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3)
他难得一次动了大气,脸色通红地指着郑侧妃切齿道:“你别当我猜不透你打的什么主意,你想叫奕岚也学那些宗室女儿一般,随手招个仪宾放在家中当摆设,另养上几个面首,成日花天酒地胡作非为?我教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别人家的女儿如何我管不来,我朱寘鐇的女儿就决计不可如此!”
郑侧妃跪坐于地,以丝帕掩着口鼻嘤嘤哭泣,面上一副凄婉哀怜,眼皮之下却满满尽是不以为然:你嫡亲的妹妹都是恁过的,凭什么女儿就不成?
宗室不得干政,平日只可另寻他途打发时光,文雅些的舞文弄墨,结诗社,临碑帖,粗陋些的或敛财置地,或欺男霸女,纵是弄出人命官司,但凡不涉政事,朝廷就多是含混了事。
因着朝廷纵容,近年来宗室子女行止愈加放荡无形,不但男子不肖,郡主、县主、乡君们也多有放浪形骸者,如安化王所言,招个仪宾做摆设,另养面首花天酒地的并不罕见。只消不弄出太过出格的丑事,朝廷也无心理睬。
那些仪宾都是小民家招来的男子,空担着一个丈夫的头衔,地位却连寻常人家的入赘女婿都不如,哪里管的来自家的皇室媳妇?
郑侧妃听多了宗室女儿的自在传闻,一直艳羡不已,想着自己出身所限,只能一辈子看夫主脸色熬日子,自己女儿总能好过得多了。
她生了三个孩子,夭了前两个,只留下了朱奕岚这一个小女儿平安长到了十四岁,眼看着再过一半年便可招个仪宾辟府别居,过上如她姑姑那般的逍遥日子,养不养面首另说,谁不爱过自己做主的日子?哪想到前日安化王办了次寿宴,竟然就给女儿挑来了个武将女婿。
那是个武将世家子,听说是武功出众,还有着不错的前程,女儿嫁给那种人,还如何当的了家?将来别说什么逍遥自在,能不反受欺负就是不错的了。
不过心里如何想,面上总是不能说的,就像那些养了面首的郡主县主们,自然也不会明着宣扬自己如何逍遥快活。
郑侧妃悲悲切切地道:“王爷说的哪里话?我不过是想着,那仇钺论年纪,论人才,都远远配不上咱家奕岚,何况还是个鳏夫,奕岚堂堂的金枝玉叶,如何能去为人家做续弦?”
“要我说上几回你才明白?”安化王烦躁不堪,手在炕桌上频频拍着,“人家是定过亲事没等成亲女方便过世了,哪里算得鳏夫?年纪又如何,二十九岁也算不得大,况且人家二十九岁便做上了游击将军,这人才还算不得好?你也不睁眼看看,近年来周遭的宗室女儿选上来的仪宾都是些什么货色,我为奕岚物色这桩婚事,明明是为她好!”
国朝对外戚自来限制颇多,弘治年间,朝廷纂修《问刑条例》,更是明文限定,凡是官员、军民之家与王府结亲,不拘其女嫁入王府,或其子娶王府郡主成为仪宾之类,其子弟入仕就不可再选任京职,故一些诗礼之家或衣冠世族,都不敢再与王府结亲,惟恐拖累子孙前程。
于是,近年来各处王府选来的夫人、仪宾,大多出身于市井白丁或田野愚夫之家。这位郑侧妃入府之前就是个举家目不识丁的农户之女,连数年前过世的王妃连氏也只出身于小乡绅之家。
女人难选,男人更难选。品行端正的男儿郎有几个情愿葬送前程、来吃这口软饭?
安化是西北小城,安化王又只是一介郡王,属宁夏庆王府旁支,要在周边地带选仪宾也要先紧着庆王府那几位与奕岚年岁相若的郡主,安化王自知想给女儿选个好仪宾出来是难上加难。
难得上次寿宴上看中宁夏卫游击将军仇钺年轻有为又正好无妻,待他流露出嫁女之意,仇钺也恭谨以对没有推辞,这是多难得的好女婿?偏郑侧妃还看不上。
郑侧妃还在就仇钺年岁“直比奕岚大了一番儿”絮叨个没完,安化王不胜其烦,索性摆手道:“此事本就尚未定下,你无需再多聒噪,赶快退下了吧,别等我叫下人动手,给你没脸。”
郑侧妃见他话说到了这份上,再闹下去只能落个没脸,只好起身退出。
庭院里一众听热闹的丫鬟们见到郑侧妃带着两个随身丫鬟从主屋出来了,立刻都规规矩矩地垂着眼站作两排,郑侧妃也一改在主屋梢间里的可怜相,早早擦净了涕泪,昂首挺胸地从她们面前行过。
待她走远,一个丫鬟睨着她撇嘴骂了声“德性。”
另一大丫鬟低声警告:“留神你的嘴,管她是何德性,这王府后宅还是她的天下。”
王爷统共就立过一个正妃与两个侧妃,如今正妃与另一侧妃过世,另外两个没上妃位的夫人被郑侧妃压得不敢露头,王爷又不好女色,眼见是没了再选新妃的希望,王府后宅可不就是郑侧妃一手把持?
