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00节(2 / 4)
“那再好不过了!”刘香惠说着,随手扯开一批朱红色绸布,“我想给闺女挑一块嫁妆布,冬月你是个行家,帮忙掌掌眼。”
“啥?”姜冬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嫂子你说的是艳淑吧?她才几岁呀,哪里就用着嫁装布了?”
刘香惠登时笑个不停:“什么几岁啊,艳淑生日晚,翻过年虚岁就二十一了。虽然没有托人相看找婆家,但是该准备也得提前准备。现在年轻人结婚不比咱们那时候简陋,啥都得买,能省就省一点儿。”
姜冬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发现还真是这样,忍不住叹了口气:“日子过得真快,我还以为艳淑刚上高中,唉。”
攒嫁妆是正经事,姜冬月唏嘘两句,就和刘香惠结伴挑布料,沿着货柜仔细对比。
乡下结婚通常男方家盖房子,女方家陪送铺盖,从两铺两盖到六铺六盖都有。近几年生活条件高了,有些人家更是陪送八铺八盖。反正不管怎样都是双数,寓意新婚夫妻成双成对。
其中嫁妆布是专门买来做被子的,特别是小两口用的喜被和枕套,里外里都使的同一块布。这样不仅看起来鲜亮齐整,同时也承载了团圆美满的祝福。
刘香惠素来脾气软且疼爱闺女,挑来挑去,狠狠心给赵艳淑买了两匹布,红色的是大红牡丹花开富贵,绿色的是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都是质量很好的锦缎料子,摸起来光滑厚实。
姜冬月看得眼热,有那么几分钟甚至想给唐笑笑提前买全放家里,幸亏关键时刻想起从前的种种焦灼,及时冷静下来,挑好嫁妆布又帮刘香惠选了一块绣吉祥云纹的蕾丝绢布做盖头。
她自己刚批货没啥必须要买的,看来看去扯了十米黑色条绒布、一块不规则老粗布和五斤深色布头。
结完账出门,刘香惠十分高兴:“今天买得真值,比年初我弟媳妇买的便宜了九十多块钱呢。”
姜冬月同样觉得划算。她现在裁衣裳少了,但家里人穿的裤子大部分都是自己做,既省钱又合身。假如服装厂一直这个价,她就可以少跑几趟万通市了。
买完布看天色还早,俩人又去商品街购了点年货,最后打听着找到后巷里的散酒铺,买了个八升的玻璃罐子,又到旁边店买了二十斤黄米和一小袋酒曲。
刘香惠夸道:“冬月你真能干,我长这么大都没酿过酒,去年焖酱还生虫了。”
“害,这个不算酿,做起来很简单。”姜冬月边说边给老板找零钱,“把黄米泡半天再上锅蒸熟,然后掺凉开水、酒曲,搅和均匀了装罐子里面,放两三天就能舀着喝。”
刘香惠一琢磨,决定跟风买个小玻璃罐:“成功脑袋顶秃得差不多了,随便给他补补,比喝白酒强。”
要是这招不灵,她就用玻璃罐腌咸菜,有没有发毛出霉看得清楚。
“嫂子你别买酒曲了,哪天蒸黄米上家叫我,以前我姥爷会酿酒。”
“那感情好,到时候请你吃酥鱼……”
两人有说有笑地满载而归,到家时已快晌午了,姜冬月匆匆吃完饭,便把黄米泡进凉水里,接着烧水蒸发糕。
这法子是高成静教的,在棒子面里倒入半袋发酵粉,用温水搅和按压成团,放煤炉旁边用旧褥子暖着。
差不多仨钟头后,加入一小撮白糖和苏打粉和面,揉搓光滑后再让面团醒十来分钟,就可以直接切块放蒸笼里。
别看材料普通,步骤简单,出锅后能蓬松三、四倍,吃起来格外暄软香甜。
林巧英上了岁数牙不好,尤其待见这一口,已经将发糕划拉到和枣花同样重要的位置,准备过年多蒸些上供。
姜冬月也很喜欢,出摊时切两块发糕带着,到饭点了买碗热馄饨泡进去,再配个咸鸡蛋,她能从腊月头吃到腊月尾,永远不觉得腻歪。
奈何唐墨非常反对:“天天絮叨‘人是铁饭是钢’,怎么到自己身上就犯糊涂?发糕说白了还是棒子面,能有啥营养啊?”
姜冬月想说“我不是天天出摊儿,而且出摊儿也只在外面吃一顿饭,根本不碍事”,但唐墨不知道犯哪门子轴,竟然偷摸着把半搪瓷盆的发糕藏起来了。
他两手一摊,表情十分光棍:“腊月东西多,谁知道你放哪儿了。”
姜冬月:“……”
多大年纪的人了啊,真是替他羞得慌,略略略~ ↑返回顶部↑
“啥?”姜冬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嫂子你说的是艳淑吧?她才几岁呀,哪里就用着嫁装布了?”
