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瓦解宗族(1 / 1)
许多人依旧认为毕竟弘光帝已经登基,应天府的朝廷才是正统,只有跟着朝廷走才能保住荣华富贵。至于八贤王如今虽然强势,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总有一天会迅速没落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驻守各地的唐军疲于奔命,却依然无法尽快压服各地势力,宋献策不得不求助于朱聿键。
得知封地内出现了乱局,朱聿键当天就乘坐飞剪船返回了宁波,将政务院的高级官员们召集起来商议。
“王爷,此事都当地致仕官员所为,只是他们都躲在后面,我们民政司虽然有他们的完整档案,却无法抓住他们的痛脚。”丁忧三年刚刚返回的孙镐才回来几个月,就遇到了这么棘手的事情,让他也很是无奈。
“我们没有证据无法抓人,就算抓也只是些小喽啰而已,他们现在可是隐蔽多了,我们很难抓到主谋。”这是公安司司长蒋发的话。
“如果刺激各地工商业发展,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耗时太长,而且工商业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工商司司长潘独鳌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铁路修建同样需要协调地方,毕竟铁路线许多都要经过当地百姓的耕地。”夏允彝最是无奈,本来是为了地方经济振兴的好事,却经常遭到各地抵制,以至于南方各省的铁路修建非常困难,甚至不如西北各省的修建速度快。
“王爷,此次虽然有应天府的人在里面搅局,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宋献策总结道:“朝廷以前的掌控历来只到县里,地方掌控权在乡绅手中,我们要全面掌控国家,抓紧国家的边边角角,势必要与这些乡绅爆发冲突。以前我们在浙南无多少宗族,福建虽然有宗族却大多依靠海贸,并没有太多耕地问题。海外领地的殖民地更是将以前的宗族势力打散,让其无法形成合力。那些都只是凑巧而已,实际上华夏的宗族势力非常严重,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不错,因为朝廷势力难以达到底层,各地宗族势力强大,如果我们要想完全掌控国家,恐怕会非常困难。”孙传庭也在那里叹气道。
朱聿键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两圈,脑海中回想着后世的做法,应该如何才能破解这样的问题。要想压服宗族势力,让他们乖乖听命于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其分化拆分,只有让宗族势力尽量削弱,才能让其无法对政府形成威胁,政府的政令也就可以通达地方了。
究竟该如何瓦解宗族,这是摆在朱聿键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他的脑海中思考着,究竟是什么是宗族的根本。土地,无疑在宗族势力中扮演者决定性的角色,作为农耕民族,华夏百姓对土地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宗族拥有足够的土地,就能繁衍更多的人口,能够汇聚起足够强大的势力。只要能够运用得当,对抗官府也不是不可能。
朱聿键非常清楚,这些宗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大,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甚至可以无视政府的各项法令,将圈子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变成国中之国。有势力足够强大的家族,甚至可以控制当地官府的任免,通过卡住经济命脉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甚至独立于中央之外。
如果不能打破这些宗族势力,华夏就很难形成合力,这对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今在北方,清军正以最激烈的方式,帮助朱聿键完成这个问题,照此看来他想要收复北方的时间,似乎还能往后再拖一拖。
只不过北方宗族势力在这些年的灾害中被破坏了不少,势力强大保存完整的宗族势力还是在南方各省,这里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而且自南宋以来就已经成为了华夏的经济文化中心。依靠着宗族的势力,南方华夏人挺过了元朝九十年的摧残,最终将华夏文化保存了下来,但也因此让宗族势力根深蒂固,就连当年朱元璋立国,也不得不与之妥协。
未来要想发展华夏的工业,就必须打破这种将人口牢牢拴在土地上的宗族势力,在解决国家动荡根源的同时,充分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工业中。可是如果采取铁血政策,势必让华夏百姓离心离德,同时也立下了一个不遵守法律的恶劣标杆,对今后政府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要如何打破宗族势力,还不留下后遗症,这就需要依靠法律条款,逼迫这些人站出来被消灭,同时还要将矛盾转嫁给应天府的朝廷。在转移仇恨的同时,稳定地方环境,打造能够被政府触角延伸到村落的行政体系。
打定了主意的朱聿键突然抬起头来说道:“我们更改税制。”
“更改税制?”宋献策眉毛一挑说道:“启禀主公,我们的税制已经非常合理,不需要再行更改了吧。何况朝令夕改很容易产生恐慌,让商人和百姓都出现观望的情况,不利于各地的工商业投资。”
“我没说要改商税,而是要改农税。更何况农税也不是提升,而是要下降。”朱聿键笑着说道。
“下降?我们已经是十税一了,已经非常少了。”宋献策提醒道。
“没错,不过这次我打算推行阶梯式赋税制度。凡是个人名下耕地在二十亩以下的,不需要缴纳赋税,二十亩以上不超过百亩的十税一,如果超出百亩,但低于三百亩的,交税改为十税二,超过三百亩的部分十税三。”朱聿键冷笑道。
“什么?主公此方法不妥啊,我们要求租税最多征收三成,十税三岂不是让人家白忙活?”宋献策问道。
“要得就是让他们白忙活,你认为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其他人会怎么想?”朱聿键的这句话让众人眼前一亮,大家纷纷称颂此法太妙。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提议,要如何具体实施,并切实履行堵住漏洞,这就需要大家进行完善了。 ↑返回顶部↑
