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宫务厅情报处(1 / 2)
林安飞听徐言青说那中间的是组织部的协办大臣李甘州,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虽然新成立的中华帝国内阁里,有着九大部,但是这九大部里根据权责轻重,里头的各部大臣和协办大臣权势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中掌管财政大权的财务部自然是重中之重,由于目前中华帝国初立,很多事务都没有走上正轨,而且整个政府都在为军事而服务,所以其中收税管钱的财务部自然是内阁诸部中的重中之重。而掌管人事权力的组织部也不容忽视,毕竟任何时候,人事权力都是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因此这两个部乃是内阁中最为权重的部门。
而工商部,民政部的重要性要次一些,至于教育部、司法部、农林部的还要更次一些。
这个李甘州既然是组织部的协办大臣,这换成了明清朝代里的称呼,那就是吏部侍郎啊,属于最为权重的部堂高官,如此高官自己竟然没见过,这有些不太合理啊!
“这个李甘州什么来头?怎么我以前没见过啊?”反正等候的时间里闲着也是闲着,林安飞干脆是和徐言青扯起了八卦。
不过徐言青却也是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在登基大典的时候见过一次呢,接触的并不多!”
林安飞和徐言青对李甘州不太熟知也是正常的,中华帝国里以前一直都是以军事为主,真正的核心大佬基本都是军事将领,哪怕是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的权势也是没有徐言青、林安飞和施清瑄三人的。
要知道目前中华帝国授出去的爵位中,绝大部分都是给将领导,尤其是十个可以减等世袭的伯爵,子爵里除了毕余同外,其他九个都是清一色的将领。
毕余同这个内阁总理大臣,文官的一把手都只是一个子爵而已,其他的文官们的地位自然是要更低一些了,这些文官和高级武将们的身份地位不在一个层次,这自然就交集不到一起。
再者,林哲对麾下的文武之防还是比较看重的,你从内阁里没有陆军部、海军部这种机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林哲是把文武分的非常清楚,这军方的将领平常时候和内阁官员打交道的机会实在不多。
再加上中华帝国新立,这内阁九大部设立后,官员都是新近一两个月内爬起来的,林安飞认不全也是正常的。
不过既然聊起了八卦,徐言青也是继续道:“不过我听说,这个李甘州以前是林氏商行的人!”
“哦,难怪了!”
此时,里面凉亭内的李甘州自然不知道外头的徐言青和林安飞这两个大将无聊之余,聊起了自己的八卦,此时他正恭恭敬敬的向林哲汇报最新一期的官员任命。
“太平府那边新纳入帝国版图,新任知府的人选我们组织部初选了六人,具体用谁还需陛下圣裁!”
“哦,都说一说!”
李甘州当即道:“目前可以胜任该职的有太仓州知州齐瑄边,该员自去年主动举旗效忠帝国后,先委其太仓知州一职,任上于稳定民生,鼓励农桑上颇有成效,此人在资质和能力上足以胜任一府知府!”
“又有松江府同知石桐……”
李甘州继续说着,身为组织部的协办大臣,他对如今中华帝国内的中高级官员履历几乎是倒背如流,随口就是说出来五六个有足够资历,能力也勉强过得去的人来。
不过林哲听了一边后,却是道:“还有吗?”
李甘州一听,心中就是暗道不好,难道上述的六个人陛下他都无法满意吗?如果这六个人都不满意的话,李甘州一下子也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太好的人选了。
受限于中华帝国根基浅薄的影响,其文官系统,尤其是具有主政一方经验的中高级官员只有前清投诚官员,原商贸区等官员,总数其实相当有限,而要从这些人里头挑选出来具有培养价值的人继续晋升委任,这难度可不畏不大,这能够挑出六个人来就已经让组织部那边翻遍了所有官员的履历了,现在再去找其他的人,那里找得到啊!
林哲看着这个李甘州一脸的愁容,心中也是一阵叹息,这个李甘州的心胸和眼光到底还是狭窄了些啊,自己把他调到组织部担任协办大臣,恐怕是有些勉强了。
这个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柜之一,而随着林哲麾下的军政势力越来越大,对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证忠诚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时不时就对自家商行动手挖角,调一些管事、掌柜来帮自己。
这个李甘州一开始被林哲找过来,先是到商贸区的总务处任职,然后也是辗转了多个部门,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数十几个具有多部门管理经验的人。
所以成立组织部,负责文官系统的人事权力后,他就是被林哲提起来担任组织部协办大臣,这要是放在明清里,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儿八经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这个李甘州,却是觉得此人的才华实在是有限,眼光太过狭窄,而且政治觉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为中华帝国最新打下来的一个地盘,也算得上是中华军大举西进后,唯一一个全新控制地区域,在这个地方实行的任何政策都会对后续政策带来极大的仿效影响,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选必须慎重再慎重,要考虑到诸多方面,而不是说那个人有才华就可以调过去当知府了。
中华军西进之前,虽然中华帝国还没有彻底控制镇江府、江宁府,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华帝国已经控制了上述两府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镇江和天京两个孤城被太平天国占据而已,所以在中华军西进之前。 ↑返回顶部↑
虽然新成立的中华帝国内阁里,有着九大部,但是这九大部里根据权责轻重,里头的各部大臣和协办大臣权势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中掌管财政大权的财务部自然是重中之重,由于目前中华帝国初立,很多事务都没有走上正轨,而且整个政府都在为军事而服务,所以其中收税管钱的财务部自然是内阁诸部中的重中之重。而掌管人事权力的组织部也不容忽视,毕竟任何时候,人事权力都是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因此这两个部乃是内阁中最为权重的部门。
而工商部,民政部的重要性要次一些,至于教育部、司法部、农林部的还要更次一些。
这个李甘州既然是组织部的协办大臣,这换成了明清朝代里的称呼,那就是吏部侍郎啊,属于最为权重的部堂高官,如此高官自己竟然没见过,这有些不太合理啊!
