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08节(3 / 4)
“那也不应当一定要调动应天府的人吧?”朱允炆还是有些困惑:“江浙一带,苏沪一带的人一样能去。”
“是呀,所以为什么一定是应天府人呢?”旁听的萝卜头们一起歪头。
不怪他们抓着这个点疑惑,调动应天府人支援云南,放到现在就是让一群北京户口放弃自己的户口去支边一样奇怪。
并不是说应天府户口就高人一等,但如今居住在应天府的人要么是官员臣子的家眷亲友,要么是最早投奔大明的一群人,除却部分应天府漂,大部分人都有不想离开的理由。
居住在首都城市在这个时代的优越性远超于现代。
旁的不说,大明的几大城市,即便是以富庶冠绝天下的苏杭一带也不像应天府人一样能把红毛洋人看到懒得再看吧?
也没有哪个地方的人能像应天府人一样能同朝廷官员平静交谈吧?就算不说这儿的风行时尚、也没谁能像应天府的人一样当真能买到大明皇子们做的咸鸭蛋吧?(误)
居于首都,先不说荣誉感和物产,单单安全感和便捷程度,以及赚钱的难易程度就不是外地能比的。
不要说是让他们迁到鸟不拉屎的云南了,就算是让他们挪去边上的苏浙他们也是不愿意的啊!
“像他们这么想的人太多,所以如今应天府的人口已经膨胀到难易承受的程度了。”木白在舆图上的几个位置放了一个小纸团,并且告诉自家可爱的弟弟和叔叔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大门不出的小朋友们当然不知道,木白揭晓答案:“这几处是应天府粪便的集中倾倒处。”
小皇子们的表情顿时五颜六色,十分的难看,木白见状一笑,摆摆手“我查过书册,应天府在建国早期,是没有这些地方的。”
粪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自大一统王朝建立的秦汉开始,民众和朝廷就开始琢磨起了如何肥田的方法。
他们很快发现了粪便这个好东西。
小朋友们对此还是比较好接受的,自从养了鸭子和鹅这群造粪机之后……大明皇宫里的小孩们已经成功将自己的下限拉低。
现在他们甚至可以在木文的带领下,齐齐蹲着研究心爱宠物的便便颜色,以确定它们的健康与否了,但这绝不代表他们可以接受吃下肚子的东西也接受过便便的灌溉!
木白对小朋友们勃然变色的神态视若无睹,淡定道:“当年的农人觉得城市里的人吃好喝好,排泄物比较有营养,所以经常回来城市里收粪便拿去种田。”
“但现在应天府的人太多了。”他掀了下眼皮,看向了默不作声淡定喝茶的老父亲:“如今的应天府人口已经是建国之时的四倍,流动人口更是不计其数,收夜香的人根本忙不过来,加上‘货物’多,价格也卖不上去,所以更多的人倾向于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尤其应天府湖河众多,后院门一开……咳。
但是河水的清洁和消化能力也是有限的,到洪武十年左右,应天府的“享受”到了自由过了火之后的结果,据说那一年吹往皇宫的风,都带着臭味。
于是洪武帝严格规定整治城市卫生,设立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街道、河流、下水道的疏浚,同时,也成立了专业的收夜香团队,游走于大街小巷之间,如此一番整顿后大明的应天府街道上才恢复了清洁,秦淮河的河水才又碧波荡漾了起来。
但如今又是六年过去,城市人口进一步激增,原先的粪便堆叠处从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六个,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应天府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作为一国首都而言,这座城市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所以为了减轻城市的压力,避免可能出现的更糟糕情况,移民迫在眉睫。
恰巧这时候还驻扎在云南的沐英写来书信,请求朱元璋调拨人口填充云南,一拍即合之下洪武帝便动了手。
应天府的人口一方面较为富余,多数也有致富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由他们去给云南的民众打样自是极好的。
至于这些被抽调的人愿不愿意离开,他们当然是不愿意的!
