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棠 第53节(3 / 4)
“我是承平年间的进士,与你父亲是同年,不过他是榜眼,我不过堪堪挤进一甲,纵入了琼庭,也是平平无奇。外放之后写了几篇好文章,靠着名声熬资历,中间被贬过,在幽州同一些军将交了朋友,不惑之年才回京任礼部尚书。”玉秋实背着手,缓缓走到门前,像是陷入了某种幽远的回忆当中,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时候,你父亲已经拜相了。”
“与随云说的话,也不全是假话,我因着先前文章之功,入资善堂为诸王启蒙。中逢江南盐案一事,长女受了牵连,年纪轻轻便去了,我万念俱灰,在某日先帝到资善堂来时,我拦了他,递表请辞。”
落薇眼神闪烁了一下。
她记得这件事。
“正是那一日,就是那一日!”玉秋实突然拔高了声调,眼神中迸发出一种奕奕的神采,“我跪在先帝面前,说自己过得糊涂。分明高官厚禄,仍觉志不得抒;好歹一生顺遂,缘何委屈憋闷?中年失女,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实在难捱,索性辞了官去,如先贤一般遁入旷野林间,或许能得更大的造化。我说得痛哭流涕,结果……”
落薇低低地接口:“先帝在你面前,将你当年会试之时的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
玉秋实点头笑道:“娘娘还记得,是先帝提过么?”
落薇道:“先帝时常说起。”
“好,好,”玉秋实连连重复,“那一日,先帝对我说,我当年科举时锐气太盛、锋芒太足,若仕途又顺,难保迷失。所以这些年来,他刻意锤炼,叫我在琼庭之中修身养气,又在外放之时遍见民生,那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何我挂礼部闲职,却能进资善堂为皇子开蒙——这么多年,先帝一直将我视为宰执之才!”
“他将一切絮絮道来时,我只觉得羞愧无地,我年轻时执着意气之争,自卑家世之累,庸庸碌碌,自甘堕落。那一日,是先帝将日月山河捧来借我一观,让我得了新境地,此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定当为先帝、为天下效死以报!”
听到此处,落薇几乎按捺不住地冷笑出声,她双眸含泪,迟迟不落,只是恨声:“所以,你便这样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我说了,你们不懂我求的东西!”玉秋实回身吼道,竟有些痴狂神态,“先帝仁爱,将天子父子养得如同家翁小儿,太子泠是中宫嫡长、天之骄子,自小千宠万爱地长大。父子君臣、兄弟阋墙、后宫阴诡,他什么都不懂!你父亲和方鹤知二人又是酸臭腐儒,将他教得纯然一片、仁厚礼爱,好么?自然好!若在盛世,若他早生五十年,是先君明帝后嗣,生在先帝初登基的时代,那便再好不过了。”
落薇猛地站起身来。
她终于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而玉秋实还在继续道:“那时候西野初平,朝中有苏朝辞、有政事堂中三张,军中有濯舟将军、有定西平南大小刘,大胤朝堂群星闪耀,盛世平章啊!国家打西野打了那么多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世多君子,言路清平才是上道——他若生在那个时代,定能成一代圣明君主,得一个‘仁’字为谥。”
“可是娘娘,那个时代过去了。”
“再也不会有了……北方诸部蠢蠢欲动,互市废止,朝中人才凋敝,纵然先帝尽力挽救,也被边患拖得喘不过气来。太子泠和先帝实在太像,这里——”玉秋实颓然地坐了回去,伸手指着自己的心口,苦笑道,“太心软了。”
“当年他领兵去南方平乱,杀人祭鬼教恶贯满盈,可他竟只斩祸首,教化群众,这才有了刺棠案中杨衷、左臣谏、刘拂梁三人身份。逯恒在他身边这么多年,所作所为他未必一无所知,可念着那点为君者不该有的情分,他竟只是训斥了一回,这才有了汀花台上那一刀,还有今上——”
玉秋实抬眼看着落薇,慢条斯理地道:“当年兰薰苑中初相见,今上遇见你,真的是意外么?太子泠要关怀他,怎么不先问清楚他母妃究竟为何被圈禁,这些年伺候过他的内监对他又是什么看法,五大王与他在资善堂中争执,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落薇感觉自己的牙关在抑制不住地颤抖,她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觉得脊背冒着冷气,冻得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见她这幅样子,玉秋实更加开怀,他摸着自己的胡须,笑得前仰后合:“娘娘啊,你说刺棠案祸首是老臣,老臣不想否认,但是今日你说要听我教诲,那我便提点你一句。此事中一时一事、一人一物,都是你们自己的错,说那是一场刺杀,不如说是老臣的一个试炼——连这样的事都应付不得,怎么为这泱泱天下做好执剑之主?”
