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解救——没有借口的行动(1 / 2)
理由不管如何充分,但冒险是不可避免的。分析的基础不过是孟有田的想象和判断,并没有更实际可靠的情报。
这个时候,便看部队干部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支持了。小全出于对孟有田的信任,选择站在孟有田一边;郭龙海对孟有田也有钦佩之感,再加上他更喜欢主动进攻,也对孟有田表示了支持。秦怜芳和张姓军官则持谨慎态度,不想过于冒险。
各执一端,通常便意味着互相妥协,这恐怕也是孟有田早就想好的,他并不需要带太多的人马,在敌后活动更加隐蔽方便。而且,打硬仗他没想过,玩阴谋诡计才是他的特长。
“六十人?少了。”秦怜芳虽然反对冒险,但当孟有田说出要带的人数时,她却要给增加,“怎么也得一百多,一个连队的样子,碰上小股敌人就不会被追得到处乱跑了。”
孟有田淡淡一笑,说道:“游击队刚建的时候是多少人,不也干得风生水起,不断壮大吗?一百多人,目标太大,象你们所担心的那样,情况不明,这支小部队既要战斗,更是试探。如果条件允许,情况查明,再增加也不迟。”
秦怜芳沉默了一下,说道:“那就再加二十人,多一个小队总有用处。”
“是啊,离开了深山密林的掩护,你们会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多带些人,多带些好武器,这才让人能放心嘛!”张姓军官也赞同地说道:“我们留下的会继续虚张声势,东打两下,西打两下,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盛情难却,孟有田等人只好答应下来,约定了几个联络地点和联络信号后,趁着天还黑着,一队人马收拾齐整,离开了关卡,再次向敌后潜进。
说是潜进,不过是赶在天亮前重新回到了那个隐秘的山洞,大部分人继续休息等待天黑,而派出的侦察人员则以三人为一组,分散出侦察刺探周围的情况。
……………
敌人抓了老百姓在修路,在栽电线杆?当孟有田听到侦察员带回来的消息时,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最怕的就是这个,本想着天寒地冻,这个工作会被耽搁下来,但现在看来,敌人是很急着坐稳屁股啊!
修好了路,敌人来去迅速;有了电话线,联络通畅,也是一个心腹大患。只是炮楼还没修起来,冻天冻地的,工程进展也缓慢,还是有机会打破敌人的如意算盘的。
“那些老百姓不象是本地的,倒象是大扫荡跑过来的,或者就是从别处抓来的。”侦察员继续讲述着,“在山梁下到大道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个军士哨,估计别的下山的地方也有。敌人有多少,看不准,不好估计。”
不好估计,这是一个谨慎的说法,山里有封锁线,在后方应该不会驻有重兵。孟有田思索着问道:“你看见的敌人,是鬼子多,还是伪军多?”
“伪军多,鬼子只看见星崩的几个。”侦察员很干脆地说道:“远远的看,也没发现有什么大官。”
“大官都躲在村里的热炕头上舒服呢!”小全冷笑了一声,说道:“敌人以为天下太平了,咱们得打他一家伙,让他们知道厉害。而且,要是让敌人把路都填平了,汽车来来去去的,咱们就更不好活动了。”
孟有田很赞同小全的意见,但突破口选在哪里呢?按照路程来算,这里离十里村最近,但十里村正处在中间,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夹击。土门村和良岗庄偏处一头,是不错的选择,但队伍要走很远的路,恐怕还有困难。
如果情报能再准确一些就好了。孟有田不得不承认秦怜芳等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处在敌人环伺之中,情报不准确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还是按着事先的计划,咱们插到土门村行动吧?”郭龙海见孟有田久久不语,试探着说道:“路是远了些,可咱们不是走过更远的,再加上身上这身皮,能混就混,混不过去就打。现在还不算出山,在山里打转,地形地势对咱们也算有利。”
孟有田抬头看了郭龙海一眼,这家伙,觉得很容易吗?他咧嘴笑了笑,说道:“再等一等,现在刚过了中午,不是还有两组侦察人员没回来吗?看看他们打探到什么消息再做决定,咱们人不多,可得小心谨慎着用。”
“有一组人员是最有经验的,是游击队里的老手。”小全说完便笑了,拍了拍回来汇报的侦察员的肩膀,“别不服气,你们得跟老刘学着点,人家装啥象啥,脑袋还转得快,多少次都转危为安。”
