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2 / 4)
李曼青:“……”
“哥别客气,咱们多久都不回来一趟,这是咱们做姑姑姑父买给小辉吃的。”唐丰年拉住李志青,他这大舅哥真是牛脾气。
不过,他就欣赏这样的人,踏实肯干,又不贪便宜。
李家村离乡里挺远,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李曼青饶是甩着空手了,也依然走得气喘吁吁,尤其出了镇得再爬个一公里多的破才能上山,光那架坡就够费力的。
“哎哟不行了不行了,先歇歇吧。”爬到坡头,她双手叉腰喘气。无比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记得那时候一听要上街,她比谁都高兴!这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哪里会放在眼里啊。
李志青和妹婿对视一眼,无奈的笑起来,指着坡脚新盖的一片砖房,道:“看见没,那就是新建的糖厂,以前的厂房全拆了。”
“是季老板盖的麽?”唐丰年听李曼青说过一句。
“好像是,说是个煤老板……人家生意做的大,哪儿哪儿都有,八月里糖厂才开工呢,年前就说焦化厂也做起来了……”
男人们望着连绵的砖房,眼里不乏羡慕。
这么大的商业版图,没有男人不向往。季云喜也就比他们大几岁而已,但人家拥有的,却是他们几辈子也挣不到的产业。
唐丰年不自在的别开头,看着小媳妇那仿佛会发光的眼睛,愈发不是滋味……他的心病不止于此。
等她休息够了,三人才一鼓作气往家赶。
不同于大平地稀稀拉拉东一家,西一家的分布,李家村是个大村子,全村两百来户人家全集中在青龙河边上,有的地方一家与另一家只一墙之隔,热闹是热闹了,但矛盾也不少。
谁家有个什么事儿,不出两小时,全村都知道了。
这不,“志青接妹子回来了?听说你卖洋芋去了,今天的洋芋多少钱一斤啊?”有个上年纪的妇女问李志青。
李志青臊红了脸,他早上起来才知道肉没了,身上也没钱,火烧火燎的背了一篓洋芋出门,不知道被谁看见了,传得全村都知道他大年初二就卖洋芋。
问题是连妹婿也知道了……
唐家现在日子好过,妹婿也能耐,他就怕自己给妹子丢了人,到时候她公婆姑子看不起她。
慌得赶紧给唐丰年解释:“哦,不,不是,家里放不住了,怕发芽,小辉奶奶让我顺路背一篓出去……”他实在是不会说谎,脸红脖子粗的模样,就差在脸上写“窘迫”两个字了。
唐丰年笑起来,“哥也是,卖外头干嘛,我们家还到处找洋芋呢,以后别卖了,让我爸找个拖拉机来,有多少要多少。”
那妇人一听,赶紧道:“你是曼青姑爷吧?长得可真精神!你们家真要洋芋麽?我家挺多的,到时候能不能也把我家的买了……”
唐丰年笑着点点头。
他们这头刚进李家门,那头就有人传播开去,不出两小时,全村都传遍了,“李曼青婆婆家做大生意呢,洋芋都是用拖拉机拉的,咱们有多少他们要多少!”
“来了?赶紧进来,快把我外孙放下来,外婆抱抱。”刘莲枝笑着迎上来。
小两口给她打过招呼,把早就醒了的闺女们放下来,李曼青洗过手,一面拿出备好的干帕子帮她们擦脖子里的汗,一面问:“我爸呢?”
“知道你要回来,上箐里捉石蚌去了。”
李曼青愣了愣,才想起来,这“石蚌”是他们当地叫法,其实就是一种跟田鸡特别像的东西,但比田鸡又稀有很多。因为它们只在阴凉的石头缝里出没,腿部肌肉特别发达,轻轻一蹦就能蹦老远老高,一般很难捉到,所以价格也很贵。
她记得三十那天在县里看到过,才小孩子拳头大的个儿,价格都是猪肉的五六倍呢!
