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6节(3 / 4)
标哥,对不起惹!!
其实,其实我是洪武粉,咳咳,在开文之前我已经去明孝陵懿文太子墓前拜过了,标哥一定会原谅我哒!!
第144章
先人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洪武帝拿出了一个名为脱离匠籍的鱼饵之后,整个大明的医匠界都震颤了起来。
消息以应天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全国,自认自己医术到家的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还差些火候的则是立刻写信找父亲找爷爷,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脱离匠籍。
甚至于这股风潮有多夸张?
在后来,有过这一次经历并且也为了这一目标的医者在自己的行医笔记中留下了如此一句话——“天下医者苦匠籍久者,终解矣!”
或许有人要问,有那么夸张吗?
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定然不了解户籍管理对于如今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户籍管理这样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但到元朝时却达到了巅峰,元朝的官员大多不管事,皇帝一个接一个换,当官的十个有九个脑子里只有贪,但这个王朝却撑了近百年,便是因为其采取的管理制度。
正是因为他们将主要促进社会进步的匠籍全数纳入了需要强制服役的行列,才保证了元朝大部分时期的科技树依然被点亮,后备军需物资在有大批军官贪婪的情况下依然充足,但同时,也因为籍贯的固化导致了人民安于现状,失去了进取之心。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拼搏的价值?龙生龙、凤生凤,既然自己是老鼠,那就只能学习打洞。
社会一下子退回了还未出现科举择才的那个时代,阶级固化人心死板,毫无活力。
也有可能是退回了那个还没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靠着血缘你可以获取一切,如果你没有得到什么,只能怪自己投错了胎,没有带上那“生而高贵”的血脉,至于努力?努力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只要安分活着就行。
这是一个从出生就已经死亡了的时代,反抗和顺从都不能带来改变,努力和懒惰都不能获得成功。
这个时代的人类就如设定了程序的行尸走肉一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能知道死亡时候是什么样子,他们每个人都是预言家,因为从他们的父亲叔伯身上,他们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全部人生轨迹。
而这正是元朝廷想要的,还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更能让当权者拥有安全感呢?
元朝人这么做是为了实现用最少的人来管理大量的人口,同时镇压反对的声音,但明朝却并不需要如此。
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非旧王朝官僚出身、不曾受过旧王朝恩惠、没有使用阴邪的政治手段走上至尊之位的皇帝,洪武帝的开局天然就是五颗星。
而且前朝还没给他留个杀不得放着又碍眼的末代皇帝和皇嗣,难度立刻又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唯一让洪武帝苦恼的除了空荡荡的国库、不给力的有钱人和像是杂草一样怎么都搞不死的邻居外,真的没什么特殊的了。
因此对于户籍制度的建立,洪武帝是当真没有什么束缚民间、固化阶层之类的想法,他只是理所当然得将一个之前用的还差不错的制度沿用了下来而已。
跳出这个世界之外的人看到的是这一制度的劣势,而生活在其中的人,看到的却是更多的优点。
世人皆知,天下职业盈利最多的必然是做官的。
贪官谋取了家财,清官得到了名声,而最重要的是,这二者都有了门路,什么门路?自然是改换门庭之路。
生活在现代的人是很难想象这条路有多难走的。
一户人家要从最普通的农民走入城市,起码要三代人经过天时地利人和不间断的努力。
第一代努力开垦,吃苦耐劳,以自己的寿命为燃料,撑起一个能够温饱的家,如此方才能供养出有余力去发展农业以外产业的第二代人。
有了前两代的积累,家中资金稍稍殷实,不至于再因为一场天灾或是人祸落得家破人亡。家中田产稍有盈余,于是方才能够供养一个不事生产专供读书的第三代。 ↑返回顶部↑
其实,其实我是洪武粉,咳咳,在开文之前我已经去明孝陵懿文太子墓前拜过了,标哥一定会原谅我哒!!
第144章
先人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洪武帝拿出了一个名为脱离匠籍的鱼饵之后,整个大明的医匠界都震颤了起来。
消息以应天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全国,自认自己医术到家的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还差些火候的则是立刻写信找父亲找爷爷,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脱离匠籍。
甚至于这股风潮有多夸张?
在后来,有过这一次经历并且也为了这一目标的医者在自己的行医笔记中留下了如此一句话——“天下医者苦匠籍久者,终解矣!”
或许有人要问,有那么夸张吗?
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定然不了解户籍管理对于如今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户籍管理这样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但到元朝时却达到了巅峰,元朝的官员大多不管事,皇帝一个接一个换,当官的十个有九个脑子里只有贪,但这个王朝却撑了近百年,便是因为其采取的管理制度。
正是因为他们将主要促进社会进步的匠籍全数纳入了需要强制服役的行列,才保证了元朝大部分时期的科技树依然被点亮,后备军需物资在有大批军官贪婪的情况下依然充足,但同时,也因为籍贯的固化导致了人民安于现状,失去了进取之心。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拼搏的价值?龙生龙、凤生凤,既然自己是老鼠,那就只能学习打洞。
社会一下子退回了还未出现科举择才的那个时代,阶级固化人心死板,毫无活力。
也有可能是退回了那个还没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靠着血缘你可以获取一切,如果你没有得到什么,只能怪自己投错了胎,没有带上那“生而高贵”的血脉,至于努力?努力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只要安分活着就行。
这是一个从出生就已经死亡了的时代,反抗和顺从都不能带来改变,努力和懒惰都不能获得成功。
这个时代的人类就如设定了程序的行尸走肉一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能知道死亡时候是什么样子,他们每个人都是预言家,因为从他们的父亲叔伯身上,他们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全部人生轨迹。
而这正是元朝廷想要的,还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更能让当权者拥有安全感呢?
元朝人这么做是为了实现用最少的人来管理大量的人口,同时镇压反对的声音,但明朝却并不需要如此。
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非旧王朝官僚出身、不曾受过旧王朝恩惠、没有使用阴邪的政治手段走上至尊之位的皇帝,洪武帝的开局天然就是五颗星。
而且前朝还没给他留个杀不得放着又碍眼的末代皇帝和皇嗣,难度立刻又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唯一让洪武帝苦恼的除了空荡荡的国库、不给力的有钱人和像是杂草一样怎么都搞不死的邻居外,真的没什么特殊的了。
因此对于户籍制度的建立,洪武帝是当真没有什么束缚民间、固化阶层之类的想法,他只是理所当然得将一个之前用的还差不错的制度沿用了下来而已。
跳出这个世界之外的人看到的是这一制度的劣势,而生活在其中的人,看到的却是更多的优点。
世人皆知,天下职业盈利最多的必然是做官的。
贪官谋取了家财,清官得到了名声,而最重要的是,这二者都有了门路,什么门路?自然是改换门庭之路。
生活在现代的人是很难想象这条路有多难走的。
一户人家要从最普通的农民走入城市,起码要三代人经过天时地利人和不间断的努力。
第一代努力开垦,吃苦耐劳,以自己的寿命为燃料,撑起一个能够温饱的家,如此方才能供养出有余力去发展农业以外产业的第二代人。
有了前两代的积累,家中资金稍稍殷实,不至于再因为一场天灾或是人祸落得家破人亡。家中田产稍有盈余,于是方才能够供养一个不事生产专供读书的第三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