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天地异变(1 / 3)
孙悟空和祖师见面不久,一场大雨落在了昆仑山。
忽然而来的大雨让仙人们一个个都面露惊讶。
昆仑山不是没有雨,但这场雨非常的特别——它不是由龙王呼风唤雨唤来的。
迄今为止,东胜神洲的降雨还是由天宫负责,这场雨并不存在于计划当中,紫薇大帝下令寻找违抗命令之人,最后却发现这场大雨不由任何人驱使。
它是完全自然的、凭空而下的大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
仙人们讨论了好几天,最终却不了了之。
一直到东胜神洲各地,开始陆续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了不对。
不止是东胜神洲,在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也都相继出现了这种现象。
在这个忽如其来的变化里,西牛贺洲受到的影响最为广大。
经过百年的发展,西牛贺洲的子民已经习惯于按照天气预测进行播种、耕作和收获,他们受到的冲击最大。
妖国的妖怪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机会,开始大肆制造和传播谣言,妄图用天气问题动摇和改变万灵国的子民对仙人们的信任。
当然,在敖鸾等人的管控下,这些谣言都没有造成很大的反响。
一直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这个夏天,连续几场暴风大雨席卷了西牛贺洲几个主要的产粮区,虽有法术保护,但收成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这是百年来第一次,西牛贺洲的粮食产量不如预期。
如此大规模的天气异常,在万灵国的民间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加上其他二洲也都出现了怪异的天气,一股不安弥漫在了所有人心里,也给了妖国蛊惑人心最好的机会。
敖鸾发现了危险,足足用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一次妖国掀起的风波平息。
然而风波平息之后,她却震惊的察觉到万灵国境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力:净土派。
净土派,这个势力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群仰慕净土的人成立的教派,教派早在很多年前就诞生了,但一直是人员稀少,经过这次天气异变之后,人数才猛地剧增。
敖鸾再一调查,才发现这个教派内部一直流传着一些传言,内容大致为三界即将迎来大劫,唯有净土才能躲避一劫。
这天地异变,也是传言之一。
因为传言说中,人们便不自觉的信了这个教派。
敖鸾发现之后,一阵大怒,在想做些什么,却发现极难对付——因为这个教派并不作恶,相反,除了宣扬净土之外,他们另一个主要诉求,就是多行善事。
西牛贺洲有许多的得道高僧和散仙都加入了这个组织,不知不觉就迅速成长起来。
“那些秃驴好阴险!”
敖鸾自然不是傻瓜,立刻就明白这是灵山的计谋。
但出现净土派的地方不止是西牛贺洲,三大部洲都有出现,而且在天气变化中茁壮成长。
各地的仙人都把改变天气的怀疑对象锁定在了佛祖身上。 ↑返回顶部↑
忽然而来的大雨让仙人们一个个都面露惊讶。
昆仑山不是没有雨,但这场雨非常的特别——它不是由龙王呼风唤雨唤来的。
迄今为止,东胜神洲的降雨还是由天宫负责,这场雨并不存在于计划当中,紫薇大帝下令寻找违抗命令之人,最后却发现这场大雨不由任何人驱使。
它是完全自然的、凭空而下的大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
仙人们讨论了好几天,最终却不了了之。
一直到东胜神洲各地,开始陆续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了不对。
不止是东胜神洲,在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也都相继出现了这种现象。
在这个忽如其来的变化里,西牛贺洲受到的影响最为广大。
经过百年的发展,西牛贺洲的子民已经习惯于按照天气预测进行播种、耕作和收获,他们受到的冲击最大。
妖国的妖怪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机会,开始大肆制造和传播谣言,妄图用天气问题动摇和改变万灵国的子民对仙人们的信任。
当然,在敖鸾等人的管控下,这些谣言都没有造成很大的反响。
一直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这个夏天,连续几场暴风大雨席卷了西牛贺洲几个主要的产粮区,虽有法术保护,但收成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这是百年来第一次,西牛贺洲的粮食产量不如预期。
如此大规模的天气异常,在万灵国的民间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加上其他二洲也都出现了怪异的天气,一股不安弥漫在了所有人心里,也给了妖国蛊惑人心最好的机会。
敖鸾发现了危险,足足用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一次妖国掀起的风波平息。
然而风波平息之后,她却震惊的察觉到万灵国境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力:净土派。
净土派,这个势力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群仰慕净土的人成立的教派,教派早在很多年前就诞生了,但一直是人员稀少,经过这次天气异变之后,人数才猛地剧增。
敖鸾再一调查,才发现这个教派内部一直流传着一些传言,内容大致为三界即将迎来大劫,唯有净土才能躲避一劫。
这天地异变,也是传言之一。
因为传言说中,人们便不自觉的信了这个教派。
敖鸾发现之后,一阵大怒,在想做些什么,却发现极难对付——因为这个教派并不作恶,相反,除了宣扬净土之外,他们另一个主要诉求,就是多行善事。
西牛贺洲有许多的得道高僧和散仙都加入了这个组织,不知不觉就迅速成长起来。
“那些秃驴好阴险!”
敖鸾自然不是傻瓜,立刻就明白这是灵山的计谋。
但出现净土派的地方不止是西牛贺洲,三大部洲都有出现,而且在天气变化中茁壮成长。
各地的仙人都把改变天气的怀疑对象锁定在了佛祖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