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悠到时所有的人都围在周师傅身边,十分的安静。梁悠凑过去,看到他手里拿着的工具和平时不大一样。
  张冲看到她回来了,小声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跟她解释说那是周师傅最近研究改进出来的新工具。
  针筒后面的推杆换成了气囊,变成了气囊注射器,可以把计量控制的更精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木制工具。张冲告诉她组里有个师弟家里是做木工的,从小也学了手艺,从年后就帮着周师傅研究这些。
  梁悠忍不住为周师傅的敬业和钻研精神而感叹,自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暗自下定决心,以后工作起来一定要更加的用心。
  周师傅做完了眼前的工作直起身,看到站在后面的梁悠冲她招了招手。
  梁悠凑了过去,周师傅开始跟她讲解这些工具应该怎么使用。
  梁悠拿起来试了试,又提出了几个意见。周师傅听得点头,招呼着学木工的小徒弟,进一步再改良一下。
  第54章
  晚饭后, 季所长把周师傅和梁悠叫到了会议室里, 提起村里最近常有人来问研究所还招不招人的事情。
  或许是之前闹灾的时候让附近村民意识到不能光把希望寄托在土地上,再加上看到之前来的几个做的都不错,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动了心思。
  这次是村长过来亲自找了季所长, 问他们最近有没有招人的打算。
  因为之前张定的事情,梁悠对这位村长没什么好感。
  “那人一定要咱们自己选,不能村子里定。”梁悠道。
  “那是肯定的。”季所长点点头。他们是招人干活, 不是为了替村子解决有人吃不饱的问题。他刚才听村长的意思,是村里带人过来,那就很有可能塞些懒汉进来,这是决不能允许的。“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别的想法没有?”
  梁悠看向周师傅,正好周师傅也看着她, 示意她先说。梁悠想了想, 开口道:“最重要的肯定是人品,然后识字读过书,如果有手艺就更好了。其实我想着, 等到人稍微多一点了, 咱们修复组是不是也应该分工更精细一些。”
  “你指的分工是?”季所长问她。
  “就是修复壁画、雕塑和文献, 是不是需要分开一下?”梁悠想的是以前人少,一人兼顾几样也正常。可是等到人多了,还是分组更加正规。而且现在高校还没有文物修复专业,招来的都是没有经验的,都有几个有美术或者木工基础的就很难得了。既然需要从头教起, 分开也能专攻一项少学一些,可以更快上手。
  季所长想了想,对周师傅道:“我觉得小梁这个想法没问题,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她说的对。”周师傅点点头,“等到再招人进来,选几个去美术组学学雕刻。要做修复工作,也要先心里有数是怎么雕出来的。”
  季所长点点头,将他们两人的提议都记在心里,准备过段时间和美术组的赵组长沟通一下。
  季所长说道:“我认识的那几位在市文化馆工作的老师傅,他们都是修复文献和瓷器的一把好手。等选好了人,可以直接送过去跟着学。”以前研究所也大多会把石窟里发现的文献送到文化馆请人帮忙,等到人手够了,还是研究所自己做更好。
  三人合计一下现在的人数,大概划定了招人的人数和条件。说实话,在村子里想要找村中毕业的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地方读书的人少,读过书的,都想着能够离开村子和这片沙漠,至少也要去市里找个工厂上班,而不是待在破旧的研究所里。
  “咱们可以把这次当做一个契机,在附近其他村子和市里一起招人试试。虽然留下的少,可是先广撒网也行啊。”季所长道。以前人手不足是来的人都也没人可以带新人,招多了也都浪费了。现在有了周师傅和梁悠,还分开培养,那多给文物修复组招些人也没关系。
  其实文物修复组还有一点尴尬的问题,就是实习生们的工资是没有拨款的。这次季所长也是下定了决心,就算自己掏腰包也要推进文物修复组的正规化。
  商量完了工作上的事情,季所长又问起了梁悠白天去烈士陵园的事情。周师傅也看了过来,对徒弟的事情也很关心。
  梁悠心里一暖,笑了笑,答道:“我爸爸以前的战友带来的,确实是我爸爸的遗物。是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照片,我妈妈的照片。还有一位王教导员,他从部队档案室里也带了一张我爸爸在部队时拍的照片。”
  梁悠指了指边防连的方向,“岳青松说照片应该就是在原来的连队里照的,没想到我爸爸以前就住在离我这么近的地方。”
  季所长和周师傅看着她略带悲伤的笑容,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梁悠倒是先调整过来了额,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问起季所长有没有没用的相框。
  “照片放在笔记本里我担心不好保存,所以想要个相框。”梁悠解释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