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预设战场(2 / 3)
当然了,目前并没有鬼门开的说法,也就是说中元节还没有成为一种节日,那需要到北魏才会出现。北魏是一个统治者极度信佛的社会环境,佛教搞了一个盂兰盆节,自此才有鬼门开的说法。
没有遭遇任何阻击的羌族大军头批过河的是一万左右的骑兵和四万左右的步军,他们抵达黄河南岸之后是小心翼翼地开始在沿岸构筑营寨,摆出了足够的谨慎。
另外一边,时刻关注羌族大军的汉军指挥中枢,也就是东平陵的刘彦行辕,他们对羌族大军终于渡河的态度略略诡异,不是担忧而是欣喜。
“黄河到济水最宽的地形也不超过百里,最狭隘的地形仅有二十里不到。”纪昌用着振奋的语气说:“这一片地形会成为我们与羌族大军的决战之地!”
是的,黄河与济水就是近邻,它们没有相连,就只是隔着相望,其中济水也是连接着渤海,更是直接连接着大泽。
王朴带着部队是靠近济水没有错,但他们不管是驻扎还是大兴土木只是一个用来迷惑人的作用,汉军真正在大兴工程的地点是在大泽边上的泒子河,那里建造起了密密麻麻的船坞,那是刘彦安排用来“暴兵”之用,大批的舰船已经加入到生产序列,算算时间也是近期就会吞吐而出。
泒子河的“泒”其实应该是一个“糹”加上一个“瓜”读“gu”,它的长度很长,西边直连濮阳,从濮阳边上的黄河往下拐,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的东边是从临邑重新进入黄河,总长度绝对超过五百里。
说白了,不是刘彦没有准备舰队进入黄河,但不是如姚弋仲等人所想从大海调入黄河的河道,谁让刘彦手里有逆天手段,是不是?
黄河与济水中间那一块狭长的地形真的非常适合作为交战地点,那个是对于想要堵住羌族大军后路的汉军而言。恰恰是因为这样,汉军何必去阻止羌族大军渡河?他们巴不得姚弋仲尽快将所有军队渡过黄河,进入预设的狭长交战地。
“姚弋仲没有搞明白我们想干什么,他持足够的谨慎态度,只是让五万步骑先期进入。”纪昌实际上比较佩服姚弋仲的谨慎,换作他人能渡河该是急迫且恨不得一次性将所有部队投入。他问:“我们是不是派出部队与之交战?”
什么都不做只会让姚弋仲更加迟疑,甚至可能要姚弋仲顿足不前,要是羌族大军退缩回去,对于汉军的北线战事可会造成灾难。
刘彦就问了:“派出多少部队合适?”
这是一个大难题,太多汉军可抽调不过来,太少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他们又不能真的将渡河的羌族大军给赶回南岸。
“是这样……”纪昌斟酌了一小会,问道:“命令徐正和桓温主动出击?”
刘彦点头认可。
徐正是汉军在豫州方向的主将,他面对的是石碣赵国在豫州的抵抗军,那支豫州的防御部队数量很客观,达到了二十万以上,至于都是些什么人,只能说除了四五万的郡县兵,其余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桓温面对的当然就是孙伏都的本部和姚弋仲分出去的那支羌族军,双方小规模的战斗没有停止过,总得来说是处于僵持。
刘彦终究还是要从其余的地方进行调兵,毕竟姚弋仲手里的兵力真的十分庞大。什么时候调动,从什么位置进行调兵,那就存在很多讲究的地方。
到后面,他们商定的是出动济南郡这边的骑兵前去袭扰已经渡过黄河的羌族大军,出动的骑兵数量只有三千。
汉军三千骑兵的数量真的不多,他们的出动却是让姚弋仲略略松了口气。
姚弋仲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搞明白刘彦……或者说汉部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并不怪姚弋仲,是胡人历来对山川地盘存在忽略,哪怕是重视也仅是局部战场。
那是文化底蕴注定了的事情,胡人可不像华夏文明,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是无法承载历史,有的是编成歌谣代代传唱,能够传承下去的东西可想而知该匮乏成什么样子。
羌族吸收了不少华夏文明的指挥,可他们才崛起多久?文化的承载并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够吸收完毕,那需要的数代人足够的重视。
三千前去袭扰黄河岸边营盘的汉军骑兵动作十分频繁,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是逼近羌族大军的营寨,迫使姚弋仲出动骑兵前往对阵。
一样都是轻骑兵,再加上谁都足够谨慎。轻骑兵之间的交战一旦互相谨慎起来,那就是一场你追我赶中的耗时战。
作战动静让姚弋仲这一路的将校对先前的猜测更加肯定,那就是刘彦手头的兵力严重不足。
后面,东平郡和豫州方向的军情先后传递到姚弋仲手里。
“两路的汉军都发动了进攻。”呼延盛看上去颇为兴奋:“刘彦这是急切想要调兵北上?”
