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要英雄,不要圣人(2 / 3)
斩获敌军一枚首级就能成为一名第一级的公士。在这里获取第一级公士的门槛实际上是被降低的现状,要是在先秦军队可是需要斩杀敌军的甲士(军官)才能获得该爵位,汉军士卒却只要斩杀任何一名敌军就能获得此爵位。会降低门槛,那是刘彦极度需要一批新兴的利益既得者。
相对的,因为第一级的公士爵位获取条件被降低门槛,第二等级的上造爵位就被加高了门槛。
本来的先秦军队士卒在成为公士之后,他们只要参与的大小战事次数累积足够就能够得到爵位上的提升,成为一名二十等爵中第二级的上造。
在汉军这边,公士想要成为上造就需要斩杀一名敌军的军官作为基础,随后还有至少参与一次会战级别的大战、五次会战级别以下的小战。
能够称之为会战级别,那肯定是敌我双方动用的兵力在五万以上,超过十万人的战事则能够称为战役。
事实上,不是天下大乱的期间,双方合起来五万人以上的会战都不会太多,双方合起来十万以上的次数就显得更少。平时有个几十数百人的边境摩擦算正常,数千人的大摩擦都比较少见。
值得那些想要建功立业之人庆幸的是,他们活在乱世之秋,又是身在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这一边,尤其该值得万分幸运的是刘彦这里的功劳统计除非是失误,要不必然是有功必赏。
“几处局部战场的主官、长史、副将,他们的爵位必然会得到提升。”刘彦对谁有什么功劳其实是比较心里有素,他不可能知道所有人的晋升,对某一些人的晋升则是早就定下,可不能说出来。他不得不问:“封邑的安排做得如何?”
大战之后论功行赏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每一次甚至都要寻找一名或者多名的典型和榜样,但是找的人不能太多。
刘彦的意思是,今一次高级文武各一个,然后从底层寻找一些有特殊功勋者,发动宣传机器让万众知晓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服务。
所谓的封邑可不是封地,封邑是一种只拥有税务权的犒赏,类如隋唐的某个爵位有多少户的封邑就是这么回事。
经过非常久且严肃的思考,刘彦确认不会拿出土地来搞什么“封建”,至少是在统治范围达到极限之前不会。
每一个帝国都有自己最大的实际控制范围,超过某一个范围之后就会鞭长莫及。通常是看军队多少时间之内能够抵达哪里,一般是军队三个月内可以抵达的位置才显得理想,超过三个月哪怕是到了也显得黄花菜都凉了。
帝国最大的统治范围被称呼为“极壁”,西汉和东汉在面对帝国极壁时是采取设立都护府的策略,之后的隋唐也是这么处理,但是隋唐又创造了一种羁縻州的政策。
羁縻州的政策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无外乎就是某个地方名义上属于版图之内,但那里实际上是自治状态。一般情况下的羁縻州是中央任命当地的强人作为最高长官,封某个谁一个什么官职,但怎么治理其实中央管不到。
事实上羁縻州的政策很狡猾,可以来这么理解,将某个地方变成“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鞭长莫及的时候保留主权的权利,等待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好好来谈一下什么叫“自古以来”了。
所以说,“自古以来”这词太好了,再加上“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才会显得完整。一段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老子现在没实力先忍着,甭管你怎么去折腾某处,那地方至少名义上归属于老子”。唔……名义上!
占个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就像是棒子喜欢说全宇宙都是他们的,哪天棒子真的崛起,说不准宇宙还真的是他们的。
今次会出现多个中等爵,徐正必定是会晋升到第八级的公乘,纪昌晋升为第七级的公大夫,吕泰、桓温、桑虞晋升第六级的官大夫,吕议、谢安、蔡优、李坛、李匡、田朔、张石……等十二人晋升为第五级的大夫。
二十等爵,第一到第三为低等爵位,第四到第八是中等爵位,第九到第十四是高等爵位,第十五到第十九是显爵,关内侯都只能算是显爵,那么彻侯(西汉改为列侯)只能算是超品。
第四级不更的爵位,获得的人数量有接近两百人,他们皆是军队的中层军官。
第三级簪袅的爵位,获得者则是超过七百人,他们来自军队的中下层军官。
第二级上造的爵位,获此爵位的人数更多,达到了两千以上,他们是基层如队率、什长之类的基层军官和一些幸运能够杀掉对方军官的士卒。
纪昌已经在做相关的犒赏计算,按照第一级的公士爵位就能获得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那么就是至少两万多顷地、两万多处宅子和两万多的官署奴隶。第二级到第八级的爵位待遇则是随着每一级往上增加,再来是每一级的爵位价值也体现在社会地位之上。
比如到了第三级不更的爵位之后就可以免除掉一些徭役,那也是为什么刘彦左思右想不能废除徭役的原因,毕竟搞了二十等爵的制度再废除徭役成了什么事。
再比如到了第五级大夫的爵位,此爵位的人可以参与某个郡的政事参议,毕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在当时相当于国家某部长,一些小诸侯国的大夫甚至就是该国的民政或军事总管,因此大夫这个爵位具有很明显的政治意义。
其余不再一一表述,只需要二十等爵的每一级都有其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国家俨然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也将成为国家的基石,并且而二十等爵是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哪怕是奴隶也能够建立功劳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有就是,国家也有了一套在法律之外的次序守则。
刘彦会亲自主持一些人的晋爵仪式,主要是寻找一些能够作为典范和榜样的人来举行,并非为今次获得最高爵位的那批高层。他这样做当然还是为了宣传需要,合格的领导者总是需要抓住一个能够为国家的民心士气起到作用的事情,用一次次的树立榜样培养属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想寻找特殊的榜样对于统治者来说不会困难,真的是有自然是极好的事情,要是没有也能创造出那么一个。
真实情况是,一般国家的宣传都带有一定的虚假和美化性质,不过别在意细节,只要能够起到美好一面的鼓励作用,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返回顶部↑
相对的,因为第一级的公士爵位获取条件被降低门槛,第二等级的上造爵位就被加高了门槛。
本来的先秦军队士卒在成为公士之后,他们只要参与的大小战事次数累积足够就能够得到爵位上的提升,成为一名二十等爵中第二级的上造。
在汉军这边,公士想要成为上造就需要斩杀一名敌军的军官作为基础,随后还有至少参与一次会战级别的大战、五次会战级别以下的小战。
能够称之为会战级别,那肯定是敌我双方动用的兵力在五万以上,超过十万人的战事则能够称为战役。
事实上,不是天下大乱的期间,双方合起来五万人以上的会战都不会太多,双方合起来十万以上的次数就显得更少。平时有个几十数百人的边境摩擦算正常,数千人的大摩擦都比较少见。
值得那些想要建功立业之人庆幸的是,他们活在乱世之秋,又是身在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这一边,尤其该值得万分幸运的是刘彦这里的功劳统计除非是失误,要不必然是有功必赏。
“几处局部战场的主官、长史、副将,他们的爵位必然会得到提升。”刘彦对谁有什么功劳其实是比较心里有素,他不可能知道所有人的晋升,对某一些人的晋升则是早就定下,可不能说出来。他不得不问:“封邑的安排做得如何?”
