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2 / 4)
”薛夫人于是又派身边两个老成的丫头带着去。
王熙凤笑道:“姑妈也太周全,我知道你府上道路平坦,就让巧儿自己跑着玩儿吧,何必劳动两位姐姐。”
薛夫人笑道:“在家中是不会有什么事儿,但是她人小,身边得跟着人。”
不一会儿巧儿没找到宝钗,反倒与另一个小家伙嘻嘻笑着手牵手回来了。
王熙凤一看:“这不是在板儿吗?原来是刘姥姥在府上!”
这时薛宝钗和刘姥姥也已经进得厅来,互相见过礼,刘姥姥更是朴实热情得不得了,非要又给王熙凤磕头,又要给薛夫人磕头,薛夫人忙让拉住让座,王熙凤亲自扶住她,说道:“姑妈这里最不兴这些虚礼的,知道你这份心意就成了,姥姥快坐吧,你怎么有空来,你来他们这儿干什么来了,可也要到我们府上去?”
宝钗说道:“凤姐姐说话就像蹦豆子一样,你一下扔出这么多问题,便是我都犯愁先回答哪一个,何况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是我告诉你吧,刘姥姥是我特地请来的,我有些庄子里的事不明白,所以想请教请教她老人家。”
王熙凤说道:“怪不得呢,我就说刘姥姥进一次城,怎么也会到我家去坐一坐,这次怎么就巴巴儿的只来你这儿了。”
刘姥姥笑道:“二奶奶说的不错,要不然这次从姨太太府上走了之后,也打算去给你老请安的。”
王熙凤笑道:“呦,这顺路的人情我可不接,要是哪次知道刘姥姥是特地来看我,我才领情呢!”
薛夫人笑道:“还是凤丫头的这张嘴呀,谁都比不过她机灵!对了,宝钗你找刘姥姥来干什么?我竟然是也不知道的,大老远的折腾她这副老骨头,虽然还硬朗,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我记着刘姥姥比老太太还大三岁呢吧?”
刘姥姥说道:“都说是贵人多忘事,可见是不真的,姨太太却连我这老婆子的年龄这小事都记得,老婆子是比老太太年长了几岁,今年正好八十三了。”
薛夫人与王熙凤又感叹了一番刘姥姥的长寿硬朗。
刘姥姥说道:“别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还照样下地干活呢,我一天半天出的活计,不比年轻的时候差多少。”
薛夫人说道:“那可使不得的,您老这个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刘姥姥说道:“托姨太太,奶奶和姑娘的鸿福,我家现在不只是当初的那几亩没什么玩意的薄田了,也买了几亩肥田,还盖上了砖房。不过我向来是闲不住的,若是让我在家里炕上躺着,反到骨头要呆酥了,下地去干点活,出去走走反倒舒畅。这不,这次姑娘问我庄家地上的事儿,老婆子也才答得出来,不然还得回家问邻居去。”
王熙凤奇怪的打量宝钗:“咱们宝姑娘越来越接地气了,怎么京城里那些赚钱的铺子还不够你折腾的?又去打听人家庄家地上的事儿做什么?”
宝钗说道:“这两者倒是无关,你也知道,薛家也有几个庄子,但是每年的产出如何,全靠庄头年前送上来的收成,多少就是多少了。这些年来,我们只知道收租,对这其中旱涝晴雨会有怎样的收成全不知情,也不知道那些租了我们庄中地去种的佃户们过得如何,我在家中琢磨庄子上的事儿,便想起刘姥姥,这些事儿她知道的最多,便派人接了她来,顺便让她和他们家的小孙子在城里悠闲待上几天。”
刘姥姥对王熙凤说道:“奶奶不知道,姑娘问的那才叫仔细呢!还说,还说要请了大夫给庄里的佃户们免费看病吃药!七十岁往上的老人还要每月发些粮米!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碰见过这样的好东家,若不是姨太太家的庄子在金陵,要是就在咱们京城附近,我们就举家都要搬迁过去,给她家做佃户呢!”
