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1 / 4)
赵明月有一箱子结婚时收到的布料,现在将好的拣出来都做衣服,还给沈父沈母以及自己父母做了一身衣服,笑嘻嘻地说:“现在做好,等我肚子大了,就不好踩缝纫机了。”
胡年春看着女儿这么懂事,会体贴照顾人,觉得欣慰又自豪,又有点心疼她。
沈母见儿媳这么会做人,自然也是半点怨言和偏见都没有,把她当女儿一样疼了。
沈旭跃的行李终于慢慢收拾齐整了,他的行程也提上日程了。正月十四这天,元宵节还没过,沈旭跃就告别父母妻儿,踏上了去异国他乡的路,赵明月只将丈夫送到了院门口,看着那辆出租车带走了自己的丈夫,消失在拐角处。
赵明月来不及伤感,学校已经开学了,她得投入工作了。她和母亲一起搬到了学校宿舍,母女俩一起守候着孩子的成长,等待着沈旭跃的归来。
胡年春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回到这里来了,她本以为,要女儿快生的时候才会过来,不过既然需要自己,那就安心住下来吧。
赵明月住在学校宿舍,准备还在学校食堂吃饭,自己家里煲点汤就好。但是母亲说,既然家里有火,那就在家做吧,自己做的饭菜好吃一些。于是赵明月看着母亲将厨具餐具一点点置备齐整,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赵明月担心北京太冷,会冻着母亲。过了春节,冬天还是没有过去的,依旧非常寒冷,但是母亲的适应能力显然比她预料的要好,她来北京连个喷嚏都没打过,照她自己的话说:“老皮老肉的,不怕冷,习惯了就好。”
自己在家做饭,其实有很多不便之处,家里没有水龙头,得到走廊尽头去提水来用,胡年春不以为意:“这才多远,总没咱们家离水井那么远吧,这还不用爬坡,方便得很。”
胡年春还学会了去菜市场买菜,跟人家讨价还价,她从来没上过学,但是却听得懂普通话,自己不会说,跟超明月学会了数字的普通话说法,跟人讨价的时候连说带比划,居然也能够跟人沟通。而且她很会算数,心算能力非常强,这点赵明月以前不知道,因为家里买卖东西,都是父亲一手包办,母亲从来不过问。她一直以为母亲就是那种传统的等待丈夫安排一切的女人,如今看来,母亲厉害得很呢,要是她上过学,跟自己生在一个时代,肯定是个女强人。
周末的时候,赵明月会陪着母亲一起上菜市场买菜,听着她一个说着柔软南方腔的老太太和一群嗓门粗大的北方大爷大妈讨价还价,觉得非常有意思。总而言之,母亲的适应能力非常之强。赵明月想到自己的适应能力,也似乎超乎寻常,可见是有遗传的。
有了母亲的照顾,赵明月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胃口好,体重直线飙升。赵明月说出自己担忧将来孩子太大不好生,母亲说:“没关系,你身形长得跟妈一样,好生养,你大哥生下来就有九斤,我不是照样把他生下来了?”
赵明月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原来他大哥是个九斤仔啊,听母亲这么一说,她就放心了,横竖在北京呢,难产的话就剖腹,肯定没问题的,多吃点,孩子健壮一点,身体也好一些。
沈旭跃到美国旧金山后,马上就给赵明月写了信回来,航空邮件非常慢,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收到。赵明月接到他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信是这么写的:“明月吾妻:见信如唔!
