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青麦穗_240(1 / 2)
把认识这几户的村民们眼馋的,不行不行的。
所以,转过年的春天,根本不用动员,人们自发自觉的想办法,家家户户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甜高粱和甜菜。
第一炮打响,有了好的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如今,西县令让大家种植那几样草药,和到草甸子上撒苜蓿籽,建议老百姓养牛养羊养鸡,人们也不怀疑了,全部欣然接受。不过,一开始养牛羊的还是很少,毕竟这些大牲畜需要的本钱太多,一直到几年后,人们手里银钱多了,才形成规模。
那时候,安庆县界域内的大草甸子上,已经不再是白花花的一片,而且绿油油的长满了紫苜蓿草,足够牛羊撒欢的吃。
在安庆这个地方,西韦西长若一共当了三任知县,九年的时间,离任时,最初一穷二白的安庆,已经成为大燕国赫赫有名的高粱酒雪花糖生产基地,并且还是牛羊的主要产地,以及枸杞子、甘草、车前子、红花这几样药材的主要供应地,安庆人自己不出产粮食,却家家户户粮囤丰足,手有余财。
并且,和彦绥一样,安庆一县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几个县,尤其跟安庆相似的明达县,这几个县虽说没有安庆人生活富足,可是和当初连饭都吃不上,时不时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时候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当西县令离任的时候,安庆全县的老百姓前去相送,哭天抹泪的苦苦挽留。不过,西长若仍然态度坚决的辞了官。
本来因为政绩突出,西韦被擢升了,但是,他不贪图官位,上书辞官,言自幼多得长兄教育抚养,如今离家九年,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也已老迈,长兄亦岁数已大,所以,福佑一方之后,希望能够回家尽孝,与长辈长兄相伴左右。
因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天佑帝不得不放行,说白了,大燕国是以孝治天下,人家为国为君尽过忠了,你还阻止人家回家尽孝,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
“哎,朕又失一人才啊!”天佑帝忍不住一声长叹,你说说你西长若,你长兄才四十多岁,怎么就弄了个岁数已大了,就要回去相伴,回报幼时养育之恩一二了?
不过人家没单单说要孝悌长兄,人家还重点提了祖父母爹娘,这四位,年纪的确都不小了,你想反驳都反驳不了,真是没法子啊!
好吧,留不住西长若那就想办法留住西长飞吧。天佑帝不得不承认,滨江府彦绥西氏一族,不说个顶个的好用,也差不多,西氏子弟普遍懂诗书,明事理,通商科,晓民生,思路开阔,常出奇思妙想,为地方官,能造福一方,任职某部,则能惠及所属。
但是,西氏子弟也有个通病,那就是做官都不超过五十岁,一到了四十出头,就都告老还乡,你说你年当四旬,告个什么老啊?
尤其那个西长飞,本来皇帝想再锻炼他几年,然后提为当朝宰辅,好为自己儿子继任时留一名得力干将,结果,他这边还没铺完路呢,人家那边撤梯儿了,真真是叫人扼腕!
想挽留吧,人家总能找到叫你无法反驳的理由!真是愁死个人,这世间,竟然真有这么个家族,家中子弟不贪图高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为财色迷了双眼,嗨!
月色入户,层层宫闱中的天佑帝,要不是年纪老迈,恨不得亲自去彦绥莲花村看看,瞧一瞧那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得大燕这么好的人才,宁可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回到那么个小小的村落?!
还有啊,他都听说了,当初彦绥还没像现在这般出名的时候,户部有一个负责北地彦绥几个县账目的小官,当时,由于负责这几个县的账薄,对彦绥几个县的情况比较了解。后来因为受到牵连入狱,最后被判了个流放北地。
听说自己要被流放北地的小官,本来已做好了有去无回、必死异乡的准备,结果,一听是去彦绥,高兴的仰天长笑,跪下来,朝宫城的方向“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连呼皇恩浩荡皇恩浩荡,然后高高兴兴地去被流放了。
然后,就真的有去无回了,不但自己去了,没过两年,把家都给迁去了!!!
很久很久以后,天佑帝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无语,非常有叫人查一下那个小官的名字,然后再把他征回朝廷的冲动……
好吧,在他的统治期间,能有这么几个地方,摘了贫穷的帽子,一跃而成为大燕国的富庶之乡,他作为皇帝本身,也是深深地与荣有焉,光照史书哒!