太和殿
宫中文武百官早朝的时候,皇帝大发雷霆,全都是因为六百里加急的平南军中上来的一个折子。
雍正气愤的说道:“朕一重用汉臣,你们就说我不给满人老臣机会,是朕没给吗?朕派了两万兵马让南安郡王带着去平南面那五六千人的叛乱!就算是不会带兵打仗的人,也知道什么是以多胜少吧?!就算是赢不了,总不至于输得太丢人!可是现在结果怎么样?几个月过去了,一封捷报都没有,现在反而跟我说,南安郡王让人家给俘虏了!主帅让叛军给俘虏了!这仗打成这样,简直是荒唐!可笑!”
虽说可笑,可是下面的众臣却没一个敢笑的,而是齐声说:“请皇上息怒!”
十三王爷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这时他出来说道:“皇上,西南那一带都是少数民族,沟通困难,而且边陲之地,本就乱象丛生。地形又不开阔,还可能有瘴气,所以我军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请您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区区几千人的叛军,必然不会是我大清国的对手。”
与南安郡王府一样同是军功出身的一干老臣,也都为他求情。
雍正皇帝沉思了一会儿说:“朕也知道,他有一堆不能速战速决的借口,可是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很多大臣和各地方官员所欠国库的亏空还没还上,国家也没有钱再在西南那边耗着,我看这仗没必要再打了!既然那一方要义和那就义和吧,再传旨让南郡王府出一位郡主,与那番邦去和亲。”
南安郡王府接到宫中的旨意之后就已经乱了套,南安郡王只有一个妹子是待嫁之龄,而且是南安郡王太妃亲生。另有两个小女儿不过还在襁褓之中,所以这和亲的人选只能是那位唯一的莉姿郡主了。
这位郡主从小就被南安王妃娇宠惯了,早就有京中权贵前来求亲,他们左一个看不上,又一个看不上,后来就听说郡主的眼光太高,不敢来求。她已经到了二十三岁还未挑选到如意郎君,在这个年代算是晚嫁的了,南安太妃还指望女儿配个金龟婿,谁成想一道圣旨就要配给那南边的野人了。
莉姿郡主听到那圣上传旨的消息,哭着来找太妃:“太妃娘娘,你快救救我吧,我不要嫁到南边去,我不要和亲!”
南安太妃当然舍不得她,又是宽慰,又是安抚,答应她一定会想个办法。半晌后,南安太妃说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把你早点嫁在京中了。” ↑返回顶部↑
王熙凤笑道:“姑妈也太周全,我知道你府上道路平坦,就让巧儿自己跑着玩儿吧,何必劳动两位姐姐。”
薛夫人笑道:“在家中是不会有什么事儿,但是她人小,身边得跟着人。”
不一会儿巧儿没找到宝钗,反倒与另一个小家伙嘻嘻笑着手牵手回来了。
王熙凤一看:“这不是在板儿吗?原来是刘姥姥在府上!”
这时薛宝钗和刘姥姥也已经进得厅来,互相见过礼,刘姥姥更是朴实热情得不得了,非要又给王熙凤磕头,又要给薛夫人磕头,薛夫人忙让拉住让座,王熙凤亲自扶住她,说道:“姑妈这里最不兴这些虚礼的,知道你这份心意就成了,姥姥快坐吧,你怎么有空来,你来他们这儿干什么来了,可也要到我们府上去?”
宝钗说道:“凤姐姐说话就像蹦豆子一样,你一下扔出这么多问题,便是我都犯愁先回答哪一个,何况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是我告诉你吧,刘姥姥是我特地请来的,我有些庄子里的事不明白,所以想请教请教她老人家。”
王熙凤说道:“怪不得呢,我就说刘姥姥进一次城,怎么也会到我家去坐一坐,这次怎么就巴巴儿的只来你这儿了。”
刘姥姥笑道:“二奶奶说的不错,要不然这次从姨太太府上走了之后,也打算去给你老请安的。”
王熙凤笑道:“呦,这顺路的人情我可不接,要是哪次知道刘姥姥是特地来看我,我才领情呢!”
薛夫人笑道:“还是凤丫头的这张嘴呀,谁都比不过她机灵!对了,宝钗你找刘姥姥来干什么?我竟然是也不知道的,大老远的折腾她这副老骨头,虽然还硬朗,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我记着刘姥姥比老太太还大三岁呢吧?”
