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3)
34
倩儿说的一切, 都超出秦艽的想象。
什么双魂症, 什么两个人, 她从来就没听说过。
可她亲眼看到的一切又做不了假, 六皇子那近乎癫狂的状态, 异于平常的表情和声音, 一切是那么诡异却又说得通。
“你为何跟我说这些, 我以为这种事情不该给外人知晓,你难道不怕我泄露出去?”
“我以为你明白我今天跟你说这一切的意思。”倩儿苦笑一声,道:“我白日说的那些, 已经是不能随意给人知道的了,谁叫你又凑巧撞见,也不多这件事了, ”
秦艽怎么可能不明白, 倩儿明显想说服她代替她的位置。
文琼是萧皇后的人,这个人必须解决掉, 还有文琼所言萧皇后马上要派两个教导六皇子人事的宫女过来, 恐怕紫云阁这边也已收到消息。
她知道教导人事的宫女是做什么的, 这是皇子大婚之前一个必备过程, 为了防止新婚夜皇子不懂敦伦之事, 抑或是防止其沉迷女色。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让皇子拿来练手的, 代表着皇子已经成人。
至于为何会选她,秦艽想起冯姑姑和徐令人, 想起徐令人和上官皇后的关系。
虽然表面上徐令人只管着掖庭, 从不插手宫里的事,但谁敢说徐令人和六皇子没有联系。就算不是徐令人,也许她的背景,紫云阁这里早就查过。
“你可愿意?”
秦艽抬起头:“这事太突然了,我需要想想。”
说完,她就匆匆忙忙走了,倩儿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
*
秦艽再次来到内文学馆。
文学馆中有一书楼,里面的藏书特别多,除了时下主流的经史子集外,还有许多乡野志异、鬼话怪谈及风云游记等等杂书。
秦艽来这里不是为了其他,而是她想起那个某人突然性情大变的故事,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在一本书中看过。当时因为这个故事很离奇,她便留了心,昨晚她回去后细细的想了,才想起这件事。
她今日来这里,就是为了寻那卷书。
书并不是一册,而是一共四十卷,名叫水经注。
此书详细记载了这片大地的江河水流及围绕着这些水源当地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甚至还收录有不少民间歌谣、乡野杂谈之类的故事。
秦艽当初会看这书,是为了见识天下之广,不过只看了十多卷,她便被分去了紫云阁。
只十多卷,目标便好找多了,不然四十多卷,还要一页页去翻,秦艽还真不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
她的运气很不错,翻到第三卷时,就翻到了那个小故事。这不过是笔者当初随手记下的,为了补足当地传说异闻,只占据了很小的一个篇幅。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某地有一户人家,因半夜家中起火,全家人丧命,只有外出求学的长子幸免于难。因此事太惨,街坊领里就筹钱帮此子给家人办了丧事,都想着他年纪尚幼,遭此祸事,恐怕在此地不会久留,必会前去投靠外家,谁知此子竟在原址住了下来。
为了养活自己,此子白日做工挣钱,晚上在家读书,十分勤奋。街坊领里无不赞道,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怪事,附近几家竟接连有人丧命,而凶手竟抓不到。
连番发生命案,当地县衙极为重视,张榜缉凶。没过多少日子,那凶手便抓到了,正是此子。
据说抓到他时,他手持血刃,当场被抓了现行。 ↑返回顶部↑
倩儿说的一切, 都超出秦艽的想象。
什么双魂症, 什么两个人, 她从来就没听说过。
可她亲眼看到的一切又做不了假, 六皇子那近乎癫狂的状态, 异于平常的表情和声音, 一切是那么诡异却又说得通。
“你为何跟我说这些, 我以为这种事情不该给外人知晓,你难道不怕我泄露出去?”
“我以为你明白我今天跟你说这一切的意思。”倩儿苦笑一声,道:“我白日说的那些, 已经是不能随意给人知道的了,谁叫你又凑巧撞见,也不多这件事了, ”
秦艽怎么可能不明白, 倩儿明显想说服她代替她的位置。
文琼是萧皇后的人,这个人必须解决掉, 还有文琼所言萧皇后马上要派两个教导六皇子人事的宫女过来, 恐怕紫云阁这边也已收到消息。
她知道教导人事的宫女是做什么的, 这是皇子大婚之前一个必备过程, 为了防止新婚夜皇子不懂敦伦之事, 抑或是防止其沉迷女色。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让皇子拿来练手的, 代表着皇子已经成人。
至于为何会选她,秦艽想起冯姑姑和徐令人, 想起徐令人和上官皇后的关系。
虽然表面上徐令人只管着掖庭, 从不插手宫里的事,但谁敢说徐令人和六皇子没有联系。就算不是徐令人,也许她的背景,紫云阁这里早就查过。
“你可愿意?”
秦艽抬起头:“这事太突然了,我需要想想。”
说完,她就匆匆忙忙走了,倩儿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
*
秦艽再次来到内文学馆。
文学馆中有一书楼,里面的藏书特别多,除了时下主流的经史子集外,还有许多乡野志异、鬼话怪谈及风云游记等等杂书。
秦艽来这里不是为了其他,而是她想起那个某人突然性情大变的故事,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在一本书中看过。当时因为这个故事很离奇,她便留了心,昨晚她回去后细细的想了,才想起这件事。
她今日来这里,就是为了寻那卷书。
书并不是一册,而是一共四十卷,名叫水经注。
此书详细记载了这片大地的江河水流及围绕着这些水源当地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甚至还收录有不少民间歌谣、乡野杂谈之类的故事。
秦艽当初会看这书,是为了见识天下之广,不过只看了十多卷,她便被分去了紫云阁。
只十多卷,目标便好找多了,不然四十多卷,还要一页页去翻,秦艽还真不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
她的运气很不错,翻到第三卷时,就翻到了那个小故事。这不过是笔者当初随手记下的,为了补足当地传说异闻,只占据了很小的一个篇幅。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某地有一户人家,因半夜家中起火,全家人丧命,只有外出求学的长子幸免于难。因此事太惨,街坊领里就筹钱帮此子给家人办了丧事,都想着他年纪尚幼,遭此祸事,恐怕在此地不会久留,必会前去投靠外家,谁知此子竟在原址住了下来。
为了养活自己,此子白日做工挣钱,晚上在家读书,十分勤奋。街坊领里无不赞道,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怪事,附近几家竟接连有人丧命,而凶手竟抓不到。
连番发生命案,当地县衙极为重视,张榜缉凶。没过多少日子,那凶手便抓到了,正是此子。
据说抓到他时,他手持血刃,当场被抓了现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