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 / 4)
报警者:“你那里是公安局吧?我们要报案!”
接线员:“这里是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有事请讲。”
报警者:“昨晚是我和爱人新婚的大喜日子,没想到半夜里,新房内出现了一个女子的哭声,就像鬼哭一样,好恐怖啊!”
接线员:“你们希望警察去调查吗?”
报警者:“是呀,你们快点来吧,这里的地址是西郊光明村街20号附2号。”
接线员:“请问一下,你们为什么现在才报案呢?”
报警者:“开始我们光顾着害怕了,忘了报案……”
接线员:“喂,喂,怎么不说话,还在吗?”
录音到此结束,很显然,是报警者挂断了电话。
00“正像你分析的那样,报警者的电话突然中断,很可能是手机没电了。”小陈看了老毕一眼说,“他留下了明确的联系地址,应该不会是报假案吧?”
“这个可难说了。”小张插话说,“过去我们也接到过不少报假案的电话,编得跟真的一样,地址什么的也留下了,结果出勤的警察赶去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了。为这,有些同志还专门跑到指挥中心来找我们算账,要求我们请客赔偿精神损失哩。说实话,我们比窦娥还冤。”
“这个接线员已经下班了吧?”老毕轻声问道。
“是的,她上午七点半交接完工作后,已经回去休息了。”小张回答。
“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报警者会不会是报假案?”
“这个我也不好说,现在有些报假案的家伙,表演的水平真不一般,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让我们很头疼。”小张摇了摇头。
正说着,小陈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兴奋地叫了起来:“毕老,他终于来电话了!”
三
半小时之后,老毕和小陈便赶到了西郊光明村街。
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的速度不一致,这座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住的群体都不尽相同。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西面的开发力度,许多农民搬迁,农村在逐步消失,而西郊的光明村,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后的村落了。
“随着城市发展,这一片已经被规划入城区版图。”小陈指着眼前的村子说,“听说前几年有房地产商要来这里搞开发,村子里的农民大多都搬迁了,地也征了,但后来不知为何又搁置了下来,于是那些搬迁的农民又纷纷回来,把自家的楼房租给了外来的打工人员,闲置的地也被他们种上了蔬菜和庄稼。”
“这个地方,你经常来吗?”老毕望了望四周说。
“来过几次,这里居住的多是外来人员,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可以说是我们西郊派出所的重点整治对象,我到所里工作后,曾经到这个村处理过两次打架事件。”
村里的街道较为狭窄,很多地方,街面只能容许一辆小汽车通过。路的两旁,是一幢幢小楼房,这些楼房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岁月晕染和风雨侵袭下,楼房颜色灰暗,墙壁脱落,给人一种沧桑和破败之感。
整个村子很安静,街道两旁的住户大多房门紧闭,街道上,除了一两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外,只有几只鸡在漫步,偶尔,一只狗从旁边跑过,便会让它们惊慌和鸣叫。
从一个窄窄的小巷进去,走不到几步,眼前是一大片菜地。菜地旁边,矗立着一幢小楼房。这幢楼房虽然也只有两层,但比周围的房屋都显得气派宽敞。
楼房前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院子。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花草在院里茁壮成长,其中一些开出了红白相间的花儿,给周围破败的环境增添了些许生气;靠楼房一侧的角落里,一棵碗口粗的香樟树拔地而起,繁茂的枝叶使整个院落显得有些阴森。
王大海和李小曼租住的是二楼左侧的套房。房间的门开着,王大海呆呆地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昨晚一夜未睡,他显得神情憔悴,疲惫不堪。
听到有人上楼,王大海赶紧站了起来,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个陌生人,迟疑地说:“你们是警察吧?”
老毕点了点头:“我们是接到报案后专门赶过来的,你就是王大海?”
