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5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开国的大典的一切章程,可以说都是阎忠在操持,傅祁、杨绩两人也从中协助。
  也只有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礼法,如何办理才符合传统,符合规定。
  当然许安毕竟是太平道的道主,阎忠也因此修改了一些其中的细节,以更符合许安的身份。
  总的而言,将太平道一些东西糅合进了原本汉文化的开国大典里面。
  曾经担任外务司令君的庞渤并没有到长安来参加这一次的开国大典,他也没有办法到长安来了。
  就在许安带兵进入阴平道之时,庞勃的病情加重,虽然医师百般努力,但是终究是无力回天,病逝于汉阳郡,如同他希望的一般,死在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许安追封其为平襄伯,于道内晋其为方主,并封赏其家族,还特令允许其子嗣一人保送国学院修习。
  庞渤数次出使凉州,若没有庞渤,当初许安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凉州达成同盟,为后面冀州之战的胜利,还有成功的接引四州黄巾军打下了基础。
  后来庞渤拖着病躯又以身犯险,连夜进入城中劝降了马腾,为黄巾军能够收取凉州打下了基础,使得黄巾军能够快速的安定凉州。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解放天下是一条极为艰难的事情,要想实现这一理想,注定需要无数人的牺牲,无数的人死亡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太平道如今能有如此的声势,能够坚持到现在,发展壮大于中州开国,靠的不仅仅是许安一人,这其中是太平道中无数人的前赴后继。
  无数的人的牺牲捐躯,才换来如今太平道的声势,才换来的四周的疆土。
  太行山、上党郡、并州、朔方、两郡、汾水,黄巾军何止历经百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没有一处的疆域不是用流血牺牲换取而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常人往往只见到一件事物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忽视掉光鲜亮丽的后面是如何艰辛。
  时间缓缓向前,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影响时光的前进。
  太平道开国大典的日期渐渐的临近。
  应天府中一片宁静,三府九司的官吏早已经准备了好了一切,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来开国大典。
  民众观礼的区域已经划分完毕,这一次的开国大典,除去有民众观礼,还请来了四州的豪强世家。
  不过说是邀请,用命令来说,更为适合。
  除去凉州的豪强世家对于许安还算拥护来说,中州和益州两州的豪强世家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这一次许安命令鹰狼卫将这两州有影响力的世家豪强家主全部都邀请了过来。
  这一次太平道的开国大典目的并非只是建制开国,还是许安计划用这一次的开国大典,来宣扬国力,震慑四方。
  许安要求阎忠改进了一下开国大典,在最后的时候加入阅兵。
  为此黄巾军几乎各地的精兵都征调进了长安,当然只是征调一部分的人参与阅兵之中。
  许安要借着这一次的阅兵,来彰显太平道的军力,震慑宵小,让太平道境内的人都看到太平道的军容到底有多么鼎盛,让他们熄灭那些可笑的念头。
  豪强世家来了,北地诸部的人自然也在邀请的行列之中。
  西部鲜卑虽然已经臣服,原来的领地也被许安划到了凉州,改置郡县,但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性,西部鲜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部落的制度,这一次被邀请参加观礼的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
  南匈奴部已经除名,于夫罗在邀请的行列之中,不过在将校的行列之中,他归附以后,被许安调任到度辽将军李德的麾下。
  上谷乌桓部的代表自然是难楼,如今上古乌桓部几乎是由刘石全权管理。
  难楼已经住进了长安城中,不理政事,倒是经常出入应天府的两所国学院,学习汉学,他的汉学造诣甚至已经达到了普通国学生的水平。
  除去三部已经归附的部落,许安还通知了中部鲜卑以及北地、西域诸国。
  中部鲜卑统领蹇曼没有亲自前来,毕竟东部鲜卑的威胁并没有解除,现在他们正在争夺鲜卑单于的宝座,但是蹇曼派遣了一队规格极高的使者,携带了大量的礼物赶到了长安,参加太平道的开国大典。
  北地还有西域诸国虽然路途遥远,但是也有不少国家派出了使者前来观礼,他们听闻建国了消息之后,都是想要过来看一下太平道的情况,以好权衡以后该怎么和这一个新邻居相处。
  他们国家并不缺战马,虽然时间比较匆忙,但是一路快马加鞭,还是能够赶到。
  对于这个有着偌大的名声的新邻居,他们不敢怠慢。
  这一次的阅兵,将会是太平道目前为止规模最为浩大的阅兵。
  骁骑、武骧、度辽、上谷、并州、西凉、腾骧,六营一卫的骑兵都会加入阅兵。
  武卒、锐士、白杆兵、陷阵营、黄天使者,各军区的精锐都从各地赶到,他们都会加入阅兵的序列之中。
  阅兵的地方被定在应天府的南门。
  这里被阎忠改成了一座巨大的广场,当初阎忠设计广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许安可能会进行阅兵,所以将广场设计极为巧妙。
