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2 / 4)
长安城里大约再没第二个像他这样的勋贵子弟了。
眼下外头还有风雪,他要离开玉女殿,再回昭阳门,还需再挨一会儿冻。
裴济立在床边没说话,眼神幽暗地望着她半撑起身,从床头木匣中取出自己常用的手药,以食指挖出些许,亲自替他将手背、掌心、指节一点一点抹匀。
他情不自禁俯下身,已变得光滑的双手将她重新按回被褥间,热烈亲吻。
寂静的空气里,燃烧的灯烛发出轻微的毕剥声,带着昏黄的光线闪烁不已。
良久,他将她放开,没再说话,只细细端详她片刻,便转身熄灯,越窗离开。
……
翌日便入腊月,新岁将至。
从大明宫移居至温泉宫已两月有余,眼看年关前后,各种朝会、典礼就要接踵而至,李景烨终于下令,十日后迁回大明宫。
左右羽林卫、金吾卫、内侍省,乃至六局二十四司的人登时又忙碌起来,接连多日,温泉宫中皆能见宫人内侍们冒着严寒风雪来来往往,清点一应财物。
然而到了腊月初八这日,朝中忽然收到幽州传来的消息——蓄势已久的阿史那多毕终于引八万骑兵气势汹汹地进犯大魏边境!
尽管上至天子,下至朝臣,都早料此战早晚要来,骤然闻讯时,仍惊骇不已。
先前争论多时的边境军政大权是否由节度使一人掌握的问题还悬而未决,安义康虽手握卢龙兵权,可粮财大权却还在地方官手中,如此危机时刻,实在令人担忧。
李景烨忧心忡忡,余下一日索性也不等,初九那日,便带着众人回大明宫去了。
一路上,他忙于与朝臣们议事,连问候太后的功夫也没有,嫔妃们自然一个也没召见。
如此,正中丽质下怀。
她带着春月一同窝在宽敞的马车中,抱着暖烘烘的手炉取暖,一面望着春月给她绣新香囊,一面在心中盘算着将起的战事。
若她没记错,裴济就是因为这一战立功,才接了他父亲裴琰的河东节度使之位,成为遥领节度使的朝臣中最年轻的一个。
第49章 变故
隆冬时节, 饶是前一日,羽林卫和金吾卫的人已提前清道,一路上仍有不少才落未消的积雪。
队伍有心加快速度, 奈何道路湿滑,举步维艰, 原本一个时辰的路, 走走停停花了近三个时辰。
回到大明宫时, 已过了晌午。
为了幽州战事,李景烨几乎一点也未停歇,在车中草草用过饭食后, 便即去了延英殿, 将与此事有关隘的朝臣们通通召集而来,一同商议。
坐在最近御座的照例是萧龄甫、杜衡与裴琰三人,裴济与其他几位兵部官员站得稍远一些。
李景烨先前已将他欲令裴济领河东军前往支援的打算道出。
裴家父子身在其中, 不能推拒,自也未曾表态;杜衡等一干人则毫不掩饰反对的意思, 几乎就要与皇帝当庭而辩。
远调河东军, 很可能浪费军粮人力,甚至可能因异地调动而延误最佳战机, 令幽州百姓受苦。
说到底,都是皇帝忌惮边将, 更忌惮远在边地的睿王,不敢将权柄放出。
唯有萧龄甫一人站在李景烨一边, 不待他开口, 已振振有词地驳斥众人。
殿中气氛一时僵持不下,人人面色都不甚愉悦。 ↑返回顶部↑
眼下外头还有风雪,他要离开玉女殿,再回昭阳门,还需再挨一会儿冻。
裴济立在床边没说话,眼神幽暗地望着她半撑起身,从床头木匣中取出自己常用的手药,以食指挖出些许,亲自替他将手背、掌心、指节一点一点抹匀。
他情不自禁俯下身,已变得光滑的双手将她重新按回被褥间,热烈亲吻。
寂静的空气里,燃烧的灯烛发出轻微的毕剥声,带着昏黄的光线闪烁不已。
良久,他将她放开,没再说话,只细细端详她片刻,便转身熄灯,越窗离开。
……
翌日便入腊月,新岁将至。
从大明宫移居至温泉宫已两月有余,眼看年关前后,各种朝会、典礼就要接踵而至,李景烨终于下令,十日后迁回大明宫。
左右羽林卫、金吾卫、内侍省,乃至六局二十四司的人登时又忙碌起来,接连多日,温泉宫中皆能见宫人内侍们冒着严寒风雪来来往往,清点一应财物。
然而到了腊月初八这日,朝中忽然收到幽州传来的消息——蓄势已久的阿史那多毕终于引八万骑兵气势汹汹地进犯大魏边境!
尽管上至天子,下至朝臣,都早料此战早晚要来,骤然闻讯时,仍惊骇不已。
先前争论多时的边境军政大权是否由节度使一人掌握的问题还悬而未决,安义康虽手握卢龙兵权,可粮财大权却还在地方官手中,如此危机时刻,实在令人担忧。
李景烨忧心忡忡,余下一日索性也不等,初九那日,便带着众人回大明宫去了。
一路上,他忙于与朝臣们议事,连问候太后的功夫也没有,嫔妃们自然一个也没召见。
如此,正中丽质下怀。
她带着春月一同窝在宽敞的马车中,抱着暖烘烘的手炉取暖,一面望着春月给她绣新香囊,一面在心中盘算着将起的战事。
若她没记错,裴济就是因为这一战立功,才接了他父亲裴琰的河东节度使之位,成为遥领节度使的朝臣中最年轻的一个。
第49章 变故
隆冬时节, 饶是前一日,羽林卫和金吾卫的人已提前清道,一路上仍有不少才落未消的积雪。
队伍有心加快速度, 奈何道路湿滑,举步维艰, 原本一个时辰的路, 走走停停花了近三个时辰。
回到大明宫时, 已过了晌午。
为了幽州战事,李景烨几乎一点也未停歇,在车中草草用过饭食后, 便即去了延英殿, 将与此事有关隘的朝臣们通通召集而来,一同商议。
坐在最近御座的照例是萧龄甫、杜衡与裴琰三人,裴济与其他几位兵部官员站得稍远一些。
李景烨先前已将他欲令裴济领河东军前往支援的打算道出。
裴家父子身在其中, 不能推拒,自也未曾表态;杜衡等一干人则毫不掩饰反对的意思, 几乎就要与皇帝当庭而辩。
远调河东军, 很可能浪费军粮人力,甚至可能因异地调动而延误最佳战机, 令幽州百姓受苦。
说到底,都是皇帝忌惮边将, 更忌惮远在边地的睿王,不敢将权柄放出。
唯有萧龄甫一人站在李景烨一边, 不待他开口, 已振振有词地驳斥众人。
殿中气氛一时僵持不下,人人面色都不甚愉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