刘香惠登时笑个不停:“什么几岁啊,艳淑生日晚,翻过年虚岁就二十一了。虽然没有托人相看找婆家,但是该准备也得提前准备。现在年轻人结婚不比咱们那时候简陋,啥都得买,能省就省一点儿。”
姜冬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发现还真是这样,忍不住叹了口气:“日子过得真快,我还以为艳淑刚上高中,唉。”
攒嫁妆是正经事,姜冬月唏嘘两句,就和刘香惠结伴挑布料,沿着货柜仔细对比。
乡下结婚通常男方家盖房子,女方家陪送铺盖,从两铺两盖到六铺六盖都有。近几年生活条件高了,有些人家更是陪送八铺八盖。反正不管怎样都是双数,寓意新婚夫妻成双成对。
其中嫁妆布是专门买来做被子的,特别是小两口用的喜被和枕套,里外里都使的同一块布。这样不仅看起来鲜亮齐整,同时也承载了团圆美满的祝福。
刘香惠素来脾气软且疼爱闺女,挑来挑去,狠狠心给赵艳淑买了两匹布,红色的是大红牡丹花开富贵,绿色的是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都是质量很好的锦缎料子,摸起来光滑厚实。
姜冬月看得眼热,有那么几分钟甚至想给唐笑笑提前买全放家里,幸亏关键时刻想起从前的种种焦灼,及时冷静下来,挑好嫁妆布又帮刘香惠选了一块绣吉祥云纹的蕾丝绢布做盖头。
她自己刚批货没啥必须要买的,看来看去扯了十米黑色条绒布、一块不规则老粗布和五斤深色布头。
结完账出门,刘香惠十分高兴:“今天买得真值,比年初我弟媳妇买的便宜了九十多块钱呢。”
姜冬月同样觉得划算。她现在裁衣裳少了,但家里人穿的裤子大部分都是自己做,既省钱又合身。假如服装厂一直这个价,她就可以少跑几趟万通市了。
买完布看天色还早,俩人又去商品街购了点年货,最后打听着找到后巷里的散酒铺,买了个八升的玻璃罐子,又到旁边店买了二十斤黄米和一小袋酒曲。
刘香惠夸道:“冬月你真能干,我长这么大都没酿过酒,去年焖酱还生虫了。”
“害,这个不算酿,做起来很简单。”姜冬月边说边给老板找零钱,“把黄米泡半天再上锅蒸熟,然后掺凉开水、酒曲,搅和均匀了装罐子里面,放两三天就能舀着喝。”
刘香惠一琢磨,决定跟风买个小玻璃罐:“成功脑袋顶秃得差不多了,随便给他补补,比喝白酒强。”
要是这招不灵,她就用玻璃罐腌咸菜,有没有发毛出霉看得清楚。
“嫂子你别买酒曲了,哪天蒸黄米上家叫我,以前我姥爷会酿酒。”
“那感情好,到时候请你吃酥鱼……”
两人有说有笑地满载而归,到家时已快晌午了,姜冬月匆匆吃完饭,便把黄米泡进凉水里,接着烧水蒸发糕。
这法子是高成静教的,在棒子面里倒入半袋发酵粉,用温水搅和按压成团,放煤炉旁边用旧褥子暖着。
差不多仨钟头后,加入一小撮白糖和苏打粉和面,揉搓光滑后再让面团醒十来分钟,就可以直接切块放蒸笼里。
别看材料普通,步骤简单,出锅后能蓬松三、四倍,吃起来格外暄软香甜。
林巧英上了岁数牙不好,尤其待见这一口,已经将发糕划拉到和枣花同样重要的位置,准备过年多蒸些上供。
姜冬月也很喜欢,出摊时切两块发糕带着,到饭点了买碗热馄饨泡进去,再配个咸鸡蛋,她能从腊月头吃到腊月尾,永远不觉得腻歪。
奈何唐墨非常反对:“天天絮叨‘人是铁饭是钢’,怎么到自己身上就犯糊涂?发糕说白了还是棒子面,能有啥营养啊?”
姜冬月想说“我不是天天出摊儿,而且出摊儿也只在外面吃一顿饭,根本不碍事”,但唐墨不知道犯哪门子轴,竟然偷摸着把半搪瓷盆的发糕藏起来了。
他两手一摊,表情十分光棍:“腊月东西多,谁知道你放哪儿了。”
姜冬月:“……”
多大年纪的人了啊,真是替他羞得慌,略略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