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隐情(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洵对此隐隐有所察觉,却不敢言明,憋得久了心中自然有许多不能轻易对旁人说的委屈,若是有两个红颜知己,愿听他诉说一二,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之事。
  故而阑珊阑意这几日在郑洵耳边旁敲侧击,稍稍费了点心思,便打听到了郑承外放的那三年,郑夫人的死因。
  郑承被外放之时,郑安郑洵被送往外祖家,也就是郑夫人的娘家暂居,随行的丫鬟只带了秦氏一人。
  此事郑洵也是从秦氏口中偶然得知的。
  寒门出身的仕子,除非有贵人举荐或是立了功勋,否则需外放三年,朝中人管这叫“磨砺”。磨一磨性子,也磨一磨本事,开国之初,若非钦点,就连世家子弟也有不少外放出去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便只有寒门子弟需恪守这条规矩,大周朝堂并非嫌贫爱富的地方,但这个规矩却是让许多寒门子弟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外放回来的仕子的确受到了历练,更知民情民意,做事通达干练,这朝中的老人有不少也是这么“磨”过来的,本是一件寻常事,却没想到就是这三年,闹出了一条人命。
  诚然在外放期间这受苦害病不在少数,却并不意味着谁都能熬过来。
  郑承外放江北的第二年,郑夫人害了一场风寒,本以为调养一段时日便会痊愈,况且还有一个丫头伺候着,故而那时忙于江北雪灾的郑承便没有多加留意。直到将积雪扫除,清出几条路后,终能开仓赈灾,一连忙活了数月,回家的机会屈指可数。
  当郑承终于得出一些空来,回到家中,郑夫人已病入膏肓。
  郑夫人自幼便带着顽疾,从前靠着楚京一家医馆的大夫开的药丸,得以延缓,这一病,竟将旧疾引了出来。
  她的药早就吃完了,却一句都没同他提过。
  若还在楚京,绝不至于变成这样。
  据说郑夫人是郑承亲眼看着烧成了灰,来年秋后,他带着一罐骨灰回了楚京,捐了香火,在法源寺的万灵殿中,为她立了一盏八宝莲烛。
  阑珊阑意将此事告知与她时,她也颇为意外。
  此次秦氏上山,该也是为了去万灵殿添一点香火吧。
  众人在院子里外忙活,张罗,却不见郑承何在,她四处看了看,才知郑承用过午饭后便在书房中闭门不出,她略一迟疑,端着一盏茶打算去书房一趟。
  郑承的书房离东院不远,她却是头一回来,细看之下才发现此处竟与沈虽白所住之处,只隔了一片荷塘,只是两道墙挡着,也瞧不见什么。
  门前空无一人,竟连个小厮都寻不到,房门却是紧闭的,透过布窗,依稀能看见里头有人在。
  她抚了抚脸上的人皮面具,定下心神,叩响了门。
  “老爷,夫人让奴婢前来给您换一杯新茶。”
  “进来吧。”屋中传来郑承的声音。
  她推开了门,端着茶走上前,低眉顺眼地奉上。
  这间屋子里并未点炉子,她却在进屋之时就闻到了一股烟火味儿,匆忙扫了一眼,一边的窗户推开了半扇,若是她再晚来一会儿,这股味道便会散尽了。
  借着奉茶的功夫,她不露声色地往郑承案台下看了一眼。
  一只瓷钵,笔洗大小,钵中隐约可见几片零碎的残屑,像是……没能完全烧尽的纸片边角。
  在郑承起疑之前,她默默收回视线。
  郑承并未留意到她的小动作,啜了口热茶:“这茶是谁泡的?”
  “回禀老爷,是夫人命奴婢泡的,夫人还说,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让奴婢来问问您何时入宫。”
  “什么时辰了?”
  “未时刚过一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