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4)
虽然穷不是问题,只是赵氏想想那家三个儿子,就有些头疼。她是最清楚的,妯娌之间相处向来不容易。自己大嫂除了爱拔尖,有时说些酸话,但总得来说人还不错,算是好相处的了。就这样十几年来,也没少闹气。
蒋家大儿媳听媒人说是个爽利的,但内里如何谁也不清楚。过几年小儿媳妇再过门,上面是长嫂,下面是弟媳,闺女这软糯的性子,夹在中间岂不是要吃亏。
虽然初步考虑了蒋家,周家人并没有主动示好,要是诚心求娶自家闺女,蒋家总会再托人来的,要是不来,就再等等,反正女儿也不算太大,好饭不怕晚。
不过趁着个时间,周奶奶还是先指使大孙子石头(周磊小名)找上几个口风紧的本家小孩子,去上湾村打探一下蒋家的真实情况。万一人家再登门,应不应也能给人一个准话了。
这说亲前着人打探对方的情况,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儿了。只是怎么打探是有技巧的,要是随便找个人家自家的人打听,那嘴里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要是不小心问到个跟人家里不对付的,两句话坏人一桩好事的先例又不是没有。
因此,最好找些半大小子,混到同龄人间,不著痕迹地打听说亲的这家风评如何,小伙子本人品性如何。就这家里老太太还不放心,又托相熟的老姐妹,拐了几道弯去打听蒋家的事情。
三五天后,撒出去的网都收回来了,周家人综合了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认为蒋家家风还算清正,小伙子也挺能干,就是家里条件差了点。自家闺女从家里日子好起来,哪吃过什么苦,这要是嫁过去,一年到头也不知能沾几回荤腥。就算娘家肯贴补,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一斤肉也不知道能不能贴到自己姑娘身上二两。
就在周家想把蒋家出局时,二次登门的王氏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让周家顿时放下心来,终于吐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决定以后每晚六点半固定更新,会尽量保持日更,绝不弃坑,希望小天使放心食用。当然,如果能针对文文提出一下看法和建议就更好了。
☆、第4章 尘埃落定
“蒋家这次可说了,他们家愿意出二两银子下聘,虽然聘礼减薄了点,但是儿媳妇进门就分家,他们两口子跟着没成家的小儿子住。从定亲开始,除了田里的出息,福生这孩子要是能找到别的门路挣了钱,到时都归他自己,其他两个儿子也是一样。蒋家的情况我上次也说过,想必你们也打探了,我就不多说了。除了家里不太宽裕,别的真是没得挑了。福生这孩子在我们村是有名的踏实能干,攒上两年私房,蒋家两口子再贴点儿,等成婚的时候,起一座新房子是没有问题的。等姑娘嫁过去,这小日子还不是越过越美?”
王氏拍着大腿说得唾沫纷飞,看着周家人有些意动,就知道这桩婚事十拿九稳了,看来事成之后的半贯谢媒钱是跑不了了。
赵氏看到婆婆微微点了头,也就敞开了说,“既然蒋家这么有诚意,我也就不说虚的了,只是还有一点要让嫂子知道,我哥嫂家大丫出嫁时,那时候家里光景可还没现在好,刘家就出了四两银的聘礼,当下到我家二丫头就只有二两了,面子上也过不去,说出去别人也笑话。聘礼我们也不想多要,但是怎么也不能比大丫少。”
赵氏说完包了一包果子给王氏,放软了语气跟王氏说道,“劳驾您跑了这几趟,没什么好东西,这点果子拿回家给孩子甜甜嘴。您就跟蒋家说,我们也不是图这些银钱,不过是要个面子光鲜,等闺女嫁过去,都给她压箱底带回去。”
“那是自然,我是知道你的,绝不是那眼皮子浅的,哪里会贪图那点子聘礼。都是为人父母的,想来铁林他们家也能理解。我就再跑一趟,相信嫂子,这回你就等着给姑娘准备嫁妆吧。”王氏假意推辞了一番后,就把果子揣进怀里,满意地笑着离开了。
送走王氏后,赵氏才跟婆婆告罪,“娘,虽然蒋家别的都说得挺好,就是这聘礼上,弄得也太不好看了。所以我就做主回了,您看怎样?”
