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节(2 / 4)
佛道之争,既残酷又不可理喻。
“可是这么多人一起北上,不会被怀疑吗?”
祝英台担忧地说,“而且离开容易,就不知道马文才能不能安置这么多人……”
“你不必担心这个,其实从白袍军北上开始,我就在准备北迁的事情了,北方道门的龙虎山现在虽然凋敝,可原本的门庭道山都还在,只是没有人了,我们在那里暂居一阵子。茅山别的没有,却因为你的原因不缺赤金,既然要暂时放弃茅山,你们可以将茅山的赤金全部带走。”
想起现在的梁国,陶弘景也是不胜唏嘘。
谁能想象繁荣鼎盛的梁国,竟能这么快便局势连变,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而且,听到你刚刚说马文才准备在魏国开科取士,我已经决定,让茅山弟子们都去尝试下魏国的第一次‘科举’。”
陶弘景笑道。
“你要让弟子们都入世吗?”
祝英台大吃一惊。
陶真人是有多相信马文才啊!
之前才让他带走了一批茅山上最杰出的弟子,现在又要让道门弟子全部下山去考科举?
这这这这……
这让一群数理化专业人才去考科举,难道她该建议马文才多开些实务科吗?
“你莫小看茅山上这么多弟子,我年轻时先修的儒学,而后入道,这些弟子之中,很多原本都是我门下的弟子,也曾为出仕而精通经义策论。即便是茅山,也不会禁止弟子们学习五经。”
陶弘景抚了抚胡须,“道门式微,概因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马文才愿意给天下有识之士一个济世安民的机会,我们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他没有说的是,之前在梁国,他还能安置、养活这么多弟子,一旦他们都去了北方,即便他再照顾,又能照顾多少?
陶家是丹阳大族,但陶弘景修道后就和家中没有多少关系,他养活弟子们的是靠自己的庄园山林和田产,还有一些草药和炼丹之物的生意,这些全要靠人脉经营,到了北面就得重新一点点培养。
祝英台并不是擅长经营的人才,陆修远才是。
只希望马文才能看在他派出三千弟子为他所用的面子上,能够在掌权后善待已经式微的道门。
祝英台从陶弘景那了解了他的想法后,即便如此北上既危险又麻烦,也要努力将这些人都带到北方。
她想的比较简单。
科举这种事,在这时代是第一次,在这世上也是头一遭,魏国现在又这么乱,马文才要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很可能都没几个人来,冷冷清清的简直打脸。
以马文才这种傲娇的性格,花了这么心思和想法办了个科举,结果没来多少人,或者大家都一窝蜂跑去报进士科要当官了,也太凄惨了点。
茅山上这么多人,有些擅长医术,有些术算惊人,有些出身天文或水利世家,所学庞杂,一科报不成就报好几科,不行都报了,看起来人多也有气氛些,这就跟后世商场搞活动找一堆人做托儿似的。
而且名义上还可以说是南方来避难的士人,越发有逼格。
茅山和北方一直有联系,马文才又做好了安排,他们现在去码头城,然后乔扮成黑山军的雇军,从豫州进入梁国,直接去洛阳,黑山军以前有梁帝亲自准许的护送文书,是这上千人最容易乔扮的身份。
傅岐之前将家人和忠仆都托付给了祝英台,现在她要北上,自然也是一起走了,考虑到队伍里还有女眷和幼儿,他们准备到了马头城后让他们乔扮成被保护的商人家眷,一起北上。
***
就在陶弘景下令门下弟子全部前往北方时,从洛阳城里发向天下豪族、门阀、州府、乡村的举贤令也飞快地传递了出去。 ↑返回顶部↑
“可是这么多人一起北上,不会被怀疑吗?”
祝英台担忧地说,“而且离开容易,就不知道马文才能不能安置这么多人……”
“你不必担心这个,其实从白袍军北上开始,我就在准备北迁的事情了,北方道门的龙虎山现在虽然凋敝,可原本的门庭道山都还在,只是没有人了,我们在那里暂居一阵子。茅山别的没有,却因为你的原因不缺赤金,既然要暂时放弃茅山,你们可以将茅山的赤金全部带走。”
想起现在的梁国,陶弘景也是不胜唏嘘。
谁能想象繁荣鼎盛的梁国,竟能这么快便局势连变,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而且,听到你刚刚说马文才准备在魏国开科取士,我已经决定,让茅山弟子们都去尝试下魏国的第一次‘科举’。”
陶弘景笑道。
“你要让弟子们都入世吗?”
祝英台大吃一惊。
陶真人是有多相信马文才啊!
之前才让他带走了一批茅山上最杰出的弟子,现在又要让道门弟子全部下山去考科举?
这这这这……
这让一群数理化专业人才去考科举,难道她该建议马文才多开些实务科吗?
“你莫小看茅山上这么多弟子,我年轻时先修的儒学,而后入道,这些弟子之中,很多原本都是我门下的弟子,也曾为出仕而精通经义策论。即便是茅山,也不会禁止弟子们学习五经。”
陶弘景抚了抚胡须,“道门式微,概因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马文才愿意给天下有识之士一个济世安民的机会,我们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他没有说的是,之前在梁国,他还能安置、养活这么多弟子,一旦他们都去了北方,即便他再照顾,又能照顾多少?
陶家是丹阳大族,但陶弘景修道后就和家中没有多少关系,他养活弟子们的是靠自己的庄园山林和田产,还有一些草药和炼丹之物的生意,这些全要靠人脉经营,到了北面就得重新一点点培养。
祝英台并不是擅长经营的人才,陆修远才是。
只希望马文才能看在他派出三千弟子为他所用的面子上,能够在掌权后善待已经式微的道门。
祝英台从陶弘景那了解了他的想法后,即便如此北上既危险又麻烦,也要努力将这些人都带到北方。
她想的比较简单。
科举这种事,在这时代是第一次,在这世上也是头一遭,魏国现在又这么乱,马文才要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很可能都没几个人来,冷冷清清的简直打脸。
以马文才这种傲娇的性格,花了这么心思和想法办了个科举,结果没来多少人,或者大家都一窝蜂跑去报进士科要当官了,也太凄惨了点。
茅山上这么多人,有些擅长医术,有些术算惊人,有些出身天文或水利世家,所学庞杂,一科报不成就报好几科,不行都报了,看起来人多也有气氛些,这就跟后世商场搞活动找一堆人做托儿似的。
而且名义上还可以说是南方来避难的士人,越发有逼格。
茅山和北方一直有联系,马文才又做好了安排,他们现在去码头城,然后乔扮成黑山军的雇军,从豫州进入梁国,直接去洛阳,黑山军以前有梁帝亲自准许的护送文书,是这上千人最容易乔扮的身份。
傅岐之前将家人和忠仆都托付给了祝英台,现在她要北上,自然也是一起走了,考虑到队伍里还有女眷和幼儿,他们准备到了马头城后让他们乔扮成被保护的商人家眷,一起北上。
***
就在陶弘景下令门下弟子全部前往北方时,从洛阳城里发向天下豪族、门阀、州府、乡村的举贤令也飞快地传递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