了。
殿试主考官是皇帝,答卷连字体都是有要求的,必须使用文书体,不许连笔,不许太大,不许太小,字迹要清晰干净好辨认,默认连一个错字都不许有。
这对颜君齐倒是不难,他干过抄书营生,别说文书体,连刻印体他都能写。
他不但写得整齐,写得还快,弘安帝转过来时,他已经答了一大半了。
先前学子们聚会时他听说京中的考生和南方的考生都是专门练过速度的,就怕殿试答题太慢,出现没答完别人已经交卷的情况。
因此,他也不太敢耽搁,能答多快答多快。
弘安帝瞧他字不错,长得也不错,印象分及格。
随后便站在他一旁看起他的答卷来。
很快,他猛得一挑眉。
在看别人答题的范孝和贺太师马上就发现了弘安帝的异动——他们陛下,兴致起来了。
贺太师和范孝对视一眼,这才考了多久,不会这就要抢考生卷子吧?! ↑返回顶部↑
不少考生汗都留下来了。
这次,他们不能再另辟蹊径说臣不能妄议君王了,君让你论呢。
颜君齐上次没取巧,他答的很大胆,既然上次能拿到第五名,那么弘安帝应当是不介意他们针砭论证的。
既然如此,那便没什么可避讳了。
何况,考太空泛的东西,他可能还不太能言之有物,考这个,他能论的可就多了。
卢栩往北境跑了三四年,一路的见闻可从未和他少说。
想清了思路,颜君齐下笔如有神,真正开始专注答题了。
弘安帝转了一大圈,将每个考生都看了。
照理说,层层选拔后人才名次都在前面,但万一有沧海遗珠呢?
他带着左膀右臂贺太师和范大将军把整场都巡视了一遍,随后便集中在前二十名了。
果然人才还是聚在前面。
尤其是前四名,第二、第三来自江南大儒门下,是当地望族,他早有耳闻,第一和第四则是京中子弟。
第一还是贺太师的族亲,也算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聪明孩子。
第六到第十,他也有两个眼熟的,另有两个看籍贯也是望族子弟。
只有第五和第八,出身寒门,第八好歹还出自江南,是文教兴盛之处,朝廷甄选人才的重地,可这第五,籍贯隆兴,还是隆兴郡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县。
弘安帝大感兴趣。
他朝大将军范孝递眼神,会试那张挺有意思的卷子就是他的吧?
范孝眨眼确认,是他。
待卷子答个大半,弘安帝站到颜君齐案前了。
殿试主考官是皇帝,答卷连字体都是有要求的,必须使用文书体,不许连笔,不许太大,不许太小,字迹要清晰干净好辨认,默认连一个错字都不许有。
这对颜君齐倒是不难,他干过抄书营生,别说文书体,连刻印体他都能写。
他不但写得整齐,写得还快,弘安帝转过来时,他已经答了一大半了。
先前学子们聚会时他听说京中的考生和南方的考生都是专门练过速度的,就怕殿试答题太慢,出现没答完别人已经交卷的情况。
因此,他也不太敢耽搁,能答多快答多快。
弘安帝瞧他字不错,长得也不错,印象分及格。
随后便站在他一旁看起他的答卷来。
很快,他猛得一挑眉。
在看别人答题的范孝和贺太师马上就发现了弘安帝的异动——他们陛下,兴致起来了。
贺太师和范孝对视一眼,这才考了多久,不会这就要抢考生卷子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