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节(2 / 4)
陈萌道:“如何使不得?”
两人争执起来,陈萌理由很充份:“她资历也够了,从南往北,又经战阵。办事也妥帖,出身也不差。”
除了……
“她是女子!”冼敬说。
两下争执,冼敬占理。窦朋小有为难,因为他知道苏喆的来历,如果加上一个羁縻的来历,倒也在两可之间。
郑熹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外朝有任用女官的先例,又不犯法。我看行。”苏喆是祝缨的孙女,有什么不可以?一二特例,无伤大雅,苏喆又机灵。
祝缨给苏喆送到詹事府里做官,郑熹等人就是一句反对的话也没有的。
冼敬问窦朋:“您也这么看吗?”
窦朋道:“这么许多大事且管不过来。”
冼敬正色道:“礼教大防、阴阳秩序,岂可混淆?今日任郎中,明日任尚书,后日是不是要让女人进政事堂了?”
郑熹心道:你在讲什么笑话?她是要回梧州继承家业的!“要不,现在就让所有獠人滚回梧州?”
“休要胡搅蛮缠!我说的是女子!林风等男子好好的,为什么要赶走?岂不是为朝廷树敌?使异族离心?”
陈萌阴阳怪气地道:“您也知道梧州归附不容易?就在这里点起菜来了?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么听话,它还能是羁縻吗?”
冼敬以一敌三,败下阵来,心道:我必要与祝缨说明白!他要再糊涂,我必在御前陈情!
……——
祝缨此时正在御前。
新君想了一宿,今天就把祝缨召了过去。
御前没有别人,新君也是一脸的严肃。祝缨心道:户部没什么事吧?没有!
她上前拜见,新君依礼赐坐,两人沉默地坐了一阵。新君才开口:“阿翁最后的那段时光,我总在这里陪他,他教了我许多,或许是我资质驽钝,总不能领会。我之前屡次请教,你总不肯言明。如今朝中纷乱,全不似阿翁在世之时,我固然不如阿翁,总是天子,你还不肯说实话吗?”
祝缨认真地问:“陛下觉得,自己比祖父如何?”
新君有些尴尬也有点难堪地说:“自然是不如的。”
“臣不是在与陛下演萧规曹随。既然觉得自己比不上祖父,为什么会觉得祖父的方法,在自己的手里也是可行的呢?”
第406章 重启
郝大方缩脖拱背,大气也不敢喘,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让人发现地留意新君的表情。
新君更难堪了些,勉强道:“你这话也太实在了。”
祝缨道:“陛下想听不实在的吗?也有。”
新君一噎。
郝大方好怕新君拂袖而去,又或者把这位尚书给下了大狱。
祝缨却不慌不忙,她能这么说便是想好了对策:“您在这里接受教诲的时候,您的祖父已经君临天下四十年了,比您当时年龄的两倍还要多。满朝文武皆受知遇之恩,大半臣僚都是晚辈,看着他们入朝、甚至看着其中的许多人长大,他知道所有人的底细,明白他们的性情与能力。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对现在朝中大臣,有这样的了解吗?” ↑返回顶部↑
两人争执起来,陈萌理由很充份:“她资历也够了,从南往北,又经战阵。办事也妥帖,出身也不差。”
除了……
“她是女子!”冼敬说。
两下争执,冼敬占理。窦朋小有为难,因为他知道苏喆的来历,如果加上一个羁縻的来历,倒也在两可之间。
郑熹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外朝有任用女官的先例,又不犯法。我看行。”苏喆是祝缨的孙女,有什么不可以?一二特例,无伤大雅,苏喆又机灵。
祝缨给苏喆送到詹事府里做官,郑熹等人就是一句反对的话也没有的。
冼敬问窦朋:“您也这么看吗?”
窦朋道:“这么许多大事且管不过来。”
冼敬正色道:“礼教大防、阴阳秩序,岂可混淆?今日任郎中,明日任尚书,后日是不是要让女人进政事堂了?”
郑熹心道:你在讲什么笑话?她是要回梧州继承家业的!“要不,现在就让所有獠人滚回梧州?”
“休要胡搅蛮缠!我说的是女子!林风等男子好好的,为什么要赶走?岂不是为朝廷树敌?使异族离心?”
陈萌阴阳怪气地道:“您也知道梧州归附不容易?就在这里点起菜来了?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么听话,它还能是羁縻吗?”
冼敬以一敌三,败下阵来,心道:我必要与祝缨说明白!他要再糊涂,我必在御前陈情!
……——
祝缨此时正在御前。
新君想了一宿,今天就把祝缨召了过去。
御前没有别人,新君也是一脸的严肃。祝缨心道:户部没什么事吧?没有!
她上前拜见,新君依礼赐坐,两人沉默地坐了一阵。新君才开口:“阿翁最后的那段时光,我总在这里陪他,他教了我许多,或许是我资质驽钝,总不能领会。我之前屡次请教,你总不肯言明。如今朝中纷乱,全不似阿翁在世之时,我固然不如阿翁,总是天子,你还不肯说实话吗?”
祝缨认真地问:“陛下觉得,自己比祖父如何?”
新君有些尴尬也有点难堪地说:“自然是不如的。”
“臣不是在与陛下演萧规曹随。既然觉得自己比不上祖父,为什么会觉得祖父的方法,在自己的手里也是可行的呢?”
第406章 重启
郝大方缩脖拱背,大气也不敢喘,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让人发现地留意新君的表情。
新君更难堪了些,勉强道:“你这话也太实在了。”
祝缨道:“陛下想听不实在的吗?也有。”
新君一噎。
郝大方好怕新君拂袖而去,又或者把这位尚书给下了大狱。
祝缨却不慌不忙,她能这么说便是想好了对策:“您在这里接受教诲的时候,您的祖父已经君临天下四十年了,比您当时年龄的两倍还要多。满朝文武皆受知遇之恩,大半臣僚都是晚辈,看着他们入朝、甚至看着其中的许多人长大,他知道所有人的底细,明白他们的性情与能力。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对现在朝中大臣,有这样的了解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