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1 / 3)
“是,杨总。”
不过五分钟,王晓鸥敲响了杨梦阑办公室的门。
“杨总!”王晓鸥走进办公室,看了眼骆萌,略微有些拘束站在了门口。
“不用顾忌她!”杨梦阑站了起来,“过来坐,我有点事儿,跟你谈谈。”
“嗯!”王晓鸥点头,坐到了杨梦阑对面。
“张泓他们离开后,我想了很久。咱们杂志社发展到现在,已经趋进于成熟。以前的规章制度,对咱们现在的杂志社,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我想等这个事情过去了,就对杂志社进行改制。”杨梦阑没有闲话,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想法。
王晓鸥有些意外。这些天,他只顾忙着张泓给他们带来的烂摊子,头脑都是乱的,压根都没想到这些。现在听了杨梦阑说的这些,他不禁心道:怪不得杨总可以做老板,他现在只能做个打工的。原来,从最初的思维,他们就不一样。
“咱们的杂志社现在在全国来说,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也算是一个知名品牌了。你应该也能体会到,现在咱们出去,不管是请明星、广告赞助,还是业务销售,都不是很难?”
“是的,杨总您说的没错!”王晓鸥点头,“这个事实,不止是我一个人,就是公司现在所有的员工,都很能体会得到。我也亲自见过几个赞助商,大多数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谈妥了。”
“这就是品牌效应。因为咱们前期的努力,让现在的职员的工作,相对要轻松许多。前期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所以我设置的奖励金额都很高。可是现在呢,这个奖励机制,一直都没有变动。而杂志社后期对于工作环境、工作设施都改善了许多。尤其为了发展,咱们对代理商的优惠条件,也加大了力度。这样一来,杂志社的成本增加了,员工的奖励机制不变。可是对于公司来说,利润却下降了许多。”
王晓鸥皱起了眉头,“杨总,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的杂志社看似在挣钱,但是整体的利润却降低了?”
“对!”杨梦阑点头,“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想到改制。并不是单纯的给职员们,降低奖金。而是更加细致的进行工作分配,奖励分化。”
“嗯……”王晓鸥面露难色,“虽然,我能理解您说的改制。但是,我怕您提出改制,奖金下调,会引起他们的反弹。”
杨梦阑目光坚定,嘴角微弯,“这就需要大家的适应与配合。新的制度出来,肯定会在杂志社引起一定的非议。但是怕非议、怕反弹,就不改变的话,杂志社早晚是死路一条。咱们杂志社状大,就需要足够的流动资金。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发展。所以,咱们不能因为他们反弹,就不去变化。而是要坚定决心,改制到底。”
第871章 您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吗?
“杨总,我明白了。我支持您改制,也会努力说服大家的。”王晓鸥坚定保证道。 “嗯!”杨梦阑点点头,“现在市场做开了,品牌也做大了。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浪费太多的力气。对于改制这一点,职员们反弹没有关系,如果接受不了,离职也可以,咱们可以再招收新人。”
“那您准备怎么改制呢?”王晓鸥不禁反问道。
“这是我初步整理的改制策划书,你看一下!”杨梦阑将其中一本,递给了王晓鸥。
王晓鸥珍而重之的伸出双手接过,认真的翻看着。杂志社内部编辑、人事等人员的变动很小。重点是广告部和销售部。从广告商的拓展、维护人员分配、奖励改革,到销售的拓展、维护、奖励机制,都有了一个全新的制度。而广告部也由最初的十多人,只计划留下了四个位置:一个主管,一个维护,两个拓展。销售部同样的缩减了人员,而每个人手里负责的区域,则变大了。
“这么少的人……”王晓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杨梦阑很清楚他心里所想,“这些人足够了!你要适时的掘人的潜力,不能让他们活成了温室的花朵。当然,这样给他们扩大了区域,他们的工资、奖励,也会随之增加。他们自身的发挥,也会更自如。”
适者生存!
王晓鸥彻底理解了这句话。他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改制?”
“这个不急!”杨梦阑向椅子后面一靠,“你也看到了,现在杂志社正处于危难之期。一个是没有余富的时间。另外,我也想看看,经过这次危难,咱们杂志社还会剩下多少人!”
王晓鸥‘唰’的一下抬起头来,杨梦阑的笑容里,透着一股冷意。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忍不住问道:“杨总,您……我……您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吗?”
