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与君初识(3 / 4)
胡燕呢闻言紧张了,开始毛遂自荐:「大少我自小刻苦耐劳,什么粗活都能做的。」
王春喜也不落人后:「打扫什么的我最会了,大少你放心,我一定能把射堂整理得乾乾净净。」
萧子逸没回应她俩,只是沉思,又看向李香词:「你呢,没什么话说么?」
李香词终于抬起头来看向萧子逸:「既然两位姐姐都这么说了,射堂交给她们一定妥贴,我就跟着三嫂回去吧,再找其他主家就行。」
说完她又低下头去。
萧子逸总算看清她的面貌。
这是一张清爽美丽、细緻柔和、恰到好处的脸——五官位置恰到好处、情绪反应恰到好处、礼节规矩恰到好处……那是身为一个女使的自觉,她刻意表现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既不张扬突显也不畏缩怯懦,她就是恰如其份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上。
然而在她低头的那个瞬间,萧子逸的心突突地跳了一下。为了方便工作,她挽着高髻,这让她莹白修长的脖颈看起来分外迷人,而那一垂首的动作带动她下巴到下頜颈之间现出一道优美的线条,她刻意表现出的所有恰到好处在低首的瞬间失衡了,不经意流泻出的是别样的嫵媚妖嬈。
这是个很有韵致的女子,楚楚动人。
和外表的浪荡轻浮有别,萧子逸从来不对自家女使出手,因为没必要——临安城大大小小的院子里永远有更好的选择,不过眼前这个女子……不大一样。
他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对于在萧家大宅工作似乎殊乏兴致,随时准备跟着温三嫂抬脚走人。
这哪行?
萧子逸思路敏捷,就算有几分酒意还是马上想出解套之法:「三嫂,三个女使我看可以。后厨的顾妈下个月僱约到期就要回乡,她不准备做下去了,到时还会要一个厨下帮工,就让她们三人一起留下吧,两个去打扫射堂,一个到后厨帮手,一个月后就顶上缺。」
温三嫂当然乐意:「那好,照大少的意思就这么定了吧,让她们三个都留在萧家当女使。」
「我还不知道三个姑娘的名字呢。」
「瞧我这糊涂的,」温三嫂立刻一一介绍:「这是王春喜、这是胡燕呢、这是李香词。」
「春喜、燕呢、香词……」萧子逸停顿了一会:「三个名字都蛮好,不必再改,就这么叫吧。三位姑娘之前在哪儿做事?」
「春喜在修义坊刘家饮子舖待过三年;燕呢在太平坊的童家金银舖待了一年;香词是夔州通判陆游陆大人家里的,待了十年。」
「陆大人……」
萧子逸不觉扬眉,他知道这位大人,自己几年前变卖资產捐献国库,支持张浚北伐中原时,这位陆大人便曾慷慨陈词,大力拥护朝廷用兵的决策,仔细想想那还真是个齐心合力的时期,举国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伙儿都想着北定中原恢復河山。
但是在隆兴和议后,风向变了,战事带来的只有将芜的田园、离散的骨肉、停滞的民生和看不到尽头的绝望。太难了,北方的大金国是一堵永远撼动不了的高墙,对大宋而言要想推倒这堵高墙犹如蚍蜉撼树,再说了,真的推倒了高墙,砸落下来的砖石难道不会伤了自己么?维持现状又有什么不好?花钱买和平又有什么不可以?俯首称臣和折腰屈膝恰恰是为了黎民百姓而做出的伟大让步,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一度同仇敌愾的氛围荡然无存,时任广德军通判,年轻的辛弃疾大人曾上呈「美芹十论」想坚定皇帝北伐抗金的决心,文章广为传颂但朝中反应却很冷淡。
一叶知秋,主战派的力量愈来愈衰微,力主北伐的张浚、陆游一派被攻詰得体无完肤,张浚罢相、陆游则多次迁任、罢官,被调离权力中心,大宋上下继续陶醉在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横竖安居东南的大宋民生富庶、市井繁荣,家给人足,牛马遍野,馀粮委田,太平康寧。
没有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萧子逸不无感叹。
当年意气风发慷慨陈词的陆大人如今调任夔州通判,往日雄心犹记?几经沧桑、屡变星霜,他仍在蜇伏着。
而她原来是那位陆大人家的女使。
温三嫂话声打断了他的无限思量:「那么大少打算让谁到厨下帮手,让谁打扫射堂?」
萧大少看向三人:「你们谁做过厨下工作?」
