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第241节(2 / 4)
不料弘安帝没抢卷子,而是朝他们俩招了招手。
贺太师和范孝见状,轻声快步走来,一个站在颜君齐后面,一个站到颜君齐右边,和弘安帝一起,从左右后三面,将颜君齐包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颜:被三个监考官盯着考,压力山大。
第206章 名次
其他几名考官也诧异地望过来,只是他们看颜君齐,就充满同情了。
被大岐权势最大的三人齐齐盯着,滋味可想而知。
别说一个考生了,就是在朝的官员,有几个能顶得住?
颜君齐手中的笔果然顿了顿,然后又继续写了。
不过速度比刚刚慢了不少,落笔更加字斟句酌起来。
范孝在他后方看了一会儿,马上明白弘安帝为何会把他们叫来了。
从青年登基起就爱搞臣子心态的弘安帝,这次还真不是纯粹为了吓唬人,颜君齐答题的方向在众考生中别具一格。
别人重点在论战之时,战之势,战之理,从是不是正义,准备是不是得当,发起战争的条件和必要性等等各方面来论。
但几乎所有人论的重点都在战前,或多或少,都在维护弘安帝的面子,默认战的合理,即使本人觉得不对的,也硬要往合理、应该、利国利民上拽。
有大着胆子批评的,其实也不太敢写实,都是写历朝历代发动战争的影响种种,因为不敢写,不敢议,不敢批评,反而写的别别扭扭不伦不类。
而颜君齐不同,他写的也是影响,而且重点完全在战之后,但他与别人的别扭拧巴,讨论道德、讨论历史上的得失例子不同,他分析的就是眼下的大岐、眼下的蛮族,没论这场仗应不应该打,而是既然打都打完了,该怎么将战果最大的发挥出来,从而利国利民。
范孝看得心惊肉跳,这份答卷,准确无比地戳中了弘安帝的痒处。
他们这些近臣最明白,这场战争的得失,是弘安帝的心病,他打了,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打了,赢了。
刚赢的时候,满朝欢庆,主战派扬眉吐气。
可随后,他们发现,好像又没赢。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来之不易的胜利,并没有给大岐带来足够的好处,甚至影响了弘安帝的声誉。
从蛮人手中收来的广阔土地没有使大岐获得足够的财富,还成了一个吞金兽、无底洞。
几年下来,连曾经支持弘安帝开疆扩土的朝臣,都有些转向批评了。
那些批评他们可以充耳不闻,大不了将那些发牢骚的迂腐臣子打发回家。
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不是弘安帝想要的结果。
他想要的是看着大岐逐日强盛,无比的繁盛。
弘安帝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决策。
他不允许蛮人如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刀悬在大岐头顶,他也不允许他的大岐穷困贫弱。
他希望在他人生末年,能看到大岐像打赢蛮人一样,在繁荣上也取得一样辉煌的胜利,他希望大岐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兴旺。
只是,这一场仗似乎更难,更持久,连精力充沛的弘安帝都有些迷茫了。 ↑返回顶部↑
贺太师和范孝见状,轻声快步走来,一个站在颜君齐后面,一个站到颜君齐右边,和弘安帝一起,从左右后三面,将颜君齐包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颜:被三个监考官盯着考,压力山大。
第206章 名次
其他几名考官也诧异地望过来,只是他们看颜君齐,就充满同情了。
被大岐权势最大的三人齐齐盯着,滋味可想而知。
别说一个考生了,就是在朝的官员,有几个能顶得住?
颜君齐手中的笔果然顿了顿,然后又继续写了。
不过速度比刚刚慢了不少,落笔更加字斟句酌起来。
范孝在他后方看了一会儿,马上明白弘安帝为何会把他们叫来了。
从青年登基起就爱搞臣子心态的弘安帝,这次还真不是纯粹为了吓唬人,颜君齐答题的方向在众考生中别具一格。
别人重点在论战之时,战之势,战之理,从是不是正义,准备是不是得当,发起战争的条件和必要性等等各方面来论。
但几乎所有人论的重点都在战前,或多或少,都在维护弘安帝的面子,默认战的合理,即使本人觉得不对的,也硬要往合理、应该、利国利民上拽。
有大着胆子批评的,其实也不太敢写实,都是写历朝历代发动战争的影响种种,因为不敢写,不敢议,不敢批评,反而写的别别扭扭不伦不类。
而颜君齐不同,他写的也是影响,而且重点完全在战之后,但他与别人的别扭拧巴,讨论道德、讨论历史上的得失例子不同,他分析的就是眼下的大岐、眼下的蛮族,没论这场仗应不应该打,而是既然打都打完了,该怎么将战果最大的发挥出来,从而利国利民。
范孝看得心惊肉跳,这份答卷,准确无比地戳中了弘安帝的痒处。
他们这些近臣最明白,这场战争的得失,是弘安帝的心病,他打了,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打了,赢了。
刚赢的时候,满朝欢庆,主战派扬眉吐气。
可随后,他们发现,好像又没赢。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来之不易的胜利,并没有给大岐带来足够的好处,甚至影响了弘安帝的声誉。
从蛮人手中收来的广阔土地没有使大岐获得足够的财富,还成了一个吞金兽、无底洞。
几年下来,连曾经支持弘安帝开疆扩土的朝臣,都有些转向批评了。
那些批评他们可以充耳不闻,大不了将那些发牢骚的迂腐臣子打发回家。
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不是弘安帝想要的结果。
他想要的是看着大岐逐日强盛,无比的繁盛。
弘安帝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决策。
他不允许蛮人如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刀悬在大岐头顶,他也不允许他的大岐穷困贫弱。
他希望在他人生末年,能看到大岐像打赢蛮人一样,在繁荣上也取得一样辉煌的胜利,他希望大岐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兴旺。
只是,这一场仗似乎更难,更持久,连精力充沛的弘安帝都有些迷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