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南京故事(1 / 2)
(谢谢书友“牛顿苹果树”的打赏!)
赵印选这帮投降派看到靖江王一家惨死眼前,吓的浑身颤抖,他们没想到这个新主子这么手狠,自己的亲戚都能下狠手收拾。
靖江王被处死后,第二个上来的就是瞿式耜和张同敞师徒。二人穿着红色囚服,头上插着草标,反绑着双手。
瞿式耜对着身后的张同敞说道:“别山,老师先走一步,在九泉下等你!”
张同敞笑道:“哈哈,老师请走好,弟子马上就到!”
瞿式耜说完走上行刑台,将自己的头颅放到铡刀下,闭目等死。
这时靖江王府中,张煌言跪在朱宏三面前,正在苦求朱宏三放过瞿式耜和张同敞。
而朱宏三坐在椅子上并没有说话,而是盯着手中一份锦衣卫的急报发愣。
张煌言发现自己说了半天皇帝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自己这里,赶紧咳嗽一下问道:“陛下,现在瞿式耜和张同敞就要处斩,这二人绝对不能杀啊!请陛下开恩放过他们!”
张煌言的话语惊醒了朱宏三,他看了看张煌言,笑道:“玄著,朕本来就没想杀他们二人,他们和朱亨歅不一样,朕只是看瞿式耜到底是不是真的忠于朱由榔!”
朱宏三说完对身边的李承恩说道:“老李,你去传旨吧,将瞿式耜和张同敞押回大牢,过几日和投降的那些将领一同解往京师看押!”
张煌言听朱宏三终于饶了瞿式耜二人,长出一口气,虽然并没有放出来,也是关到南京大牢,但是毕竟留了一条活命,这样自己和老师钱谦益也能有机会再次营救。
朱宏三说完将手中的锦衣卫急报交给张煌言,说道:“玄著,你看看吧!这是京传来的密报,看来朕的两个儿子也不省心啊!”
张煌言接过一看才发现,除了锦衣卫的急报外,还有两个密折,一个是太子朱海所写,一个是都察院御史孟张明所写。
张煌言先看了看锦衣卫的急报,原来上面说的是太子朱海突然用太子印信调动东宫三卫,将南京九门封闭,说要闭城搜查科举案犯。
太子的密折上详细的和朱宏三说明自己为什么调动东宫三卫,是太子发现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有考题泄露,害怕案犯逃跑,才不得已动用自己的卫兵。
看到这张煌言惊出一身冷汗,东宫三卫是太子亲卫、太子勋卫和太子翊卫的合称,三卫每一卫有士兵一千一百二十人,远小于正常一卫的五千六百人,并且这三卫主要负责东宫宿卫和仪从,以及卤簿、仪仗之事。所以这些人也就是一些礼仪兵,和皇帝身边的大汉将军差不多。可是在怎么说这也是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如果使用得法还是能造成一些破坏的。
张煌言看完太子的密折后赶紧打开那个御史孟张明的密折,上面写的更是不堪。孟张明听到京师有风声,说是太子准备借着陛下出征之际,效仿唐朝灵武故事,然后封皇帝陛下为太上皇。
张煌言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这个灵武故事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在灵武没经过老子李隆基同意,直接自立为皇帝,然后奉老子李隆基为太上皇的故事。现在朝中出现这种大事,怎能不让太子党的张煌言着急。
“陛下,孟张明的奏折满篇都是具报,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臣觉着太子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
朱宏三哼了一声:“哼!老子还没死呢,他就等不及了吗?没有风哪来的雨?既然京中有传言,那就必然有人这么想过!”
张煌言听朱宏三说的诛心之言,刚要为太子解释两句,哪知道朱宏三打断张煌言说道:“好了,玄著你不要说了,直接拟旨吧!宫中侍卫和东宫三卫以及京师兵马司衙门都由钱勇节制!朱宏义年纪老迈,让他在家养老吧!太子朱海办事不利,让他闭门读书,不得与外人接触!”
