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炮击下关(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运载煤炭、淡水的数量要比以往的绍兴级多一些,所以续航能力有着较大的提升。
  该级舰已经服役了三艘,有一艘在舾装试航,还有一艘还在船台上继续建造,其首舰南宁号于1860年下水,1861年又是下水并服役了三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也就是1862年也会下水并服役两艘。
  一年下水并服役两艘主力舰,这是帝国海军现阶段的主要扩张速度!
  除了远洋作战的主力舰外,帝国还在同时建造并服役近海、内河炮舰,吨位从百吨一直到四五百吨不等,主要用于帝国内河支援作战以及港口、近海防御作战。
  除了战舰外,帝国海军这两年还建造并服役了一些辅助船只,比如运输补给船,快速救援船等,其中仅仅是快速运煤船就建造并服役了三艘。
  目前帝国海军的建设其实并不是在扩充军舰上,而是在于建设港口的基础设施,补充一些辅助类的军舰上。
  这是因为帝国海军是希望等帝国的首艘铁甲舰建成后,然后一次性跨越木壳木甲战舰,然后大批量的建造并服役铁甲舰,在技术上直接追赶英法等海军强国的步伐。
  可惜的是,这两年多过去了,帝国的首艘铁甲舰依旧没能建成服役!
  前年年初,也就是1861年初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是开始订购了铁甲舰,上海造船厂接下订单后就是开始给帝国海军建造首艘铁甲舰女蜗号。
  不过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技术性的问题,舰炮方面问题不大,继续沿用1857年型的后装火炮就可以了,但是在动力以及装甲上却是遇上了不少问题,导致施工进度非常缓慢。
  所幸的是,如今女蜗号的施工已经进入尾声,海军乐观估计下个月就能够进行试航,试航结束后就能够正式进入海军现役。
  不过哪怕铁甲舰的进度有所拖延,但是这并没能让海军打消发展铁甲舰的计划,甚至在女蜗号还没建成服役的时候,海军就已经是连续下了四艘铁甲舰的订单。
  分别是一艘女蜗号的后续舰,同样作为近海战舰的‘毕方号’。
  另外两艘则是海军方面一直想要的远洋型铁甲舰,即1861年铁甲舰计划刚提出来的时候,其中的一号方案。
  在经过女蜗号将近一年的前期施工后,上海造船厂虽然遇上了不少麻烦,但是也算勉强是积累了不少铁甲舰的施工经验,同时林德机械公司仿制英国的新一代蒸汽机也是顺利出了首台样机,所以海军方立即就是迫不及待的下了远洋型铁甲舰的订单,而且一次性就是订购两艘。
  这两艘铁甲舰的命名依旧采用上古神话人物的名字作为舰名,其一号舰被命名为‘盘古号’,二号舰被命名为‘祝融号’。而根据首舰即为级别名的习惯,该型远洋铁甲舰也会被称之为盘古级铁甲舰。
  该级舰是根据以往的一号设计方案完善而来,最后定下的详细设计是标准排水量两千四百吨,比原始设计方案要大一些。
  防护方面采用柚木包裹锻铁的混合式装甲,装甲覆盖了大部分重要舱室,包括动力舱和弹药库等。
  动力方面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其中的蒸汽动力为林德机械公司仿制英国的新一代蒸汽机,同等重量下比老一代的蒸汽机动力提高了足足百分之三十还多。该舰使用纯蒸汽动力推进的时候,能够达到十二节的航速,如果是配合风帆在顺风情况下,最高航速可达十六节。
  武备方面,则是使用1857年型150毫米后装炮四门,120毫米后装炮六门。并且和女蜗号近代铁甲舰一样,其四门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使用了露天旋转炮台。
  防护以及动力的技术水平和英国前几年服役的勇士号相当,而武备的技术水平要略胜一筹。
  不过技术水平和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人家英国人的勇士号等铁甲舰都是九千多吨甚至上万吨,而中国造的铁甲舰还徘徊在两千多吨左右。
  盘古级的两艘战舰已经在1862年陆续开工,预计到今年年底能够完成初步施工,明年年初进行下水,然后舾装适航后,估计明年秋季的时候,盘古号就能够进入帝国海军服役。
  值得注意的是,帝国为美国南方联邦建造的一艘铁甲舰也是已经下水,目前正在舾装,可惜的是现在南方联邦的沿海地区被北方海军严密封锁,美国南方联邦能不能把这艘铁甲舰开回去还是个问题。
  不过能不能开回去是一回事,但是现在美国南方联邦的海军已经派了人抵达上海,等舾装完毕后估计他们就会直接开着船走了。
  对于这艘铁甲舰的最后命运会变成怎么样,是现在的林哲所无法预知的,有可能会在回国的途中就被美国北方海军拦截,又或者是回到了美国后和北方海军交战,甚至有可能会中途出现一些变故,导致美国南方联邦海军没能收到这条船。
  要知道为了这艘铁甲舰,美国北方政府没少向帝国抗议扯皮,一直都是试图用外交渠道向帝国施加压力,避免帝国交付这艘战舰,甚至为此北方政府还主动提出可以由他们出资购买并接受这艘战舰。
  但是林哲却是没同意!
  你们美国人算个屁啊,也敢干涉帝国的贸易自由!
  而且如果在这艘铁甲舰妥协的话,那么后续帝国还要不要继续和南方联邦进行军械贸易了,要知道现在美国的内战双方可都是帝国的军械采购大头,南方联邦的采购数量还要更多一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