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节(2 / 4)
当年魏太后与王后相争,太后命人推倒王后舆轿,致王后伤重而死。在王后死之前,王后宫中的小公子失踪不见了, 而王后面告大王, 称是太后带走了小公子。
魏王根据王后死前之言, 将太后关在了宫中。太后至死没有再踏出宫门一步。
彼时, 魏王和大臣都以为小公子已经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后,将小公子追为太子后下葬。
不料,就在几年前,已经长到十岁的小太子回来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旧臣曹大夫的子侄送来, 此人名为曹非, 他说当时王后求他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手中, 由鲁国公主抚养。因为鲁国公主与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 将小太子偷出,挟带出宫,送到鲁国,长到现在才回来。
可小太子已经不认父了,对魏王并没有丝毫敬意,后来更是逃回了鲁国。
可子不孝,父却要慈。何况其中又有鲁国。魏王只能承认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却十足冷淡。
小太子当日回来后居住在王宫深处,十岁上下却不通诗书礼仪,没有延请名师,魏王也没有替小太子引见诸位大臣。
后来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后才发现的。直到鲁国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这个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将小太子托在鲁王座下,受其教导。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返回顶部↑
魏王根据王后死前之言, 将太后关在了宫中。太后至死没有再踏出宫门一步。
彼时, 魏王和大臣都以为小公子已经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后,将小公子追为太子后下葬。
不料,就在几年前,已经长到十岁的小太子回来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旧臣曹大夫的子侄送来, 此人名为曹非, 他说当时王后求他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手中, 由鲁国公主抚养。因为鲁国公主与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 将小太子偷出,挟带出宫,送到鲁国,长到现在才回来。
可小太子已经不认父了,对魏王并没有丝毫敬意,后来更是逃回了鲁国。
可子不孝,父却要慈。何况其中又有鲁国。魏王只能承认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却十足冷淡。
小太子当日回来后居住在王宫深处,十岁上下却不通诗书礼仪,没有延请名师,魏王也没有替小太子引见诸位大臣。
后来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后才发现的。直到鲁国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这个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将小太子托在鲁王座下,受其教导。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