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3)
因为沈兰欣怀孕了,高考时间正赶上她快生孩的时候,她没法参加今年的高考去考大学。这样,吴志远就觉得要是他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两人身份就不太般配了;再说,父母还不知道知道他娶了农村媳妇,要是知道了,肯定不会同意。
吴志远开始安下心思复习功课,争取今年一举高中。他的回城之路无人可以阻挡,他实在是在农村呆够了。傻乎乎的沈兰欣挺着肚子每天为吴志远端饭送水,伺候吴志远备考。这个傻女人这时还是很信任吴志远的。
沈爸来看大腹颠颠的女儿,再看看复习功课的吴志远,心里为女儿的未来担忧。要是女儿没怀孕,她也能去考试,女儿的成绩明明不错,可现在……要是吴志远跳出这个圈,考上了大学回到上海,女儿怎么办?唉,明年,也让女儿参加考试吧,这样两人的学历差不多,总比女儿被人嫌弃的好。
沈爸的担忧不无道理,吴志远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在沈兰欣殷切的频频嘱咐和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了返城之路,他离开了生活了几年的小山村,离开了新婚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丹丹。
吴志远的父母典型的小市民心态,斤斤计较,嫌贫爱富。听说儿子考上了大学,喜笑颜开;听说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时,都不约而然的皱起了眉头;听说乡下女人生了个孙女时,眉头紧皱都能夹死蚊子了。他们发话让吴志远离开那个乡下女人,认为吴志远已经考上了大学,身价自然不可与往日相比,要找也要个上海人,不能找个乡下女人,要是让邻居们知道了,还不笑话死他家。他们认为乡下女人再好,现如今也配不上考上大学的儿子,至于沈兰欣对吴志远的帮助,这些良心让狗吃了的人,是不会记得那些的。
吴志远的父母开始张罗着给儿子相亲,想给儿子找个门当户对的。他们认为要是给儿子找个好女人,他自然会离开乡下女人。不愧是一家人,当父母的了解儿子。虽然沈兰欣长相好看,在农村也数得着,可和市里的女人比起来,就显得比较土气了。在吴志远心里,他还是瞧不起农村人的,要不是形势所迫,他也不会屈就和一个农村女人结婚。
吴志远再也没有回去过柳泉镇,就当沈兰欣娘俩不存在。因为父母已经为他找好了下家,是纺织厂某厂长的女儿,和吴志远一个大学,对吴志远一件钟情,要下嫁他,吴志远的父母求之不得,很快两家就定好了婚事,并择了良辰吉日办了喜事。
至于吴志远在乡下结过婚的事情,当然是瞒着女方家里的。吴志远的父母让他把这事烂到肚子里。他们认为上海离柳泉镇有上千里地,那些弄寻人肯定不会招来,所以,他们就昧着良心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2重生
作者有话要说:lt;/brgt;保证不坑,尽量日更,新坑求收藏lt;hr size=1 /gt; 时间一长,沈兰欣连吴志远的信都收不到了。她很担心远行的丈夫,就将女儿交给沈妈带,自己揣着几百块钱去了上海,她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了上海。几经辗转,找到了吴志远考上的大学。沈兰欣在大学里打听了好多人,找了好久,才见到吴志远,却听到惊天霹雳的消息,她的丈夫吴志远又和别的女人结婚了。
“兰欣,对不起,我爸妈不同意咱们的婚事,他们又给我找了一个,你……还是回去吧。”吴志远倒是当断则断,把离婚这事很痛快地说出口。
沈兰欣这时才明白,感情人家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才多久,就另结新欢了,她含泪恨恨地问道:“那女儿怎么办?”
