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需要拆迁的鞋厂(1 / 2)
张峰虽然任凭杨雪萍对东华路进行拆迁改造,但让秘书方解一直关注着此事,毕竟如果引发大规模事件的话,张峰也要被追究责任。
按照杨雪萍的打算,是想把东华路打造成时尚一条街,成为全省知名的一条街。
既然这样,就需要对东华路进行拓宽、景观提升和装修装饰路两边的建筑外立面。
东华路两边主要分布着国有的商场、宾馆、写字楼或机关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单位,无论是进行拆迁,还是进行装修装饰提升外观都没有任何问题。
拆迁最大的困难和可能会发生问题的主要是二家鞋厂。
这二家鞋厂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东华路要进行提升改造,那么鞋厂就必须进行整体拆迁。
“兴光”鞋厂老板有三个儿子,老大早就退居二线,如今负责工厂是老二与老三两兄弟。
老二近五十岁,高高胖胖,负责销售业务与账目,坐办公室。老三则是鞋样设计师出身,主抓生产和行政事务,整日在车间里忙活,一刻也闲不下来。
与“兴光”鞋厂不同,“中意”鞋厂是新办的,经营策略也与时俱进。
比如过年前后,工厂总要挂上“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新春大吉、开业大利”之类的标语。当“兴光”鞋厂还在用长长的红色横幅时,“中意”鞋厂则早早装上了电子屏,只要输进一大堆文字,就能左右滚动播放,一亮就是一夜。
“中意”鞋厂设有电商部门,还开了网店,年轻的客服人员坐满了一个大办公室,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客户当天下单,第三天就能出货,节奏极快。
“中意”鞋厂的几个管理人员都很年轻,朝气蓬勃,与高大明亮的钢结构厂房相得益彰,连门口的保安也是衣着鲜亮的壮年汉子。与他们相比,“兴光”鞋厂那单调朴素的旧厂房简直就像黑白老电影,门卫老大爷还整天守着一台录放机听大戏。
就在拆迁改造的通知下发不久,秘书方解给张峰通报了一个不好消息,说是“兴光”鞋厂恶意克扣供应商的货款。
一般来说,工厂对供应商的货款实行一季度或半年结算一次,但这次考虑到“兴光”鞋厂要进行拆迁,所有供应商都要求及时结清货款。
东华市应该有一半人在开办实业和从事贸易活动。 秘书方解的一个本家名叫许光亚,刚好是“兴光”鞋厂其中的一家供应商。
那天,许光亚的手机短信提示收到一笔八万元的款子,备注写的是“兴光”。
由于要进行拆迁,兴光鞋厂的账早就核对过,工厂里的会计也签了字,原本是九万三千多元,当时会计大笔一挥,将总额变成九万元整。
按照惯例,供应商众多、竞争激烈,工厂在结算货款时,常常会拿掉零头,许光亚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他从财务那儿领了条子,再交到负责管理账目的老板第二个儿子潘青手里,就回去等到款短信了。
原先“兴光”鞋厂的信誉一直不错,有时厂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想要留个“尾巴”,也会打出另一张欠条交给供应商保存,打款向来没出过什么问题。
这次,许光亚看着出了差错的数字,联想到“兴光”鞋厂即将拆迁,便专程去进行询问。
等到许光亚来到“兴光”鞋厂的财务室,发现已有五六个供应商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了。许光亚低声询问身边的另一家供应商,发现他的货款果然也少了近万元。
许多供应商都是小型工厂,经营的是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低,许光亚也不例外,当然不愿意承受一万元的损失。
大家七嘴八舌,声音却都压得很低:“兴光鞋厂都快拿到拆迁款了,却变得这么小气?我听说拆迁款有6000多万元?”
“咱们得找老板去反映,哪有这样结账的道理!”
