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节(2 / 4)
最终,耶律博纳不得不抽出了自己的马刀,喝令他的亲卫,和他站在一处,挥刀砍向那些违令后退的将士。不时,他们这群人前面,就躺下了十多具死不瞑目的尸体。
抬起滴血的马刀,耶律博纳悲愤的大喊:“后退者斩,全都给我停下,返身迎敌!”
他杀得了一个人、十个人,但是没有办法杀百人、千人,而他面前潮水一般往后奔逃的契丹蛮子,后浪推前浪,怎么都止不住脚步。这位深受耶律敌烈器重的军中骄子,此时浑身无力,气得直欲吐血。而他面前的契丹蛮子,渐渐都红了眼睛,看向挥刀斩向同袍、夺人生路的耶律博纳的眼神,不复之前的尊敬与畏惧,而是带上了令人心颤的寒意,那是愤怒、仇恨与杀气。
身边的亲兵拦住还在挥刀斩向后退军士的耶律博纳,焦急道:“二王子,兵败如山倒,控制不住了!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耶律博纳一把推开亲兵,悲愤的道:“我为父王统带步卒大军,志在灭敌,焉能后退?尔等也不许后退,否则杀无赦!”
亲兵含泪苦谏,“二王子,你看看将士们的眼神,你若再执迷不悟,恐怕,恐怕你今日也不能好生离开此地了!”
听了这话,耶律博纳忽然回过神来,终于发现众将士的不善眼神,这让他心头猛烈跳动。
最后,他扬天长叹,“军败至此,分崩离析,我能奈何,我能奈何!”千万不甘,亦只能离去。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秋风扫落叶一般,将眼前的契丹大军击溃。
眼见遍地火把中溃逃的契丹蛮子身影,李从璟渐渐放缓马速,直至停下来,他居高临下望着战场,不屑的冷笑一声,调转马头,策马而走。
他身后,再不复有气势凌厉的契丹追兵。
第311章 百尺竿头进一步,横渡黄河向胜州(下)
夜晚赶路要慢上一些,一夜激战、奔驰,天亮之后,李从璟率领大同军马军抵达黄河之滨。
滔滔黄河水,在此处流速甚缓,广阔的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海阔都揽在怀里。
河岸上,大同军步军整齐列阵,正严阵以待,其状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与到眼前的敌人输死一搏。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气度从容、精神勃发的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圆阵中先是持续了一阵沉默,随即爆发出一阵响彻河上的欢呼声。
到了阵前,马军停下脚步,李从璟从马背上翻身下来,稳稳走向向他迎来的大同军诸将。
“李将军!”带领步军至此的大同军将校,神色激动,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神采,他们见到军阵军貌如此整齐的马军,就知道他们已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一时之间,这些并不隶属于李从璟麾下的将校们,心中满是喜悦、感激,但面对李从璟,他们却又竟不知说什么好,话出口,便只这一声轻呼。
随即,所有迎接李从璟的将校,突然默契的站住脚步,整齐的朝他行了一个军礼。
李从璟没说什么,站定,回礼。
张大千随李从璟一道下马,此时高兴的朝诸将简单解说了一下昨日战况。
诸将闻言,俱都愣然不已。
他们方才已经看出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取胜,然而在他们的想象极限中,也不过是李从璟等击退了契丹先锋马军而已,仅此就让他们足够敬佩李从璟,因为在“败走”途中,返身以千人战三千人,要胜之那已是极难。
然而,李从璟不仅率领大同军将三千契丹先锋精骑击溃,更是一路追击,驱赶这些契丹溃军,将后续契丹追兵主力军阵冲散,而使其也大溃。此举已经超出大同军诸将的想象力极限,那已经不是极难之事,而是常人想都不会想到的事,即便是想到了,那也是万万不敢去做的。但李从璟不仅做了,而且做到了。
即便是在昨夜的战斗中,李从璟等并未对契丹援军主力造成太大杀伤,也未使其完全丧失战斗力,毕竟李从璟所率军力不多,能让契丹援军大乱而退,已是能做到的极致。是以李从璟昨夜算是见好就收,没有与契丹追兵主力死磕,但仅仅是迫其溃退,就已是莫大壮举。
良久,之前一直对李从璟颇不服气的陈力,率先发声,他喟然而叹,不顾一礼刚毕,再次对李从璟深深一拜,起身时发自肺腑道:“李将军不愧是‘幽云之福’,亦我大同军之福也,此番若无李将军,大同军岂止是陷入危境!论智、勇、胆,李将军实在是末将生平所仅见,末将服了!”
其他那些先前对李从璟颇不以为意的一小撮人,此时也都尽皆拜服。这不是他们没有立场,而是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只要不是失心疯,再一味固执己见,已经毫无意义。
李从璟对大同军没有太多想法,顶多希望在日后的战场上,他们能守住云州,和幽州共拒契丹而已。若是再想得深远一些,他日李从璟离开幽州,大同军若是能扛起护卫边境的大旗,那他就已心满意足。
这些姑且不论,李从璟问那些步卒将校,“目前渡河乃是紧要,船只可曾都预备好了?”
