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1 / 4)
大部分坚果的外面都有保护层,像松子有鳞瓣,而白果和核桃都有一层口感极苦极涩的外皮,这些防御机制倒像是商量好了为了对付松鼠而设的。
吉安村后山上结的栗子个头虽不算大,但外壳儿很薄,杜芊芊将栗子放在竹篮子里,靠近堂屋的去湿炉子放着,这炉子内火力正旺,炉外壁的温度很快将这些栗子中的水分加温、蒸发,这就成了“风栗子”了。若没有这去湿炉子,得挂在屋檐下吹上几日才能得。
与没有蒸干水分的栗子比起来,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口感微软甜糯,更加细腻有韧性,不会像吃生栗子时弄得满嘴都是烦絮的碎屑。
季桂月按照杜芊芊说的,生起了家里的铜火盆,这东西往年冬日里可是家里离不开的物件,可自打有了这去湿炉子,它就彻底失了宠,季桂月将它从杂物房里拿出来的时候,都卧了一层灰。
炭火生得通红通红,将风栗子丢进去,不一会儿,如同变戏法一样,“砰”的一声,板着脸的生栗子就成了裂了嘴笑的熟栗子,安安在旁边看得手舞足蹈。
这下子,丢栗子进炭火盆的任务就被安安包圆了,谁丢他和谁急,必得将风栗子交给他,他再亲自丢进去才罢,“砰”炸开一个,他就乐得“啊”地笑上一声。
丢进去的多了,接连“砰砰砰”之声响起,把这个臭小子乐得笑个不停。
季桂月拿起一个烤熟了、已经裂了口的,太烫,先在手里来回倒换个几次,连连吹着气帮助其冷却,等不那么烫手了,剥了壳,送进安安嘴里,香甜无比,安安吃了仍要,季桂月剥一个,他吃一个,一连吃了七八个才停。
这边又是烤栗子又是吃的热闹着,杜大山走进来同媳妇儿还有妹子打招呼:“我去了,今儿中午前就能赶回来。”
积年的规矩,木匠这些手艺人到哪家做工,哪家就得供应伙食,若是不在那儿吃,那工钱就加上个二三文也可。
杜芊芊忙拉住他,将烤好的风栗子装了二三十个递了过去:“哥,你带着,路上吃。”
看着杜芊芊举着的小布袋杜大山就笑了:“妹子,哥又不是小孩子,还随身带着零嘴儿。”
可是口嫌体直,嘴里这般说着,仍旧伸了手接了过去。
第177章 物尽其用
杜家这个火盆子算得上是杜大山和季桂月成婚时候特意打的,杜大山挖了黑泥,立时还不能用,要将这些黑泥放在阴凉的地方放上几日,过过土的“性气”,寻了两条乱麻旧绳,细细拆了,剁得碎碎的,搀在黑泥里头做“麻道”,用那瓦盆作“模子”,盆儿口朝下轻轻扣在平地上,再在盆儿外头厚厚地敷上一层草木灰,阴干后再收口、加底、拍平和擀光。
那时候家里穷,一到严冬,烤手、暖屋子靠它;偶尔馋了,烤土豆、凉薯也靠它;阴雨天里衣服总也不得干,干了也是一股子潮气,烘衣服也要靠它,真真儿的一盆多用,因此杜大山特意将这火盆子做的大了些。
几十个栗子烤完,火盆里的炭火还旺得很,堂屋里本就生了去湿炉子,一个火盆子一个大肚炉子,让季桂月、杜芊芊还有安安三个人生生在这寒冬里热出一声的汗,脸蛋都红扑扑的,杜芊芊估摸着堂屋里头要比外头高了有十几度。
怕出去温度变化太大着了凉,杜芊芊掀开了堂屋门口的挡风帘子,这才好了些。
可火盆子里那些柴火烧得“劈啪作响”,就这么空放着太可惜了。
厨房有个装了炒米的坛子,里头只剩下一点儿,只够盖住那坛子底的。杜芊芊用来舀炒米的东西也很别致,法子还是同张二娘学的,熟透的胡柑别忙着切开,从顶上钻一个小洞,将里面的瓤尽数掏出来,再向肚中空空的胡柑塞上米糠,搁在墙根儿底下风干了,就从一颗水灵灵的果子变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这时候用刀将其一分为二,倒出里头的米糠,两个舀子就制成了,结实度不熟葫芦瓢,额外还多了橘柑类果子的清香。
吉安村的人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备上点炒米,倒不是有多爱吃或者这东西有多好吃,不过取其方便。“暖穿皮子,饱吃糜子”,饿了,舀了些,开水一泡,立马就可以吃,热乎乎的能将肚子填个半饱,碰上些什么大年小节的,来了客人,端上一碗来,倒也能算作点心。
若主人家觉着就用一碗开水泡炒米来招待客人,有些拿不出手,这泡炒米还有个豪华版的吃法。少许猪油煎上一个嫩荷包蛋,抓上一把炒米和在一起,端出来,那客人保准脸上乐开了花,夸上一句“大方、讲究”。