“女孩还是跟着妈好,其实我妈嫌是个女孩,肯定不同意把她接到上海来。”吴志远真狠心,为了自己能活的痛快,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
沈兰欣不敢置信地看着她的丈夫,好像从来没有认识他一样,“吴志远,我今天才看清你的真面目,当初你接近我是为了回城吧,难怪那时候那么殷勤呢,当初我真是瞎了眼,真想从来没认识你。”
沈兰欣频频抹泪,让周围看见的人指指点点。
吴志远没想到沈兰欣大老远跑到上海来找他,最后,他叫沈兰欣等着,自己去找同学凑了两百块钱,想塞给沈兰欣,沈兰欣一分没拿。她一路流着泪,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里。
沈爸知道这事以后,气得大骂了吴志远一顿,把家里的茶碗都摔了,还恨铁不成钢地教训了女儿,整个沈家处于低压状态。
沈妈说:“既然都这样了,你就安下心来过日子吧,孩子我帮你看,你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有合适的再找一个。”
两个哥哥说去上海找吴志远算账,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被沈兰欣拦下了。她觉得,既然吴志远的心已经不在这里,拿她和女儿当累赘,就算哥哥为她出头又能怎么样,哥哥们花钱大老远的去了,只能生气惹麻烦,再说去了又能怎样,打他一顿解气,不值得。这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哥哥们真出了什么事情,那她就真成了沈家的罪人了。
沈兰欣伤心难过,她憋着不说,她能说什么,谁让她傻来着。有钱难买早知道,有钱难买后悔药,吃一堑,长一智,她能有什么办法,只怨自己识人不清,被人蒙骗抛弃。她已经知道错了,可女儿丹丹是无辜的,她的想法就是以后好好养育女儿,孝敬父母;至于嫁人的事情,她没考虑,再找,像她这样的还能找到好的吗,再说人家能对丹丹好吗,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其实她已经没了再嫁的想法。
后来,村里的人知道了沈兰欣的遭遇,同情的人有,鄙视的人也有。三姑六婆开始说起了她的闲言碎语,有人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她想攀高枝,想去大城市生活,要是找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过日子,哪能被人抛弃;还有人说她没有享福的命,要是生个儿子,说不定看到儿子的面上,吴志远也会接娘俩去城里。
尽管村里的八婆议论纷纷,可沈爸爸毕竟是村支书,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在沈兰欣面前说闲话。
沈兰欣被人说的如此不堪,沈爸爸虽然掉了面子,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他不忍心,还是让她回家去住,觉得有沈妈照看着丹丹,女儿能塌下心干点事。
沈爸沈妈是好心,可沈兰欣的大嫂不乐意了,再加上村里的闲言碎语,她经常背着沈家人在兰欣面前说风凉话,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能呆在娘家吃闲饭,而且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
沈兰欣知道大伙都在背后议论自己,她觉得自己让父母的名声受损,没脸在村里呆下去,就把丹丹交给沈妈照顾,自己去了市里找活干。
所以说,找对象要看人品,就像沈兰欣这样,被人说三道四,就没脸在农村生活了。这农村女人要是坏了名声,一辈子别想着翻身。
那个年代的工厂、商店都是国企,哪有什么私活干。沈兰欣身上带的钱花的所剩无几,才在一个好心大婶的帮助下,去一户条件好的人家当了保姆,给人看孩子。
因为有女儿丹丹,沈兰欣也没有考大学。后来,沈兰欣憋着一股劲埋头干活,过了几年后,她存了点钱,等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开始干起了小买卖,还把女儿接了出去,这时生活才有点起色。可是老天不长眼,沈兰欣的好日子没过几年,在女儿十岁的时候,查出患了急性白血病,丹丹最终也没有战胜病魔,很快就被老天带走了。
沈兰欣痛在心头,长日焦虑劳心压抑的那股子劲让她彻底昏了过去。她醒了后,安葬了丹丹,又回到了城里,开始孤身一人生活。她唯一亏欠的就是父母了,要不是双亲都在,她真想就这么跟着女儿去了。
临了,沈爸沈妈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沈兰欣了,一再嘱咐两当哥的要照顾妹妹。 ↑返回顶部↑
吴志远开始安下心思复习功课,争取今年一举高中。他的回城之路无人可以阻挡,他实在是在农村呆够了。傻乎乎的沈兰欣挺着肚子每天为吴志远端饭送水,伺候吴志远备考。这个傻女人这时还是很信任吴志远的。
沈爸来看大腹颠颠的女儿,再看看复习功课的吴志远,心里为女儿的未来担忧。要是女儿没怀孕,她也能去考试,女儿的成绩明明不错,可现在……要是吴志远跳出这个圈,考上了大学回到上海,女儿怎么办?唉,明年,也让女儿参加考试吧,这样两人的学历差不多,总比女儿被人嫌弃的好。
沈爸的担忧不无道理,吴志远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在沈兰欣殷切的频频嘱咐和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了返城之路,他离开了生活了几年的小山村,离开了新婚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丹丹。
吴志远的父母典型的小市民心态,斤斤计较,嫌贫爱富。听说儿子考上了大学,喜笑颜开;听说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时,都不约而然的皱起了眉头;听说乡下女人生了个孙女时,眉头紧皱都能夹死蚊子了。他们发话让吴志远离开那个乡下女人,认为吴志远已经考上了大学,身价自然不可与往日相比,要找也要个上海人,不能找个乡下女人,要是让邻居们知道了,还不笑话死他家。他们认为乡下女人再好,现如今也配不上考上大学的儿子,至于沈兰欣对吴志远的帮助,这些良心让狗吃了的人,是不会记得那些的。
吴志远的父母开始张罗着给儿子相亲,想给儿子找个门当户对的。他们认为要是给儿子找个好女人,他自然会离开乡下女人。不愧是一家人,当父母的了解儿子。虽然沈兰欣长相好看,在农村也数得着,可和市里的女人比起来,就显得比较土气了。在吴志远心里,他还是瞧不起农村人的,要不是形势所迫,他也不会屈就和一个农村女人结婚。
吴志远再也没有回去过柳泉镇,就当沈兰欣娘俩不存在。因为父母已经为他找好了下家,是纺织厂某厂长的女儿,和吴志远一个大学,对吴志远一件钟情,要下嫁他,吴志远的父母求之不得,很快两家就定好了婚事,并择了良辰吉日办了喜事。
至于吴志远在乡下结过婚的事情,当然是瞒着女方家里的。吴志远的父母让他把这事烂到肚子里。他们认为上海离柳泉镇有上千里地,那些弄寻人肯定不会招来,所以,他们就昧着良心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2重生
作者有话要说:lt;/brgt;保证不坑,尽量日更,新坑求收藏lt;hr size=1 /gt; 时间一长,沈兰欣连吴志远的信都收不到了。她很担心远行的丈夫,就将女儿交给沈妈带,自己揣着几百块钱去了上海,她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了上海。几经辗转,找到了吴志远考上的大学。沈兰欣在大学里打听了好多人,找了好久,才见到吴志远,却听到惊天霹雳的消息,她的丈夫吴志远又和别的女人结婚了。
“兰欣,对不起,我爸妈不同意咱们的婚事,他们又给我找了一个,你……还是回去吧。”吴志远倒是当断则断,把离婚这事很痛快地说出口。
沈兰欣这时才明白,感情人家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才多久,就另结新欢了,她含泪恨恨地问道:“那女儿怎么办?”