  开国的日期临近,一直以来几乎没有怎么间断的风雪竟然停了下来,天气逐渐转为温暖。
  这也让众人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这个即将建立起的国家得到了上天的承认。
  各地也不断的传来祥瑞出现的消息,诸如此类的消息每天都会刊登在报纸上,也让众人更是相信了太平道是受命于天。
  长安城随后开始了戒严,整个长安城内城外都清扫的干干净净。
  各国的使者、各地前来的观礼的人都被提前安排好了位置。
  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前,他们将会被领路的军兵带到既定的位置参加观礼,以防止发生混乱。
  如今云集在长安的黄巾军已经达到了五万人,长安城的秩序被他们牢牢的掌控在了手中。
  第七百三十章 开国(中)
  许安坐在铜镜之前,光滑的镜面反射出一个微微有些失真的熟悉面容。
  十年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般一晃而过。
  一转眼的时间,他也已经快到了而立之年了。
  连年领兵在外,车马劳顿,熬夜到深夜伏案批文,已经让他出现了一些未老先衰的迹象。
  所幸他没有放弃锻炼,华佗的五禽戏,还有熬制的药膳还是有些作用。
  只是就算如此,他头上的白发还是逐渐在增多,只是比起之前要好得多。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末路难行。
  千斤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他却是没有办法和任何言说。
  面对麾下的将校,道内的官吏,许安必须永远要表现出有成竹在胸的模样。
  就算是面对着最亲近的人,他也必须要隐藏下自己的一些情绪。
  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汉室几经兴衰,但是都最终稳定了下来,天命似乎永远会眷顾汉室,汉室的江山似乎已是永固。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或多或少都保存着疑虑,他们在怀疑太平道是否真的能够解放天下。
  就算如今太平道已经占据了四州之地,大势已成,但是还是有人在怀疑。
  而许安其实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其实并没有因为如今占据了优势,而充满了信心。
  遍观历史,有太多的未可知之事,有太多的意外发生。
  曾经百战百胜,勇冠天下,无人能挡的项羽败给了刘邦。
  占据了优势,拥众数十万的新莽大军在昆阳城下败给了刘秀。
  横扫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成席卷天下之势的曹操最终在赤壁兵败。
  淝水之战,使得曾经强大无比,本有一统天下之实力的前秦分崩离析。
  不到最后一刻,胜负永远处于未知。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在其他人的面前表现出信心百倍的模样。
  许安端坐在铜境之前,目视着前方,盯视着铜镜之中的自己。
  铜镜之中那道模糊人影的眼神无比的坚定。
  没有冕服,没有冕旒。
  许安没有穿戴帝王的冠冕,而是穿着一件赭黄色的道袍。赭黄就是土黄色,黄中带赤。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汉为水德,尚黑。
  五行相克,太平道为土德,尚黄。
  云履净袜,腰系丝绦,头戴着只有一道之主才有资格佩戴的太清鱼尾冠,装扮的一丝不苟,所有的散发都被鱼尾冠束缚了起来,没有一丝散落在外的杂发。
  许安深吸了一口气,站起了身来,推开了房门。
  天色未明,皓月尚存,只是繁星已经隐去了光芒,很快,当天边出现第一缕阳光之时,开国大典也将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各国的使者,各地的豪强世家,长安城周围的民众,还有太平道内的将校官吏都已经进入了预订的观礼场地。
  如今的长安城经过了扩建,比之原来的长安城大了不止一倍。
  这一次作为中轴线的并非是安门一线了。
  根据许安的建议,阎忠重新设计修建了长安城。
  以应天府的前殿为中轴线,扩建了长安城。
  许安的建议其实就是借鉴了后世唐朝的长安城,现在新修建的长安城虽然还没有修建完全,但是其格局规划和唐时的长安城却是较为类似。
  汉时的长安城主要职能是供皇室居住,而非是普通的百姓,而这显然与太平道的治国方针相互违背,在加上现在的长安城并不符合作为太平道都城的要求,所以才有了改建一事。
  新规划的长安城中有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这二十五条大街将整个长安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
  原来的旧长安城,被定为内城,而扩建之后的长安城被定为外城。
  其中以中轴线上的街道名为长安大街,以长安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有一市五十四坊,西部亦有一市五十四坊。
  共计两市一百零八坊,对应一百零八星曜。
  其中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
  内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
  内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新修长安城也如同之前的旧长安城一般有城门十二座,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三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