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2 / 4)
“原本议储的事会让幕后人有所动作。但是还没产生多大动静,已出了刘无意和杨晚玉这档子事。所以我断定,这件事打乱了他们的节奏,现如今有些事是要提前做了。比如,以不止于三家的偌大团体来扰乱视线,将以前那些线索消息全部掐断或否定。原以为是要浮出水面,其实不过是从头重来。”
“且陛下这边损失的,绝对不只是几名朝臣。魏尚书那些罪名现如今还未查清楚,但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十之三四已足以将他定罪。”
“如若陛下保魏家,则其余弹劾之人,最起码那三家,短时间内动不得,而且现如今对他们也已有疑心。俗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陛下若存了疑,这人用起来自然不自在,难免影响到办事效率,对于朝堂秩序不利,也于陛下名声不利。且那三家既然背后有人,自然有明哲保身的法子,在陛下动他们之前更为猖狂;陛下如要动他们……怕是得有一段时间了,足够他们去准备退身之法,不过这眼下我们并不需要想他们如何退身。”
“如若陛下弃魏家,那内阁中……便只剩父亲孤立无援了。魏家一倒,很显然接着便是江家。”
她略有些失望:“这招虽险,胜算却大。而至于幕后人,倒是也不过是猜测而已。既然是为了刘无意和杨晚玉之事……那两人定然是会有一个了解的。”
“我去诏狱看过杨晚玉了,探了口风,这几日怕是幕后人会从诏狱入手。只有刘无意……我也不知是救还是杀。”
沈迟扬眉一笑,流露出惊艳的神色,赞道:“果然不愧是江琢玉。”
他却再没说什么,转身去一旁翻找东西。江怀璧探头看着他,半晌后将一叠书卷递给她。
打开后发现并非是典籍之类的,而是一些资料信息,正是那三人的。
但是看过之后却没多大收获,因为册上只记载了三人简单的事迹,从名字籍贯以及科举等方面来进行描述。
沈迟将另一卷也打开,索性也不让她看了,只开口道:“谢简宿与蒲启庆乃同届进士,同入的翰林院,后得钱学士赏识,举荐后一步步才开始慢慢往上爬。蒋过比他们早一届,但性子拗,便有人将他拎到了都察院。这几个人过往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陛下若真要查,兴许查不出来什么,只能大致靠猜测。幕后人安插人安插得早,底子都干净。”
他看着手边的那些字,顿了顿,抬头问她:“你怀疑是庆王,是不是因为可疑的英国公府姓赵?”
江怀璧摇了摇头:“不全是吧,线索一直都很零碎,我大多都是猜测。不过……陛下倒是对代王多有疑心。”
沈迟笑笑:“那算起来陛下怀疑代王可比你有依据多了。”
江怀璧略有疑惑:“这怎么说?”
沈迟复又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分析:“我们从三年前说起。首先,当时北戎进犯时,不过几日便能大肆进军,且当时户部尚书冯悯卿胜负不定,几次三番被他耍。这时间点掐得很巧,与绛州水患以及百越那边都有些关联。而能随时掌控北境局势的,代王最合适不过。”
“其次,这几年大齐所发生的大事,旱魃洪涝等自然灾害也就不说了,单是叛乱,地方官牵扯到的各种案件里等等那些事情都莫名其妙地避开了代地。……再不济,还有前年发生在代王封地内的地动呢。陛下对此不至于深信不疑,但到底是放在心上的。天下地动,一般是帝王蚀德,陛下虽听了御史的谏言,但心底怕是不大舒服的。且是在代王封地内,自然要多想。”
江怀璧垂眸,这理由听上去有可取的地方,但大多也不过是臆测。
她刚要开口,却听得沈迟继续道:“知道有许多地方你定是存疑的。比如我们在晋州,尤其是崎岭山那里,那代王就不太能说通,但也难保不会有其他什么情况。也不过都是猜测罢了。”
江怀璧默了默,这些道理她都能想明白。如果景明帝置身事外,也不难想,只是如今宫中太后,周令仪,大皇子之事将他紧紧缠住,前朝又出了这件事,搅扰在一起,若要几件事同时解决,实在是太困难了。
她轻叹一声,左右这件事她是不打算牵扯进去的。想明白归想明白,怎么解决也不是她的事。
只是如今沈迟参与进去,她便不能坐视不管了。
“你引我说了这么多,改分析的也分析了,还是没告诉我你为何要参与进来。”
沈迟轻一哂:“方才这些你看得清楚,作为局外人,你可能告诉我,两派谁是谁非?”