面对这样的情况,驻守各地的唐军疲于奔命,却依然无法尽快压服各地势力,宋献策不得不求助于朱聿键。
得知封地内出现了乱局,朱聿键当天就乘坐飞剪船返回了宁波,将政务院的高级官员们召集起来商议。
“王爷,此事都当地致仕官员所为,只是他们都躲在后面,我们民政司虽然有他们的完整档案,却无法抓住他们的痛脚。”丁忧三年刚刚返回的孙镐才回来几个月,就遇到了这么棘手的事情,让他也很是无奈。
“我们没有证据无法抓人,就算抓也只是些小喽啰而已,他们现在可是隐蔽多了,我们很难抓到主谋。”这是公安司司长蒋发的话。
“如果刺激各地工商业发展,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耗时太长,而且工商业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工商司司长潘独鳌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铁路修建同样需要协调地方,毕竟铁路线许多都要经过当地百姓的耕地。”夏允彝最是无奈,本来是为了地方经济振兴的好事,却经常遭到各地抵制,以至于南方各省的铁路修建非常困难,甚至不如西北各省的修建速度快。
“王爷,此次虽然有应天府的人在里面搅局,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宋献策总结道:“朝廷以前的掌控历来只到县里,地方掌控权在乡绅手中,我们要全面掌控国家,抓紧国家的边边角角,势必要与这些乡绅爆发冲突。以前我们在浙南无多少宗族,福建虽然有宗族却大多依靠海贸,并没有太多耕地问题。海外领地的殖民地更是将以前的宗族势力打散,让其无法形成合力。那些都只是凑巧而已,实际上华夏的宗族势力非常严重,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不错,因为朝廷势力难以达到底层,各地宗族势力强大,如果我们要想完全掌控国家,恐怕会非常困难。”孙传庭也在那里叹气道。
朱聿键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两圈,脑海中回想着后世的做法,应该如何才能破解这样的问题。要想压服宗族势力,让他们乖乖听命于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其分化拆分,只有让宗族势力尽量削弱,才能让其无法对政府形成威胁,政府的政令也就可以通达地方了。
究竟该如何瓦解宗族,这是摆在朱聿键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他的脑海中思考着,究竟是什么是宗族的根本。土地,无疑在宗族势力中扮演者决定性的角色,作为农耕民族,华夏百姓对土地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宗族拥有足够的土地,就能繁衍更多的人口,能够汇聚起足够强大的势力。只要能够运用得当,对抗官府也不是不可能。
朱聿键非常清楚,这些宗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大,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甚至可以无视政府的各项法令,将圈子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变成国中之国。有势力足够强大的家族,甚至可以控制当地官府的任免,通过卡住经济命脉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甚至独立于中央之外。
如果不能打破这些宗族势力,华夏就很难形成合力,这对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今在北方,清军正以最激烈的方式,帮助朱聿键完成这个问题,照此看来他想要收复北方的时间,似乎还能往后再拖一拖。
只不过北方宗族势力在这些年的灾害中被破坏了不少,势力强大保存完整的宗族势力还是在南方各省,这里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而且自南宋以来就已经成为了华夏的经济文化中心。依靠着宗族的势力,南方华夏人挺过了元朝九十年的摧残,最终将华夏文化保存了下来,但也因此让宗族势力根深蒂固,就连当年朱元璋立国,也不得不与之妥协。
未来要想发展华夏的工业,就必须打破这种将人口牢牢拴在土地上的宗族势力,在解决国家动荡根源的同时,充分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工业中。可是如果采取铁血政策,势必让华夏百姓离心离德,同时也立下了一个不遵守法律的恶劣标杆,对今后政府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要如何打破宗族势力,还不留下后遗症,这就需要依靠法律条款,逼迫这些人站出来被消灭,同时还要将矛盾转嫁给应天府的朝廷。在转移仇恨的同时,稳定地方环境,打造能够被政府触角延伸到村落的行政体系。
打定了主意的朱聿键突然抬起头来说道:“我们更改税制。”
“更改税制?”宋献策眉毛一挑说道:“启禀主公,我们的税制已经非常合理,不需要再行更改了吧。何况朝令夕改很容易产生恐慌,让商人和百姓都出现观望的情况,不利于各地的工商业投资。”
“我没说要改商税,而是要改农税。更何况农税也不是提升,而是要下降。”朱聿键笑着说道。
“下降?我们已经是十税一了,已经非常少了。”宋献策提醒道。
“没错,不过这次我打算推行阶梯式赋税制度。凡是个人名下耕地在二十亩以下的,不需要缴纳赋税,二十亩以上不超过百亩的十税一,如果超出百亩,但低于三百亩的,交税改为十税二,超过三百亩的部分十税三。”朱聿键冷笑道。
“什么?主公此方法不妥啊,我们要求租税最多征收三成,十税三岂不是让人家白忙活?”宋献策问道。
“要得就是让他们白忙活,你认为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其他人会怎么想?”朱聿键的这句话让众人眼前一亮,大家纷纷称颂此法太妙。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提议,要如何具体实施,并切实履行堵住漏洞,这就需要大家进行完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