周奶奶不以为意,“儿女的婚事,当然是你们这做爹娘的费心,我们老的也不过是帮着斟酌一下。再说你说得也在理,总不能二两银子就把闺女嫁过去了,要不是后面说进门就分家,当时我就把王大花打出去了,二两银子看不起谁呢?”说着周老太太就上火了,气鼓鼓的。
赵氏赶紧给婆婆顺了口气,“娘您别气,蒋家的情形咱们也打探过,不是看不起二丫,也是日子实在不太好过。”不过,虽然理解蒋家的情况,但是她也不会就这样把闺女定给他家,她家囡囡又不是嫁不出去了,要这样上赶着。
“那是你亲闺女,你都不心疼,我心疼个啥?”周奶奶听儿媳这话是不赞同自己的意思,挥开赵氏的手,赌起气来。
难怪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赵氏只觉得婆婆这两年性子越发像孩子了,笑了一下坐到婆婆身边,配合地说,“是、是,还是娘您心疼孙女,要不我就把王媒婆叫回来,告诉蒋家,没个十两八两聘银,别想娶走咱家姑娘?”惹得周奶奶一顿笑骂,也顾不上赌气了。
那边蒋家得到周家的回复后,就跟王媒婆说一家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陈氏对着三个儿子还有大儿媳妇说,“周家的意思你们也都知道了,说说吧,你们都有什么想法,我跟你爹也好决定要不要结这个亲。”
大媳妇儿吴春华首先开口了,她面在公婆年前也有个顾忌,因此,虽然心里不赞同,话却说得委婉,“先时爹娘给我家下聘时,也是拿了二两银子。现在老二娶媳妇就要四两,等两年小叔定亲时,人家要是再多要咱们是应还是不应?应下吧,家里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要是不应,人家还说我们前面有先例呢。这事儿实在不好办。”
蒋大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看他没有阻止自家婆娘说话,就知道他也有这个意思。
只有蒋老三在大嫂说完话后,配合地火上浇油,“不管娘您出多少,反正我娶媳妇的时候不能比大哥二哥少,可不能一碗水端不平。”
蒋福生听完,却不知如何开口。知道家里有给自己定亲的想法时,他也好奇过将要和自己定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娘子。
因为两个村离得并不远,他还“无意”路过周家村好几次,用了几个糖块贿赂了两个孩子,哄了周家娘子出门,远远看了一眼就落荒而逃。
虽然没太看清对方的脸,他也知道那是一个秀美的姑娘。她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窄袖袄裙,低下头跟身边的孩子说话,神色温柔。
他当时想,将要和自己定亲的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吗?两年后就要穿着嫁衣来到自己面前,从此为自己生儿育女?他有些不敢置信,却又满怀期待。
想到珍藏在心里的那一幕,蒋福生左右为难,他是想娶这个姑娘的。可是家里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四两银子的聘礼实在是难为父母,更何况家里兄弟也不同意。
他心里一痛,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爹娘,跟周家的事儿,就算了吧。”想跟娘说,周家娘子也未必有那么好,他不可惜,可是违心的话怎么说不出来。 ↑返回顶部↑
蒋家大儿媳听媒人说是个爽利的,但内里如何谁也不清楚。过几年小儿媳妇再过门,上面是长嫂,下面是弟媳,闺女这软糯的性子,夹在中间岂不是要吃亏。
虽然初步考虑了蒋家,周家人并没有主动示好,要是诚心求娶自家闺女,蒋家总会再托人来的,要是不来,就再等等,反正女儿也不算太大,好饭不怕晚。
不过趁着个时间,周奶奶还是先指使大孙子石头(周磊小名)找上几个口风紧的本家小孩子,去上湾村打探一下蒋家的真实情况。万一人家再登门,应不应也能给人一个准话了。
这说亲前着人打探对方的情况,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儿了。只是怎么打探是有技巧的,要是随便找个人家自家的人打听,那嘴里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要是不小心问到个跟人家里不对付的,两句话坏人一桩好事的先例又不是没有。
因此,最好找些半大小子,混到同龄人间,不著痕迹地打听说亲的这家风评如何,小伙子本人品性如何。就这家里老太太还不放心,又托相熟的老姐妹,拐了几道弯去打听蒋家的事情。
三五天后,撒出去的网都收回来了,周家人综合了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认为蒋家家风还算清正,小伙子也挺能干,就是家里条件差了点。自家闺女从家里日子好起来,哪吃过什么苦,这要是嫁过去,一年到头也不知能沾几回荤腥。就算娘家肯贴补,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一斤肉也不知道能不能贴到自己姑娘身上二两。
就在周家想把蒋家出局时,二次登门的王氏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让周家顿时放下心来,终于吐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决定以后每晚六点半固定更新,会尽量保持日更,绝不弃坑,希望小天使放心食用。当然,如果能针对文文提出一下看法和建议就更好了。
☆、第4章 尘埃落定
“蒋家这次可说了,他们家愿意出二两银子下聘,虽然聘礼减薄了点,但是儿媳妇进门就分家,他们两口子跟着没成家的小儿子住。从定亲开始,除了田里的出息,福生这孩子要是能找到别的门路挣了钱,到时都归他自己,其他两个儿子也是一样。蒋家的情况我上次也说过,想必你们也打探了,我就不多说了。除了家里不太宽裕,别的真是没得挑了。福生这孩子在我们村是有名的踏实能干,攒上两年私房,蒋家两口子再贴点儿,等成婚的时候,起一座新房子是没有问题的。等姑娘嫁过去,这小日子还不是越过越美?”