朱宏三离开南京时,将皇城守卫任务交给朱宏义,京城防交给了钱勇,现在将这两个职位都交给钱勇,正说明朱宏三对朱宏义已经不放心了。毕竟朱宏义和太子关系太近,如果御史孟张明说的是假还好说,万一是真的那可不好办。老家都没了的朱宏三立刻就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不至于像李隆基那样孤单的当太上皇,但是也够朱宏三喝一壶的。
朱宏三金口一开就成了定局,再加上张煌言情报不明,也不能为太子说什么,只好下去按照朱宏三的意思拟旨。
朱宏三这个苦逼皇帝在前面拼死打仗,后面的几个儿子却为了权利互相拆台。
事情是这样的,在朱宏三离开南京后,刚开始的几个月南京政局平稳,新首辅马济远上台,再加上南直隶那些大地主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也就没人在闹了。
所以太子朱海这几月很是悠闲,朱海虽然名为监国,但是朱宏三给他留下来的权力空间很小,四品以上的官职朱海无权任命,只能千千迢迢的报送到广西前线请皇帝批准。而四品以下的中低官员升迁,那是组织部的事,朱海也插不上手。朱海作为监国的唯一作用就是当一个橡皮图章,每半月的大朝会上对内阁送上来的条陈批复即可,连反对的权利都没有。
没了朱宏三在身边,朱海这几个月也轻松不少,在二月份的一天,他看到今天天气不错,决定带上贴身小太监双喜出去拜访老朋友钱遗爱。
钱遗爱当这个上元县令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他算是深刻体验到基层官吏的难处。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都要地方来办。垃圾清理要地方出人、维护治安要地方出人、征粮收税要地方出人、收治流民要地方出人,这些到还行,因为都是上元县份内之责,所以那些衙役干的还算顺手。
最可气的是换了新皇帝,政事也变的繁多起来。皇帝要在金山门外搞开发区,建新工厂,征地拆迁工作自然落到地方。还有皇帝要搞一些基本的民政福利,将以前虚设的那些“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重新开设起来,这都需要钱财和人手。 ↑返回顶部↑
赵印选这帮投降派看到靖江王一家惨死眼前,吓的浑身颤抖,他们没想到这个新主子这么手狠,自己的亲戚都能下狠手收拾。
靖江王被处死后,第二个上来的就是瞿式耜和张同敞师徒。二人穿着红色囚服,头上插着草标,反绑着双手。
瞿式耜对着身后的张同敞说道:“别山,老师先走一步,在九泉下等你!”
张同敞笑道:“哈哈,老师请走好,弟子马上就到!”
瞿式耜说完走上行刑台,将自己的头颅放到铡刀下,闭目等死。
这时靖江王府中,张煌言跪在朱宏三面前,正在苦求朱宏三放过瞿式耜和张同敞。
而朱宏三坐在椅子上并没有说话,而是盯着手中一份锦衣卫的急报发愣。
张煌言发现自己说了半天皇帝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自己这里,赶紧咳嗽一下问道:“陛下,现在瞿式耜和张同敞就要处斩,这二人绝对不能杀啊!请陛下开恩放过他们!”
张煌言的话语惊醒了朱宏三,他看了看张煌言,笑道:“玄著,朕本来就没想杀他们二人,他们和朱亨歅不一样,朕只是看瞿式耜到底是不是真的忠于朱由榔!”
朱宏三说完对身边的李承恩说道:“老李,你去传旨吧,将瞿式耜和张同敞押回大牢,过几日和投降的那些将领一同解往京师看押!”
张煌言听朱宏三终于饶了瞿式耜二人,长出一口气,虽然并没有放出来,也是关到南京大牢,但是毕竟留了一条活命,这样自己和老师钱谦益也能有机会再次营救。
朱宏三说完将手中的锦衣卫急报交给张煌言,说道:“玄著,你看看吧!这是京传来的密报,看来朕的两个儿子也不省心啊!”
