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74节(1 / 4)
真是个让人沮丧的话题。凌夫人正要进去鼓励她们是,先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有什么学不会的?字也是人写出来的,他们都能会我们为什么不会,一遍不会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总有学会的一天!”
“可是我听说隔壁班,学的很快啊!”
“那是他们背后悄悄努力了,咱们也努力呗!以前有人说,我娘不会养鸡,还一口气养那么多只,肯定会亏本,还要卖了我填补亏空,我娘不是憋住一口气,养了那么多只鸡吗?赚的钱比他们谁都多!”
“现在以前嘲笑我娘的人,还要倒过来找我娘学习呢!我娘都行,你们凭什么不行?”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对方斩钉截铁的说,“还有,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嘛,我没记住的字,你未必没记住,等到下课我就请教你,下回你再来请教我,这样不是也可以吗?”
“柔娘说的对啊,笨鸟先飞,我们既然飞的不快,那就多飞一段时间,总能赶上进度的!一天不行就两天!白天不行就夜里!”
“对!”
“好,就这么干。”
“识字是多难得的机会啊,别人盼都盼不来的。”
一群人互相鼓劲,互相激励,说完就开始翻开手册,慢慢的在沙土盘上练习着写字,一笔一画写的非常认真,黄柔娘在其中指点,有一点进步就会大声夸赞,说的对方不好意思。
凌夫人在旁边听完了全程,微微一笑,看来是用不着她出面了。
识字班的事情慢慢进入正轨,学生们都学会了不少常用字,跟家长出门如果碰到认识的招牌,还会兴奋的指着,让送孩子过来求学的家长们深感得意。
教化一城百姓本是赵辰之的责任,而这之中有个考核标准就是其中出现了多少童生,多少秀才,这是个实打实的数据。
去年的科举考试,数据就非常难看。
赵辰之也有些郁闷,毕竟是自己治下嘛!宋朗旭却安慰他,照城如此贫困,而读书是个费钱的事情,肚子都没填饱,怎么能苛求百姓还要科举上进呢?这不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吗?
赵辰之也很快想明白了这点,教化百姓让他们读书明理是个长期活,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可要不得。
所以他只是郁闷了一会儿,渐渐把这事丢开了。
照城的变化有目共睹,情况转变后,也有人试探着回来,看看是不是变好了,毕竟故土难离,人思乡。
这里面就包含了几位童生,他们受家中供养,好容易才考上童生,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听到赵大人请他们过去教书,各个都兴奋难耐,摩拳擦掌准备一展宏图。
听说现在衙门里,不仅有饷银拿,还包吃一餐饭,如果干满了五年还会分配一间屋子,体面又风光,上哪儿找去?
虽然是做孩童启蒙,他们也乐意。
启蒙倒也容易,只可惜学生们不光是孩童,还有青壮,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反复发问,几个童生自己也不太懂,只能摆出师长的威严压下去,多来几次,互相都不高兴。
一边人觉得他学艺不精,一边人觉得对师长不敬。
几个童生都是熟人,难免聚在一起吐槽,便有个姓白的童生忍不住牢骚连天:“我还以为是来教化百姓,读圣贤书,结果是来教这些泥腿子认字的,真是有辱斯文!”
“至圣先师如果听说了这事,都要气的跳脚。唉,世风日下啊.....”
“噤声,小心隔墙有耳。”有人劝着。
“我怕什么,我说的都是实话!难道还担心人听见不曾!堵塞言路,更是昏庸行径,哼!”白童生喃喃自语。
他多喝了几杯薄酒,别人可没喝,听到白童生这么念念叨叨的,劝阻无效,于是干脆就起身告辞,省的惹祸上身。
等这些人走后,白童生就着剩下的酒喝着,抱怨连天,还摔了个酒壶,不一会儿就翻身睡了过去。 ↑返回顶部↑
“可是我听说隔壁班,学的很快啊!”
“那是他们背后悄悄努力了,咱们也努力呗!以前有人说,我娘不会养鸡,还一口气养那么多只,肯定会亏本,还要卖了我填补亏空,我娘不是憋住一口气,养了那么多只鸡吗?赚的钱比他们谁都多!”
“现在以前嘲笑我娘的人,还要倒过来找我娘学习呢!我娘都行,你们凭什么不行?”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对方斩钉截铁的说,“还有,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嘛,我没记住的字,你未必没记住,等到下课我就请教你,下回你再来请教我,这样不是也可以吗?”
“柔娘说的对啊,笨鸟先飞,我们既然飞的不快,那就多飞一段时间,总能赶上进度的!一天不行就两天!白天不行就夜里!”
“对!”
“好,就这么干。”
“识字是多难得的机会啊,别人盼都盼不来的。”
一群人互相鼓劲,互相激励,说完就开始翻开手册,慢慢的在沙土盘上练习着写字,一笔一画写的非常认真,黄柔娘在其中指点,有一点进步就会大声夸赞,说的对方不好意思。
凌夫人在旁边听完了全程,微微一笑,看来是用不着她出面了。
识字班的事情慢慢进入正轨,学生们都学会了不少常用字,跟家长出门如果碰到认识的招牌,还会兴奋的指着,让送孩子过来求学的家长们深感得意。
教化一城百姓本是赵辰之的责任,而这之中有个考核标准就是其中出现了多少童生,多少秀才,这是个实打实的数据。
去年的科举考试,数据就非常难看。
赵辰之也有些郁闷,毕竟是自己治下嘛!宋朗旭却安慰他,照城如此贫困,而读书是个费钱的事情,肚子都没填饱,怎么能苛求百姓还要科举上进呢?这不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吗?
赵辰之也很快想明白了这点,教化百姓让他们读书明理是个长期活,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可要不得。
所以他只是郁闷了一会儿,渐渐把这事丢开了。
照城的变化有目共睹,情况转变后,也有人试探着回来,看看是不是变好了,毕竟故土难离,人思乡。
这里面就包含了几位童生,他们受家中供养,好容易才考上童生,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听到赵大人请他们过去教书,各个都兴奋难耐,摩拳擦掌准备一展宏图。
听说现在衙门里,不仅有饷银拿,还包吃一餐饭,如果干满了五年还会分配一间屋子,体面又风光,上哪儿找去?
虽然是做孩童启蒙,他们也乐意。
启蒙倒也容易,只可惜学生们不光是孩童,还有青壮,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反复发问,几个童生自己也不太懂,只能摆出师长的威严压下去,多来几次,互相都不高兴。
一边人觉得他学艺不精,一边人觉得对师长不敬。
几个童生都是熟人,难免聚在一起吐槽,便有个姓白的童生忍不住牢骚连天:“我还以为是来教化百姓,读圣贤书,结果是来教这些泥腿子认字的,真是有辱斯文!”
“至圣先师如果听说了这事,都要气的跳脚。唉,世风日下啊.....”
“噤声,小心隔墙有耳。”有人劝着。
“我怕什么,我说的都是实话!难道还担心人听见不曾!堵塞言路,更是昏庸行径,哼!”白童生喃喃自语。
他多喝了几杯薄酒,别人可没喝,听到白童生这么念念叨叨的,劝阻无效,于是干脆就起身告辞,省的惹祸上身。
等这些人走后,白童生就着剩下的酒喝着,抱怨连天,还摔了个酒壶,不一会儿就翻身睡了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