才离家,便已分外想念你及孩子,远隔重洋,只能日思夜想,盼你能收到我的思念。
两日前已抵达旧金山,住在旧金山东湾伯克利市,学校位于山丘上,风景非常优美,抬眼便可见湛蓝的海湾,如诗如画,随信附明信片一张,可见其貌,你所见这风景便是我眼中之景,与你同享。
这边一切尚好,只是饮食习惯难以认同,西人每顿一个面包加热狗(一种烤肠)便能打发,我和老张吃了两天,便觉难以忍受,但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就得饿肚子。听说西餐也有似我们煎煮的菜式,估计不会便宜,我还是想想吧。盼晚上做梦,能梦见你和母亲一起做的美食,聊以慰藉。
抵美之后,真如见了西洋镜,颇长见识,西人风俗与我们迥异,十分有趣。我们的住所是伯克利大学安排的一套公寓,我与老张同住一套两居室,每人一个房间,厨卫俱全,非常方便,只是没什么东西可以煮,这边的商店所卖吃食皆是西餐。听说旧金山市有繁华的唐人街,卖各种中式食品,有空或许可以去看看,不过似乎离得不近,去一趟也不太方便。
……
你给我做的衣服甚好,再合时宜不过,要不是我知道你没出过国门,我简直要怀疑你来美国看过他们的穿着。老张去商场买的西装,以他自己话说,如同乡下人进城,极惹人注目,他准备去本地买两身衣裳。我觉得西人并不特别讲究,但老张说我们是国人代表,自然要顾及国人体面,如此一想,又颇觉合理。
我们已开始学习,来后发现事情可能不如想象中容易,这边全英文讲学,教授水平极高,语速极快,我的英文尚且不够用,老张更是如丧失了听力一般,目前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问题,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学习,任务艰巨,争取早日结业回到你与孩子身边。望好好照顾自己身体,不可太辛劳、忧虑,我在大洋彼端遥望你。
千言万语,下笔数言。盼回音。吻你!
旭跃
83年2月28日”
赵明月看完信,心中感慨万千,接收到的唯一一个信息就是:他可能不能按时回来,起码三个月时间可能搞不定。赵明月千等万等,等来了消息,却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不由得忧从中来。不过这件事,她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国内与国外太久没有交流沟通,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的学习任务绝对不可能轻松的。
赵明月看着那张明信片,深蓝色的海面波涛粼粼,闪烁着银光,十分美丽。她知道,这也是沈旭跃的眼睛所见之景。
气温渐渐回升,北京的春天也快来了,但是迟迟不肯露面。胡年春第一次在北京过冬:“这都二月份了,都还这么冷,这里的人什么时候才能种地啊?”她说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在老辈的日历里,永远都只有农历,因为跟农事息息相关。
赵明月说:“这边人不种水稻,种小麦,小麦应该是去年秋天就种下了,等到春天的时候才长出来。”
胡年春睁大了眼:“吓!这么冷的天,那些种子都冻不死?”
赵明月笑道:“这种作物就是特别扛冻的,要是咱们那儿,没准还长不出来呢。” ↑返回顶部↑
胡年春看着女儿这么懂事,会体贴照顾人,觉得欣慰又自豪,又有点心疼她。
沈母见儿媳这么会做人,自然也是半点怨言和偏见都没有,把她当女儿一样疼了。
沈旭跃的行李终于慢慢收拾齐整了,他的行程也提上日程了。正月十四这天,元宵节还没过,沈旭跃就告别父母妻儿,踏上了去异国他乡的路,赵明月只将丈夫送到了院门口,看着那辆出租车带走了自己的丈夫,消失在拐角处。
赵明月来不及伤感,学校已经开学了,她得投入工作了。她和母亲一起搬到了学校宿舍,母女俩一起守候着孩子的成长,等待着沈旭跃的归来。
胡年春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回到这里来了,她本以为,要女儿快生的时候才会过来,不过既然需要自己,那就安心住下来吧。
赵明月住在学校宿舍,准备还在学校食堂吃饭,自己家里煲点汤就好。但是母亲说,既然家里有火,那就在家做吧,自己做的饭菜好吃一些。于是赵明月看着母亲将厨具餐具一点点置备齐整,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赵明月担心北京太冷,会冻着母亲。过了春节,冬天还是没有过去的,依旧非常寒冷,但是母亲的适应能力显然比她预料的要好,她来北京连个喷嚏都没打过,照她自己的话说:“老皮老肉的,不怕冷,习惯了就好。”
自己在家做饭,其实有很多不便之处,家里没有水龙头,得到走廊尽头去提水来用,胡年春不以为意:“这才多远,总没咱们家离水井那么远吧,这还不用爬坡,方便得很。”
胡年春还学会了去菜市场买菜,跟人家讨价还价,她从来没上过学,但是却听得懂普通话,自己不会说,跟超明月学会了数字的普通话说法,跟人讨价的时候连说带比划,居然也能够跟人沟通。而且她很会算数,心算能力非常强,这点赵明月以前不知道,因为家里买卖东西,都是父亲一手包办,母亲从来不过问。她一直以为母亲就是那种传统的等待丈夫安排一切的女人,如今看来,母亲厉害得很呢,要是她上过学,跟自己生在一个时代,肯定是个女强人。
周末的时候,赵明月会陪着母亲一起上菜市场买菜,听着她一个说着柔软南方腔的老太太和一群嗓门粗大的北方大爷大妈讨价还价,觉得非常有意思。总而言之,母亲的适应能力非常之强。赵明月想到自己的适应能力,也似乎超乎寻常,可见是有遗传的。
有了母亲的照顾,赵明月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胃口好,体重直线飙升。赵明月说出自己担忧将来孩子太大不好生,母亲说:“没关系,你身形长得跟妈一样,好生养,你大哥生下来就有九斤,我不是照样把他生下来了?”