郑侧妃近年来苛待下人多次闹出人命,还公然摆弄王府资财周济娘家,早被王府诸下人看不过眼,可除非王爷自己处置她,不然这宅院里没女人能越得过她去。看王爷这种性子,连多过问几句后宅事务都嫌心烦,还会有心思去理睬她?
前一丫鬟有些悻悻:“说句实在话,她最好能把这门亲事搅黄了,不然那位武将大人娶了她闺女,怕也是倒霉一辈子的事儿……”
且说郑侧妃出了王府主院,本先去了女儿所住的榧园,刚到院门便被仆妇告知,县主已然去了柳园等她,郑侧妃又踅身回了自己所住的柳园。
安化王想招个武将为婿的消息已传遍王府,宁裕县主朱奕岚自然也听见了,照郑侧妃想着,女儿定也是五雷轰顶,说不定都要打算着寻短见了。
果然匆匆进了宅院,就看见奕岚袅袅婷婷地站在屋门台阶上,一张俊秀小脸上泪痕纵横。
一见面,母女俩就凑在一处抱头痛哭。知道了内情,再看她俩哭得跟生离死别似地,周围下人们心里多多少少都觉得好笑,明明是门好婚事,何至于的呢?只没人敢显露在脸上,有老道的仆妇还在一旁温言相劝。
等相携进了屋,扶郑侧妃坐到梢间炕上,奕岚把方才想好的说辞又在心头滚了两个儿,方忍住泪道:“女儿不孝,带累得娘为我操心。自古儿女婚事皆由父母做主,既然父亲主意已定,娘也不必再为此事与父亲顶撞,不如就……依从了父亲吧。”
言毕眼泪又如断线珠子一般滚滚而落。 ↑返回顶部↑
郑侧妃跪坐于地,以丝帕掩着口鼻嘤嘤哭泣,面上一副凄婉哀怜,眼皮之下却满满尽是不以为然:你嫡亲的妹妹都是恁过的,凭什么女儿就不成?
宗室不得干政,平日只可另寻他途打发时光,文雅些的舞文弄墨,结诗社,临碑帖,粗陋些的或敛财置地,或欺男霸女,纵是弄出人命官司,但凡不涉政事,朝廷就多是含混了事。
因着朝廷纵容,近年来宗室子女行止愈加放荡无形,不但男子不肖,郡主、县主、乡君们也多有放浪形骸者,如安化王所言,招个仪宾做摆设,另养面首花天酒地的并不罕见。只消不弄出太过出格的丑事,朝廷也无心理睬。
那些仪宾都是小民家招来的男子,空担着一个丈夫的头衔,地位却连寻常人家的入赘女婿都不如,哪里管的来自家的皇室媳妇?
郑侧妃听多了宗室女儿的自在传闻,一直艳羡不已,想着自己出身所限,只能一辈子看夫主脸色熬日子,自己女儿总能好过得多了。
她生了三个孩子,夭了前两个,只留下了朱奕岚这一个小女儿平安长到了十四岁,眼看着再过一半年便可招个仪宾辟府别居,过上如她姑姑那般的逍遥日子,养不养面首另说,谁不爱过自己做主的日子?哪想到前日安化王办了次寿宴,竟然就给女儿挑来了个武将女婿。
那是个武将世家子,听说是武功出众,还有着不错的前程,女儿嫁给那种人,还如何当的了家?将来别说什么逍遥自在,能不反受欺负就是不错的了。
不过心里如何想,面上总是不能说的,就像那些养了面首的郡主县主们,自然也不会明着宣扬自己如何逍遥快活。
郑侧妃悲悲切切地道:“王爷说的哪里话?我不过是想着,那仇钺论年纪,论人才,都远远配不上咱家奕岚,何况还是个鳏夫,奕岚堂堂的金枝玉叶,如何能去为人家做续弦?”
