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金大侠登门拜访(1 / 2)
“查良镛?”这个名字在王小虎的脑中一闪而过,然后他就从剪辑室跳了出去,边跑还边嘟囔着:“哎哟我的老天啊,金大侠怎么给我打电话了?”
“查良镛很有名吗?我怎么就不知道?”李少南挠了挠头,对于师父的反应有些摸不到头脑,然后摇摇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查先生您好,呵呵,您老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王小虎对于金庸非常的客气,谁让人家的十四部小说陪伴自己成长来呢。而且他还知道金庸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当有人叫他金先生的时候,他会装没有听到,只有你称他查先生后,他才理会你。
金庸的声音绵软而清晰从电话中传过来:“王先生如今是香江首屈一指的大忙人,想约你出来喝杯咖啡都困难的很呢。”
“您老别损我了,谁不知道您老白天写小说晚上写评论十几年如一日,这样的毅力让小虎佩服的要死,小虎再忙能有您老忙吗?”王小虎脑子快速的转动,从金庸刚才的话中他听出些许的责备口吻,想来想去,应该是《叶问》公映后金庸写的那篇影评问题。
王小虎还记着金庸在影评末尾好像说过想找个机会找自己谈谈,而自己最近这段时间忙的底朝天,早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如今人家打来电话肯定是兴师问罪了。
“不知道王先生欢迎我这老东西上门打扰吗?听说你的电影公司就在我的报社附近,做了几月的邻居没去拜访总有些不妥的。”金庸笑呵呵的在电话中说道,这让王小虎感觉不好意思了,他轻咳了两声后忙说:“公司现在规模还太小没有专门的会客室,我看咱们还是到汉宫茶楼比较妥当,不知道您老感觉如何?”
“想当年《明报》创刊的时候也是几间破楼宇,王先生就不要推脱了,我十分钟后就到。”说完不给王小虎机会直接收了线。
王小虎愣了半天,然后才意识到金大侠这是要杀上门来了,赶忙安排李少南把自己的办公室收拾利索,并让元彪出门买些档次高点的茶叶和咖啡,等忙碌的差不多时,金庸已经敲门而入。
“查先生您好。”王小虎迎上去,脸上带着笑容紧紧握住金庸的手,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对于金庸他前世崇拜的不行,金庸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不下五六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优劣之别,若是能将他的小说改编权拿下来,定能泊来不少的好处吧?
两人坐下后,金庸打量着办公室内布置,一张办公桌,两张简单的沙发,墙壁上贴满了协和公司拍摄的电影海报,其中《叶问》的海报成色最新,挂在王小虎坐着的老板椅后边,海报中的王小虎手持长棍,眼神肃穆格外的潇洒。金庸指着那副海报说:“你拍的片子里边,我最喜欢这部。”
其实从金庸能为《叶问》写下九百字的长评来看,这部影片跟他的小说中有相通之处,王小虎只是略一思考就明白金庸所说的话,大概是指叶问所表现出来的侠气与他笔下的英雄有共同处,所以让他都喜欢的紧。“能让查先生喜欢是小虎的荣幸了。查先生今天前来不会是专门告诉我这个的吧?”
金庸微微一笑说:“你是明知故问呢。”
王小虎耸耸肩:“愿闻其详。”
“今天打扰王先生有些冒昧,其实王先生这半年来指导的影片我都看过,发现王先生对电影剧本的控制火候不同凡响,在香江电影圈可谓鹤立鸡群,于是我就萌生结交的念头,在《明报》写了份交友的文章,哪知道王先生视而不见,让我好生伤心。”金庸说话依旧跟电话中那样不疾不徐,即使兴师问罪也没有露出丝毫的怒状。
“查先生还是叫我小虎吧。”一口一个王先生叫的王小虎感觉别扭,于是他挠挠头说:“是小虎的不是,只是近期小虎一直忙着婚事,整个人都忙的忘乎所以,所以......”
“你要结婚?”金庸闻言双目一亮,好奇的问道,“谁家姑娘有这等福气?”
