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19节(2 / 4)
虽然我方兵力强壮,可突厥亦非酒囊饭袋,全是精锐啊。
李承乾面色刹那发白。自他出生记事以来,大唐即便战事不断,但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威胁。不论别的地方如何战火喧嚣,他所居住的长安一直是安宁的、繁华的。
他活在温室之中,满目所见皆是和平。如今敌人突然打到家门口,他猛然被告知,他们对付不了,敌军的铁骑随时可能踏破京师,长驱直入。
李承乾未曾见过真实的战场,但他在梦中电视剧里见过许多国破家亡之景,那些被践踏的臣民,被折辱的皇族。
再有,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教过他史书。远的朝代先且不提,如今距离前朝灭亡不过数年。前朝末年,天下是何等情景,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而当年高高在上的皇室而今剩余几人,过得如何?
电视剧里的一幕幕刺激着李承乾的神经,而先生们以往同他说过的前朝之事又一句句震荡着他的耳膜。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言语都仿佛击打在他心间门的重锤。
李世民静静看着他,看着他从面色煞白到浑身发抖。长孙氏想伸手给予一个拥抱安抚,却被李世民按下。承乾的恐慌害怕,长孙氏感受得到,李世民如何感受不到。长孙氏心疼孩子,李世民又如何不心疼。
但承乾是太子啊,尤其还在这等国家危难之际。他得成长,他也必须成长。
李世民没有催促没有逼迫,耐心等着。等到李承乾自己回过神来,即便仍旧恐慌仍旧害怕却极力控制,一点点让自己的心绪平缓下来,说:“我们打不赢便要弃都吗?我们跑了,长安怎么办?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权掌天下的皇族跑了,守卫天下的将士护着皇族跑了。本该担起自身责任的人全都一逃了之。然后呢?这是**裸将突厥的二十万大军留给城内惶惶的百姓!这些百姓要怎么办?除了任人宰割,他们能怎么办!
“还是说,我们要寄希望于突厥的善心与人性,寄希望于他们会善待我们的臣民?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的臣民考虑,凭什么认为他们会为我们的臣民施之以仁。
“再有,逃了之后呢?突厥一来,我们便闻风丧胆,连都城都不要,只求苟命,此等作为,国家威望何在,帝王声名何存?我们的将士军心涣散,这般情景,他日我们要拿什么再来夺回今日丢失的城池,洗刷曾经蒙受的屈辱?
“恐怕再难了。国家威望,帝王声名,将士军心,再加上万万百姓的民心,一旦失去,我大唐根基尽毁,往后要如何立国存世尚未可知,又何谈夺回城池,洗刷屈辱。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能弃都。”
李承乾双眼泛红,他缓缓跪下来,拉着李世民的手:“父皇,唯有突厥退,而我们不能退。先生教过,大夫死众,士死制,国君死社稷1。宁可死战,绝不弃都。”
他唤的是父皇,而非阿耶,不是如之前一样带着小心思的回怼挤兑,而是认真严肃以一个儿臣的姿态来上表请柬,如此做也是为了更有力量地展示他的心意与恳求。
不得不说,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让李世民内心震荡不已。这大约是他得知突厥进犯的消息以来,最让他高兴的事情。
他的承乾,原来已经有了一个国之储君的风范与模样。
“如果兵力不够,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去。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大,我会武艺会射箭,虽然比不得军中将士,但总比一般的普通百姓要强。”
李世民眼中透出点点笑意:“不怕吗?”
“我……”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住心底的恐惧,语气郑重而坚定,“不怕!”
既然不能退,那便战。就算真死了,他这几年也活得足够潇洒恣意,勉强够本,不算亏。若无生死轮回,谁人最后不是一捧黄土?若有生死轮回,很好,凭他的投胎技术,来生又是一条好汉!
李世民哈哈大笑,伸手把李承乾举起来:“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他将李承乾抛到空中又稳稳接住,待李承乾挣扎落地,又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头:“你能说出这些话,阿耶很欣慰。可见先生们平日没有白教。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当赏。”
李承乾:……
你是怎么把功劳扯到先生身上的!我能说出这些话,不说先生们无功,但最大的功劳难道不是我自己?合着你亲儿子不赏就记着赏外人?
李承乾很无语,但这会儿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抬眼望向李世民:“所以阿耶根本没打算弃都是吗?”