大战之后论功行赏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每一次甚至都要寻找一名或者多名的典型和榜样,但是找的人不能太多。
刘彦的意思是,今一次高级文武各一个,然后从底层寻找一些有特殊功勋者,发动宣传机器让万众知晓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服务。
所谓的封邑可不是封地,封邑是一种只拥有税务权的犒赏,类如隋唐的某个爵位有多少户的封邑就是这么回事。
经过非常久且严肃的思考,刘彦确认不会拿出土地来搞什么“封建”,至少是在统治范围达到极限之前不会。
每一个帝国都有自己最大的实际控制范围,超过某一个范围之后就会鞭长莫及。通常是看军队多少时间之内能够抵达哪里,一般是军队三个月内可以抵达的位置才显得理想,超过三个月哪怕是到了也显得黄花菜都凉了。
帝国最大的统治范围被称呼为“极壁”,西汉和东汉在面对帝国极壁时是采取设立都护府的策略,之后的隋唐也是这么处理,但是隋唐又创造了一种羁縻州的政策。
羁縻州的政策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无外乎就是某个地方名义上属于版图之内,但那里实际上是自治状态。一般情况下的羁縻州是中央任命当地的强人作为最高长官,封某个谁一个什么官职,但怎么治理其实中央管不到。
事实上羁縻州的政策很狡猾,可以来这么理解,将某个地方变成“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鞭长莫及的时候保留主权的权利,等待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好好来谈一下什么叫“自古以来”了。
所以说,“自古以来”这词太好了,再加上“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才会显得完整。一段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老子现在没实力先忍着,甭管你怎么去折腾某处,那地方至少名义上归属于老子”。唔……名义上!
占个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就像是棒子喜欢说全宇宙都是他们的,哪天棒子真的崛起,说不准宇宙还真的是他们的。
今次会出现多个中等爵,徐正必定是会晋升到第八级的公乘,纪昌晋升为第七级的公大夫,吕泰、桓温、桑虞晋升第六级的官大夫,吕议、谢安、蔡优、李坛、李匡、田朔、张石……等十二人晋升为第五级的大夫。
二十等爵,第一到第三为低等爵位,第四到第八是中等爵位,第九到第十四是高等爵位,第十五到第十九是显爵,关内侯都只能算是显爵,那么彻侯(西汉改为列侯)只能算是超品。
第四级不更的爵位,获得的人数量有接近两百人,他们皆是军队的中层军官。
第三级簪袅的爵位,获得者则是超过七百人,他们来自军队的中下层军官。
第二级上造的爵位,获此爵位的人数更多,达到了两千以上,他们是基层如队率、什长之类的基层军官和一些幸运能够杀掉对方军官的士卒。
纪昌已经在做相关的犒赏计算,按照第一级的公士爵位就能获得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那么就是至少两万多顷地、两万多处宅子和两万多的官署奴隶。第二级到第八级的爵位待遇则是随着每一级往上增加,再来是每一级的爵位价值也体现在社会地位之上。
比如到了第三级不更的爵位之后就可以免除掉一些徭役,那也是为什么刘彦左思右想不能废除徭役的原因,毕竟搞了二十等爵的制度再废除徭役成了什么事。
再比如到了第五级大夫的爵位,此爵位的人可以参与某个郡的政事参议,毕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在当时相当于国家某部长,一些小诸侯国的大夫甚至就是该国的民政或军事总管,因此大夫这个爵位具有很明显的政治意义。
其余不再一一表述,只需要二十等爵的每一级都有其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国家俨然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也将成为国家的基石,并且而二十等爵是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哪怕是奴隶也能够建立功劳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有就是,国家也有了一套在法律之外的次序守则。
刘彦会亲自主持一些人的晋爵仪式,主要是寻找一些能够作为典范和榜样的人来举行,并非为今次获得最高爵位的那批高层。他这样做当然还是为了宣传需要,合格的领导者总是需要抓住一个能够为国家的民心士气起到作用的事情,用一次次的树立榜样培养属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想寻找特殊的榜样对于统治者来说不会困难,真的是有自然是极好的事情,要是没有也能创造出那么一个。
真实情况是,一般国家的宣传都带有一定的虚假和美化性质,不过别在意细节,只要能够起到美好一面的鼓励作用,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