王氏拍着大腿说得唾沫纷飞,看着周家人有些意动,就知道这桩婚事十拿九稳了,看来事成之后的半贯谢媒钱是跑不了了。
赵氏看到婆婆微微点了头,也就敞开了说,“既然蒋家这么有诚意,我也就不说虚的了,只是还有一点要让嫂子知道,我哥嫂家大丫出嫁时,那时候家里光景可还没现在好,刘家就出了四两银的聘礼,当下到我家二丫头就只有二两了,面子上也过不去,说出去别人也笑话。聘礼我们也不想多要,但是怎么也不能比大丫少。”
赵氏说完包了一包果子给王氏,放软了语气跟王氏说道,“劳驾您跑了这几趟,没什么好东西,这点果子拿回家给孩子甜甜嘴。您就跟蒋家说,我们也不是图这些银钱,不过是要个面子光鲜,等闺女嫁过去,都给她压箱底带回去。”
“那是自然,我是知道你的,绝不是那眼皮子浅的,哪里会贪图那点子聘礼。都是为人父母的,想来铁林他们家也能理解。我就再跑一趟,相信嫂子,这回你就等着给姑娘准备嫁妆吧。”王氏假意推辞了一番后,就把果子揣进怀里,满意地笑着离开了。
送走王氏后,赵氏才跟婆婆告罪,“娘,虽然蒋家别的都说得挺好,就是这聘礼上,弄得也太不好看了。所以我就做主回了,您看怎样?”
周奶奶不以为意,“儿女的婚事,当然是你们这做爹娘的费心,我们老的也不过是帮着斟酌一下。再说你说得也在理,总不能二两银子就把闺女嫁过去了,要不是后面说进门就分家,当时我就把王大花打出去了,二两银子看不起谁呢?”说着周老太太就上火了,气鼓鼓的。
赵氏赶紧给婆婆顺了口气,“娘您别气,蒋家的情形咱们也打探过,不是看不起二丫,也是日子实在不太好过。”不过,虽然理解蒋家的情况,但是她也不会就这样把闺女定给他家,她家囡囡又不是嫁不出去了,要这样上赶着。
“那是你亲闺女,你都不心疼,我心疼个啥?”周奶奶听儿媳这话是不赞同自己的意思,挥开赵氏的手,赌起气来。
难怪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赵氏只觉得婆婆这两年性子越发像孩子了,笑了一下坐到婆婆身边,配合地说,“是、是,还是娘您心疼孙女,要不我就把王媒婆叫回来,告诉蒋家,没个十两八两聘银,别想娶走咱家姑娘?”惹得周奶奶一顿笑骂,也顾不上赌气了。
那边蒋家得到周家的回复后,就跟王媒婆说一家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陈氏对着三个儿子还有大儿媳妇说,“周家的意思你们也都知道了,说说吧,你们都有什么想法,我跟你爹也好决定要不要结这个亲。”
大媳妇儿吴春华首先开口了,她面在公婆年前也有个顾忌,因此,虽然心里不赞同,话却说得委婉,“先时爹娘给我家下聘时,也是拿了二两银子。现在老二娶媳妇就要四两,等两年小叔定亲时,人家要是再多要咱们是应还是不应?应下吧,家里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要是不应,人家还说我们前面有先例呢。这事儿实在不好办。”
蒋大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看他没有阻止自家婆娘说话,就知道他也有这个意思。
只有蒋老三在大嫂说完话后,配合地火上浇油,“不管娘您出多少,反正我娶媳妇的时候不能比大哥二哥少,可不能一碗水端不平。”
蒋福生听完,却不知如何开口。知道家里有给自己定亲的想法时,他也好奇过将要和自己定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娘子。
因为两个村离得并不远,他还“无意”路过周家村好几次,用了几个糖块贿赂了两个孩子,哄了周家娘子出门,远远看了一眼就落荒而逃。
虽然没太看清对方的脸,他也知道那是一个秀美的姑娘。她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窄袖袄裙,低下头跟身边的孩子说话,神色温柔。
他当时想,将要和自己定亲的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吗?两年后就要穿着嫁衣来到自己面前,从此为自己生儿育女?他有些不敢置信,却又满怀期待。
想到珍藏在心里的那一幕,蒋福生左右为难,他是想娶这个姑娘的。可是家里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四两银子的聘礼实在是难为父母,更何况家里兄弟也不同意。
他心里一痛,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爹娘,跟周家的事儿,就算了吧。”想跟娘说,周家娘子也未必有那么好,他不可惜,可是违心的话怎么说不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