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陶邑之战【二合一】(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鉴于攻陷陶邑的不易,以及对攻占陶邑的欢喜,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在率领齐赵联军击退宋国军队、占领陶邑后,便犒赏三军、宴请齐赵两军的将领。
  此番奉阳君李兑率军攻打宋国,总共带了十万赵军,帐下大将有四人,分别是赵希、董叔、许钧、廉颇。
  而齐国则派来五万军队,由田彻、高争二人所率领,故齐赵联军的总兵力约十五万左右。
  待等在陶邑犒赏齐赵联军完毕后,奉阳君李兑便在齐将田彻、高争二人的催促下,继续进攻宋国。
  说起来,蒙虎猜地还真没错,此前奉宋王偃之命驻军于陶邑抵挡齐赵联军的,还真是宋国的军司马景敾,这老头率领两三万军队在济水抵挡了齐赵联军足足一个多月,但最终还是难免被赵希、廉颇二人攻破济水,考虑到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景敾只得后撤,退后南边的曹县,静等盟国的援军。
  而奉阳君李兑这边,则与齐赵两军将领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倒不是为了商议如何攻打曹县,毕竟曹县不比陶邑,它无险可守,只要他十五万齐赵联军将城池一围,攻破城池就只是时间问题。
  李兑真正所顾虑的,还是魏国的态度。
  魏国是宋国的盟国,又对宋国这座富饶的陶邑垂涎三尺,它岂会容忍赵国占据陶邑?
  说起来,自赵主父继位之后,赵魏两国的形式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魏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赵国的国力在赵肃侯时期就已蒸蒸日上,但与魏国相比仍显几分逊色,再加上此前齐魏两国在惠施的促成下缔结了盟约,因此总得来说,赵国还是难以取代魏国成为三晋之首。
  直到赵主父继位后,励精图治、厉兵秣马,赵国的实力迅速窜起,已然隐隐超越魏国。
  但总的来说,魏赵两国现如今的实力大致还是持平的,赵国最大的优势,还得说是齐赵之盟的坚固胜过齐魏之盟——这也难怪,谁让魏国让跟齐王田地有仇的薛公田文当了国相,又与齐国处心积虑想要吞并的宋国缔结了盟约呢,不夸张地说,现如今齐魏两国之间的盟约,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
  魏国会不会派兵救援宋国?
  奉阳君李兑认为会!
  哪怕他赵国派了李跻、韩徐二人率领五万军队陈兵于中牟,威胁魏国的河北诸城,然而李兑仍然认为魏国十有八九会派出援军,阻止他齐赵联军攻打宋国。
  原因很简单,一旦齐国吞并宋国后,齐国的国土便与魏国大面积接壤,介时齐赵两国便可以对魏国形成更加凶猛的夹击之势,只要魏王遫不傻,那他就绝对不会容许齐国吞并宋国。
  因此当齐将田彻、高争二人屡屡催促李兑率领大军继续进攻宋国时,李兑用这样的话堵二人的嘴:“暂时还不清楚魏国的意图,倘若我军贸然深入宋国腹地,难保不会被魏国的军队截了后路,一旦后路被截,后果不堪设想。”
  以这样的理由,奉阳君李兑将麾下的齐赵联军分作两队,由赵希率领廉颇、田彻、高争等将领率军攻打曹县,而他则与董叔、许钧,驻守陶邑,免得魏国军队把他的后路抄了。
  这一日,正当奉阳君李兑在陶邑的治府内与董叔一边弈棋,一边等待赵希、廉颇等人攻陷曹县的好消息时,忽然有士卒入内禀报道:“启禀李相,有斥候在陶邑城外发现了魏军的踪迹。”
  “该来的还是得来……”
  奉阳君李兑点点头,也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只见他从棋碗中捏起一枚棋子,随口问道:“必然是魏国派来支援宋国的军队……可曾派人去打探魏军的虚实?”
  “这个……”前来报讯的士卒犹豫了一下,低头说道:“魏军的先头部队,是不知具体人数的骑兵,我军的骑兵不敢贸然行动……”
  “……”
  正捻着那枚棋子的李兑闻言一愣,惊讶地转头看了过来:“骑兵?”
  此时与他对坐的赵国士大夫董叔亦惊讶地问道:“李相,魏国有骑兵?我原以为只有我赵国才有骑兵。”
  李兑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皱着眉头问士卒道:“那支骑兵……打的什么旗号?”
  “方城!”士卒正色回答道:“除魏字旗号外,那支骑兵打的是‘方城’的旗号。”
  “方城……”
  李兑将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碗,捋着胡须若有所思,此刻他脑海中不由地闪过一个年轻人的面容,一个曾经持剑站在赵主父身边的,某个极其年轻的近卫司马的面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