胡燕呢立刻道:「我做过,去年童家金银舖里我都在厨下帮忙。」 ↑返回顶部↑
王春喜也不落人后:「打扫什么的我最会了,大少你放心,我一定能把射堂整理得乾乾净净。」
萧子逸没回应她俩,只是沉思,又看向李香词:「你呢,没什么话说么?」
李香词终于抬起头来看向萧子逸:「既然两位姐姐都这么说了,射堂交给她们一定妥贴,我就跟着三嫂回去吧,再找其他主家就行。」
说完她又低下头去。
萧子逸总算看清她的面貌。
这是一张清爽美丽、细緻柔和、恰到好处的脸——五官位置恰到好处、情绪反应恰到好处、礼节规矩恰到好处……那是身为一个女使的自觉,她刻意表现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既不张扬突显也不畏缩怯懦,她就是恰如其份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上。
然而在她低头的那个瞬间,萧子逸的心突突地跳了一下。为了方便工作,她挽着高髻,这让她莹白修长的脖颈看起来分外迷人,而那一垂首的动作带动她下巴到下頜颈之间现出一道优美的线条,她刻意表现出的所有恰到好处在低首的瞬间失衡了,不经意流泻出的是别样的嫵媚妖嬈。
这是个很有韵致的女子,楚楚动人。
和外表的浪荡轻浮有别,萧子逸从来不对自家女使出手,因为没必要——临安城大大小小的院子里永远有更好的选择,不过眼前这个女子……不大一样。
他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对于在萧家大宅工作似乎殊乏兴致,随时准备跟着温三嫂抬脚走人。
这哪行?
萧子逸思路敏捷,就算有几分酒意还是马上想出解套之法:「三嫂,三个女使我看可以。后厨的顾妈下个月僱约到期就要回乡,她不准备做下去了,到时还会要一个厨下帮工,就让她们三人一起留下吧,两个去打扫射堂,一个到后厨帮手,一个月后就顶上缺。」
温三嫂当然乐意:「那好,照大少的意思就这么定了吧,让她们三个都留在萧家当女使。」
「我还不知道三个姑娘的名字呢。」
「瞧我这糊涂的,」温三嫂立刻一一介绍:「这是王春喜、这是胡燕呢、这是李香词。」
「春喜、燕呢、香词……」萧子逸停顿了一会:「三个名字都蛮好,不必再改,就这么叫吧。三位姑娘之前在哪儿做事?」
「春喜在修义坊刘家饮子舖待过三年;燕呢在太平坊的童家金银舖待了一年;香词是夔州通判陆游陆大人家里的,待了十年。」
「陆大人……」
萧子逸不觉扬眉,他知道这位大人,自己几年前变卖资產捐献国库,支持张浚北伐中原时,这位陆大人便曾慷慨陈词,大力拥护朝廷用兵的决策,仔细想想那还真是个齐心合力的时期,举国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伙儿都想着北定中原恢復河山。
但是在隆兴和议后,风向变了,战事带来的只有将芜的田园、离散的骨肉、停滞的民生和看不到尽头的绝望。太难了,北方的大金国是一堵永远撼动不了的高墙,对大宋而言要想推倒这堵高墙犹如蚍蜉撼树,再说了,真的推倒了高墙,砸落下来的砖石难道不会伤了自己么?维持现状又有什么不好?花钱买和平又有什么不可以?俯首称臣和折腰屈膝恰恰是为了黎民百姓而做出的伟大让步,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一度同仇敌愾的氛围荡然无存,时任广德军通判,年轻的辛弃疾大人曾上呈「美芹十论」想坚定皇帝北伐抗金的决心,文章广为传颂但朝中反应却很冷淡。
一叶知秋,主战派的力量愈来愈衰微,力主北伐的张浚、陆游一派被攻詰得体无完肤,张浚罢相、陆游则多次迁任、罢官,被调离权力中心,大宋上下继续陶醉在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横竖安居东南的大宋民生富庶、市井繁荣,家给人足,牛马遍野,馀粮委田,太平康寧。
没有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萧子逸不无感叹。
当年意气风发慷慨陈词的陆大人如今调任夔州通判,往日雄心犹记?几经沧桑、屡变星霜,他仍在蜇伏着。
而她原来是那位陆大人家的女使。
温三嫂话声打断了他的无限思量:「那么大少打算让谁到厨下帮手,让谁打扫射堂?」
萧大少看向三人:「你们谁做过厨下工作?」
胡燕呢立刻道:「我做过,去年童家金银舖里我都在厨下帮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