刘姥姥说道:“都说是贵人多忘事,可见是不真的,姨太太却连我这老婆子的年龄这小事都记得,老婆子是比老太太年长了几岁,今年正好八十三了。”
薛夫人与王熙凤又感叹了一番刘姥姥的长寿硬朗。
刘姥姥说道:“别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还照样下地干活呢,我一天半天出的活计,不比年轻的时候差多少。”
薛夫人说道:“那可使不得的,您老这个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刘姥姥说道:“托姨太太,奶奶和姑娘的鸿福,我家现在不只是当初的那几亩没什么玩意的薄田了,也买了几亩肥田,还盖上了砖房。不过我向来是闲不住的,若是让我在家里炕上躺着,反到骨头要呆酥了,下地去干点活,出去走走反倒舒畅。这不,这次姑娘问我庄家地上的事儿,老婆子也才答得出来,不然还得回家问邻居去。”
王熙凤奇怪的打量宝钗:“咱们宝姑娘越来越接地气了,怎么京城里那些赚钱的铺子还不够你折腾的?又去打听人家庄家地上的事儿做什么?”
宝钗说道:“这两者倒是无关,你也知道,薛家也有几个庄子,但是每年的产出如何,全靠庄头年前送上来的收成,多少就是多少了。这些年来,我们只知道收租,对这其中旱涝晴雨会有怎样的收成全不知情,也不知道那些租了我们庄中地去种的佃户们过得如何,我在家中琢磨庄子上的事儿,便想起刘姥姥,这些事儿她知道的最多,便派人接了她来,顺便让她和他们家的小孙子在城里悠闲待上几天。”
刘姥姥对王熙凤说道:“奶奶不知道,姑娘问的那才叫仔细呢!还说,还说要请了大夫给庄里的佃户们免费看病吃药!七十岁往上的老人还要每月发些粮米!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碰见过这样的好东家,若不是姨太太家的庄子在金陵,要是就在咱们京城附近,我们就举家都要搬迁过去,给她家做佃户呢!”
太和殿
宫中文武百官早朝的时候,皇帝大发雷霆,全都是因为六百里加急的平南军中上来的一个折子。
雍正气愤的说道:“朕一重用汉臣,你们就说我不给满人老臣机会,是朕没给吗?朕派了两万兵马让南安郡王带着去平南面那五六千人的叛乱!就算是不会带兵打仗的人,也知道什么是以多胜少吧?!就算是赢不了,总不至于输得太丢人!可是现在结果怎么样?几个月过去了,一封捷报都没有,现在反而跟我说,南安郡王让人家给俘虏了!主帅让叛军给俘虏了!这仗打成这样,简直是荒唐!可笑!”
虽说可笑,可是下面的众臣却没一个敢笑的,而是齐声说:“请皇上息怒!”
十三王爷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这时他出来说道:“皇上,西南那一带都是少数民族,沟通困难,而且边陲之地,本就乱象丛生。地形又不开阔,还可能有瘴气,所以我军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请您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区区几千人的叛军,必然不会是我大清国的对手。”
与南安郡王府一样同是军功出身的一干老臣,也都为他求情。
雍正皇帝沉思了一会儿说:“朕也知道,他有一堆不能速战速决的借口,可是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很多大臣和各地方官员所欠国库的亏空还没还上,国家也没有钱再在西南那边耗着,我看这仗没必要再打了!既然那一方要义和那就义和吧,再传旨让南郡王府出一位郡主,与那番邦去和亲。”
南安郡王府接到宫中的旨意之后就已经乱了套,南安郡王只有一个妹子是待嫁之龄,而且是南安郡王太妃亲生。另有两个小女儿不过还在襁褓之中,所以这和亲的人选只能是那位唯一的莉姿郡主了。
这位郡主从小就被南安王妃娇宠惯了,早就有京中权贵前来求亲,他们左一个看不上,又一个看不上,后来就听说郡主的眼光太高,不敢来求。她已经到了二十三岁还未挑选到如意郎君,在这个年代算是晚嫁的了,南安太妃还指望女儿配个金龟婿,谁成想一道圣旨就要配给那南边的野人了。
莉姿郡主听到那圣上传旨的消息,哭着来找太妃:“太妃娘娘,你快救救我吧,我不要嫁到南边去,我不要和亲!”
南安太妃当然舍不得她,又是宽慰,又是安抚,答应她一定会想个办法。半晌后,南安太妃说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把你早点嫁在京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