“经验这个东西可不是三下两下便能全学会的。”孟有田语重心长地说道:“向别人学习不丢人,还省了你们用鲜血,甚至用生命去换。”
“嘿嘿,俺们服气。”侦察员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后一定多向老刘同志请教,多向他学习。”
“要说到做到啊!”小全伸手拔拉了一下这家伙的脑袋,笑着让他休息去了。
“游击队成长得很快,有不少撑得开门面的人了。只要这些骨干还在,即便暂时有了损失,也能很快恢复元气。”孟有田赞赏地点了点头,换出小烟斗和烟袋荷包让了让,小全摆了摆手,郭龙海倒不客气,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倒出烟叶,卷了根大炮,美美地吸着。
“这也是打下了好底子。”小全谦逊地说道:“一开始就搞得对头,再加上你那段时间的帮衬,游击队一下子便起来了。想想那时候哈,长短双家伙,皇协军根本不敢惹俺们,鬼子一动,他们就提前给通风报信儿,生怕锄奸搞到他们头上。”
“以后也得是这个路子,而且要更灵活。”孟有田感慨地说道:“大扫荡之后,敌人的碉堡会更多,他们会以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以前是非成群结队而不敢行动,现在估计会很猖狂。在游击区,打击分散外出‘清剿’之敌也许并不困难,但是,退出战斗和转移时,却易于被敌人利用碉堡体系前堵后追,四面受敌,而受到损失。所以,首先要解决打与走的矛盾。”
“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此还是有些经验的。”小全起初的表情很自信,但转而又有些担忧地皱起了眉头,说道:“只是听说敌人在其他根据地开始以烧杀手段实行‘民匪分离’的政策,我担心群众的情绪会有所变化。”
“不会的。”郭龙海摇了摇头,很笃定地说道:“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是很高的,暂时的困难怎么会使他们仇恨日本鬼子的心理改变呢?再说,咱们和敌人战斗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他们最后过上好日子吗?他们怎么会连这个也不明白。”
孟有田若有所思地瞅了郭龙海一眼,这家伙是正规部队出身,接受的都是正面宣传的那些东西,对游击战所遇到的情况并不了解。特别是大扫荡之后,群众较普遍地违心地产生了害怕游击队捅马蜂窝,害怕与游击队有所牵连,害怕敌人的烧杀。所以,如果仍然机械地按照战争的一般原则去办,就会脱离他们,陷自己于孤立。 ↑返回顶部↑
这个时候,便看部队干部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支持了。小全出于对孟有田的信任,选择站在孟有田一边;郭龙海对孟有田也有钦佩之感,再加上他更喜欢主动进攻,也对孟有田表示了支持。秦怜芳和张姓军官则持谨慎态度,不想过于冒险。
各执一端,通常便意味着互相妥协,这恐怕也是孟有田早就想好的,他并不需要带太多的人马,在敌后活动更加隐蔽方便。而且,打硬仗他没想过,玩阴谋诡计才是他的特长。
“六十人?少了。”秦怜芳虽然反对冒险,但当孟有田说出要带的人数时,她却要给增加,“怎么也得一百多,一个连队的样子,碰上小股敌人就不会被追得到处乱跑了。”
孟有田淡淡一笑,说道:“游击队刚建的时候是多少人,不也干得风生水起,不断壮大吗?一百多人,目标太大,象你们所担心的那样,情况不明,这支小部队既要战斗,更是试探。如果条件允许,情况查明,再增加也不迟。”
秦怜芳沉默了一下,说道:“那就再加二十人,多一个小队总有用处。”
“是啊,离开了深山密林的掩护,你们会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多带些人,多带些好武器,这才让人能放心嘛!”张姓军官也赞同地说道:“我们留下的会继续虚张声势,东打两下,西打两下,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盛情难却,孟有田等人只好答应下来,约定了几个联络地点和联络信号后,趁着天还黑着,一队人马收拾齐整,离开了关卡,再次向敌后潜进。
说是潜进,不过是赶在天亮前重新回到了那个隐秘的山洞,大部分人继续休息等待天黑,而派出的侦察人员则以三人为一组,分散出侦察刺探周围的情况。
……………
敌人抓了老百姓在修路,在栽电线杆?当孟有田听到侦察员带回来的消息时,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最怕的就是这个,本想着天寒地冻,这个工作会被耽搁下来,但现在看来,敌人是很急着坐稳屁股啊!