“哎呀,你们终于来了!”王大海显得颇为激动,“你们不知道,我和妻子好不容易租了房结婚,哪知道第一天晚上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我可真是倒霉透顶了。” ↑返回顶部↑
接线员:“这里是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有事请讲。”
报警者:“昨晚是我和爱人新婚的大喜日子,没想到半夜里,新房内出现了一个女子的哭声,就像鬼哭一样,好恐怖啊!”
接线员:“你们希望警察去调查吗?”
报警者:“是呀,你们快点来吧,这里的地址是西郊光明村街20号附2号。”
接线员:“请问一下,你们为什么现在才报案呢?”
报警者:“开始我们光顾着害怕了,忘了报案……”
接线员:“喂,喂,怎么不说话,还在吗?”
录音到此结束,很显然,是报警者挂断了电话。
00“正像你分析的那样,报警者的电话突然中断,很可能是手机没电了。”小陈看了老毕一眼说,“他留下了明确的联系地址,应该不会是报假案吧?”
“这个可难说了。”小张插话说,“过去我们也接到过不少报假案的电话,编得跟真的一样,地址什么的也留下了,结果出勤的警察赶去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了。为这,有些同志还专门跑到指挥中心来找我们算账,要求我们请客赔偿精神损失哩。说实话,我们比窦娥还冤。”
“这个接线员已经下班了吧?”老毕轻声问道。
“是的,她上午七点半交接完工作后,已经回去休息了。”小张回答。
“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报警者会不会是报假案?”
“这个我也不好说,现在有些报假案的家伙,表演的水平真不一般,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让我们很头疼。”小张摇了摇头。
正说着,小陈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兴奋地叫了起来:“毕老,他终于来电话了!”
三
半小时之后,老毕和小陈便赶到了西郊光明村街。
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的速度不一致,这座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住的群体都不尽相同。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西面的开发力度,许多农民搬迁,农村在逐步消失,而西郊的光明村,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后的村落了。
“随着城市发展,这一片已经被规划入城区版图。”小陈指着眼前的村子说,“听说前几年有房地产商要来这里搞开发,村子里的农民大多都搬迁了,地也征了,但后来不知为何又搁置了下来,于是那些搬迁的农民又纷纷回来,把自家的楼房租给了外来的打工人员,闲置的地也被他们种上了蔬菜和庄稼。”
“这个地方,你经常来吗?”老毕望了望四周说。
“来过几次,这里居住的多是外来人员,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可以说是我们西郊派出所的重点整治对象,我到所里工作后,曾经到这个村处理过两次打架事件。”
村里的街道较为狭窄,很多地方,街面只能容许一辆小汽车通过。路的两旁,是一幢幢小楼房,这些楼房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岁月晕染和风雨侵袭下,楼房颜色灰暗,墙壁脱落,给人一种沧桑和破败之感。
整个村子很安静,街道两旁的住户大多房门紧闭,街道上,除了一两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外,只有几只鸡在漫步,偶尔,一只狗从旁边跑过,便会让它们惊慌和鸣叫。
从一个窄窄的小巷进去,走不到几步,眼前是一大片菜地。菜地旁边,矗立着一幢小楼房。这幢楼房虽然也只有两层,但比周围的房屋都显得气派宽敞。
楼房前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院子。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花草在院里茁壮成长,其中一些开出了红白相间的花儿,给周围破败的环境增添了些许生气;靠楼房一侧的角落里,一棵碗口粗的香樟树拔地而起,繁茂的枝叶使整个院落显得有些阴森。
王大海和李小曼租住的是二楼左侧的套房。房间的门开着,王大海呆呆地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昨晚一夜未睡,他显得神情憔悴,疲惫不堪。
听到有人上楼,王大海赶紧站了起来,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个陌生人,迟疑地说:“你们是警察吧?”
老毕点了点头:“我们是接到报案后专门赶过来的,你就是王大海?”
“哎呀,你们终于来了!”王大海显得颇为激动,“你们不知道,我和妻子好不容易租了房结婚,哪知道第一天晚上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我可真是倒霉透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