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开拓队(1 / 1)
开拓队的战斗人员一共有两百多人,其中五十名弓箭手半精灵和人类各半,十名卓尔精灵斥候,十名半精灵游侠,十名矮人防御者,三十人野蛮人武士,三十人半人马游骑兵,剩下的全都是神枪禁卫。
苏伦还安排了一些翼人施法者跟随,再加上运输人员和建筑工人,整支队伍已经达到了接近千人,也幸好镇北城中马匹不缺,可以携带大量物资,要不然这一千人的开拓队数量会更大。
这支开拓队的任务是要在东方海岸上建立一座据点,同时还要将周围的荒原怪物们肃清,而且他们不仅仅只是建立一座据点,还需要打通整个红沙河沿岸的道路。
毕竟水运交通比陆路运输实在是强太多了,就算是前世二十一世纪,海运依旧是最便宜的大宗货运方式,苏伦想要和东方大陆的国家进行交易,红沙河这条河道是必须畅通的。
从那些冒险者给的地图来看,镇北城距离红沙河出海口大约有一千五百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沿途肯定是需要设立一些据点和中转站的。荒原上到处都是怪物,没有一个安全的据点休息,这条商道会变得非常危险,同时这里还需要设立中转站,用来补充各种食物。
一千五百公里的距离至少要设置五个据点中转站,如果这条商道最终成功打通,沿途的这些据点中转站很快就会成为一座座新的城镇,最后成为这条商道上的城市。
不过想要完成这些,苏伦还需要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口,镇北城的人口太少了,整个北风公国人口也没有突破四十万,只能从佛罗伦萨王国进行移民,最后花费的金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这段时间佛罗伦萨王国在苏伦的掌控下进行一点点改造,有不少地区都存在很多一无所有的贫民,在菲丽丝的安排下,这些贫民会被强制送到镇北城,用来补充北风公国的人口。
苏伦计划在两到三年时间内,让北风公国的人口突破百万,其中镇北城的人口达到三十万到四十万,镜湖城十万,新建的城市人口同样是十万人,这座新建的城市因为周围种植了很多枫树,苏伦给它起名为红枫城。
剩下的人口其中二十万会安排在镇北城外的广大平原上,苏伦准备在这里建造十几座大型城镇,剩下的人则是被安排在红沿河上准备建造的据点上。
按照北部荒原的气候条件,苏伦最多再往被推进一百公里就会停下来,继续往北气候会越发寒冷,而且荒原上的怪物也会变得更加凶悍,这一百公里是苏伦打算当做镇北城的北方缓冲区域。
这样一来,北风公国的领地就会变得非常奇怪,东西长,南北窄。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苏伦打算以后慢慢开发北部荒原的南部区域,也就是从镜湖城继续往南开发。
镜湖城往南气候会变得更加温暖一些,虽然因为山脉阻隔,没有佛罗伦萨南方雨水充沛,但是也算很不错的,这里只要清理干净,完全可以种植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在镇北城的东南区域,在越过那片沼泽地之后是就是草原和森林,里面同样有不少资源。苏伦以后同样打算将这里收入囊中。
两天之后,开拓团总算是准备完成了,苏伦亲自带领着开拓团沿着红沙河向东部沿海进发。按照地图上的描述,沿着红沙河一直往南,便是大海的方向。
苏伦等人乘坐船只一路往下,军队则是在岸上行军,因为有半人马族养殖牲畜,镇北城的军马数量非常多,眼前的这支队伍完全做到了一人两匹,就连那些工人们也都骑着马。
红沙河蜿蜒向下三百公里之后会转到另一篇平原地区,同时会经过沼泽区域,绕了大半个圈子后最终汇入大海。
这片区域属于蛮荒区域,生活着大量荒原部落,其中有一个三百多人野蛮人部落,在镇北城的开拓队到达这里之后,主动要求加入。虽然苏伦没有向这边扩张,但是随着镇北城的崛起,他在荒原上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了。
那些被镇北城打败的各种怪物已经帮镇北城将名气向外宣传了,这些野蛮人仰慕苏伦的威名,特意前来投效。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野蛮人太穷了,苏伦在见到这些野蛮人的时候,这些人绝大多数都穿着破烂不堪的兽皮,武器也非常简陋。
为首的那名野蛮人族长手中的铁斧上锈迹斑斑,甚至还能看到很多气泡和没有融化的铁渣。还有很多人更是拿着粗木棒和一些骨制武器,不过虽然贫困但是这些人实力还不错,苏伦留下两个熟悉周围的环境的野蛮人,剩下的则是让两名野蛮人武士带着这些投诚的野蛮人返回镇北城了。
按照这些野蛮人的说法,这片平原叫尼多利亚平原,最强大的部落是半人马,然后是兽人,不过规模都不大,半人马部落不过五千人,兽人部落四千人,剩下的是数量众多的小部落。
对于这些部落苏伦暂时没有动,他这次是为了建立据点中转站,只要这些部落不来招惹他,他就暂时先不动手,更何况,现在镇北城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就算将这些部落打败了,也占领不了这片平原,最后还是会有新的的部落和怪物占领,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严格上来讲,镇北城到大海的距离远没有一千五百公里这么远,这个距离主要是红沙河蜿蜒曲折的缘故,如果按照直线距离来算,镇北城距离海边有一千公里左右。
红沙河起源于镇北城北方的洛塔斯山脉深处,同时白水河也在这里起源,两条河流之间几千年来形成了大片的冲积平原。
