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女悍匪[七零] 第216节(3 / 4)
其实除了要考虑镇委那边的想法外,云团团也有自己的考量。如今个体户越多越多,村里的大作坊肯定不会一直开下去的。拖一拖时间,等村里大作坊解散了,她再跟村民合作,那时候不光进货价可以再谈一谈,就是质量什么的也能有个保障。
大队长和郑主任并不知道云团团想了这么多,不过光是云团团的那句说出来的话,便也知道云团团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只是碍于情面不好立时捅老东家的刀。思及此,二人倒也不再提这个,而是说起了旁的事。
云彩话少,云团团和云老太却是极能说会道的。大队长时而说些村里的人和事,时而说些镇上的。郑主任则是度着分寸说得比较少,不过云团团却没只顾着听大队长说话而让郑主任受冷落。
一会儿问问镇委后勤部的老员工怎么样了,一会儿问问孩子读书的事。说说现在上大学不光不要学费还给补助,再说说毕业肯定包分配的前景。
因要开车,所以云团团一口酒都没喝。几人吃过饭后,云团团先送大队长他们回招待所,然后才开车带着云彩和云老太回家。
最后一天看了升国旗,云团团又将前一天连夜洗出来的一堆相片给他们带上了。升国旗时找了广场这边的人拍了几张拍立得,到是不用担心相片一时半会儿带不走了。
看完了国旗,云团团又领着他们去吃早饭,完事提前帮他们退了房,领着二人回家里吃了顿上车饺子,这才又给送到火车站去的。
这几天在外面吃饭和买门票的时候,大队长和郑主任都抢着要付债,不过云团团却没给这二人机会。毕竟一个她是叫了二十多年的本家二叔,一个是对她不错,请假什么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领导,来一趟京城,又是专门为她来的,就这么点开销哪还好意思让他们自己出。
不过云团团性子也圆滑,还特意给了这二人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她是准备了些京城特产,但人家总有自己想买的东西。这半天时间就正好想买啥就自己去买点啥了。
将人送走了,云团团只在家闲了半天就又忙了起来。而另一边回到桥头镇的大队长和郑主任到是对云团团各种赞不绝口。
其实云团团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
之前大队长他们问云团团:你们已经算是扎根京城了,以后还回不回老家了。云团团笑着说什么——「旁人都是人穷断六亲富贵不还乡。但她将来势必要衣锦还乡,为家乡的父老相亲们铺桥修路的。」
人老了,就总会惦记落叶归根那些事。她奶上了年纪,早晚都是要回去的。贺之亦喜欢城里,但归根究底,他喜欢的从来不是城里。而是城里相对乡下来说比较干净的卫生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而云团团对生活在京城还是省城,县城都没太多想法。
所以他们家真正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是舒宝。
京城的教学质量,生活环境于小孩来说绝对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为了孩子的将来,留在京城总比回县城要好。
但孩子不可能上一辈子的学,而且她上她的学,她们也可以经常陪着云老太回老家居住,不是吗?
等将来挣了钱,先将省城到县城,县城到桥头镇的路修一回。如此一来既方便了其他百姓,也方便了他们家自己。
而且有钱了,就算你不想为家乡父老做点什么事,人家也会主动找上来的,与其被动的花这笔钱还不如主动些呢。
钱财这种东西就是双面刃,留下太多未必是好事,不是向上的梯子,就是催命的符。她和贺之亦就舒宝这么一个闺女。一个孩子又能花多少钱去呢。回头在沪上或是广东那边再买两块地方盖上两栋楼。就算家里没给舒宝留什么钱,光是靠家里的房产收租子,也能做个快乐的包租婆。
提前立好遗嘱,房产什么的就算结婚离婚都属个人财产。如果哪天舒宝出了意外,三分之二捐国家,三分之一留给她的直系血脉后人,若是没有后人,那也归国家。
其实退一万步来说,如果钱拿来修路了,于她的运输队也有益处。如此这般,也算名利双收了。
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态,所以云团团在花钱上也是极度大方。在云团团的自传里和那些穿越重生人士的讲述里,云团团虽然挣下富可敌国的家产,可她也是真的愿意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钱。
要致富,先修路。后来云团团出钱修公路,国家这边还修了铁路线,以前县城和桥头镇都不通火车,也在云团团的多方联络下通了铁路。
1982年,为了庆祝贺之亦毕业,并且顺利分配到皇宫博物院,云团团花「重金」寻道上的人从国外买了一套传世古董捐给了博物馆。
云团团并不想将钱给外国人,所以她特意用人脉找了批道上的人,重金聘请他们去「拿回」原本就属于花国的东西。花国从来都不缺能人异士,云团团找上他们也算是物尽其用。钱花在国人身上,东西还拿回来了,别提多让人高兴了。
那些人见云团团出手大方也不啰嗦,拿到了东西还真捐给国家了。于是偶尔在国外的博物馆「遇见」了属于花国的东西也会顺手卖给云团团。
也是1982年,云团团又因为舒宝要打疫苗,吃驱虫的糖丸,又从公司的帐上挪出一笔钱买了不少驱虫的糖丸免费赠送给林省下属的村子和一些偏远山区。
83年春天,云团团携家带口的去看望还在部队当兵的云海。发现他们那里的条件看着还可以却也着实不咋地。于是云团团又跟云海部队的人商量了一回,直接花钱买了一批砖和水泥等等建材,由着部队自己出人盖栋随军家属楼。
砖和水泥什么的走的都是出厂价,盖楼的人工费什么的由部队自己承担。所以这栋随军家属楼并没花多少钱。
