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90节(2 / 4)
朱标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修建新宫。”
元朝旧宫虽在,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朝向风水都不适合。
他看看弟弟们,“我欲请刘先生相宅,只是......”
刘基通晓天文、地理诸道,尤擅象纬之学,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朱标叹息了声,“只是他已年近八十,又要教导雄英,实在腾不出那么多的精力。”
三王点头,的确,刘先生那胡子都白了。
朱标又是一声叹息,然后似随口问道,“四弟,你最熟悉北平,你知道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朱棣稍楞,合适修建新宫的人选?
朱标看着他,继续道,“听闻随四弟来北平的,那名为道衍的和尚擅阴阳术数之学?”
他极为轻描淡写的一句,可朱棣的额角瞬间沁出汗水......
大哥调查过道衍?怎么会调查道衍?
筒骨火锅里的汤咕噜噜冒着热气,掩盖住了他几乎要蹦出胸腔的心跳声。
朱棡略略皱眉,老四那副心虚的表情,他该不会做了什么对不起大哥的事吧?
朱橚看看始终含笑的大哥,再看看久未见面的四哥,默默挪动臀部,往后缩进圈椅。
朱标笑意未变,似商量道,“四弟可否为我引荐一二?”
朱棣都没敢抬手擦汗,连声应道,“自然,自然。”
朱标拍拍他的胳膊,似是感谢,似是赞许......
朱棣僵硬地扯起嘴角,大哥有没有发现道衍时时刻刻都想搞事的心?
朱标却已转到下一件事,“第二,疏通运河。”
迁都之后,百官、守军,至少百万之众将会涌入北平。
一人一天一斤粮食,每天也至少需要一百万斤,每月就是三百万斤。
而北方受气候影响,绝对供应不少那么多的粮食,只能从南方运,别无他法。
相比陆路,水路既便捷,损耗也更少。
只是元朝开砸的河段,每月承载的运量最多二百五十万斤。
五十万斤,也就是将有五十万人会无粮可食。
因此必须疏通运河,拓宽河道,加深河床,提升运河漕运能力。
朱棣表面认真聆听,实则暗自长松口气,大哥貌似没有发现道衍鼓动他谋权篡位之事?
朱标再饮一口茶,道,“我欲以山西按察佥事宋礼为主官。”
朱棡收回打量四弟的目光,疑惑问道,“宋礼?”
这名字很陌生,又是哪一号人物? ↑返回顶部↑
元朝旧宫虽在,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朝向风水都不适合。
他看看弟弟们,“我欲请刘先生相宅,只是......”
刘基通晓天文、地理诸道,尤擅象纬之学,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朱标叹息了声,“只是他已年近八十,又要教导雄英,实在腾不出那么多的精力。”
三王点头,的确,刘先生那胡子都白了。
朱标又是一声叹息,然后似随口问道,“四弟,你最熟悉北平,你知道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朱棣稍楞,合适修建新宫的人选?
朱标看着他,继续道,“听闻随四弟来北平的,那名为道衍的和尚擅阴阳术数之学?”
他极为轻描淡写的一句,可朱棣的额角瞬间沁出汗水......
大哥调查过道衍?怎么会调查道衍?
筒骨火锅里的汤咕噜噜冒着热气,掩盖住了他几乎要蹦出胸腔的心跳声。
朱棡略略皱眉,老四那副心虚的表情,他该不会做了什么对不起大哥的事吧?
朱橚看看始终含笑的大哥,再看看久未见面的四哥,默默挪动臀部,往后缩进圈椅。
朱标笑意未变,似商量道,“四弟可否为我引荐一二?”
朱棣都没敢抬手擦汗,连声应道,“自然,自然。”
朱标拍拍他的胳膊,似是感谢,似是赞许......
朱棣僵硬地扯起嘴角,大哥有没有发现道衍时时刻刻都想搞事的心?
朱标却已转到下一件事,“第二,疏通运河。”
迁都之后,百官、守军,至少百万之众将会涌入北平。
一人一天一斤粮食,每天也至少需要一百万斤,每月就是三百万斤。
而北方受气候影响,绝对供应不少那么多的粮食,只能从南方运,别无他法。
相比陆路,水路既便捷,损耗也更少。
只是元朝开砸的河段,每月承载的运量最多二百五十万斤。
五十万斤,也就是将有五十万人会无粮可食。
因此必须疏通运河,拓宽河道,加深河床,提升运河漕运能力。
朱棣表面认真聆听,实则暗自长松口气,大哥貌似没有发现道衍鼓动他谋权篡位之事?
朱标再饮一口茶,道,“我欲以山西按察佥事宋礼为主官。”
朱棡收回打量四弟的目光,疑惑问道,“宋礼?”
这名字很陌生,又是哪一号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