“这个李甘州什么来头?怎么我以前没见过啊?”反正等候的时间里闲着也是闲着,林安飞干脆是和徐言青扯起了八卦。
不过徐言青却也是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在登基大典的时候见过一次呢,接触的并不多!”
林安飞和徐言青对李甘州不太熟知也是正常的,中华帝国里以前一直都是以军事为主,真正的核心大佬基本都是军事将领,哪怕是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的权势也是没有徐言青、林安飞和施清瑄三人的。
要知道目前中华帝国授出去的爵位中,绝大部分都是给将领导,尤其是十个可以减等世袭的伯爵,子爵里除了毕余同外,其他九个都是清一色的将领。
毕余同这个内阁总理大臣,文官的一把手都只是一个子爵而已,其他的文官们的地位自然是要更低一些了,这些文官和高级武将们的身份地位不在一个层次,这自然就交集不到一起。
再者,林哲对麾下的文武之防还是比较看重的,你从内阁里没有陆军部、海军部这种机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林哲是把文武分的非常清楚,这军方的将领平常时候和内阁官员打交道的机会实在不多。
再加上中华帝国新立,这内阁九大部设立后,官员都是新近一两个月内爬起来的,林安飞认不全也是正常的。
不过既然聊起了八卦,徐言青也是继续道:“不过我听说,这个李甘州以前是林氏商行的人!”
“哦,难怪了!”
此时,里面凉亭内的李甘州自然不知道外头的徐言青和林安飞这两个大将无聊之余,聊起了自己的八卦,此时他正恭恭敬敬的向林哲汇报最新一期的官员任命。
“太平府那边新纳入帝国版图,新任知府的人选我们组织部初选了六人,具体用谁还需陛下圣裁!”
“哦,都说一说!”
李甘州当即道:“目前可以胜任该职的有太仓州知州齐瑄边,该员自去年主动举旗效忠帝国后,先委其太仓知州一职,任上于稳定民生,鼓励农桑上颇有成效,此人在资质和能力上足以胜任一府知府!”
“又有松江府同知石桐……”
李甘州继续说着,身为组织部的协办大臣,他对如今中华帝国内的中高级官员履历几乎是倒背如流,随口就是说出来五六个有足够资历,能力也勉强过得去的人来。
不过林哲听了一边后,却是道:“还有吗?”
李甘州一听,心中就是暗道不好,难道上述的六个人陛下他都无法满意吗?如果这六个人都不满意的话,李甘州一下子也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太好的人选了。
受限于中华帝国根基浅薄的影响,其文官系统,尤其是具有主政一方经验的中高级官员只有前清投诚官员,原商贸区等官员,总数其实相当有限,而要从这些人里头挑选出来具有培养价值的人继续晋升委任,这难度可不畏不大,这能够挑出六个人来就已经让组织部那边翻遍了所有官员的履历了,现在再去找其他的人,那里找得到啊!
林哲看着这个李甘州一脸的愁容,心中也是一阵叹息,这个李甘州的心胸和眼光到底还是狭窄了些啊,自己把他调到组织部担任协办大臣,恐怕是有些勉强了。
这个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柜之一,而随着林哲麾下的军政势力越来越大,对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证忠诚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时不时就对自家商行动手挖角,调一些管事、掌柜来帮自己。
这个李甘州一开始被林哲找过来,先是到商贸区的总务处任职,然后也是辗转了多个部门,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数十几个具有多部门管理经验的人。
所以成立组织部,负责文官系统的人事权力后,他就是被林哲提起来担任组织部协办大臣,这要是放在明清里,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儿八经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这个李甘州,却是觉得此人的才华实在是有限,眼光太过狭窄,而且政治觉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为中华帝国最新打下来的一个地盘,也算得上是中华军大举西进后,唯一一个全新控制地区域,在这个地方实行的任何政策都会对后续政策带来极大的仿效影响,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选必须慎重再慎重,要考虑到诸多方面,而不是说那个人有才华就可以调过去当知府了。
中华军西进之前,虽然中华帝国还没有彻底控制镇江府、江宁府,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华帝国已经控制了上述两府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镇江和天京两个孤城被太平天国占据而已,所以在中华军西进之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