“赵雅之。”王小虎笑着继续解释说:“就是在《叶问》中饰演张永成的女演员。”
“哦?”金庸微微一怔,喝两口茶水后点点头说道:“荧幕中双栖双飞,倒也配的郎才女貌四个字,如此说来倒是我误会你了。”
王小虎苦笑着,心说若不是用这种理由接受的话,恐怕这金大侠未必肯原谅自己,若是说自己年轻气傲的话出来,自己还未必能接受。
金庸半闭着双眼说:“我是这般想的,想邀请小虎在我十四部小说中选一部出来拍成电影。”
王小虎早就料到金庸会这样说,其实金庸能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他的圈中好友比如古龙、倪匡大都再为影视公司写剧本,而他却守着《明报》的产业,圈中好友聚会时难免要说道些。
“这样啊?”王小虎托起下巴,眉头微微皱起,显得略有些为难说道:“查先生为什么不找倪先生改编呢,我在编剧圈内毕竟还是新手,对于查先生的作品虽然读了几年,却没有把握能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的。”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王小虎也想改编金庸的小说,但是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作,首先他的小说背景宏大,无法将其在短短的90分钟内呈现出故事要点,再者香港市民通过《明报》连载已经熟悉了他的小说情节,在这个时候改编的话恐怕会吃力不讨好。
有种说法叫做先入为主,更有种说法叫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娱乐活动本就缺乏的70年代香港,大部分市民都会通过报纸和电影来打发时间,而金庸从1955年创刊《明报》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后,每天购买《明报》跟读金庸的小说已经成为十几年来香港市民的习惯,可以说他们对金庸的小说已经熟到不能再熟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侠,在王小虎的前世记忆中,电影作品在改编金庸小说的成绩上总是差强人意,几乎没有成功的范例。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笑傲江湖》,但是《笑傲江湖》几乎把原著小说改得面目全非,金庸非常不满意徐克对于自己这部作品的如此改编。为此还曾公开披露这种不满。试想如果王小虎现在改编一部金庸的小说,你让他拍那部比较合适?
没的选择!即使是徐克的《笑傲江湖》原版拿出来也不符合当时的大环境,倒是有一部《鹿鼎记》现在能迎合香港市场,(港民当时好赌成风。)但是星爷还没有长大,总不能随便抓个人来做韦小宝吧?有些东西能成为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这让王小虎很为难,有时他都在心里发愁,若是自己重生在80年代的话,电影市场也成熟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们也活跃了,唯独这70年代最尴尬!
就在王小虎发愁的时候,金庸说话了:“若是连你这千万编剧都不敢操刀的话,恐怕就没有别人敢动我的小说了。”金庸说完叹口气继续说道:“哎,本来满怀希望而然,料不到小虎你竟也无从下手,看来我这小说卖不出去了!”
“查先生千万别这么说!”王小虎看到金庸失落的神情有些不忍,安慰道:“您的小说我本本都读过,其中的情节和魅力让我大为折服,只是您的小说篇幅巨大,若是用电影展示的话难度很高,恐怕要拍成一系列来完成。”
“那就拍成系列片也好!”金庸看着王小虎笑着说:“若是没有难度的话,我怎么会过来找你呢。” ↑返回顶部↑
“查良镛很有名吗?我怎么就不知道?”李少南挠了挠头,对于师父的反应有些摸不到头脑,然后摇摇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查先生您好,呵呵,您老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王小虎对于金庸非常的客气,谁让人家的十四部小说陪伴自己成长来呢。而且他还知道金庸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当有人叫他金先生的时候,他会装没有听到,只有你称他查先生后,他才理会你。
金庸的声音绵软而清晰从电话中传过来:“王先生如今是香江首屈一指的大忙人,想约你出来喝杯咖啡都困难的很呢。”
“您老别损我了,谁不知道您老白天写小说晚上写评论十几年如一日,这样的毅力让小虎佩服的要死,小虎再忙能有您老忙吗?”王小虎脑子快速的转动,从金庸刚才的话中他听出些许的责备口吻,想来想去,应该是《叶问》公映后金庸写的那篇影评问题。
王小虎还记着金庸在影评末尾好像说过想找个机会找自己谈谈,而自己最近这段时间忙的底朝天,早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如今人家打来电话肯定是兴师问罪了。
“不知道王先生欢迎我这老东西上门打扰吗?听说你的电影公司就在我的报社附近,做了几月的邻居没去拜访总有些不妥的。”金庸笑呵呵的在电话中说道,这让王小虎感觉不好意思了,他轻咳了两声后忙说:“公司现在规模还太小没有专门的会客室,我看咱们还是到汉宫茶楼比较妥当,不知道您老感觉如何?”
“想当年《明报》创刊的时候也是几间破楼宇,王先生就不要推脱了,我十分钟后就到。”说完不给王小虎机会直接收了线。
王小虎愣了半天,然后才意识到金大侠这是要杀上门来了,赶忙安排李少南把自己的办公室收拾利索,并让元彪出门买些档次高点的茶叶和咖啡,等忙碌的差不多时,金庸已经敲门而入。
“查先生您好。”王小虎迎上去,脸上带着笑容紧紧握住金庸的手,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对于金庸他前世崇拜的不行,金庸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不下五六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优劣之别,若是能将他的小说改编权拿下来,定能泊来不少的好处吧?