既然那火盆子里的柴火还旺着,杜芊芊就决定做些炒米来。胡柑壳舀了几舀子糜子米,在火盆子上支起炒锅,炒熟后冷却,外壳儿去掉,炒米便成了,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用茉莉羊乳泡了酥香可口,比之用开水泡出来的口感,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杜家的炒米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炒米炒好后,火盆子的柴火也熄了火苗,但是杜芊芊仍要让它站好最后一班岗,厨房里提溜出来俩小个地瓜,埋在灰烬里头,没多时,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地瓜“吐气”了,赶紧将圆头圆脑的地瓜在灰烬里翻个个儿,等再一次“吐气”,这地瓜便也烤熟了。
不到一个时辰,杜家堂屋的桌子上就多了三样吃食――裂了嘴的烤栗子,金黄的炒米还有喷香的烤地瓜。
季桂月举着个小地瓜,香味扑鼻,食之甜软,烫手也舍不得扔,左右手轮流换着拿地瓜,摸耳朵,夸道:“这盆子柴火算是没白烧,妹子,你这手艺,等你出嫁了,我该多舍不得呦。”
最近季桂月经常在杜芊芊耳旁提起“成亲”这件事,杜芊芊马上就十四了,杜大山和季桂月就商量着也该替妹子留神这件事儿了,可俩人琢磨来琢磨去,硬是想不出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哪个能配得上自己这个妹子的。
杜大山还想着让裴华给杜芊芊留意留意,他认识的人多,城里那些大户他也都有往来,虽然不算熟人,但到底也有个见面三分情的交情,比上整天在村子里转的杜大山夫妻俩,那可要强多了。
结果杜大山说完,季桂月就笑个不停,把杜大山笑得发蒙,问自己媳妇儿,也不说,只顾着笑,季桂月笑完,想了一想,发现这还真是个路子,又笑了一下,“也行,哪天得空,你就同华子兄弟说说看。”
这两次笑,意思可不一样,第一次是笑自己男人的木讷和心大,第二次是笑,杜大山这主意倒也歪打正着,走了一个就得赔回来一个。 ↑返回顶部↑
吉安村后山上结的栗子个头虽不算大,但外壳儿很薄,杜芊芊将栗子放在竹篮子里,靠近堂屋的去湿炉子放着,这炉子内火力正旺,炉外壁的温度很快将这些栗子中的水分加温、蒸发,这就成了“风栗子”了。若没有这去湿炉子,得挂在屋檐下吹上几日才能得。
与没有蒸干水分的栗子比起来,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口感微软甜糯,更加细腻有韧性,不会像吃生栗子时弄得满嘴都是烦絮的碎屑。
季桂月按照杜芊芊说的,生起了家里的铜火盆,这东西往年冬日里可是家里离不开的物件,可自打有了这去湿炉子,它就彻底失了宠,季桂月将它从杂物房里拿出来的时候,都卧了一层灰。
炭火生得通红通红,将风栗子丢进去,不一会儿,如同变戏法一样,“砰”的一声,板着脸的生栗子就成了裂了嘴笑的熟栗子,安安在旁边看得手舞足蹈。
这下子,丢栗子进炭火盆的任务就被安安包圆了,谁丢他和谁急,必得将风栗子交给他,他再亲自丢进去才罢,“砰”炸开一个,他就乐得“啊”地笑上一声。
丢进去的多了,接连“砰砰砰”之声响起,把这个臭小子乐得笑个不停。
季桂月拿起一个烤熟了、已经裂了口的,太烫,先在手里来回倒换个几次,连连吹着气帮助其冷却,等不那么烫手了,剥了壳,送进安安嘴里,香甜无比,安安吃了仍要,季桂月剥一个,他吃一个,一连吃了七八个才停。
这边又是烤栗子又是吃的热闹着,杜大山走进来同媳妇儿还有妹子打招呼:“我去了,今儿中午前就能赶回来。”
积年的规矩,木匠这些手艺人到哪家做工,哪家就得供应伙食,若是不在那儿吃,那工钱就加上个二三文也可。
杜芊芊忙拉住他,将烤好的风栗子装了二三十个递了过去:“哥,你带着,路上吃。”
看着杜芊芊举着的小布袋杜大山就笑了:“妹子,哥又不是小孩子,还随身带着零嘴儿。”
可是口嫌体直,嘴里这般说着,仍旧伸了手接了过去。
第177章 物尽其用
