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384节(3 / 4)
这番话自然传到了阿勒坦耳中。
随侍的王帐亲卫们闻言勃然大怒,纷纷指控:“胡古雁台吉越发肆无忌惮了,屡次公然顶撞圣汗。”“在背后散布流言不说,还在宫宴上借酒装疯、冒犯可敦,如今连军令都要嘲讽,不能再纵容他了。”“我看他是想造反!”
阿勒坦抬手,示意亲卫们就此打住,沉声道:“中原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们且看着。”
一名亲卫忍不住追问:“圣汗真的打算对他一忍再忍?”
阿勒坦神情淡漠,流金的眼瞳中幽光流转,反问:“眼看害群之马向着悬崖狂奔,我是中途用绊马索拦住它呢,还是给它加一把草料呢?”
亲卫们若有所思。阿勒坦一抖缰绳,喝道:“整兵,回城!”
这次胡古雁言语不敬,他不屑计较之余,着实也没生出什么大怒火来。也许是因为心里的确记挂着婚期,也许是因为怀中那张刚刚收到的、斡丹命人飞马寄来的手书。
手书上原封不动地记录着乌尼格想要传达给他的一番话,仿佛斯人就站在他面前,负着手、板着脸,用那般可爱的威胁语气,娇傲地道:“我明日,最迟后日,就要见到你。你要是赶不及回来,这婚别结了,爱娶谁娶谁去,莫挨老子!”
光是在脑海里想一想,就足以让人归心似箭地把马力催发到极致。
抵达旗乐和林时,距原定的婚期还有三日半,圣汗连身上沾满尘土的战袍也顾不上换,径直奔向王宫寝殿,去见他隔空发威的可敦。
但在打开殿门,看到苏彦的第一眼,阿勒坦却愣住了。
对方并没有他想象中负气撒娇的情态,而是换了一身中原士子的深衣,头戴四方平定巾,在摆着笔墨纸砚的案几后正襟危坐,神色庄重。
阿勒坦带着疑惑走近,唤道:“……乌尼格?”
苏彦手按案面,端然回应:“孛格达可汗。”
阿勒坦疑惑之余,竟莫名生出一丝忐忑,在案几前方三尺处半蹲下来,平视着他:“乌尼格,你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对我说?”
苏彦心里对这番先声夺人的情景创设有点满意,面上却不露分毫,一脉地郑重其事。
“自隋唐以来,朝廷正式开科取士,以科举制度选拔天下人才。然而在秦汉时期及之前,除朝廷诏举贤良之外,智谋之士想要扬才经世,更重要的一个渠道便是——献策。
“先秦诸子著书立说,游说四方,执着于劝谏各国君王采纳其治国策略,因此开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术经此浪淘而大成,长盛千年。张仪入秦献连横之策,被秦惠文王采纳,封卿拜相,奠定了秦败六国而霸天下的基础。
“而今日,吾欲以浮芥之身、微末之识,斗胆效仿先贤向圣汗献策,以解北漠与大铭百余年纷争、各有损敝之困局,还望圣汗听吾一言!”
阿勒坦愕然看着面前的年轻文士,将那些入耳的字眼在脑中慢慢参解过后,神色逐渐变得严肃,改半蹲为盘腿坐,挺直腰背,双手按膝,岸然道:“请小先生赐教。”
先生就先生,干吗要加个“小”!苏彦微感不满,暗中吐了个槽。
但眼下不是吐槽的时候。要知道自古谋士献策,讲究一个“务虚设谋”。意思就是所献之策,首先得是比较“虚”的构想,是理论性与策略性的。而接下来谋划的方案,要能提供多种选择,以供主公去决断,也就是所谓的“上中下策”了。
谋士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因为只有他所服务的主公才有化虚为实,把“谋”变成可实施的“策”去推行的权力。
出于某种不可言说的心理,苏彦并不想成为北漠的高层决策者(譬如位同宰相的中书令、位列三公的太师,甚至是拥有执政权的可敦),他只想通过献策的方式,来影响阿勒坦的治国之道。
“北漠气候寒旱,地广人稀,疆土多为荒漠与草原,只合游牧难以农耕,虽有横征世界之劲旅,却无满足民生之物资。对此吾有上中下三策,可为圣汗一一道来。”
“愿闻其详。”
“下策,招揽汉民开发云内平川,建设城市,转为半农半牧经济,力求自给自足。此策能解燃眉之急,然而将一国之经济命脉置于他国边境,也就意味着日后若两国再起战争,此地将旦夕崩塌如沙塔,建设得越繁华,对国力之打击越是惨重。”
阿勒坦摇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我、于铭国皆是如此。”
“中策,与铭国保持若即若离的互市关系,以北漠盛产的牲畜与矿藏,向中原换取茶、盐、丝绸与铁制品等,如此各取所需。但此举依赖于一君一策,若是政策浮动,或是朝局变荡,边境互市便随时会被关闭。”
阿勒坦再次摇头:“说是各取所需,但感觉算来算去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不如直接劫掠,无本万利。” ↑返回顶部↑
随侍的王帐亲卫们闻言勃然大怒,纷纷指控:“胡古雁台吉越发肆无忌惮了,屡次公然顶撞圣汗。”“在背后散布流言不说,还在宫宴上借酒装疯、冒犯可敦,如今连军令都要嘲讽,不能再纵容他了。”“我看他是想造反!”