“女孩还是跟着妈好,其实我妈嫌是个女孩,肯定不同意把她接到上海来。”吴志远真狠心,为了自己能活的痛快,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
沈兰欣不敢置信地看着她的丈夫,好像从来没有认识他一样,“吴志远,我今天才看清你的真面目,当初你接近我是为了回城吧,难怪那时候那么殷勤呢,当初我真是瞎了眼,真想从来没认识你。”
沈兰欣频频抹泪,让周围看见的人指指点点。
吴志远没想到沈兰欣大老远跑到上海来找他,最后,他叫沈兰欣等着,自己去找同学凑了两百块钱,想塞给沈兰欣,沈兰欣一分没拿。她一路流着泪,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里。
沈爸知道这事以后,气得大骂了吴志远一顿,把家里的茶碗都摔了,还恨铁不成钢地教训了女儿,整个沈家处于低压状态。
沈妈说:“既然都这样了,你就安下心来过日子吧,孩子我帮你看,你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有合适的再找一个。”
两个哥哥说去上海找吴志远算账,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被沈兰欣拦下了。她觉得,既然吴志远的心已经不在这里,拿她和女儿当累赘,就算哥哥为她出头又能怎么样,哥哥们花钱大老远的去了,只能生气惹麻烦,再说去了又能怎样,打他一顿解气,不值得。这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哥哥们真出了什么事情,那她就真成了沈家的罪人了。
沈兰欣伤心难过,她憋着不说,她能说什么,谁让她傻来着。有钱难买早知道,有钱难买后悔药,吃一堑,长一智,她能有什么办法,只怨自己识人不清,被人蒙骗抛弃。她已经知道错了,可女儿丹丹是无辜的,她的想法就是以后好好养育女儿,孝敬父母;至于嫁人的事情,她没考虑,再找,像她这样的还能找到好的吗,再说人家能对丹丹好吗,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其实她已经没了再嫁的想法。
后来,村里的人知道了沈兰欣的遭遇,同情的人有,鄙视的人也有。三姑六婆开始说起了她的闲言碎语,有人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她想攀高枝,想去大城市生活,要是找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过日子,哪能被人抛弃;还有人说她没有享福的命,要是生个儿子,说不定看到儿子的面上,吴志远也会接娘俩去城里。
尽管村里的八婆议论纷纷,可沈爸爸毕竟是村支书,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在沈兰欣面前说闲话。
沈兰欣被人说的如此不堪,沈爸爸虽然掉了面子,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他不忍心,还是让她回家去住,觉得有沈妈照看着丹丹,女儿能塌下心干点事。
沈爸沈妈是好心,可沈兰欣的大嫂不乐意了,再加上村里的闲言碎语,她经常背着沈家人在兰欣面前说风凉话,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能呆在娘家吃闲饭,而且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
沈兰欣知道大伙都在背后议论自己,她觉得自己让父母的名声受损,没脸在村里呆下去,就把丹丹交给沈妈照顾,自己去了市里找活干。
所以说,找对象要看人品,就像沈兰欣这样,被人说三道四,就没脸在农村生活了。这农村女人要是坏了名声,一辈子别想着翻身。
那个年代的工厂、商店都是国企,哪有什么私活干。沈兰欣身上带的钱花的所剩无几,才在一个好心大婶的帮助下,去一户条件好的人家当了保姆,给人看孩子。
因为有女儿丹丹,沈兰欣也没有考大学。后来,沈兰欣憋着一股劲埋头干活,过了几年后,她存了点钱,等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开始干起了小买卖,还把女儿接了出去,这时生活才有点起色。可是老天不长眼,沈兰欣的好日子没过几年,在女儿十岁的时候,查出患了急性白血病,丹丹最终也没有战胜病魔,很快就被老天带走了。
沈兰欣痛在心头,长日焦虑劳心压抑的那股子劲让她彻底昏了过去。她醒了后,安葬了丹丹,又回到了城里,开始孤身一人生活。她唯一亏欠的就是父母了,要不是双亲都在,她真想就这么跟着女儿去了。
临了,沈爸沈妈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沈兰欣了,一再嘱咐两当哥的要照顾妹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