第62章 息我以死(二)
方才寂尘老和尚走时顺手关了门,此时门外风雨大作,昼色昏昏,有雨滴打在窗纸上,像是一种接连不断的催逼。
落薇伸手,捡了一颗黑棋。
她将那棋捏在手中,死死捏着:“先帝仁善,不动兵戈,让北方边患拖了十余年之久。所以,从你拜相那日——或者更早开始,你便下定决心,要为天下择主?”
玉秋实坦然承认:“朝中那帮文臣,有谁去过北境?我外放之时,细细走过每一寸边土,大胤与北方诸部,兀儿回、查哈里、厄真,在本朝必有一战!君主若是毫无血性、一味求和,这边患要留到何年何月?太子泠施的是仁道,乱世之中,至圣先师尚且被四处驱逐,揣着理想便自以为可以趟平前路的人,又会将国家带到何处去?”
“我不是没有给过你们机会,可他天真得连陆沆和薛闻名之争都看不开,我在资善堂中听了他每一场论政,同每一位皇子都接触过。三王庸碌,四王纨绔,五王清高,只有陛下——”
“你选了他。”
“没错,陛下虽年岁尚小,可那时我就知道,能以铁血手腕治国、为我朝驱除边患之人,在先帝诸子中,也只有他了。我知道先帝喜爱太子泠,可我报的知遇之恩,不是对先帝一人,是对这个国家、这个天下!”
“刺棠案是我给你们的最后一个机会,可惜啊,是你们没有抓住。”玉秋实肃然道,“古来夺嫡,哪有不流血的?娘娘猜得半分不错,我知道以陛下性情,上位后断不会容我、不会容任何一个知晓当年事的人,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全身而退。” ↑返回顶部↑
“与随云说的话,也不全是假话,我因着先前文章之功,入资善堂为诸王启蒙。中逢江南盐案一事,长女受了牵连,年纪轻轻便去了,我万念俱灰,在某日先帝到资善堂来时,我拦了他,递表请辞。”
落薇眼神闪烁了一下。
她记得这件事。
“正是那一日,就是那一日!”玉秋实突然拔高了声调,眼神中迸发出一种奕奕的神采,“我跪在先帝面前,说自己过得糊涂。分明高官厚禄,仍觉志不得抒;好歹一生顺遂,缘何委屈憋闷?中年失女,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实在难捱,索性辞了官去,如先贤一般遁入旷野林间,或许能得更大的造化。我说得痛哭流涕,结果……”
落薇低低地接口:“先帝在你面前,将你当年会试之时的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
玉秋实点头笑道:“娘娘还记得,是先帝提过么?”
落薇道:“先帝时常说起。”
“好,好,”玉秋实连连重复,“那一日,先帝对我说,我当年科举时锐气太盛、锋芒太足,若仕途又顺,难保迷失。所以这些年来,他刻意锤炼,叫我在琼庭之中修身养气,又在外放之时遍见民生,那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何我挂礼部闲职,却能进资善堂为皇子开蒙——这么多年,先帝一直将我视为宰执之才!”
“他将一切絮絮道来时,我只觉得羞愧无地,我年轻时执着意气之争,自卑家世之累,庸庸碌碌,自甘堕落。那一日,是先帝将日月山河捧来借我一观,让我得了新境地,此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定当为先帝、为天下效死以报!”