为了不让这次迁移活动引起民愤民怒,洪武帝给这些百姓们开出的条件很也不错,只要愿意去云南的,不管原来是什么户籍,全都改成民籍,免税三年,发放铁质农具,每户一头驴,一伍一头牛,如果愿意带着孩子上路的,以后孩子们的束脩由政府支付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人口迁移对于那些在应天府没有自己的产业的人家来说,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一些大家族的庶子,或者是平日里没有存在感的次子之类,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离开家族的机会。
尤其是在洪武帝明言凡迁移者都能从家里的宗族中独立出去之后,响应者一下子变多了许多。
“这又是为什么?”看不懂事态变化的朱允炆都有些小暴躁了,“他们为什么要从宗族中离开?” ↑返回顶部↑
“是呀,所以为什么一定是应天府人呢?”旁听的萝卜头们一起歪头。
不怪他们抓着这个点疑惑,调动应天府人支援云南,放到现在就是让一群北京户口放弃自己的户口去支边一样奇怪。
并不是说应天府户口就高人一等,但如今居住在应天府的人要么是官员臣子的家眷亲友,要么是最早投奔大明的一群人,除却部分应天府漂,大部分人都有不想离开的理由。
居住在首都城市在这个时代的优越性远超于现代。
旁的不说,大明的几大城市,即便是以富庶冠绝天下的苏杭一带也不像应天府人一样能把红毛洋人看到懒得再看吧?
也没有哪个地方的人能像应天府人一样能同朝廷官员平静交谈吧?就算不说这儿的风行时尚、也没谁能像应天府的人一样当真能买到大明皇子们做的咸鸭蛋吧?(误)
居于首都,先不说荣誉感和物产,单单安全感和便捷程度,以及赚钱的难易程度就不是外地能比的。
不要说是让他们迁到鸟不拉屎的云南了,就算是让他们挪去边上的苏浙他们也是不愿意的啊!
“像他们这么想的人太多,所以如今应天府的人口已经膨胀到难易承受的程度了。”木白在舆图上的几个位置放了一个小纸团,并且告诉自家可爱的弟弟和叔叔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大门不出的小朋友们当然不知道,木白揭晓答案:“这几处是应天府粪便的集中倾倒处。”
小皇子们的表情顿时五颜六色,十分的难看,木白见状一笑,摆摆手“我查过书册,应天府在建国早期,是没有这些地方的。”
粪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自大一统王朝建立的秦汉开始,民众和朝廷就开始琢磨起了如何肥田的方法。
他们很快发现了粪便这个好东西。
小朋友们对此还是比较好接受的,自从养了鸭子和鹅这群造粪机之后……大明皇宫里的小孩们已经成功将自己的下限拉低。
现在他们甚至可以在木文的带领下,齐齐蹲着研究心爱宠物的便便颜色,以确定它们的健康与否了,但这绝不代表他们可以接受吃下肚子的东西也接受过便便的灌溉!
木白对小朋友们勃然变色的神态视若无睹,淡定道:“当年的农人觉得城市里的人吃好喝好,排泄物比较有营养,所以经常回来城市里收粪便拿去种田。”
“但现在应天府的人太多了。”他掀了下眼皮,看向了默不作声淡定喝茶的老父亲:“如今的应天府人口已经是建国之时的四倍,流动人口更是不计其数,收夜香的人根本忙不过来,加上‘货物’多,价格也卖不上去,所以更多的人倾向于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尤其应天府湖河众多,后院门一开……咳。
但是河水的清洁和消化能力也是有限的,到洪武十年左右,应天府的“享受”到了自由过了火之后的结果,据说那一年吹往皇宫的风,都带着臭味。
于是洪武帝严格规定整治城市卫生,设立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街道、河流、下水道的疏浚,同时,也成立了专业的收夜香团队,游走于大街小巷之间,如此一番整顿后大明的应天府街道上才恢复了清洁,秦淮河的河水才又碧波荡漾了起来。
但如今又是六年过去,城市人口进一步激增,原先的粪便堆叠处从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六个,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应天府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作为一国首都而言,这座城市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所以为了减轻城市的压力,避免可能出现的更糟糕情况,移民迫在眉睫。
恰巧这时候还驻扎在云南的沐英写来书信,请求朱元璋调拨人口填充云南,一拍即合之下洪武帝便动了手。
应天府的人口一方面较为富余,多数也有致富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由他们去给云南的民众打样自是极好的。
至于这些被抽调的人愿不愿意离开,他们当然是不愿意的!
为了不让这次迁移活动引起民愤民怒,洪武帝给这些百姓们开出的条件很也不错,只要愿意去云南的,不管原来是什么户籍,全都改成民籍,免税三年,发放铁质农具,每户一头驴,一伍一头牛,如果愿意带着孩子上路的,以后孩子们的束脩由政府支付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人口迁移对于那些在应天府没有自己的产业的人家来说,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一些大家族的庶子,或者是平日里没有存在感的次子之类,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离开家族的机会。
尤其是在洪武帝明言凡迁移者都能从家里的宗族中独立出去之后,响应者一下子变多了许多。
“这又是为什么?”看不懂事态变化的朱允炆都有些小暴躁了,“他们为什么要从宗族中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