两人坐下后,金庸打量着办公室内布置,一张办公桌,两张简单的沙发,墙壁上贴满了协和公司拍摄的电影海报,其中《叶问》的海报成色最新,挂在王小虎坐着的老板椅后边,海报中的王小虎手持长棍,眼神肃穆格外的潇洒。金庸指着那副海报说:“你拍的片子里边,我最喜欢这部。”
其实从金庸能为《叶问》写下九百字的长评来看,这部影片跟他的小说中有相通之处,王小虎只是略一思考就明白金庸所说的话,大概是指叶问所表现出来的侠气与他笔下的英雄有共同处,所以让他都喜欢的紧。“能让查先生喜欢是小虎的荣幸了。查先生今天前来不会是专门告诉我这个的吧?”
金庸微微一笑说:“你是明知故问呢。”
王小虎耸耸肩:“愿闻其详。”
“今天打扰王先生有些冒昧,其实王先生这半年来指导的影片我都看过,发现王先生对电影剧本的控制火候不同凡响,在香江电影圈可谓鹤立鸡群,于是我就萌生结交的念头,在《明报》写了份交友的文章,哪知道王先生视而不见,让我好生伤心。”金庸说话依旧跟电话中那样不疾不徐,即使兴师问罪也没有露出丝毫的怒状。
“查先生还是叫我小虎吧。”一口一个王先生叫的王小虎感觉别扭,于是他挠挠头说:“是小虎的不是,只是近期小虎一直忙着婚事,整个人都忙的忘乎所以,所以......”
“你要结婚?”金庸闻言双目一亮,好奇的问道,“谁家姑娘有这等福气?”
“赵雅之。”王小虎笑着继续解释说:“就是在《叶问》中饰演张永成的女演员。”
“哦?”金庸微微一怔,喝两口茶水后点点头说道:“荧幕中双栖双飞,倒也配的郎才女貌四个字,如此说来倒是我误会你了。”
王小虎苦笑着,心说若不是用这种理由接受的话,恐怕这金大侠未必肯原谅自己,若是说自己年轻气傲的话出来,自己还未必能接受。
金庸半闭着双眼说:“我是这般想的,想邀请小虎在我十四部小说中选一部出来拍成电影。”
王小虎早就料到金庸会这样说,其实金庸能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他的圈中好友比如古龙、倪匡大都再为影视公司写剧本,而他却守着《明报》的产业,圈中好友聚会时难免要说道些。
“这样啊?”王小虎托起下巴,眉头微微皱起,显得略有些为难说道:“查先生为什么不找倪先生改编呢,我在编剧圈内毕竟还是新手,对于查先生的作品虽然读了几年,却没有把握能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的。”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王小虎也想改编金庸的小说,但是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作,首先他的小说背景宏大,无法将其在短短的90分钟内呈现出故事要点,再者香港市民通过《明报》连载已经熟悉了他的小说情节,在这个时候改编的话恐怕会吃力不讨好。
有种说法叫做先入为主,更有种说法叫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娱乐活动本就缺乏的70年代香港,大部分市民都会通过报纸和电影来打发时间,而金庸从1955年创刊《明报》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后,每天购买《明报》跟读金庸的小说已经成为十几年来香港市民的习惯,可以说他们对金庸的小说已经熟到不能再熟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侠,在王小虎的前世记忆中,电影作品在改编金庸小说的成绩上总是差强人意,几乎没有成功的范例。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笑傲江湖》,但是《笑傲江湖》几乎把原著小说改得面目全非,金庸非常不满意徐克对于自己这部作品的如此改编。为此还曾公开披露这种不满。试想如果王小虎现在改编一部金庸的小说,你让他拍那部比较合适?
没的选择!即使是徐克的《笑傲江湖》原版拿出来也不符合当时的大环境,倒是有一部《鹿鼎记》现在能迎合香港市场,(港民当时好赌成风。)但是星爷还没有长大,总不能随便抓个人来做韦小宝吧?有些东西能成为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这让王小虎很为难,有时他都在心里发愁,若是自己重生在80年代的话,电影市场也成熟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们也活跃了,唯独这70年代最尴尬!
就在王小虎发愁的时候,金庸说话了:“若是连你这千万编剧都不敢操刀的话,恐怕就没有别人敢动我的小说了。”金庸说完叹口气继续说道:“哎,本来满怀希望而然,料不到小虎你竟也无从下手,看来我这小说卖不出去了!”
“查先生千万别这么说!”王小虎看到金庸失落的神情有些不忍,安慰道:“您的小说我本本都读过,其中的情节和魅力让我大为折服,只是您的小说篇幅巨大,若是用电影展示的话难度很高,恐怕要拍成一系列来完成。”
“那就拍成系列片也好!”金庸看着王小虎笑着说:“若是没有难度的话,我怎么会过来找你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