“要我说上几回你才明白?”安化王烦躁不堪,手在炕桌上频频拍着,“人家是定过亲事没等成亲女方便过世了,哪里算得鳏夫?年纪又如何,二十九岁也算不得大,况且人家二十九岁便做上了游击将军,这人才还算不得好?你也不睁眼看看,近年来周遭的宗室女儿选上来的仪宾都是些什么货色,我为奕岚物色这桩婚事,明明是为她好!”
国朝对外戚自来限制颇多,弘治年间,朝廷纂修《问刑条例》,更是明文限定,凡是官员、军民之家与王府结亲,不拘其女嫁入王府,或其子娶王府郡主成为仪宾之类,其子弟入仕就不可再选任京职,故一些诗礼之家或衣冠世族,都不敢再与王府结亲,惟恐拖累子孙前程。
于是,近年来各处王府选来的夫人、仪宾,大多出身于市井白丁或田野愚夫之家。这位郑侧妃入府之前就是个举家目不识丁的农户之女,连数年前过世的王妃连氏也只出身于小乡绅之家。
女人难选,男人更难选。品行端正的男儿郎有几个情愿葬送前程、来吃这口软饭?
安化是西北小城,安化王又只是一介郡王,属宁夏庆王府旁支,要在周边地带选仪宾也要先紧着庆王府那几位与奕岚年岁相若的郡主,安化王自知想给女儿选个好仪宾出来是难上加难。
难得上次寿宴上看中宁夏卫游击将军仇钺年轻有为又正好无妻,待他流露出嫁女之意,仇钺也恭谨以对没有推辞,这是多难得的好女婿?偏郑侧妃还看不上。
郑侧妃还在就仇钺年岁“直比奕岚大了一番儿”絮叨个没完,安化王不胜其烦,索性摆手道:“此事本就尚未定下,你无需再多聒噪,赶快退下了吧,别等我叫下人动手,给你没脸。”
郑侧妃见他话说到了这份上,再闹下去只能落个没脸,只好起身退出。
庭院里一众听热闹的丫鬟们见到郑侧妃带着两个随身丫鬟从主屋出来了,立刻都规规矩矩地垂着眼站作两排,郑侧妃也一改在主屋梢间里的可怜相,早早擦净了涕泪,昂首挺胸地从她们面前行过。
待她走远,一个丫鬟睨着她撇嘴骂了声“德性。”
另一大丫鬟低声警告:“留神你的嘴,管她是何德性,这王府后宅还是她的天下。”
王爷统共就立过一个正妃与两个侧妃,如今正妃与另一侧妃过世,另外两个没上妃位的夫人被郑侧妃压得不敢露头,王爷又不好女色,眼见是没了再选新妃的希望,王府后宅可不就是郑侧妃一手把持?
郑侧妃近年来苛待下人多次闹出人命,还公然摆弄王府资财周济娘家,早被王府诸下人看不过眼,可除非王爷自己处置她,不然这宅院里没女人能越得过她去。看王爷这种性子,连多过问几句后宅事务都嫌心烦,还会有心思去理睬她?
前一丫鬟有些悻悻:“说句实在话,她最好能把这门亲事搅黄了,不然那位武将大人娶了她闺女,怕也是倒霉一辈子的事儿……”
且说郑侧妃出了王府主院,本先去了女儿所住的榧园,刚到院门便被仆妇告知,县主已然去了柳园等她,郑侧妃又踅身回了自己所住的柳园。
安化王想招个武将为婿的消息已传遍王府,宁裕县主朱奕岚自然也听见了,照郑侧妃想着,女儿定也是五雷轰顶,说不定都要打算着寻短见了。
果然匆匆进了宅院,就看见奕岚袅袅婷婷地站在屋门台阶上,一张俊秀小脸上泪痕纵横。
一见面,母女俩就凑在一处抱头痛哭。知道了内情,再看她俩哭得跟生离死别似地,周围下人们心里多多少少都觉得好笑,明明是门好婚事,何至于的呢?只没人敢显露在脸上,有老道的仆妇还在一旁温言相劝。
等相携进了屋,扶郑侧妃坐到梢间炕上,奕岚把方才想好的说辞又在心头滚了两个儿,方忍住泪道:“女儿不孝,带累得娘为我操心。自古儿女婚事皆由父母做主,既然父亲主意已定,娘也不必再为此事与父亲顶撞,不如就……依从了父亲吧。”
言毕眼泪又如断线珠子一般滚滚而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