“是。你都能想到的事情阿耶如何想不到?这提议也不过是殿上争吵之时顺嘴一说,朝堂上多数人是不赞同的,我已直接驳回了。”
李承乾:……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说,害我真情实感了那么一大堆。
算了,看在你最近又累又辛苦的份上,我勉强原谅你,不怼你了。
弃都的事解决了,但突厥犹在,京师的危局犹在啊。 ↑返回顶部↑
李承乾面色刹那发白。自他出生记事以来,大唐即便战事不断,但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威胁。不论别的地方如何战火喧嚣,他所居住的长安一直是安宁的、繁华的。
他活在温室之中,满目所见皆是和平。如今敌人突然打到家门口,他猛然被告知,他们对付不了,敌军的铁骑随时可能踏破京师,长驱直入。
李承乾未曾见过真实的战场,但他在梦中电视剧里见过许多国破家亡之景,那些被践踏的臣民,被折辱的皇族。
再有,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教过他史书。远的朝代先且不提,如今距离前朝灭亡不过数年。前朝末年,天下是何等情景,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而当年高高在上的皇室而今剩余几人,过得如何?
电视剧里的一幕幕刺激着李承乾的神经,而先生们以往同他说过的前朝之事又一句句震荡着他的耳膜。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言语都仿佛击打在他心间门的重锤。
李世民静静看着他,看着他从面色煞白到浑身发抖。长孙氏想伸手给予一个拥抱安抚,却被李世民按下。承乾的恐慌害怕,长孙氏感受得到,李世民如何感受不到。长孙氏心疼孩子,李世民又如何不心疼。
但承乾是太子啊,尤其还在这等国家危难之际。他得成长,他也必须成长。
李世民没有催促没有逼迫,耐心等着。等到李承乾自己回过神来,即便仍旧恐慌仍旧害怕却极力控制,一点点让自己的心绪平缓下来,说:“我们打不赢便要弃都吗?我们跑了,长安怎么办?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权掌天下的皇族跑了,守卫天下的将士护着皇族跑了。本该担起自身责任的人全都一逃了之。然后呢?这是**裸将突厥的二十万大军留给城内惶惶的百姓!这些百姓要怎么办?除了任人宰割,他们能怎么办!
“还是说,我们要寄希望于突厥的善心与人性,寄希望于他们会善待我们的臣民?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的臣民考虑,凭什么认为他们会为我们的臣民施之以仁。
“再有,逃了之后呢?突厥一来,我们便闻风丧胆,连都城都不要,只求苟命,此等作为,国家威望何在,帝王声名何存?我们的将士军心涣散,这般情景,他日我们要拿什么再来夺回今日丢失的城池,洗刷曾经蒙受的屈辱?
“恐怕再难了。国家威望,帝王声名,将士军心,再加上万万百姓的民心,一旦失去,我大唐根基尽毁,往后要如何立国存世尚未可知,又何谈夺回城池,洗刷屈辱。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能弃都。”
李承乾双眼泛红,他缓缓跪下来,拉着李世民的手:“父皇,唯有突厥退,而我们不能退。先生教过,大夫死众,士死制,国君死社稷1。宁可死战,绝不弃都。”
他唤的是父皇,而非阿耶,不是如之前一样带着小心思的回怼挤兑,而是认真严肃以一个儿臣的姿态来上表请柬,如此做也是为了更有力量地展示他的心意与恳求。
不得不说,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让李世民内心震荡不已。这大约是他得知突厥进犯的消息以来,最让他高兴的事情。
他的承乾,原来已经有了一个国之储君的风范与模样。
“如果兵力不够,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去。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大,我会武艺会射箭,虽然比不得军中将士,但总比一般的普通百姓要强。”
李世民眼中透出点点笑意:“不怕吗?”
“我……”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住心底的恐惧,语气郑重而坚定,“不怕!”
既然不能退,那便战。就算真死了,他这几年也活得足够潇洒恣意,勉强够本,不算亏。若无生死轮回,谁人最后不是一捧黄土?若有生死轮回,很好,凭他的投胎技术,来生又是一条好汉!
李世民哈哈大笑,伸手把李承乾举起来:“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他将李承乾抛到空中又稳稳接住,待李承乾挣扎落地,又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头:“你能说出这些话,阿耶很欣慰。可见先生们平日没有白教。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当赏。”
李承乾:……
你是怎么把功劳扯到先生身上的!我能说出这些话,不说先生们无功,但最大的功劳难道不是我自己?合着你亲儿子不赏就记着赏外人?
李承乾很无语,但这会儿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抬眼望向李世民:“所以阿耶根本没打算弃都是吗?”
“是。你都能想到的事情阿耶如何想不到?这提议也不过是殿上争吵之时顺嘴一说,朝堂上多数人是不赞同的,我已直接驳回了。”
李承乾:……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说,害我真情实感了那么一大堆。
算了,看在你最近又累又辛苦的份上,我勉强原谅你,不怼你了。
弃都的事解决了,但突厥犹在,京师的危局犹在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