陈力答道:“李将军放心,船只都已备好。”说完,笑道:“李将军和将士们为大军阻击顽敌,我等先走一步,已是心中不安,既然到了黄河,哪里有不尽快将船只预备到位的道理?” ↑返回顶部↑
抬起滴血的马刀,耶律博纳悲愤的大喊:“后退者斩,全都给我停下,返身迎敌!”
他杀得了一个人、十个人,但是没有办法杀百人、千人,而他面前潮水一般往后奔逃的契丹蛮子,后浪推前浪,怎么都止不住脚步。这位深受耶律敌烈器重的军中骄子,此时浑身无力,气得直欲吐血。而他面前的契丹蛮子,渐渐都红了眼睛,看向挥刀斩向同袍、夺人生路的耶律博纳的眼神,不复之前的尊敬与畏惧,而是带上了令人心颤的寒意,那是愤怒、仇恨与杀气。
身边的亲兵拦住还在挥刀斩向后退军士的耶律博纳,焦急道:“二王子,兵败如山倒,控制不住了!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耶律博纳一把推开亲兵,悲愤的道:“我为父王统带步卒大军,志在灭敌,焉能后退?尔等也不许后退,否则杀无赦!”
亲兵含泪苦谏,“二王子,你看看将士们的眼神,你若再执迷不悟,恐怕,恐怕你今日也不能好生离开此地了!”
听了这话,耶律博纳忽然回过神来,终于发现众将士的不善眼神,这让他心头猛烈跳动。
最后,他扬天长叹,“军败至此,分崩离析,我能奈何,我能奈何!”千万不甘,亦只能离去。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秋风扫落叶一般,将眼前的契丹大军击溃。
眼见遍地火把中溃逃的契丹蛮子身影,李从璟渐渐放缓马速,直至停下来,他居高临下望着战场,不屑的冷笑一声,调转马头,策马而走。
他身后,再不复有气势凌厉的契丹追兵。
第311章 百尺竿头进一步,横渡黄河向胜州(下)
夜晚赶路要慢上一些,一夜激战、奔驰,天亮之后,李从璟率领大同军马军抵达黄河之滨。
滔滔黄河水,在此处流速甚缓,广阔的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海阔都揽在怀里。
河岸上,大同军步军整齐列阵,正严阵以待,其状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与到眼前的敌人输死一搏。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气度从容、精神勃发的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圆阵中先是持续了一阵沉默,随即爆发出一阵响彻河上的欢呼声。
到了阵前,马军停下脚步,李从璟从马背上翻身下来,稳稳走向向他迎来的大同军诸将。
“李将军!”带领步军至此的大同军将校,神色激动,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神采,他们见到军阵军貌如此整齐的马军,就知道他们已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一时之间,这些并不隶属于李从璟麾下的将校们,心中满是喜悦、感激,但面对李从璟,他们却又竟不知说什么好,话出口,便只这一声轻呼。
随即,所有迎接李从璟的将校,突然默契的站住脚步,整齐的朝他行了一个军礼。
李从璟没说什么,站定,回礼。
张大千随李从璟一道下马,此时高兴的朝诸将简单解说了一下昨日战况。
诸将闻言,俱都愣然不已。
他们方才已经看出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取胜,然而在他们的想象极限中,也不过是李从璟等击退了契丹先锋马军而已,仅此就让他们足够敬佩李从璟,因为在“败走”途中,返身以千人战三千人,要胜之那已是极难。
然而,李从璟不仅率领大同军将三千契丹先锋精骑击溃,更是一路追击,驱赶这些契丹溃军,将后续契丹追兵主力军阵冲散,而使其也大溃。此举已经超出大同军诸将的想象力极限,那已经不是极难之事,而是常人想都不会想到的事,即便是想到了,那也是万万不敢去做的。但李从璟不仅做了,而且做到了。
即便是在昨夜的战斗中,李从璟等并未对契丹援军主力造成太大杀伤,也未使其完全丧失战斗力,毕竟李从璟所率军力不多,能让契丹援军大乱而退,已是能做到的极致。是以李从璟昨夜算是见好就收,没有与契丹追兵主力死磕,但仅仅是迫其溃退,就已是莫大壮举。
良久,之前一直对李从璟颇不服气的陈力,率先发声,他喟然而叹,不顾一礼刚毕,再次对李从璟深深一拜,起身时发自肺腑道:“李将军不愧是‘幽云之福’,亦我大同军之福也,此番若无李将军,大同军岂止是陷入危境!论智、勇、胆,李将军实在是末将生平所仅见,末将服了!”
其他那些先前对李从璟颇不以为意的一小撮人,此时也都尽皆拜服。这不是他们没有立场,而是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只要不是失心疯,再一味固执己见,已经毫无意义。
李从璟对大同军没有太多想法,顶多希望在日后的战场上,他们能守住云州,和幽州共拒契丹而已。若是再想得深远一些,他日李从璟离开幽州,大同军若是能扛起护卫边境的大旗,那他就已心满意足。
这些姑且不论,李从璟问那些步卒将校,“目前渡河乃是紧要,船只可曾都预备好了?”
陈力答道:“李将军放心,船只都已备好。”说完,笑道:“李将军和将士们为大军阻击顽敌,我等先走一步,已是心中不安,既然到了黄河,哪里有不尽快将船只预备到位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