赵明月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原来他大哥是个九斤仔啊,听母亲这么一说,她就放心了,横竖在北京呢,难产的话就剖腹,肯定没问题的,多吃点,孩子健壮一点,身体也好一些。
沈旭跃到美国旧金山后,马上就给赵明月写了信回来,航空邮件非常慢,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收到。赵明月接到他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信是这么写的:“明月吾妻:见信如唔!
才离家,便已分外想念你及孩子,远隔重洋,只能日思夜想,盼你能收到我的思念。
两日前已抵达旧金山,住在旧金山东湾伯克利市,学校位于山丘上,风景非常优美,抬眼便可见湛蓝的海湾,如诗如画,随信附明信片一张,可见其貌,你所见这风景便是我眼中之景,与你同享。
这边一切尚好,只是饮食习惯难以认同,西人每顿一个面包加热狗(一种烤肠)便能打发,我和老张吃了两天,便觉难以忍受,但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就得饿肚子。听说西餐也有似我们煎煮的菜式,估计不会便宜,我还是想想吧。盼晚上做梦,能梦见你和母亲一起做的美食,聊以慰藉。
抵美之后,真如见了西洋镜,颇长见识,西人风俗与我们迥异,十分有趣。我们的住所是伯克利大学安排的一套公寓,我与老张同住一套两居室,每人一个房间,厨卫俱全,非常方便,只是没什么东西可以煮,这边的商店所卖吃食皆是西餐。听说旧金山市有繁华的唐人街,卖各种中式食品,有空或许可以去看看,不过似乎离得不近,去一趟也不太方便。
……
你给我做的衣服甚好,再合时宜不过,要不是我知道你没出过国门,我简直要怀疑你来美国看过他们的穿着。老张去商场买的西装,以他自己话说,如同乡下人进城,极惹人注目,他准备去本地买两身衣裳。我觉得西人并不特别讲究,但老张说我们是国人代表,自然要顾及国人体面,如此一想,又颇觉合理。
我们已开始学习,来后发现事情可能不如想象中容易,这边全英文讲学,教授水平极高,语速极快,我的英文尚且不够用,老张更是如丧失了听力一般,目前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问题,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学习,任务艰巨,争取早日结业回到你与孩子身边。望好好照顾自己身体,不可太辛劳、忧虑,我在大洋彼端遥望你。
千言万语,下笔数言。盼回音。吻你!
旭跃
83年2月28日”
赵明月看完信,心中感慨万千,接收到的唯一一个信息就是:他可能不能按时回来,起码三个月时间可能搞不定。赵明月千等万等,等来了消息,却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不由得忧从中来。不过这件事,她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国内与国外太久没有交流沟通,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的学习任务绝对不可能轻松的。
赵明月看着那张明信片,深蓝色的海面波涛粼粼,闪烁着银光,十分美丽。她知道,这也是沈旭跃的眼睛所见之景。
气温渐渐回升,北京的春天也快来了,但是迟迟不肯露面。胡年春第一次在北京过冬:“这都二月份了,都还这么冷,这里的人什么时候才能种地啊?”她说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在老辈的日历里,永远都只有农历,因为跟农事息息相关。
赵明月说:“这边人不种水稻,种小麦,小麦应该是去年秋天就种下了,等到春天的时候才长出来。”
胡年春睁大了眼:“吓!这么冷的天,那些种子都冻不死?”
赵明月笑道:“这种作物就是特别扛冻的,要是咱们那儿,没准还长不出来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