王晓鸥的这句话,早已经脱离了他下属的身份。他这样直接的问出这个问题,也让杨梦阑恍了恍神。王晓鸥是个重感情的人。正是因为重感情,他才会对张泓的离开和背叛,那样的愤怒。
只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杨梦阑在开设杂志社之初,就做好了不管谁要离开,她都接受的准备。也正是因为她久经商场,见惯了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各样无下线的事情。所以张泓他们的离职,以及背叛的事情,对于她来讲,还真不算什么!至少还不算是打到她的软肋。
然而这件事,对王晓鸥的意义就不同了。他毕竟是个初入社会的青年,有激情、有热血,也没有经历过,杨梦阑在现代所经历过的事情,没见过那么多的人心险恶。所以,他现在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正常的。相信不久后的将来,他也会习惯这种事的。
只是现在……
杨梦阑叹了口气,面对王晓鸥认真的目光,说不出违心的话语。也许她的话,会让王晓鸥失望。毕竟,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不管是开业之初,大家一起奋斗。还是地震之后,灾区慰问的忙碌和感动。都深深的印在了彼此的心中。 ↑返回顶部↑
不过五分钟,王晓鸥敲响了杨梦阑办公室的门。
“杨总!”王晓鸥走进办公室,看了眼骆萌,略微有些拘束站在了门口。
“不用顾忌她!”杨梦阑站了起来,“过来坐,我有点事儿,跟你谈谈。”
“嗯!”王晓鸥点头,坐到了杨梦阑对面。
“张泓他们离开后,我想了很久。咱们杂志社发展到现在,已经趋进于成熟。以前的规章制度,对咱们现在的杂志社,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我想等这个事情过去了,就对杂志社进行改制。”杨梦阑没有闲话,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想法。
王晓鸥有些意外。这些天,他只顾忙着张泓给他们带来的烂摊子,头脑都是乱的,压根都没想到这些。现在听了杨梦阑说的这些,他不禁心道:怪不得杨总可以做老板,他现在只能做个打工的。原来,从最初的思维,他们就不一样。
“咱们的杂志社现在在全国来说,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也算是一个知名品牌了。你应该也能体会到,现在咱们出去,不管是请明星、广告赞助,还是业务销售,都不是很难?”
“是的,杨总您说的没错!”王晓鸥点头,“这个事实,不止是我一个人,就是公司现在所有的员工,都很能体会得到。我也亲自见过几个赞助商,大多数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谈妥了。”
“这就是品牌效应。因为咱们前期的努力,让现在的职员的工作,相对要轻松许多。前期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所以我设置的奖励金额都很高。可是现在呢,这个奖励机制,一直都没有变动。而杂志社后期对于工作环境、工作设施都改善了许多。尤其为了发展,咱们对代理商的优惠条件,也加大了力度。这样一来,杂志社的成本增加了,员工的奖励机制不变。可是对于公司来说,利润却下降了许多。”
王晓鸥皱起了眉头,“杨总,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的杂志社看似在挣钱,但是整体的利润却降低了?”
“对!”杨梦阑点头,“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想到改制。并不是单纯的给职员们,降低奖金。而是更加细致的进行工作分配,奖励分化。”
“嗯……”王晓鸥面露难色,“虽然,我能理解您说的改制。但是,我怕您提出改制,奖金下调,会引起他们的反弹。”
杨梦阑目光坚定,嘴角微弯,“这就需要大家的适应与配合。新的制度出来,肯定会在杂志社引起一定的非议。但是怕非议、怕反弹,就不改变的话,杂志社早晚是死路一条。咱们杂志社状大,就需要足够的流动资金。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发展。所以,咱们不能因为他们反弹,就不去变化。而是要坚定决心,改制到底。”
第871章 您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吗?
“杨总,我明白了。我支持您改制,也会努力说服大家的。”王晓鸥坚定保证道。 “嗯!”杨梦阑点点头,“现在市场做开了,品牌也做大了。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浪费太多的力气。对于改制这一点,职员们反弹没有关系,如果接受不了,离职也可以,咱们可以再招收新人。”
“那您准备怎么改制呢?”王晓鸥不禁反问道。
“这是我初步整理的改制策划书,你看一下!”杨梦阑将其中一本,递给了王晓鸥。
王晓鸥珍而重之的伸出双手接过,认真的翻看着。杂志社内部编辑、人事等人员的变动很小。重点是广告部和销售部。从广告商的拓展、维护人员分配、奖励改革,到销售的拓展、维护、奖励机制,都有了一个全新的制度。而广告部也由最初的十多人,只计划留下了四个位置:一个主管,一个维护,两个拓展。销售部同样的缩减了人员,而每个人手里负责的区域,则变大了。
“这么少的人……”王晓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杨梦阑很清楚他心里所想,“这些人足够了!你要适时的掘人的潜力,不能让他们活成了温室的花朵。当然,这样给他们扩大了区域,他们的工资、奖励,也会随之增加。他们自身的发挥,也会更自如。”
适者生存!
王晓鸥彻底理解了这句话。他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改制?”
“这个不急!”杨梦阑向椅子后面一靠,“你也看到了,现在杂志社正处于危难之期。一个是没有余富的时间。另外,我也想看看,经过这次危难,咱们杂志社还会剩下多少人!”
王晓鸥‘唰’的一下抬起头来,杨梦阑的笑容里,透着一股冷意。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忍不住问道:“杨总,您……我……您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吗?”
王晓鸥的这句话,早已经脱离了他下属的身份。他这样直接的问出这个问题,也让杨梦阑恍了恍神。王晓鸥是个重感情的人。正是因为重感情,他才会对张泓的离开和背叛,那样的愤怒。
只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杨梦阑在开设杂志社之初,就做好了不管谁要离开,她都接受的准备。也正是因为她久经商场,见惯了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各样无下线的事情。所以张泓他们的离职,以及背叛的事情,对于她来讲,还真不算什么!至少还不算是打到她的软肋。
然而这件事,对王晓鸥的意义就不同了。他毕竟是个初入社会的青年,有激情、有热血,也没有经历过,杨梦阑在现代所经历过的事情,没见过那么多的人心险恶。所以,他现在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正常的。相信不久后的将来,他也会习惯这种事的。
只是现在……
杨梦阑叹了口气,面对王晓鸥认真的目光,说不出违心的话语。也许她的话,会让王晓鸥失望。毕竟,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不管是开业之初,大家一起奋斗。还是地震之后,灾区慰问的忙碌和感动。都深深的印在了彼此的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