张煌言接过一看才发现,除了锦衣卫的急报外,还有两个密折,一个是太子朱海所写,一个是都察院御史孟张明所写。
张煌言先看了看锦衣卫的急报,原来上面说的是太子朱海突然用太子印信调动东宫三卫,将南京九门封闭,说要闭城搜查科举案犯。
太子的密折上详细的和朱宏三说明自己为什么调动东宫三卫,是太子发现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有考题泄露,害怕案犯逃跑,才不得已动用自己的卫兵。
看到这张煌言惊出一身冷汗,东宫三卫是太子亲卫、太子勋卫和太子翊卫的合称,三卫每一卫有士兵一千一百二十人,远小于正常一卫的五千六百人,并且这三卫主要负责东宫宿卫和仪从,以及卤簿、仪仗之事。所以这些人也就是一些礼仪兵,和皇帝身边的大汉将军差不多。可是在怎么说这也是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如果使用得法还是能造成一些破坏的。
张煌言看完太子的密折后赶紧打开那个御史孟张明的密折,上面写的更是不堪。孟张明听到京师有风声,说是太子准备借着陛下出征之际,效仿唐朝灵武故事,然后封皇帝陛下为太上皇。
张煌言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这个灵武故事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在灵武没经过老子李隆基同意,直接自立为皇帝,然后奉老子李隆基为太上皇的故事。现在朝中出现这种大事,怎能不让太子党的张煌言着急。
“陛下,孟张明的奏折满篇都是具报,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臣觉着太子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
朱宏三哼了一声:“哼!老子还没死呢,他就等不及了吗?没有风哪来的雨?既然京中有传言,那就必然有人这么想过!”
张煌言听朱宏三说的诛心之言,刚要为太子解释两句,哪知道朱宏三打断张煌言说道:“好了,玄著你不要说了,直接拟旨吧!宫中侍卫和东宫三卫以及京师兵马司衙门都由钱勇节制!朱宏义年纪老迈,让他在家养老吧!太子朱海办事不利,让他闭门读书,不得与外人接触!”
朱宏三离开南京时,将皇城守卫任务交给朱宏义,京城防交给了钱勇,现在将这两个职位都交给钱勇,正说明朱宏三对朱宏义已经不放心了。毕竟朱宏义和太子关系太近,如果御史孟张明说的是假还好说,万一是真的那可不好办。老家都没了的朱宏三立刻就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不至于像李隆基那样孤单的当太上皇,但是也够朱宏三喝一壶的。
朱宏三金口一开就成了定局,再加上张煌言情报不明,也不能为太子说什么,只好下去按照朱宏三的意思拟旨。
朱宏三这个苦逼皇帝在前面拼死打仗,后面的几个儿子却为了权利互相拆台。
事情是这样的,在朱宏三离开南京后,刚开始的几个月南京政局平稳,新首辅马济远上台,再加上南直隶那些大地主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也就没人在闹了。
所以太子朱海这几月很是悠闲,朱海虽然名为监国,但是朱宏三给他留下来的权力空间很小,四品以上的官职朱海无权任命,只能千千迢迢的报送到广西前线请皇帝批准。而四品以下的中低官员升迁,那是组织部的事,朱海也插不上手。朱海作为监国的唯一作用就是当一个橡皮图章,每半月的大朝会上对内阁送上来的条陈批复即可,连反对的权利都没有。
没了朱宏三在身边,朱海这几个月也轻松不少,在二月份的一天,他看到今天天气不错,决定带上贴身小太监双喜出去拜访老朋友钱遗爱。
钱遗爱当这个上元县令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他算是深刻体验到基层官吏的难处。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都要地方来办。垃圾清理要地方出人、维护治安要地方出人、征粮收税要地方出人、收治流民要地方出人,这些到还行,因为都是上元县份内之责,所以那些衙役干的还算顺手。
最可气的是换了新皇帝,政事也变的繁多起来。皇帝要在金山门外搞开发区,建新工厂,征地拆迁工作自然落到地方。还有皇帝要搞一些基本的民政福利,将以前虚设的那些“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重新开设起来,这都需要钱财和人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