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1 / 4)
老郡主一见到这画像就惊叫,“真与她有几分像!”言罢狐疑地看看瑶光,“你哪里见过她呢?”再仔细看了一会儿,她又说,“其实人物脸倒不怎么像,可是……嗯,画得好。”
薛娘子悄悄跟瑶光说,“这画像眉眼乍一看倒和谭道友有几分像,但我细看了,却又觉得不像了,怎么回事?”
瑶光也对着完成的画像发呆,“大概,是那种虽然明知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可照样得把该办的事一件一件办好的坚定有点像?”她说完也笑了,“我本来没这么觉得,给你一说,怎么越看越觉得真有几分像了?哎你说,他一个道士整天忧国忧民的,干什么啊。”
薛娘子又仔细看了一会儿画像,“要是他真站在画像边,保准你又不觉得像了。”
这次征选的细则也有些与众不同。一般来说,画像完成后,画师会签上名字,写上题记,盖上印章,可这次是盲选,所有人不得在画上题字、做暗记。评委是画院中三位元老级别画师。最后过了初选的应征作品有三十二幅,接下来的评审在画院进行,所有画院画师、门生都可以来观审,三十二中选五,再进献入宫,由太妃太后和皇帝自己选出冠首。
三十二幅画两两排开,将画院大讲堂正对台下的一壁挂满,台下坐着几十位画师,他们的学生,还有几位宗室中素爱丹青之人。所有人一进到堂内,最先看到的都是角落那幅画。其色彩浓丽,画法与众不同,也不是画在画卷上,而是画在以木框支撑的布上,近乎一人高,远看,人物马匹呼之欲出,近看则令人不敢逼视。
堂内议论纷纷,说的都是这幅画。
见识过“碧水江汀论坛壁画”或是买过精装插画版《桐花女》和《三剑客》的人一见这画就知道这是韩瑶光另一大作,全都站在堂前欣赏。
另一些人虽见过“魏公村土地庙壁画”,但并不知画画之人是谁的,但能进到画院大讲堂的都不是庸人,自然看得出两者必然出自同一人之手,再一打听这人竟是韩良娣,还给她在梨溪山开的茶楼画了壁画,都暗暗惊奇。
韩良娣中炭毒后遗忘前尘,称梦中有仙人授笔,从此善画观音,这事虽然京中早有传说,不过,韩良娣嘛,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传说了,多这一条也不嫌多。至于传闻真假,画院中的画师们一多半是不信的。毕竟,没多少人见过她所画的观音图。
可现在一看,我去,这要真是韩良娣画的,那么这位韩良娣真神人也!
有人认为,不用选了,这画理所当然应为冠首,无论是技巧,立意,还是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手法,无人能出其右。况且,韩良娣本人就是在为安慈太后祈福。
也有人认为,这个画确实是不错,但作为安慈太后圣像,有些太过出格了。这做了圣像,是要安放在太庙的,与其他先贤的画像太过格格不入,未免……不太好吧?
当然就有人反驳,你操心这干什么,陛下自然有圣裁,就算不放在太庙,难道不能放在安慈太后地宫灵堂内么?
搞艺术的人嘛,虽然搞的都是高雅东西,但毕竟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有派系,有倾轧。大周皇家画院再牛逼,能牛逼过当年坐拥文艺复兴四杰的美迪奇家族?那才是真正的大师级碰撞呢!米开朗基罗大爷就跟达芬奇激情碰撞了好多年,后来米大爷去了梵蒂冈,仍旧不改事儿逼习性,又跟追来的拉斐尔碰撞。
很快堂内的气氛火热起来,在大周数得着的艺术家们言辞间火花乱溅,渐渐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韩瑶光之作是旷世奇作,不仅应该入选前五,还应该把人请来画院,开个讲座啥的;另一派直批韩瑶光之作与其人一样,离经叛道,哗众取宠,故作新意,实则不过噱头,无聊!无聊之至。
有人讥讽道:“哼哼哼,怕是你们都怕了韩道长吧?试问在座各位,谁解其画法?谁能画成那样?”
有人反唇相讥,“哼哼哼,她若真是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从去年秋季开始招徒,至今一人也招不到啊?”
还有人怀疑她找了枪手,“这等功力,非数年刻苦勤练不可得,难道你们还真信梦中仙人授笔之说?”