江怀璧思索片刻,只觉得按她的解释起来大约有些麻烦,但还是开了口。
“只单纯论一面,如果按法义来说,错在魏尚书;如果按忠义来论,错在幕后人;如果以朝纲来辩,错在双方;如果以…”
沈迟听得有些不耐烦,干脆直接打断她:“别来那些花里胡哨的,你就说,以你江怀璧的角度讲,你如何断是非。”
“无论是不是构陷,我与父亲都站在魏家这边。”
沈迟眉色一松,笑意悠然:“那就是了,阿璧就是阿璧。你站的不是魏家那边,是同你父亲一起站在内阁一方了。”
“我今日请你来是要给你讲个故事,讲完故事之前,我要先告诉你……” ↑返回顶部↑
“且陛下这边损失的,绝对不只是几名朝臣。魏尚书那些罪名现如今还未查清楚,但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十之三四已足以将他定罪。”
“如若陛下保魏家,则其余弹劾之人,最起码那三家,短时间内动不得,而且现如今对他们也已有疑心。俗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陛下若存了疑,这人用起来自然不自在,难免影响到办事效率,对于朝堂秩序不利,也于陛下名声不利。且那三家既然背后有人,自然有明哲保身的法子,在陛下动他们之前更为猖狂;陛下如要动他们……怕是得有一段时间了,足够他们去准备退身之法,不过这眼下我们并不需要想他们如何退身。”
“如若陛下弃魏家,那内阁中……便只剩父亲孤立无援了。魏家一倒,很显然接着便是江家。”
她略有些失望:“这招虽险,胜算却大。而至于幕后人,倒是也不过是猜测而已。既然是为了刘无意和杨晚玉之事……那两人定然是会有一个了解的。”
“我去诏狱看过杨晚玉了,探了口风,这几日怕是幕后人会从诏狱入手。只有刘无意……我也不知是救还是杀。”
沈迟扬眉一笑,流露出惊艳的神色,赞道:“果然不愧是江琢玉。”
他却再没说什么,转身去一旁翻找东西。江怀璧探头看着他,半晌后将一叠书卷递给她。
打开后发现并非是典籍之类的,而是一些资料信息,正是那三人的。
但是看过之后却没多大收获,因为册上只记载了三人简单的事迹,从名字籍贯以及科举等方面来进行描述。
沈迟将另一卷也打开,索性也不让她看了,只开口道:“谢简宿与蒲启庆乃同届进士,同入的翰林院,后得钱学士赏识,举荐后一步步才开始慢慢往上爬。蒋过比他们早一届,但性子拗,便有人将他拎到了都察院。这几个人过往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陛下若真要查,兴许查不出来什么,只能大致靠猜测。幕后人安插人安插得早,底子都干净。”
他看着手边的那些字,顿了顿,抬头问她:“你怀疑是庆王,是不是因为可疑的英国公府姓赵?”
江怀璧摇了摇头:“不全是吧,线索一直都很零碎,我大多都是猜测。不过……陛下倒是对代王多有疑心。”
沈迟笑笑:“那算起来陛下怀疑代王可比你有依据多了。”
江怀璧略有疑惑:“这怎么说?”
沈迟复又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分析:“我们从三年前说起。首先,当时北戎进犯时,不过几日便能大肆进军,且当时户部尚书冯悯卿胜负不定,几次三番被他耍。这时间点掐得很巧,与绛州水患以及百越那边都有些关联。而能随时掌控北境局势的,代王最合适不过。”
“其次,这几年大齐所发生的大事,旱魃洪涝等自然灾害也就不说了,单是叛乱,地方官牵扯到的各种案件里等等那些事情都莫名其妙地避开了代地。……再不济,还有前年发生在代王封地内的地动呢。陛下对此不至于深信不疑,但到底是放在心上的。天下地动,一般是帝王蚀德,陛下虽听了御史的谏言,但心底怕是不大舒服的。且是在代王封地内,自然要多想。”
江怀璧垂眸,这理由听上去有可取的地方,但大多也不过是臆测。
她刚要开口,却听得沈迟继续道:“知道有许多地方你定是存疑的。比如我们在晋州,尤其是崎岭山那里,那代王就不太能说通,但也难保不会有其他什么情况。也不过都是猜测罢了。”
江怀璧默了默,这些道理她都能想明白。如果景明帝置身事外,也不难想,只是如今宫中太后,周令仪,大皇子之事将他紧紧缠住,前朝又出了这件事,搅扰在一起,若要几件事同时解决,实在是太困难了。
她轻叹一声,左右这件事她是不打算牵扯进去的。想明白归想明白,怎么解决也不是她的事。
只是如今沈迟参与进去,她便不能坐视不管了。
“你引我说了这么多,改分析的也分析了,还是没告诉我你为何要参与进来。”
沈迟轻一哂:“方才这些你看得清楚,作为局外人,你可能告诉我,两派谁是谁非?”
江怀璧思索片刻,只觉得按她的解释起来大约有些麻烦,但还是开了口。
“只单纯论一面,如果按法义来说,错在魏尚书;如果按忠义来论,错在幕后人;如果以朝纲来辩,错在双方;如果以…”
沈迟听得有些不耐烦,干脆直接打断她:“别来那些花里胡哨的,你就说,以你江怀璧的角度讲,你如何断是非。”
“无论是不是构陷,我与父亲都站在魏家这边。”
沈迟眉色一松,笑意悠然:“那就是了,阿璧就是阿璧。你站的不是魏家那边,是同你父亲一起站在内阁一方了。”
“我今日请你来是要给你讲个故事,讲完故事之前,我要先告诉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