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79节(1 / 4)
那就是大明。
大明给予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血亏。
洪武帝一脸深沉地将自己的惨痛经验传授给了大孙子,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如果不是老子要面子,实在没办法拒绝,否则早就切断这些人的朝贡了。
对外贸易事实上是木白的盲区,但木白再怎么不通经济也知道对外贸易这东西有多赚钱,宋朝就是靠着发达的远洋商业支撑起了自己庞大的军费开支,将灭国时间往后推了近两百年。
好好的赚钱生意到了一百年后的大明手上怎么就变成亏本买卖了?是他们大明的商品因为元朝的干扰质量下降卖不出去?还是在外头有了竞争对手?
木白摸摸下巴,表示自己要先去调查一番,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既然他有这想法,朱元璋自不会阻止,于是,户部和鸿胪寺对小皇孙大开绿灯,任由行走于外庭。
等走完一圈后,木白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大明,怎么可以,这么浪费资源?!!
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在这个亚洲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大明靠着漫长的海岸线、沟通海陆的环境以及丰沛的出产,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各个方面都能说是中心的那种。
而自宋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宋国”就成为了所有海外商人的梦想之地。
宋朝时期商贸高度发达,大宋的官员规定每艘船在靠岸后都必须缴纳十分之一的货物作为赋税,再加上官方专营制度,可以说大宋朝廷在海贸上赚得盆满钵满。
正因为其巨大的盈利,宋人对于海商态度极其友好,非但会时不时派遣船只在海上巡游搭救遇难的商船,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外国商人利益的制度。
譬如如果出现商船遭遇海难,而船主又不幸离世的情况,大宋官方非但会派人保护船只、安置人员以及船上货物,还会在船主的家人前来认领时候出面帮忙完成交接,这就让商船很有安全感。
正因为大宋官方热情的态度、周全的招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充足的利润,终其一朝,海贸繁盛不衰,大宋的海贸制度甚至还惠及了后来的元朝。
元朝基本照搬了宋朝的海贸制度,也在海贸上获得了不少利益,尤其是在近洋运输上。
在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前,元大都的粮食全靠海运,不单单有本国商人和官方机构参与到这部分运输中,大量的外国商人也会争先恐后地将粮食运到大都以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
而这一切到了明朝却戛然而止了。
元末明初之时,因为元朝死死抠住了大都的生命线,明帝国接手海贸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晚。
加上当时有不少和元朝廷紧密联系的天朝商人一直在福建背着洪武帝往北面送粮,而且元朝的重要贸易港口此前是握在朱元璋的几个死对头手上,虽然他们已被洪武帝挑下马,但是余威仍在,为了防止地方势力通元,朱元璋直接废除了那几个港口。
明帝国建立之初,特殊情况众多,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很少有像明朝这样几乎全是靠着武将将天下打下来的朝代,也很少见到建国时人才已经凋敝到十个官员八个不认字的时代。
加上洪武帝认定自己是光明正大地从元政府手中夺得正统地位,因此,他格外看重那些曾经臣服于前元的藩属国,在早期给予了大量的优惠,譬如大明特有的朝贡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木白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哪个朝代是会给前来朝贡的藩属国大笔赏赐的,其赏赐的丰厚程度远远超过了货物本身。
而且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对方从踏进国境线那一刻起就由大明承担餐饮路费的情况下,就差再给人把回去路费一并报销了。
这是朝贡吗?这明明是国家花钱求人来走一趟啊!
对上小皇孙震惊的眼神,户部的官员低头敛目不敢多言,但无论是从他们准备的材料也好,还是此前的讲述也好,其实都说明了他们的态度。
这些人未必希望大明开海贸,但他们都希望大明能够停下这种花钱找罪受的外交活动。
虽然小皇孙年纪还小,虽然众人都清楚在这件事上小皇孙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位大明未来的第二继承人身上种下一颗搞外交都是浪费钱的小种子。
这不是大明的官员傲慢,而是对于偌大一个明朝来说,那些朝贡的外交使者带来的商品真的不太够看。
尤其是距离大明最近的两个国家,高丽还算好一点,人参和皮毛还算有点用,对海的日本送的那是什么玩意,说难听点在大明找块地往下挖挖都能比那些玩意好。 ↑返回顶部↑
大明给予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血亏。
洪武帝一脸深沉地将自己的惨痛经验传授给了大孙子,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如果不是老子要面子,实在没办法拒绝,否则早就切断这些人的朝贡了。
对外贸易事实上是木白的盲区,但木白再怎么不通经济也知道对外贸易这东西有多赚钱,宋朝就是靠着发达的远洋商业支撑起了自己庞大的军费开支,将灭国时间往后推了近两百年。
好好的赚钱生意到了一百年后的大明手上怎么就变成亏本买卖了?是他们大明的商品因为元朝的干扰质量下降卖不出去?还是在外头有了竞争对手?