乱哄哄闹腾腾时,宫中来了使者,说皇帝命大家匿名投票,每人可投三票,得票最多的五幅画入选。不过,为了纪念安慈太后,现在选出的三十二幅画,都会让作者取回去署名题字,之后再拿来,在画院中专门辟出一堂,供人欣赏,以彰显安慈太后慈孝仁德。
本来早已打算好搞站队搞暗箱操作的人一听,懵了。
就如见过韩瑶光的画能一眼看出她的作品,入选的其他三十一幅画作中,不少人的风格也相当鲜明,即使是命题作业,但只要是熟知他们运笔技巧,用色习惯,构图思路的人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本来大家都猜到这次征选一定又是采用匿名票选,那没理由不投给自己人啊!结果,皇帝说所有画放在一起展览,嘿,这还搞什么?搞出争议,皇帝兴致一来再跑来一看,哦,你们给我选的最好的五幅画怎么还不如没入选的?难道说,这就是你们的审美?那你就打包袱回家吧。
大周皇家画院是穆宗大圣皇帝晚年亲自创立。作为个人,他当然有自己的审美,但作为画院的实质领袖,他极力反对所有画师朝一个方向努力,想要发展出百家争鸣,百花竟放的大周画坛。所以,他认为每个皇帝都应该有意识地不显露自己的审美偏好,以防画师们为投所好刻意迎逢。
因此,对于大周历史上许多举止乖张,行为怪诞的画师,画院显示出了极高的包容。
但唯有一条是不行的。你一个画师,要是没搞艺术的心思,光想搞政治,搞党派,嘿嘿,那你就回家吃自己吧!连我朝文臣们都不敢结党,你一个画师还挺嚣张哈。
众位拥有投票权的画师一听这三十二幅画都会被放在一起公开展览,就明白了,皇帝这次征选的思路,完全秉承了穆宗大圣皇帝建画院的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定程度的公平。
于是谁也不敢搞怪,默默取了选票,再认认真真默然在心中评品取舍,填好自己选中作品的编号,陆续将选票投入小太监抱着的木箱中。
不一时,投票结束,不少画师仍留在堂中评品。
小太监请画院首座黄太昌、四品供奉李秀邦和一位宗室中人一同验票,当众唱票,宣布了哪五幅画得票最多,命人取下包好,送去宫中。 ↑返回顶部↑
薛娘子悄悄跟瑶光说,“这画像眉眼乍一看倒和谭道友有几分像,但我细看了,却又觉得不像了,怎么回事?”
瑶光也对着完成的画像发呆,“大概,是那种虽然明知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可照样得把该办的事一件一件办好的坚定有点像?”她说完也笑了,“我本来没这么觉得,给你一说,怎么越看越觉得真有几分像了?哎你说,他一个道士整天忧国忧民的,干什么啊。”
薛娘子又仔细看了一会儿画像,“要是他真站在画像边,保准你又不觉得像了。”
这次征选的细则也有些与众不同。一般来说,画像完成后,画师会签上名字,写上题记,盖上印章,可这次是盲选,所有人不得在画上题字、做暗记。评委是画院中三位元老级别画师。最后过了初选的应征作品有三十二幅,接下来的评审在画院进行,所有画院画师、门生都可以来观审,三十二中选五,再进献入宫,由太妃太后和皇帝自己选出冠首。
三十二幅画两两排开,将画院大讲堂正对台下的一壁挂满,台下坐着几十位画师,他们的学生,还有几位宗室中素爱丹青之人。所有人一进到堂内,最先看到的都是角落那幅画。其色彩浓丽,画法与众不同,也不是画在画卷上,而是画在以木框支撑的布上,近乎一人高,远看,人物马匹呼之欲出,近看则令人不敢逼视。
堂内议论纷纷,说的都是这幅画。
见识过“碧水江汀论坛壁画”或是买过精装插画版《桐花女》和《三剑客》的人一见这画就知道这是韩瑶光另一大作,全都站在堂前欣赏。
另一些人虽见过“魏公村土地庙壁画”,但并不知画画之人是谁的,但能进到画院大讲堂的都不是庸人,自然看得出两者必然出自同一人之手,再一打听这人竟是韩良娣,还给她在梨溪山开的茶楼画了壁画,都暗暗惊奇。
韩良娣中炭毒后遗忘前尘,称梦中有仙人授笔,从此善画观音,这事虽然京中早有传说,不过,韩良娣嘛,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传说了,多这一条也不嫌多。至于传闻真假,画院中的画师们一多半是不信的。毕竟,没多少人见过她所画的观音图。
可现在一看,我去,这要真是韩良娣画的,那么这位韩良娣真神人也!
