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第2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瑾瑜你是从何入手?”
  宋真随后询问着,徐瑾瑜抿了抿唇,吐出了两个字:
  “内政。”
  宋真闻言不由面露疑惑,徐瑾瑜随后继续道:
  “真兄可曾想过,从去岁至今,时隔八个月,为何朝廷未曾做出丁点反应?
  我有搜集边境军报的习惯,从去岁至今发生的大小战役共计三十七场。
  三十七场,这是什么概念?仅是这里面阵亡的兵将便以数万计!”
  徐瑾瑜这话一出,众人心中不由一沉,彼时答案落在纸上之时,他们挥斥方遒,胸中意气翻汹。
  可此时,数万条性命落下来,无一人发言。
  太重了!
  徐瑾瑜喝了一口茶水,继续道:
  “而且,这三十七场战役,都是越国先行挑衅,其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可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朝廷竟可以不置一词,诸君以为原因在谁?”
  徐瑾瑜这话一出,众人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宋真皱眉道:
  “短短八个月,三十七场战役,我大盛军队仍死战不退,所以根结并不在边境军队。”
  徐瑾瑜点了点头:
  “正是,所以现在问题显而易见,是朝廷本身存在某些问题。圣上并非昏聩之君,迟迟不动作,吾推测,乃是因为缺少钱粮之故。”
  徐瑾瑜说完,看着自己手中的茶碗,里面有一根茶叶上下漂浮,徐瑾瑜垂下眼帘:
  “若问边境不稳,何以对?那首当其中,便是先稳内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对敌。
  若要战,兵马未动,势必粮草先行,而今钱粮不齐,上则开源,下则节流,如此双管齐下,必有成效。”
  但徐瑾瑜没有说的是,他的重点落在了开源之上。
  他的答卷还是一如既往的步步为营,先就军报内容就事论事,以此为据进行推测,引出对于粮草不足的隐忧。
  之后,又以先帝时期的宦官成忠贪墨国库库银高达纹银千万两之巨,最终被收归国库之事距今不过十数年,表示了对于大盛明明国富力强,可却迟迟未曾扬我国威的疑惑。
  最后,则以愿有朝一日我大盛军队能抗击外敌,让边境百姓再饱受战火之苦收尾。
  通篇文章共计两千余字,虽然有些话未曾明言,可是若细细体悟,便知其中真意。
  最起码,这会儿正在阅卷的孙翰林仔细品读以后,之后毫不犹豫的画上了一个圈,表示满意。
  好容易等最后一份试题阅完,负责阅卷的几位翰林大人将自己选中的前十名糊名原卷呈交给掌院,由掌院亲自来点出本次乡试的前三。
  掌院姓杨,乃是景庆元年的状元郎,在翰林院待了足足二十余年,可谓是见过了不知多少考卷。
  这会儿,他将眼前的五十份试卷一一过目,一边看一边评:
  “策论言之有物,诗赋稍逊,经论中上,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