木白摸摸下巴,表示自己要先去调查一番,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既然他有这想法,朱元璋自不会阻止,于是,户部和鸿胪寺对小皇孙大开绿灯,任由行走于外庭。
等走完一圈后,木白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大明,怎么可以,这么浪费资源?!!
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在这个亚洲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大明靠着漫长的海岸线、沟通海陆的环境以及丰沛的出产,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各个方面都能说是中心的那种。
而自宋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宋国”就成为了所有海外商人的梦想之地。
宋朝时期商贸高度发达,大宋的官员规定每艘船在靠岸后都必须缴纳十分之一的货物作为赋税,再加上官方专营制度,可以说大宋朝廷在海贸上赚得盆满钵满。
正因为其巨大的盈利,宋人对于海商态度极其友好,非但会时不时派遣船只在海上巡游搭救遇难的商船,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外国商人利益的制度。
譬如如果出现商船遭遇海难,而船主又不幸离世的情况,大宋官方非但会派人保护船只、安置人员以及船上货物,还会在船主的家人前来认领时候出面帮忙完成交接,这就让商船很有安全感。
正因为大宋官方热情的态度、周全的招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充足的利润,终其一朝,海贸繁盛不衰,大宋的海贸制度甚至还惠及了后来的元朝。
元朝基本照搬了宋朝的海贸制度,也在海贸上获得了不少利益,尤其是在近洋运输上。
在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前,元大都的粮食全靠海运,不单单有本国商人和官方机构参与到这部分运输中,大量的外国商人也会争先恐后地将粮食运到大都以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
而这一切到了明朝却戛然而止了。
元末明初之时,因为元朝死死抠住了大都的生命线,明帝国接手海贸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晚。
加上当时有不少和元朝廷紧密联系的天朝商人一直在福建背着洪武帝往北面送粮,而且元朝的重要贸易港口此前是握在朱元璋的几个死对头手上,虽然他们已被洪武帝挑下马,但是余威仍在,为了防止地方势力通元,朱元璋直接废除了那几个港口。
明帝国建立之初,特殊情况众多,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很少有像明朝这样几乎全是靠着武将将天下打下来的朝代,也很少见到建国时人才已经凋敝到十个官员八个不认字的时代。
加上洪武帝认定自己是光明正大地从元政府手中夺得正统地位,因此,他格外看重那些曾经臣服于前元的藩属国,在早期给予了大量的优惠,譬如大明特有的朝贡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木白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哪个朝代是会给前来朝贡的藩属国大笔赏赐的,其赏赐的丰厚程度远远超过了货物本身。
而且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对方从踏进国境线那一刻起就由大明承担餐饮路费的情况下,就差再给人把回去路费一并报销了。
这是朝贡吗?这明明是国家花钱求人来走一趟啊!
对上小皇孙震惊的眼神,户部的官员低头敛目不敢多言,但无论是从他们准备的材料也好,还是此前的讲述也好,其实都说明了他们的态度。
这些人未必希望大明开海贸,但他们都希望大明能够停下这种花钱找罪受的外交活动。
虽然小皇孙年纪还小,虽然众人都清楚在这件事上小皇孙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位大明未来的第二继承人身上种下一颗搞外交都是浪费钱的小种子。
这不是大明的官员傲慢,而是对于偌大一个明朝来说,那些朝贡的外交使者带来的商品真的不太够看。
尤其是距离大明最近的两个国家,高丽还算好一点,人参和皮毛还算有点用,对海的日本送的那是什么玩意,说难听点在大明找块地往下挖挖都能比那些玩意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