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转头去瞪岳欣然,却见她正悠然品茶,仿佛不觉得那是一笔多么可怕的花销般。
  姬澜沧此来的重点却不在银钱上,那是他们司州衙门要操心之事,暂时还不必劳烦都护大人。
  他只提点道:“越是这样的关头,魏京那头越不容有失!”
  陆膺不由神情凝重:“先生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姬澜沧:“我先时有故交在魏京任职,如今朝中与大梁战事吃紧,安国公仍得陛下信重,但朝中却并不太平,听闻,陛下封了二皇子为太子。”
  陆膺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二皇子,那是皇后所出嫡子。安国公乃是吏部杜尚书的妹婿,太后乃是杜尚书之妹,皇后更是杜氏女,如今竟连太子也要出自杜氏一系吗?!杜氏风头之盛,纵观史书,亦是极其罕见。
  而且,景耀帝才是什么年纪,用得着这么早便确立太子吗?这背后又是多少波谲云诡……景耀帝到底是如何想的呢?杜尚书乃是他的亲舅舅,这许多年心心念念的太宰之位,景耀帝一直未允;可太子乃是国之储贰,景耀帝就会轻许吗?
  终究是魏京太远,再风急浪高,到得亭州,也变成了小浪花,不过片刻,陆膺的神情便平静了下来。
  姬澜沧不紧不慢地道:“我才收到的消息里,前亭州州牧封书海却是任了太子太傅。”
  此时,连岳欣然的眉头也不自禁皱了起来。
  太子太傅一职,也是十分微妙的。之前太傅乃是由五民尚书兼任,只是个空头衔,现下立了太子,这太子太傅之职,便成了东宫之首。说不得,便该是未来的国师。
  但现在,二皇子才四岁,太傅能教什么?而且,还是封书海这样一个,被益州专门指到了亭州,又自亭州被景耀帝亲自带回魏京之人。
  其间,多少帝王心术……只叫岳欣然不由为封书海深深担忧。
  第160章 一点经济(小修加内容)
  岳欣然蹙眉一瞬, 便已经思虑得清清楚楚。
  不论魏京那头是如何暗潮汹涌,又或是巨浪滔天, 可对于眼下的镇北都护府而言, 魏京山高地远,似陆膺这样的封疆大吏, 更不宜与封书海走得太近,地方大吏结交朝中大臣,素来为帝王猜疑, 若是招来君皇忌惮,便是误人误己了。
  在魏京没有确切变故传来之时,除了暗中密切关注消息之外,想帮上封书海,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强大镇北都护府, 自己有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至于现在, 景耀帝既要用封书海, 眼下必是要保全于他的;自己与封书海相识于益州,景耀帝也是知道的,届时不以都护府的名头, 只以自己的个人名义随年节之礼修书一封给封夫人,其中再暗中提点朝中险恶好了……但只怕, 封大人也许早就知道他会卷入朝廷旋涡之中、有粉身碎骨的风险, 只他却依旧奋身不顾。
  仁人君子,从来如此。
  岳欣然微微一叹,陆膺看了她一眼, 低声道:“无妨的,我们只管早日理顺都护府诸事吧。”
  若真是魏京有变,还可顺手相援。
  岳欣然不由浅浅一笑,陆膺是素来知道她的想法与心思的。
  姬澜沧与宿耕星虽不知他们二人心中具体所想,却见这小夫妻二人神情默契,不由觉得这二人难得宛若星月交辉,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姬澜沧便顺势道:“我等也与都护、司州大人所想一般,有的事情既已经有兆头,更当尽快提升都护府的实力;既是如此,就更不能受一些事情的影响。
  陛下离开魏京已有数月,圣意高难测,臣子不可度,但目下正值大魏与大梁交战之际,都护既然在大漠有所斩获,何不当个彩头,以北线之胜提前亦祝陛下在东线凯旋?”
  陆膺恍然大悟:“啊呀,我近来忙于练兵,确是忘记了!全赖先生提点!”
  一场胶着的战事当中,若能有来自另一线的战利品送到,哪怕只是讨个口彩,景耀帝必也会龙颜大悦。尤其是疏勒天马,史载,前前朝之时,那位陛下不惜大军远征,终于得偿所愿,随即利用天马之利,征战四方,开拓盛世,想必亦能令景耀帝开颜,这是其一;
  再者,魏京如今局势虽没有那么明朗,但景耀帝的处境必也是极其微妙的,否则他根本不敕封太子,陆膺在这个时候向景耀帝贡上缴获之物,是向景耀帝示好,反过来看,何尝不是在为景耀帝撑腰呢?这样景耀帝不也会暗中对陆膺多一重信任?
  其三,在姬澜沧看来,更重要的是,镇北都护府的发展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刻,绝不能被任何事情扰乱,包括魏京变故可能引发的山呼海啸。景耀帝代表着王朝正统,向正统效忠乃是尽忠王事,只要山河不动,身正便不会有乱事,为镇北都护府接下来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朝中环境。
  说通俗点,陆膺已经积极向景耀帝效忠,于情于理,哪怕是为了护好自己手中的可用之人,景耀帝必也会积极回应,将朝中乱象挡在镇北都护府之外,比如说,什么监军之流就别到镇北都护府来。这也是君臣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但姬澜沧的提点却正是时候,这个时候做这件事远比任何一个时候效果都要好,也更应该去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