杜家这个火盆子算得上是杜大山和季桂月成婚时候特意打的,杜大山挖了黑泥,立时还不能用,要将这些黑泥放在阴凉的地方放上几日,过过土的“性气”,寻了两条乱麻旧绳,细细拆了,剁得碎碎的,搀在黑泥里头做“麻道”,用那瓦盆作“模子”,盆儿口朝下轻轻扣在平地上,再在盆儿外头厚厚地敷上一层草木灰,阴干后再收口、加底、拍平和擀光。
那时候家里穷,一到严冬,烤手、暖屋子靠它;偶尔馋了,烤土豆、凉薯也靠它;阴雨天里衣服总也不得干,干了也是一股子潮气,烘衣服也要靠它,真真儿的一盆多用,因此杜大山特意将这火盆子做的大了些。
几十个栗子烤完,火盆里的炭火还旺得很,堂屋里本就生了去湿炉子,一个火盆子一个大肚炉子,让季桂月、杜芊芊还有安安三个人生生在这寒冬里热出一声的汗,脸蛋都红扑扑的,杜芊芊估摸着堂屋里头要比外头高了有十几度。
怕出去温度变化太大着了凉,杜芊芊掀开了堂屋门口的挡风帘子,这才好了些。
可火盆子里那些柴火烧得“劈啪作响”,就这么空放着太可惜了。
厨房有个装了炒米的坛子,里头只剩下一点儿,只够盖住那坛子底的。杜芊芊用来舀炒米的东西也很别致,法子还是同张二娘学的,熟透的胡柑别忙着切开,从顶上钻一个小洞,将里面的瓤尽数掏出来,再向肚中空空的胡柑塞上米糠,搁在墙根儿底下风干了,就从一颗水灵灵的果子变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这时候用刀将其一分为二,倒出里头的米糠,两个舀子就制成了,结实度不熟葫芦瓢,额外还多了橘柑类果子的清香。
吉安村的人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备上点炒米,倒不是有多爱吃或者这东西有多好吃,不过取其方便。“暖穿皮子,饱吃糜子”,饿了,舀了些,开水一泡,立马就可以吃,热乎乎的能将肚子填个半饱,碰上些什么大年小节的,来了客人,端上一碗来,倒也能算作点心。
若主人家觉着就用一碗开水泡炒米来招待客人,有些拿不出手,这泡炒米还有个豪华版的吃法。少许猪油煎上一个嫩荷包蛋,抓上一把炒米和在一起,端出来,那客人保准脸上乐开了花,夸上一句“大方、讲究”。
既然那火盆子里的柴火还旺着,杜芊芊就决定做些炒米来。胡柑壳舀了几舀子糜子米,在火盆子上支起炒锅,炒熟后冷却,外壳儿去掉,炒米便成了,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用茉莉羊乳泡了酥香可口,比之用开水泡出来的口感,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杜家的炒米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炒米炒好后,火盆子的柴火也熄了火苗,但是杜芊芊仍要让它站好最后一班岗,厨房里提溜出来俩小个地瓜,埋在灰烬里头,没多时,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地瓜“吐气”了,赶紧将圆头圆脑的地瓜在灰烬里翻个个儿,等再一次“吐气”,这地瓜便也烤熟了。
不到一个时辰,杜家堂屋的桌子上就多了三样吃食――裂了嘴的烤栗子,金黄的炒米还有喷香的烤地瓜。
季桂月举着个小地瓜,香味扑鼻,食之甜软,烫手也舍不得扔,左右手轮流换着拿地瓜,摸耳朵,夸道:“这盆子柴火算是没白烧,妹子,你这手艺,等你出嫁了,我该多舍不得呦。”
最近季桂月经常在杜芊芊耳旁提起“成亲”这件事,杜芊芊马上就十四了,杜大山和季桂月就商量着也该替妹子留神这件事儿了,可俩人琢磨来琢磨去,硬是想不出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哪个能配得上自己这个妹子的。
杜大山还想着让裴华给杜芊芊留意留意,他认识的人多,城里那些大户他也都有往来,虽然不算熟人,但到底也有个见面三分情的交情,比上整天在村子里转的杜大山夫妻俩,那可要强多了。
结果杜大山说完,季桂月就笑个不停,把杜大山笑得发蒙,问自己媳妇儿,也不说,只顾着笑,季桂月笑完,想了一想,发现这还真是个路子,又笑了一下,“也行,哪天得空,你就同华子兄弟说说看。”
这两次笑,意思可不一样,第一次是笑自己男人的木讷和心大,第二次是笑,杜大山这主意倒也歪打正着,走了一个就得赔回来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