但这种东西贵有贵的道理。一是难得,只有连安乡这么丰富的水资源才养得出来,成年男子出去一天也捉不到几只。二是好吃,她从小就喜欢那种鲜嫩喷香的味道,当地有说法,用石蚌汤补钙特别好,小孩子吃了长得高。
小时候她个子矮,头发也不好,爸爸为了给她补钙,大半夜的打着手电筒去捉,有时候去守一夜也捉不到两只。煮出来连汤带肉全是她一个人吃的,爸妈和哥哥一口都不舍得喝。 ↑返回顶部↑
“哥别客气,咱们多久都不回来一趟,这是咱们做姑姑姑父买给小辉吃的。”唐丰年拉住李志青,他这大舅哥真是牛脾气。
不过,他就欣赏这样的人,踏实肯干,又不贪便宜。
李家村离乡里挺远,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李曼青饶是甩着空手了,也依然走得气喘吁吁,尤其出了镇得再爬个一公里多的破才能上山,光那架坡就够费力的。
“哎哟不行了不行了,先歇歇吧。”爬到坡头,她双手叉腰喘气。无比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记得那时候一听要上街,她比谁都高兴!这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哪里会放在眼里啊。
李志青和妹婿对视一眼,无奈的笑起来,指着坡脚新盖的一片砖房,道:“看见没,那就是新建的糖厂,以前的厂房全拆了。”
“是季老板盖的麽?”唐丰年听李曼青说过一句。
“好像是,说是个煤老板……人家生意做的大,哪儿哪儿都有,八月里糖厂才开工呢,年前就说焦化厂也做起来了……”
男人们望着连绵的砖房,眼里不乏羡慕。
这么大的商业版图,没有男人不向往。季云喜也就比他们大几岁而已,但人家拥有的,却是他们几辈子也挣不到的产业。
唐丰年不自在的别开头,看着小媳妇那仿佛会发光的眼睛,愈发不是滋味……他的心病不止于此。
等她休息够了,三人才一鼓作气往家赶。
不同于大平地稀稀拉拉东一家,西一家的分布,李家村是个大村子,全村两百来户人家全集中在青龙河边上,有的地方一家与另一家只一墙之隔,热闹是热闹了,但矛盾也不少。
谁家有个什么事儿,不出两小时,全村都知道了。
这不,“志青接妹子回来了?听说你卖洋芋去了,今天的洋芋多少钱一斤啊?”有个上年纪的妇女问李志青。
李志青臊红了脸,他早上起来才知道肉没了,身上也没钱,火烧火燎的背了一篓洋芋出门,不知道被谁看见了,传得全村都知道他大年初二就卖洋芋。
问题是连妹婿也知道了……
唐家现在日子好过,妹婿也能耐,他就怕自己给妹子丢了人,到时候她公婆姑子看不起她。
慌得赶紧给唐丰年解释:“哦,不,不是,家里放不住了,怕发芽,小辉奶奶让我顺路背一篓出去……”他实在是不会说谎,脸红脖子粗的模样,就差在脸上写“窘迫”两个字了。
唐丰年笑起来,“哥也是,卖外头干嘛,我们家还到处找洋芋呢,以后别卖了,让我爸找个拖拉机来,有多少要多少。”
那妇人一听,赶紧道:“你是曼青姑爷吧?长得可真精神!你们家真要洋芋麽?我家挺多的,到时候能不能也把我家的买了……”
唐丰年笑着点点头。
他们这头刚进李家门,那头就有人传播开去,不出两小时,全村都传遍了,“李曼青婆婆家做大生意呢,洋芋都是用拖拉机拉的,咱们有多少他们要多少!”
“来了?赶紧进来,快把我外孙放下来,外婆抱抱。”刘莲枝笑着迎上来。
小两口给她打过招呼,把早就醒了的闺女们放下来,李曼青洗过手,一面拿出备好的干帕子帮她们擦脖子里的汗,一面问:“我爸呢?”
“知道你要回来,上箐里捉石蚌去了。”
李曼青愣了愣,才想起来,这“石蚌”是他们当地叫法,其实就是一种跟田鸡特别像的东西,但比田鸡又稀有很多。因为它们只在阴凉的石头缝里出没,腿部肌肉特别发达,轻轻一蹦就能蹦老远老高,一般很难捉到,所以价格也很贵。
她记得三十那天在县里看到过,才小孩子拳头大的个儿,价格都是猪肉的五六倍呢!
但这种东西贵有贵的道理。一是难得,只有连安乡这么丰富的水资源才养得出来,成年男子出去一天也捉不到几只。二是好吃,她从小就喜欢那种鲜嫩喷香的味道,当地有说法,用石蚌汤补钙特别好,小孩子吃了长得高。
小时候她个子矮,头发也不好,爸爸为了给她补钙,大半夜的打着手电筒去捉,有时候去守一夜也捉不到两只。煮出来连汤带肉全是她一个人吃的,爸妈和哥哥一口都不舍得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