部队那么多人,什么工种的都有,每天抽几个班的小战士过去干上一天活,连训练都省了。 ↑返回顶部↑
大队长和郑主任并不知道云团团想了这么多,不过光是云团团的那句说出来的话,便也知道云团团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只是碍于情面不好立时捅老东家的刀。思及此,二人倒也不再提这个,而是说起了旁的事。
云彩话少,云团团和云老太却是极能说会道的。大队长时而说些村里的人和事,时而说些镇上的。郑主任则是度着分寸说得比较少,不过云团团却没只顾着听大队长说话而让郑主任受冷落。
一会儿问问镇委后勤部的老员工怎么样了,一会儿问问孩子读书的事。说说现在上大学不光不要学费还给补助,再说说毕业肯定包分配的前景。
因要开车,所以云团团一口酒都没喝。几人吃过饭后,云团团先送大队长他们回招待所,然后才开车带着云彩和云老太回家。
最后一天看了升国旗,云团团又将前一天连夜洗出来的一堆相片给他们带上了。升国旗时找了广场这边的人拍了几张拍立得,到是不用担心相片一时半会儿带不走了。
看完了国旗,云团团又领着他们去吃早饭,完事提前帮他们退了房,领着二人回家里吃了顿上车饺子,这才又给送到火车站去的。
这几天在外面吃饭和买门票的时候,大队长和郑主任都抢着要付债,不过云团团却没给这二人机会。毕竟一个她是叫了二十多年的本家二叔,一个是对她不错,请假什么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领导,来一趟京城,又是专门为她来的,就这么点开销哪还好意思让他们自己出。
不过云团团性子也圆滑,还特意给了这二人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她是准备了些京城特产,但人家总有自己想买的东西。这半天时间就正好想买啥就自己去买点啥了。
将人送走了,云团团只在家闲了半天就又忙了起来。而另一边回到桥头镇的大队长和郑主任到是对云团团各种赞不绝口。
其实云团团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
之前大队长他们问云团团:你们已经算是扎根京城了,以后还回不回老家了。云团团笑着说什么——「旁人都是人穷断六亲富贵不还乡。但她将来势必要衣锦还乡,为家乡的父老相亲们铺桥修路的。」
人老了,就总会惦记落叶归根那些事。她奶上了年纪,早晚都是要回去的。贺之亦喜欢城里,但归根究底,他喜欢的从来不是城里。而是城里相对乡下来说比较干净的卫生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而云团团对生活在京城还是省城,县城都没太多想法。
所以他们家真正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是舒宝。
京城的教学质量,生活环境于小孩来说绝对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为了孩子的将来,留在京城总比回县城要好。
但孩子不可能上一辈子的学,而且她上她的学,她们也可以经常陪着云老太回老家居住,不是吗?
等将来挣了钱,先将省城到县城,县城到桥头镇的路修一回。如此一来既方便了其他百姓,也方便了他们家自己。
而且有钱了,就算你不想为家乡父老做点什么事,人家也会主动找上来的,与其被动的花这笔钱还不如主动些呢。
钱财这种东西就是双面刃,留下太多未必是好事,不是向上的梯子,就是催命的符。她和贺之亦就舒宝这么一个闺女。一个孩子又能花多少钱去呢。回头在沪上或是广东那边再买两块地方盖上两栋楼。就算家里没给舒宝留什么钱,光是靠家里的房产收租子,也能做个快乐的包租婆。
提前立好遗嘱,房产什么的就算结婚离婚都属个人财产。如果哪天舒宝出了意外,三分之二捐国家,三分之一留给她的直系血脉后人,若是没有后人,那也归国家。
其实退一万步来说,如果钱拿来修路了,于她的运输队也有益处。如此这般,也算名利双收了。
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态,所以云团团在花钱上也是极度大方。在云团团的自传里和那些穿越重生人士的讲述里,云团团虽然挣下富可敌国的家产,可她也是真的愿意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钱。
要致富,先修路。后来云团团出钱修公路,国家这边还修了铁路线,以前县城和桥头镇都不通火车,也在云团团的多方联络下通了铁路。
1982年,为了庆祝贺之亦毕业,并且顺利分配到皇宫博物院,云团团花「重金」寻道上的人从国外买了一套传世古董捐给了博物馆。
云团团并不想将钱给外国人,所以她特意用人脉找了批道上的人,重金聘请他们去「拿回」原本就属于花国的东西。花国从来都不缺能人异士,云团团找上他们也算是物尽其用。钱花在国人身上,东西还拿回来了,别提多让人高兴了。
那些人见云团团出手大方也不啰嗦,拿到了东西还真捐给国家了。于是偶尔在国外的博物馆「遇见」了属于花国的东西也会顺手卖给云团团。
也是1982年,云团团又因为舒宝要打疫苗,吃驱虫的糖丸,又从公司的帐上挪出一笔钱买了不少驱虫的糖丸免费赠送给林省下属的村子和一些偏远山区。
83年春天,云团团携家带口的去看望还在部队当兵的云海。发现他们那里的条件看着还可以却也着实不咋地。于是云团团又跟云海部队的人商量了一回,直接花钱买了一批砖和水泥等等建材,由着部队自己出人盖栋随军家属楼。
砖和水泥什么的走的都是出厂价,盖楼的人工费什么的由部队自己承担。所以这栋随军家属楼并没花多少钱。
部队那么多人,什么工种的都有,每天抽几个班的小战士过去干上一天活,连训练都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