修好了路,敌人来去迅速;有了电话线,联络通畅,也是一个心腹大患。只是炮楼还没修起来,冻天冻地的,工程进展也缓慢,还是有机会打破敌人的如意算盘的。
“那些老百姓不象是本地的,倒象是大扫荡跑过来的,或者就是从别处抓来的。”侦察员继续讲述着,“在山梁下到大道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个军士哨,估计别的下山的地方也有。敌人有多少,看不准,不好估计。”
不好估计,这是一个谨慎的说法,山里有封锁线,在后方应该不会驻有重兵。孟有田思索着问道:“你看见的敌人,是鬼子多,还是伪军多?”
“伪军多,鬼子只看见星崩的几个。”侦察员很干脆地说道:“远远的看,也没发现有什么大官。”
“大官都躲在村里的热炕头上舒服呢!”小全冷笑了一声,说道:“敌人以为天下太平了,咱们得打他一家伙,让他们知道厉害。而且,要是让敌人把路都填平了,汽车来来去去的,咱们就更不好活动了。”
孟有田很赞同小全的意见,但突破口选在哪里呢?按照路程来算,这里离十里村最近,但十里村正处在中间,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夹击。土门村和良岗庄偏处一头,是不错的选择,但队伍要走很远的路,恐怕还有困难。
如果情报能再准确一些就好了。孟有田不得不承认秦怜芳等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处在敌人环伺之中,情报不准确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还是按着事先的计划,咱们插到土门村行动吧?”郭龙海见孟有田久久不语,试探着说道:“路是远了些,可咱们不是走过更远的,再加上身上这身皮,能混就混,混不过去就打。现在还不算出山,在山里打转,地形地势对咱们也算有利。”
孟有田抬头看了郭龙海一眼,这家伙,觉得很容易吗?他咧嘴笑了笑,说道:“再等一等,现在刚过了中午,不是还有两组侦察人员没回来吗?看看他们打探到什么消息再做决定,咱们人不多,可得小心谨慎着用。”
“有一组人员是最有经验的,是游击队里的老手。”小全说完便笑了,拍了拍回来汇报的侦察员的肩膀,“别不服气,你们得跟老刘学着点,人家装啥象啥,脑袋还转得快,多少次都转危为安。”
“经验这个东西可不是三下两下便能全学会的。”孟有田语重心长地说道:“向别人学习不丢人,还省了你们用鲜血,甚至用生命去换。”
“嘿嘿,俺们服气。”侦察员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后一定多向老刘同志请教,多向他学习。”
“要说到做到啊!”小全伸手拔拉了一下这家伙的脑袋,笑着让他休息去了。
“游击队成长得很快,有不少撑得开门面的人了。只要这些骨干还在,即便暂时有了损失,也能很快恢复元气。”孟有田赞赏地点了点头,换出小烟斗和烟袋荷包让了让,小全摆了摆手,郭龙海倒不客气,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倒出烟叶,卷了根大炮,美美地吸着。
“这也是打下了好底子。”小全谦逊地说道:“一开始就搞得对头,再加上你那段时间的帮衬,游击队一下子便起来了。想想那时候哈,长短双家伙,皇协军根本不敢惹俺们,鬼子一动,他们就提前给通风报信儿,生怕锄奸搞到他们头上。”
“以后也得是这个路子,而且要更灵活。”孟有田感慨地说道:“大扫荡之后,敌人的碉堡会更多,他们会以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以前是非成群结队而不敢行动,现在估计会很猖狂。在游击区,打击分散外出‘清剿’之敌也许并不困难,但是,退出战斗和转移时,却易于被敌人利用碉堡体系前堵后追,四面受敌,而受到损失。所以,首先要解决打与走的矛盾。”
“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此还是有些经验的。”小全起初的表情很自信,但转而又有些担忧地皱起了眉头,说道:“只是听说敌人在其他根据地开始以烧杀手段实行‘民匪分离’的政策,我担心群众的情绪会有所变化。”
“不会的。”郭龙海摇了摇头,很笃定地说道:“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是很高的,暂时的困难怎么会使他们仇恨日本鬼子的心理改变呢?再说,咱们和敌人战斗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他们最后过上好日子吗?他们怎么会连这个也不明白。”
孟有田若有所思地瞅了郭龙海一眼,这家伙是正规部队出身,接受的都是正面宣传的那些东西,对游击战所遇到的情况并不了解。特别是大扫荡之后,群众较普遍地违心地产生了害怕游击队捅马蜂窝,害怕与游击队有所牵连,害怕敌人的烧杀。所以,如果仍然机械地按照战争的一般原则去办,就会脱离他们,陷自己于孤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