天佑帝默默地安慰自己个。
☆、第187章 家常
西远帮弟弟西韦整整忙乎了两年,直到安庆县一切上了正轨,方和卫成回到了老家。
夏日的微风从敞开的窗户里吹进来,和煦煦的,带着一丝清爽,西远斜歪在炕上,背靠卫成宽广的胸膛,翻着一本书。
屋子里静悄悄的,偶尔有书页翻动的声音,看到会意处,西远抬起头来,冲卫成笑一笑。卫成俯身,在他嘴角亲一下,然后接着陪哥哥看书。
时光,就像这夏日午后,静静流淌。
滚滚红尘中,感谢有你自始至终的相伴,看着卫成坚毅的面颊,西远想。
假如,没有卫成这个人,或者,没有卫成这么些年,坚持的爱他,那么,他西远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至多不过是个悠游自在的田舍翁罢了,有妻有子,不缺钱花,却不会如现今这般完美。 ↑返回顶部↑
所以,转过年的春天,根本不用动员,人们自发自觉的想办法,家家户户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甜高粱和甜菜。
第一炮打响,有了好的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如今,西县令让大家种植那几样草药,和到草甸子上撒苜蓿籽,建议老百姓养牛养羊养鸡,人们也不怀疑了,全部欣然接受。不过,一开始养牛羊的还是很少,毕竟这些大牲畜需要的本钱太多,一直到几年后,人们手里银钱多了,才形成规模。
那时候,安庆县界域内的大草甸子上,已经不再是白花花的一片,而且绿油油的长满了紫苜蓿草,足够牛羊撒欢的吃。
在安庆这个地方,西韦西长若一共当了三任知县,九年的时间,离任时,最初一穷二白的安庆,已经成为大燕国赫赫有名的高粱酒雪花糖生产基地,并且还是牛羊的主要产地,以及枸杞子、甘草、车前子、红花这几样药材的主要供应地,安庆人自己不出产粮食,却家家户户粮囤丰足,手有余财。
并且,和彦绥一样,安庆一县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几个县,尤其跟安庆相似的明达县,这几个县虽说没有安庆人生活富足,可是和当初连饭都吃不上,时不时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时候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当西县令离任的时候,安庆全县的老百姓前去相送,哭天抹泪的苦苦挽留。不过,西长若仍然态度坚决的辞了官。
本来因为政绩突出,西韦被擢升了,但是,他不贪图官位,上书辞官,言自幼多得长兄教育抚养,如今离家九年,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也已老迈,长兄亦岁数已大,所以,福佑一方之后,希望能够回家尽孝,与长辈长兄相伴左右。
因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天佑帝不得不放行,说白了,大燕国是以孝治天下,人家为国为君尽过忠了,你还阻止人家回家尽孝,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
“哎,朕又失一人才啊!”天佑帝忍不住一声长叹,你说说你西长若,你长兄才四十多岁,怎么就弄了个岁数已大了,就要回去相伴,回报幼时养育之恩一二了?
不过人家没单单说要孝悌长兄,人家还重点提了祖父母爹娘,这四位,年纪的确都不小了,你想反驳都反驳不了,真是没法子啊!
好吧,留不住西长若那就想办法留住西长飞吧。天佑帝不得不承认,滨江府彦绥西氏一族,不说个顶个的好用,也差不多,西氏子弟普遍懂诗书,明事理,通商科,晓民生,思路开阔,常出奇思妙想,为地方官,能造福一方,任职某部,则能惠及所属。
但是,西氏子弟也有个通病,那就是做官都不超过五十岁,一到了四十出头,就都告老还乡,你说你年当四旬,告个什么老啊?
尤其那个西长飞,本来皇帝想再锻炼他几年,然后提为当朝宰辅,好为自己儿子继任时留一名得力干将,结果,他这边还没铺完路呢,人家那边撤梯儿了,真真是叫人扼腕!
想挽留吧,人家总能找到叫你无法反驳的理由!真是愁死个人,这世间,竟然真有这么个家族,家中子弟不贪图高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为财色迷了双眼,嗨!
月色入户,层层宫闱中的天佑帝,要不是年纪老迈,恨不得亲自去彦绥莲花村看看,瞧一瞧那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得大燕这么好的人才,宁可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回到那么个小小的村落?!
还有啊,他都听说了,当初彦绥还没像现在这般出名的时候,户部有一个负责北地彦绥几个县账目的小官,当时,由于负责这几个县的账薄,对彦绥几个县的情况比较了解。后来因为受到牵连入狱,最后被判了个流放北地。
听说自己要被流放北地的小官,本来已做好了有去无回、必死异乡的准备,结果,一听是去彦绥,高兴的仰天长笑,跪下来,朝宫城的方向“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连呼皇恩浩荡皇恩浩荡,然后高高兴兴地去被流放了。
然后,就真的有去无回了,不但自己去了,没过两年,把家都给迁去了!!!
很久很久以后,天佑帝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无语,非常有叫人查一下那个小官的名字,然后再把他征回朝廷的冲动……
好吧,在他的统治期间,能有这么几个地方,摘了贫穷的帽子,一跃而成为大燕国的富庶之乡,他作为皇帝本身,也是深深地与荣有焉,光照史书哒!
天佑帝默默地安慰自己个。
☆、第187章 家常
西远帮弟弟西韦整整忙乎了两年,直到安庆县一切上了正轨,方和卫成回到了老家。
夏日的微风从敞开的窗户里吹进来,和煦煦的,带着一丝清爽,西远斜歪在炕上,背靠卫成宽广的胸膛,翻着一本书。
屋子里静悄悄的,偶尔有书页翻动的声音,看到会意处,西远抬起头来,冲卫成笑一笑。卫成俯身,在他嘴角亲一下,然后接着陪哥哥看书。
时光,就像这夏日午后,静静流淌。
滚滚红尘中,感谢有你自始至终的相伴,看着卫成坚毅的面颊,西远想。
假如,没有卫成这个人,或者,没有卫成这么些年,坚持的爱他,那么,他西远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至多不过是个悠游自在的田舍翁罢了,有妻有子,不缺钱花,却不会如现今这般完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