白水河是向着东流去,后来又折向北方,最后汇入海洋,实际上白水河距离海洋更近,但是苏伦并没有选择白水河,因为他在星界的时候观察过,白水河汇入的海域太靠北了,冬天会冰封,相反红沙河这里完全是不冻港。 ↑返回顶部↑
苏伦还安排了一些翼人施法者跟随,再加上运输人员和建筑工人,整支队伍已经达到了接近千人,也幸好镇北城中马匹不缺,可以携带大量物资,要不然这一千人的开拓队数量会更大。
这支开拓队的任务是要在东方海岸上建立一座据点,同时还要将周围的荒原怪物们肃清,而且他们不仅仅只是建立一座据点,还需要打通整个红沙河沿岸的道路。
毕竟水运交通比陆路运输实在是强太多了,就算是前世二十一世纪,海运依旧是最便宜的大宗货运方式,苏伦想要和东方大陆的国家进行交易,红沙河这条河道是必须畅通的。
从那些冒险者给的地图来看,镇北城距离红沙河出海口大约有一千五百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沿途肯定是需要设立一些据点和中转站的。荒原上到处都是怪物,没有一个安全的据点休息,这条商道会变得非常危险,同时这里还需要设立中转站,用来补充各种食物。
一千五百公里的距离至少要设置五个据点中转站,如果这条商道最终成功打通,沿途的这些据点中转站很快就会成为一座座新的城镇,最后成为这条商道上的城市。
不过想要完成这些,苏伦还需要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口,镇北城的人口太少了,整个北风公国人口也没有突破四十万,只能从佛罗伦萨王国进行移民,最后花费的金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这段时间佛罗伦萨王国在苏伦的掌控下进行一点点改造,有不少地区都存在很多一无所有的贫民,在菲丽丝的安排下,这些贫民会被强制送到镇北城,用来补充北风公国的人口。
苏伦计划在两到三年时间内,让北风公国的人口突破百万,其中镇北城的人口达到三十万到四十万,镜湖城十万,新建的城市人口同样是十万人,这座新建的城市因为周围种植了很多枫树,苏伦给它起名为红枫城。
剩下的人口其中二十万会安排在镇北城外的广大平原上,苏伦准备在这里建造十几座大型城镇,剩下的人则是被安排在红沿河上准备建造的据点上。
按照北部荒原的气候条件,苏伦最多再往被推进一百公里就会停下来,继续往北气候会越发寒冷,而且荒原上的怪物也会变得更加凶悍,这一百公里是苏伦打算当做镇北城的北方缓冲区域。
这样一来,北风公国的领地就会变得非常奇怪,东西长,南北窄。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苏伦打算以后慢慢开发北部荒原的南部区域,也就是从镜湖城继续往南开发。
镜湖城往南气候会变得更加温暖一些,虽然因为山脉阻隔,没有佛罗伦萨南方雨水充沛,但是也算很不错的,这里只要清理干净,完全可以种植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在镇北城的东南区域,在越过那片沼泽地之后是就是草原和森林,里面同样有不少资源。苏伦以后同样打算将这里收入囊中。
两天之后,开拓团总算是准备完成了,苏伦亲自带领着开拓团沿着红沙河向东部沿海进发。按照地图上的描述,沿着红沙河一直往南,便是大海的方向。
苏伦等人乘坐船只一路往下,军队则是在岸上行军,因为有半人马族养殖牲畜,镇北城的军马数量非常多,眼前的这支队伍完全做到了一人两匹,就连那些工人们也都骑着马。
红沙河蜿蜒向下三百公里之后会转到另一篇平原地区,同时会经过沼泽区域,绕了大半个圈子后最终汇入大海。
这片区域属于蛮荒区域,生活着大量荒原部落,其中有一个三百多人野蛮人部落,在镇北城的开拓队到达这里之后,主动要求加入。虽然苏伦没有向这边扩张,但是随着镇北城的崛起,他在荒原上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了。
那些被镇北城打败的各种怪物已经帮镇北城将名气向外宣传了,这些野蛮人仰慕苏伦的威名,特意前来投效。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野蛮人太穷了,苏伦在见到这些野蛮人的时候,这些人绝大多数都穿着破烂不堪的兽皮,武器也非常简陋。
为首的那名野蛮人族长手中的铁斧上锈迹斑斑,甚至还能看到很多气泡和没有融化的铁渣。还有很多人更是拿着粗木棒和一些骨制武器,不过虽然贫困但是这些人实力还不错,苏伦留下两个熟悉周围的环境的野蛮人,剩下的则是让两名野蛮人武士带着这些投诚的野蛮人返回镇北城了。
按照这些野蛮人的说法,这片平原叫尼多利亚平原,最强大的部落是半人马,然后是兽人,不过规模都不大,半人马部落不过五千人,兽人部落四千人,剩下的是数量众多的小部落。
对于这些部落苏伦暂时没有动,他这次是为了建立据点中转站,只要这些部落不来招惹他,他就暂时先不动手,更何况,现在镇北城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就算将这些部落打败了,也占领不了这片平原,最后还是会有新的的部落和怪物占领,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严格上来讲,镇北城到大海的距离远没有一千五百公里这么远,这个距离主要是红沙河蜿蜒曲折的缘故,如果按照直线距离来算,镇北城距离海边有一千公里左右。
红沙河起源于镇北城北方的洛塔斯山脉深处,同时白水河也在这里起源,两条河流之间几千年来形成了大片的冲积平原。
白水河是向着东流去,后来又折向北方,最后汇入海洋,实际上白水河距离海洋更近,但是苏伦并没有选择白水河,因为他在星界的时候观察过,白水河汇入的海域太靠北了,冬天会冰封,相反红沙河这里完全是不冻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