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端端的,怎会突然想起送一兜子刺萢给四宝?
  这孩子可是打一出生就没受过他待见,今儿这风又是从哪边吹来的?
  刚好刘氏过来送裤子,得知此事后欣慰地道:“老爷子总算是开窍了。”
  原来,这几天四宝总是尿床,杨氏跟刘氏闲谈的时候偶尔提了下。
  刘氏回去后,跟丈夫提了一嘴,让他去石矿里问问谁家可有治尿床的偏方。
  老谢头大概是听到了,所以一个人跑去山里,找了这么些刺萢。
  刺萢有缩尿止遗的功效,民间流传,刺萢对于小儿尿床有奇效。
  听了刘氏的话,杨氏和谢悠然面面相觑,俱都沉默不语了。
  刘氏连连感叹,“摘这么多刺萢,也不知道要挨多少尖刺扎,老爷子这次真是用心了,嫂子,大丫,看在老爷子存心向你们示好的份上,以前的事,你们就原谅他吧,他年纪也大了,能想通不容易,向你们低头服软更是不易。他主动走出这一步,你们就给他个台阶下,别跟一个老人计较了。不管怎样,毕竟也曾是一家人,骨子里流的血是一样的。”
  刘氏又说了许多老谢头最近的变化,比如不再随便干涉二房三房的事,有时候杨氏带四宝出去玩的时候,老谢头远远地看到了,也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遥遥地行注目礼。这换做以前,他是看都不看一眼的。
  饭桌上,也会偶尔问起大丫城里铺子的事,虽然话不多,但眉宇间很是欣慰。
  刘氏说,老谢头其实已经很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了,也想和他们缓和关系,只是放不下面子主动求和。
  听了这些,杨氏嘴里没说什么,但是晚上还是让刘氏给带回去了一包上好的烟丝。
  据说老谢头得了那包烟丝,虽然嘴上当时没说什么,但是转身就去点了一袋烟,抽了起来。
  一晃,便进入了八月,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太阳就好像一个火球,明晃晃地挂在天空中,晒得地面一片白花花,赤脚踩上去好似踩在了烤热的铁板上。花草树木仿佛都失去了水分,在太阳下垂着头,蔫巴巴的,叶子都打着卷儿。蝉儿在树上拼命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叫得人心慌气短。
  人人都躲在家里乘凉,不敢出门,只有大黄狗在树阴底下,张着嘴,不停地吐着舌头,喘着粗气。
  村人们都说,好多年都没这么热过了,今年的天气,热得有几分怪异,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了。
  面对酷暑,古人也有古人的避暑良方,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了。
  他们用的冰,大多是冬天的时候储藏起来的,而不是通过现代的各种人工方法制作出来的。人们在冬天,会用方法将冰块保存起来,等到夏天的时候,冰还能保持固态。
  第414章 吃相难看
  古人保存冰有很多的方法。他们会在房子底下挖一个地窖,在冬天的时候把冰放到地窖里,然后把棉絮、干草等放到冰块的周围,把冰块和空气隔绝开。通常,冰块需要塞满整个地窖,使空间的温度变低。把地窖放满之后,再把地窖封住,几个月之内都不能打开,这样,等到了夏季的时候,就有冰块可以用了。
  但是储藏的冰,并不能保证它的完好度。一般到了夏天的时候,冰会比原来储藏的量少上很多。
  除了藏冰之外,还有少量的冰是制作出来的。
  古人会将吸热的原理运用到制冰的方法中。密闭的房间里,用硝石吸热的方法,等待冰块的凝固。在古代,制作冰的成本很高,冰也是只有大户人家和皇室的人才用的起的,所以这种方法运用的不多。
  乡下的老百姓们,顶多就在屋子下面挖个地窖,等到了夏天,白天不干活的时候,一家子都跑去地窖里乘凉。
  烟村背靠凤凰山,不管白天多热,晚上还是比较凉爽的,所以一到夏天,村头的大槐树下就会聚满了出来纳凉的人们。人们个个手里摇着蒲扇,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闲聊天,待得时候差不多了,才陆续回屋睡觉。
  孩子们闲不住,到处捉萤火虫玩。更有甚者,点上松脂火把,下田去抓泥鳅,给家里添道好菜,打打牙祭。
  夏夜凉爽,泥鳅都钻出来乘凉了,火把照过去,能看到它们静静地趴在水田里的泥巴上,这时候悄没声息地走过去,屏气凝神,用特制的夹子对准泥鳅猛地戳下去,一夹一个准。
  这也是农村孩子晚上最大的乐趣之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