有人认为,不用选了,这画理所当然应为冠首,无论是技巧,立意,还是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手法,无人能出其右。况且,韩良娣本人就是在为安慈太后祈福。
也有人认为,这个画确实是不错,但作为安慈太后圣像,有些太过出格了。这做了圣像,是要安放在太庙的,与其他先贤的画像太过格格不入,未免……不太好吧?
当然就有人反驳,你操心这干什么,陛下自然有圣裁,就算不放在太庙,难道不能放在安慈太后地宫灵堂内么?
搞艺术的人嘛,虽然搞的都是高雅东西,但毕竟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有派系,有倾轧。大周皇家画院再牛逼,能牛逼过当年坐拥文艺复兴四杰的美迪奇家族?那才是真正的大师级碰撞呢!米开朗基罗大爷就跟达芬奇激情碰撞了好多年,后来米大爷去了梵蒂冈,仍旧不改事儿逼习性,又跟追来的拉斐尔碰撞。
很快堂内的气氛火热起来,在大周数得着的艺术家们言辞间火花乱溅,渐渐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韩瑶光之作是旷世奇作,不仅应该入选前五,还应该把人请来画院,开个讲座啥的;另一派直批韩瑶光之作与其人一样,离经叛道,哗众取宠,故作新意,实则不过噱头,无聊!无聊之至。
有人讥讽道:“哼哼哼,怕是你们都怕了韩道长吧?试问在座各位,谁解其画法?谁能画成那样?”
有人反唇相讥,“哼哼哼,她若真是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从去年秋季开始招徒,至今一人也招不到啊?”
还有人怀疑她找了枪手,“这等功力,非数年刻苦勤练不可得,难道你们还真信梦中仙人授笔之说?”
乱哄哄闹腾腾时,宫中来了使者,说皇帝命大家匿名投票,每人可投三票,得票最多的五幅画入选。不过,为了纪念安慈太后,现在选出的三十二幅画,都会让作者取回去署名题字,之后再拿来,在画院中专门辟出一堂,供人欣赏,以彰显安慈太后慈孝仁德。
本来早已打算好搞站队搞暗箱操作的人一听,懵了。
就如见过韩瑶光的画能一眼看出她的作品,入选的其他三十一幅画作中,不少人的风格也相当鲜明,即使是命题作业,但只要是熟知他们运笔技巧,用色习惯,构图思路的人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本来大家都猜到这次征选一定又是采用匿名票选,那没理由不投给自己人啊!结果,皇帝说所有画放在一起展览,嘿,这还搞什么?搞出争议,皇帝兴致一来再跑来一看,哦,你们给我选的最好的五幅画怎么还不如没入选的?难道说,这就是你们的审美?那你就打包袱回家吧。
大周皇家画院是穆宗大圣皇帝晚年亲自创立。作为个人,他当然有自己的审美,但作为画院的实质领袖,他极力反对所有画师朝一个方向努力,想要发展出百家争鸣,百花竟放的大周画坛。所以,他认为每个皇帝都应该有意识地不显露自己的审美偏好,以防画师们为投所好刻意迎逢。
因此,对于大周历史上许多举止乖张,行为怪诞的画师,画院显示出了极高的包容。
但唯有一条是不行的。你一个画师,要是没搞艺术的心思,光想搞政治,搞党派,嘿嘿,那你就回家吃自己吧!连我朝文臣们都不敢结党,你一个画师还挺嚣张哈。
众位拥有投票权的画师一听这三十二幅画都会被放在一起公开展览,就明白了,皇帝这次征选的思路,完全秉承了穆宗大圣皇帝建画院的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定程度的公平。
于是谁也不敢搞怪,默默取了选票,再认认真真默然在心中评品取舍,填好自己选中作品的编号,陆续将选票投入小太监抱着的木箱中。
不一时,投票结束,不少画师仍留在堂中评品。
小太监请画院首座黄太昌、四品供奉李秀邦和一位宗室中人一同验票,当众唱票,宣布了哪五幅画得票最多,命人取下包好,送去宫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