战争从来都是存在迷雾,既是不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又不知晓对方的兵力调动。对于姚弋仲这一路大军来讲,他们没有摸清楚刘彦的意图是真的,对汉军的调动虽说不是了如指掌,可汉军大规模的调动还是能够获悉的状态。
“刘彦究竟是想干什么?”姚弋仲的困惑没有减低多少,反而是越加浓厚:“要是他们急切,不该是极力阻止我们渡河吗?” ↑返回顶部↑
没有遭遇任何阻击的羌族大军头批过河的是一万左右的骑兵和四万左右的步军,他们抵达黄河南岸之后是小心翼翼地开始在沿岸构筑营寨,摆出了足够的谨慎。
另外一边,时刻关注羌族大军的汉军指挥中枢,也就是东平陵的刘彦行辕,他们对羌族大军终于渡河的态度略略诡异,不是担忧而是欣喜。
“黄河到济水最宽的地形也不超过百里,最狭隘的地形仅有二十里不到。”纪昌用着振奋的语气说:“这一片地形会成为我们与羌族大军的决战之地!”
是的,黄河与济水就是近邻,它们没有相连,就只是隔着相望,其中济水也是连接着渤海,更是直接连接着大泽。
王朴带着部队是靠近济水没有错,但他们不管是驻扎还是大兴土木只是一个用来迷惑人的作用,汉军真正在大兴工程的地点是在大泽边上的泒子河,那里建造起了密密麻麻的船坞,那是刘彦安排用来“暴兵”之用,大批的舰船已经加入到生产序列,算算时间也是近期就会吞吐而出。
泒子河的“泒”其实应该是一个“糹”加上一个“瓜”读“gu”,它的长度很长,西边直连濮阳,从濮阳边上的黄河往下拐,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的东边是从临邑重新进入黄河,总长度绝对超过五百里。
说白了,不是刘彦没有准备舰队进入黄河,但不是如姚弋仲等人所想从大海调入黄河的河道,谁让刘彦手里有逆天手段,是不是?
黄河与济水中间那一块狭长的地形真的非常适合作为交战地点,那个是对于想要堵住羌族大军后路的汉军而言。恰恰是因为这样,汉军何必去阻止羌族大军渡河?他们巴不得姚弋仲尽快将所有军队渡过黄河,进入预设的狭长交战地。
“姚弋仲没有搞明白我们想干什么,他持足够的谨慎态度,只是让五万步骑先期进入。”纪昌实际上比较佩服姚弋仲的谨慎,换作他人能渡河该是急迫且恨不得一次性将所有部队投入。他问:“我们是不是派出部队与之交战?”
什么都不做只会让姚弋仲更加迟疑,甚至可能要姚弋仲顿足不前,要是羌族大军退缩回去,对于汉军的北线战事可会造成灾难。
刘彦就问了:“派出多少部队合适?”
这是一个大难题,太多汉军可抽调不过来,太少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他们又不能真的将渡河的羌族大军给赶回南岸。
“是这样……”纪昌斟酌了一小会,问道:“命令徐正和桓温主动出击?”
刘彦点头认可。
徐正是汉军在豫州方向的主将,他面对的是石碣赵国在豫州的抵抗军,那支豫州的防御部队数量很客观,达到了二十万以上,至于都是些什么人,只能说除了四五万的郡县兵,其余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桓温面对的当然就是孙伏都的本部和姚弋仲分出去的那支羌族军,双方小规模的战斗没有停止过,总得来说是处于僵持。
刘彦终究还是要从其余的地方进行调兵,毕竟姚弋仲手里的兵力真的十分庞大。什么时候调动,从什么位置进行调兵,那就存在很多讲究的地方。
到后面,他们商定的是出动济南郡这边的骑兵前去袭扰已经渡过黄河的羌族大军,出动的骑兵数量只有三千。
汉军三千骑兵的数量真的不多,他们的出动却是让姚弋仲略略松了口气。
姚弋仲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搞明白刘彦……或者说汉部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并不怪姚弋仲,是胡人历来对山川地盘存在忽略,哪怕是重视也仅是局部战场。
那是文化底蕴注定了的事情,胡人可不像华夏文明,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是无法承载历史,有的是编成歌谣代代传唱,能够传承下去的东西可想而知该匮乏成什么样子。
羌族吸收了不少华夏文明的指挥,可他们才崛起多久?文化的承载并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够吸收完毕,那需要的数代人足够的重视。
三千前去袭扰黄河岸边营盘的汉军骑兵动作十分频繁,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是逼近羌族大军的营寨,迫使姚弋仲出动骑兵前往对阵。
一样都是轻骑兵,再加上谁都足够谨慎。轻骑兵之间的交战一旦互相谨慎起来,那就是一场你追我赶中的耗时战。
作战动静让姚弋仲这一路的将校对先前的猜测更加肯定,那就是刘彦手头的兵力严重不足。
后面,东平郡和豫州方向的军情先后传递到姚弋仲手里。
“两路的汉军都发动了进攻。”呼延盛看上去颇为兴奋:“刘彦这是急切想要调兵北上?”
战争从来都是存在迷雾,既是不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又不知晓对方的兵力调动。对于姚弋仲这一路大军来讲,他们没有摸清楚刘彦的意图是真的,对汉军的调动虽说不是了如指掌,可汉军大规模的调动还是能够获悉的状态。
“刘彦究竟是想干什么?”姚弋仲的困惑没有减低多少,反而是越加浓厚:“要是他们急切,不该是极力阻止我们渡河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