听到此处,落薇几乎按捺不住地冷笑出声,她双眸含泪,迟迟不落,只是恨声:“所以,你便这样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我说了,你们不懂我求的东西!”玉秋实回身吼道,竟有些痴狂神态,“先帝仁爱,将天子父子养得如同家翁小儿,太子泠是中宫嫡长、天之骄子,自小千宠万爱地长大。父子君臣、兄弟阋墙、后宫阴诡,他什么都不懂!你父亲和方鹤知二人又是酸臭腐儒,将他教得纯然一片、仁厚礼爱,好么?自然好!若在盛世,若他早生五十年,是先君明帝后嗣,生在先帝初登基的时代,那便再好不过了。”
落薇猛地站起身来。
她终于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而玉秋实还在继续道:“那时候西野初平,朝中有苏朝辞、有政事堂中三张,军中有濯舟将军、有定西平南大小刘,大胤朝堂群星闪耀,盛世平章啊!国家打西野打了那么多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世多君子,言路清平才是上道——他若生在那个时代,定能成一代圣明君主,得一个‘仁’字为谥。”
“可是娘娘,那个时代过去了。”
“再也不会有了……北方诸部蠢蠢欲动,互市废止,朝中人才凋敝,纵然先帝尽力挽救,也被边患拖得喘不过气来。太子泠和先帝实在太像,这里——”玉秋实颓然地坐了回去,伸手指着自己的心口,苦笑道,“太心软了。”
“当年他领兵去南方平乱,杀人祭鬼教恶贯满盈,可他竟只斩祸首,教化群众,这才有了刺棠案中杨衷、左臣谏、刘拂梁三人身份。逯恒在他身边这么多年,所作所为他未必一无所知,可念着那点为君者不该有的情分,他竟只是训斥了一回,这才有了汀花台上那一刀,还有今上——”
玉秋实抬眼看着落薇,慢条斯理地道:“当年兰薰苑中初相见,今上遇见你,真的是意外么?太子泠要关怀他,怎么不先问清楚他母妃究竟为何被圈禁,这些年伺候过他的内监对他又是什么看法,五大王与他在资善堂中争执,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落薇感觉自己的牙关在抑制不住地颤抖,她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觉得脊背冒着冷气,冻得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见她这幅样子,玉秋实更加开怀,他摸着自己的胡须,笑得前仰后合:“娘娘啊,你说刺棠案祸首是老臣,老臣不想否认,但是今日你说要听我教诲,那我便提点你一句。此事中一时一事、一人一物,都是你们自己的错,说那是一场刺杀,不如说是老臣的一个试炼——连这样的事都应付不得,怎么为这泱泱天下做好执剑之主?”
第62章 息我以死(二)
方才寂尘老和尚走时顺手关了门,此时门外风雨大作,昼色昏昏,有雨滴打在窗纸上,像是一种接连不断的催逼。
落薇伸手,捡了一颗黑棋。
她将那棋捏在手中,死死捏着:“先帝仁善,不动兵戈,让北方边患拖了十余年之久。所以,从你拜相那日——或者更早开始,你便下定决心,要为天下择主?”
玉秋实坦然承认:“朝中那帮文臣,有谁去过北境?我外放之时,细细走过每一寸边土,大胤与北方诸部,兀儿回、查哈里、厄真,在本朝必有一战!君主若是毫无血性、一味求和,这边患要留到何年何月?太子泠施的是仁道,乱世之中,至圣先师尚且被四处驱逐,揣着理想便自以为可以趟平前路的人,又会将国家带到何处去?”
“我不是没有给过你们机会,可他天真得连陆沆和薛闻名之争都看不开,我在资善堂中听了他每一场论政,同每一位皇子都接触过。三王庸碌,四王纨绔,五王清高,只有陛下——”
“你选了他。”
“没错,陛下虽年岁尚小,可那时我就知道,能以铁血手腕治国、为我朝驱除边患之人,在先帝诸子中,也只有他了。我知道先帝喜爱太子泠,可我报的知遇之恩,不是对先帝一人,是对这个国家、这个天下!”
“刺棠案是我给你们的最后一个机会,可惜啊,是你们没有抓住。”玉秋实肃然道,“古来夺嫡,哪有不流血的?娘娘猜得半分不错,我知道以陛下性情,上位后断不会容我、不会容任何一个知晓当年事的人,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全身而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