不过,一群人谁也不愿当出头鸟,他们都知道,出头鸟肯定要被兴光鞋厂列入供货黑名单。
大家在财务室等了好久,等来的却是老三潘华。
潘华,四十岁出头,理了个很精神的寸头,平日走起路脚下带风、精神十足,可这天完全没有精神,眼里布满血丝,看起来很疲惫。
他轻咳一声,声音沙哑地告诉在现场的供应商,剩余的货款过几天就会到账。至于其中的原由,他并不愿意进行透露。
经过打听,许光亚终于知道,潘青与潘华在几天前就已经关系紧张,二人甚至在办公室里拍桌子吵架。主要是为了“兴光”鞋厂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吵,只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返回顶部↑
按照杨雪萍的打算,是想把东华路打造成时尚一条街,成为全省知名的一条街。
既然这样,就需要对东华路进行拓宽、景观提升和装修装饰路两边的建筑外立面。
东华路两边主要分布着国有的商场、宾馆、写字楼或机关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单位,无论是进行拆迁,还是进行装修装饰提升外观都没有任何问题。
拆迁最大的困难和可能会发生问题的主要是二家鞋厂。
这二家鞋厂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东华路要进行提升改造,那么鞋厂就必须进行整体拆迁。
“兴光”鞋厂老板有三个儿子,老大早就退居二线,如今负责工厂是老二与老三两兄弟。
老二近五十岁,高高胖胖,负责销售业务与账目,坐办公室。老三则是鞋样设计师出身,主抓生产和行政事务,整日在车间里忙活,一刻也闲不下来。
与“兴光”鞋厂不同,“中意”鞋厂是新办的,经营策略也与时俱进。
比如过年前后,工厂总要挂上“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新春大吉、开业大利”之类的标语。当“兴光”鞋厂还在用长长的红色横幅时,“中意”鞋厂则早早装上了电子屏,只要输进一大堆文字,就能左右滚动播放,一亮就是一夜。
“中意”鞋厂设有电商部门,还开了网店,年轻的客服人员坐满了一个大办公室,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客户当天下单,第三天就能出货,节奏极快。
“中意”鞋厂的几个管理人员都很年轻,朝气蓬勃,与高大明亮的钢结构厂房相得益彰,连门口的保安也是衣着鲜亮的壮年汉子。与他们相比,“兴光”鞋厂那单调朴素的旧厂房简直就像黑白老电影,门卫老大爷还整天守着一台录放机听大戏。
就在拆迁改造的通知下发不久,秘书方解给张峰通报了一个不好消息,说是“兴光”鞋厂恶意克扣供应商的货款。
一般来说,工厂对供应商的货款实行一季度或半年结算一次,但这次考虑到“兴光”鞋厂要进行拆迁,所有供应商都要求及时结清货款。
东华市应该有一半人在开办实业和从事贸易活动。 秘书方解的一个本家名叫许光亚,刚好是“兴光”鞋厂其中的一家供应商。
那天,许光亚的手机短信提示收到一笔八万元的款子,备注写的是“兴光”。
由于要进行拆迁,兴光鞋厂的账早就核对过,工厂里的会计也签了字,原本是九万三千多元,当时会计大笔一挥,将总额变成九万元整。
按照惯例,供应商众多、竞争激烈,工厂在结算货款时,常常会拿掉零头,许光亚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他从财务那儿领了条子,再交到负责管理账目的老板第二个儿子潘青手里,就回去等到款短信了。
原先“兴光”鞋厂的信誉一直不错,有时厂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想要留个“尾巴”,也会打出另一张欠条交给供应商保存,打款向来没出过什么问题。
这次,许光亚看着出了差错的数字,联想到“兴光”鞋厂即将拆迁,便专程去进行询问。
等到许光亚来到“兴光”鞋厂的财务室,发现已有五六个供应商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了。许光亚低声询问身边的另一家供应商,发现他的货款果然也少了近万元。
许多供应商都是小型工厂,经营的是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低,许光亚也不例外,当然不愿意承受一万元的损失。
大家七嘴八舌,声音却都压得很低:“兴光鞋厂都快拿到拆迁款了,却变得这么小气?我听说拆迁款有6000多万元?”
“咱们得找老板去反映,哪有这样结账的道理!”
不过,一群人谁也不愿当出头鸟,他们都知道,出头鸟肯定要被兴光鞋厂列入供货黑名单。
大家在财务室等了好久,等来的却是老三潘华。
潘华,四十岁出头,理了个很精神的寸头,平日走起路脚下带风、精神十足,可这天完全没有精神,眼里布满血丝,看起来很疲惫。
他轻咳一声,声音沙哑地告诉在现场的供应商,剩余的货款过几天就会到账。至于其中的原由,他并不愿意进行透露。
经过打听,许光亚终于知道,潘青与潘华在几天前就已经关系紧张,二人甚至在办公室里拍桌子吵架。主要是为了“兴光”鞋厂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吵,只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返回顶部↑