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其下府县,每年一小计,五年一大计,是官员升迁贬斥的重要依据。
  以前从光烈元年以来施行的巡视组制度,在审计制度健全以后,反而更加制度化了。
  过去的巡视组,还需要找切入口,慢慢查,现在直接从审计数据入手,然后核对地方实况,如果不符,连带监察部门在内,都得吃瓜落。
  而审计和都察院,说起来都属于陈子壮主持的工作范畴
  朝中大都估计,以陈子壮的年纪,很可能还会再任一届内阁。
  但大家却都不太看好陈子壮能够接任首辅,倒不是资历问题,作为光烈元年的从龙老臣,毫无困难。
  主要是,陈子壮其人,对于新政一向颇有微词,甚至由于主官都察院,屡有弹劾。
  故而,大家更看好张同敞。
  第72章 整肃(上)
  朱由榔坐在上首,宛如木雕般听着下方各个部门和行省的负责人,相继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着自己衙门这五年的工作报告。
  然后在内阁宰相们的议论声中退下
  这五年来,大明的发展速度不愧为不迅速,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
  首先是财税方面,其实从光烈八年到十年,这三年间,朝廷整体的财政一直处于小规模亏损和赤字状态中。
  倒不是说有什么财政危机,一方面是要还之前的国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北方恢复的持续巨额投入。
  只是三年间,朝廷为了迁移户口,安置流民,赈济灾荒,组织生产,修缮水利,耗费钱粮数以千万计。
  而且还相当大方,对整个北方各省,免税一年,半税一年。
  这还只是整体,如果是刚刚安置的流民或者移民,先是免税两年,然后半税三年。
  直到光烈十一年,随着北方各省免税期过,开始征收半税,财政才算是逐渐有了富余。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拖到光烈十三年才向东南亚动武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北方的恢复速度,比朱由榔想象中要快
  直到光烈十三年,北方各省钱粮都可以自给,在无需供养京师的情况下,甚至有不少盈余。
  在人口上,随着流民的编户,五年间,全国在册人口有了一个爆发趋势,从四五千万,迅速朝着六七千万飙升。
  按照朱由榔从各个统计数据中的估计,此时大明治下的百姓,总数应该在七千万以上,八千万以下。
  当然,由于人口普查技术的落后,这些人口不可能全部统计出来,大概八分之一左右的户口很难统计得到。
  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起码比起以前几次的户籍清查,进步了很多。
  北方各省,包括辽宁,不含安北都督府,大约有三百六十万户,一千八百万口,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
  但比起战争刚刚结束,河南、陕西等地赤地千里的情况而言,朱由榔已经很满足了。
  这些为以后的北方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想对西域用兵,从江南运粮的话,到甘肃、漠西、漠北等地,损耗率恐怕不会低于八成,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就是这个道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