阿勒坦抬手,示意亲卫们就此打住,沉声道:“中原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们且看着。”
一名亲卫忍不住追问:“圣汗真的打算对他一忍再忍?”
阿勒坦神情淡漠,流金的眼瞳中幽光流转,反问:“眼看害群之马向着悬崖狂奔,我是中途用绊马索拦住它呢,还是给它加一把草料呢?”
亲卫们若有所思。阿勒坦一抖缰绳,喝道:“整兵,回城!”
这次胡古雁言语不敬,他不屑计较之余,着实也没生出什么大怒火来。也许是因为心里的确记挂着婚期,也许是因为怀中那张刚刚收到的、斡丹命人飞马寄来的手书。
手书上原封不动地记录着乌尼格想要传达给他的一番话,仿佛斯人就站在他面前,负着手、板着脸,用那般可爱的威胁语气,娇傲地道:“我明日,最迟后日,就要见到你。你要是赶不及回来,这婚别结了,爱娶谁娶谁去,莫挨老子!”
光是在脑海里想一想,就足以让人归心似箭地把马力催发到极致。
抵达旗乐和林时,距原定的婚期还有三日半,圣汗连身上沾满尘土的战袍也顾不上换,径直奔向王宫寝殿,去见他隔空发威的可敦。
但在打开殿门,看到苏彦的第一眼,阿勒坦却愣住了。
对方并没有他想象中负气撒娇的情态,而是换了一身中原士子的深衣,头戴四方平定巾,在摆着笔墨纸砚的案几后正襟危坐,神色庄重。
阿勒坦带着疑惑走近,唤道:“……乌尼格?”
苏彦手按案面,端然回应:“孛格达可汗。”
阿勒坦疑惑之余,竟莫名生出一丝忐忑,在案几前方三尺处半蹲下来,平视着他:“乌尼格,你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对我说?”
苏彦心里对这番先声夺人的情景创设有点满意,面上却不露分毫,一脉地郑重其事。
“自隋唐以来,朝廷正式开科取士,以科举制度选拔天下人才。然而在秦汉时期及之前,除朝廷诏举贤良之外,智谋之士想要扬才经世,更重要的一个渠道便是——献策。
“先秦诸子著书立说,游说四方,执着于劝谏各国君王采纳其治国策略,因此开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术经此浪淘而大成,长盛千年。张仪入秦献连横之策,被秦惠文王采纳,封卿拜相,奠定了秦败六国而霸天下的基础。
“而今日,吾欲以浮芥之身、微末之识,斗胆效仿先贤向圣汗献策,以解北漠与大铭百余年纷争、各有损敝之困局,还望圣汗听吾一言!”
阿勒坦愕然看着面前的年轻文士,将那些入耳的字眼在脑中慢慢参解过后,神色逐渐变得严肃,改半蹲为盘腿坐,挺直腰背,双手按膝,岸然道:“请小先生赐教。”
先生就先生,干吗要加个“小”!苏彦微感不满,暗中吐了个槽。
但眼下不是吐槽的时候。要知道自古谋士献策,讲究一个“务虚设谋”。意思就是所献之策,首先得是比较“虚”的构想,是理论性与策略性的。而接下来谋划的方案,要能提供多种选择,以供主公去决断,也就是所谓的“上中下策”了。
谋士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因为只有他所服务的主公才有化虚为实,把“谋”变成可实施的“策”去推行的权力。
出于某种不可言说的心理,苏彦并不想成为北漠的高层决策者(譬如位同宰相的中书令、位列三公的太师,甚至是拥有执政权的可敦),他只想通过献策的方式,来影响阿勒坦的治国之道。
“北漠气候寒旱,地广人稀,疆土多为荒漠与草原,只合游牧难以农耕,虽有横征世界之劲旅,却无满足民生之物资。对此吾有上中下三策,可为圣汗一一道来。”
“愿闻其详。”
“下策,招揽汉民开发云内平川,建设城市,转为半农半牧经济,力求自给自足。此策能解燃眉之急,然而将一国之经济命脉置于他国边境,也就意味着日后若两国再起战争,此地将旦夕崩塌如沙塔,建设得越繁华,对国力之打击越是惨重。”
阿勒坦摇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我、于铭国皆是如此。”
“中策,与铭国保持若即若离的互市关系,以北漠盛产的牲畜与矿藏,向中原换取茶、盐、丝绸与铁制品等,如此各取所需。但此举依赖于一君一策,若是政策浮动,或是朝局变荡,边境互市便随时会被关闭。”
阿勒坦再次摇头:“说是各取所需,但感觉算来算去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不如直接劫掠,无本万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